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经逐瘀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子宫腺肌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华军 徐海东 +3 位作者 刘婷婷 张瑜 赵春艳 苏玮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438-440,共3页
目的观察温经逐瘀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二六三临床部收治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温经逐瘀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49例(... 目的观察温经逐瘀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二六三临床部收治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温经逐瘀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49例(地屈孕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PABC评分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PABC、CA125及EMAb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及S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逐瘀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较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经逐瘀汤 温针灸 子宫腺肌症 地屈孕酮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逐瘀通络血痹汤治疗脉络瘀阻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华军 刘婷婷 +4 位作者 张瑜 姜倩 苏玮 何红莹 徐海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09-814,共6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逐瘀通络血痹汤与西洛他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6例辨证属脉络瘀阻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加逐瘀通络血痹汤组(中医组,48例)和西洛他唑组(西药组,48例)。两组均行...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逐瘀通络血痹汤与西洛他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6例辨证属脉络瘀阻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加逐瘀通络血痹汤组(中医组,48例)和西洛他唑组(西药组,48例)。两组均行降压、降糖、降脂等基础治疗。西药组采用口服西洛他唑片治疗,每日2次,每次100 mg;中医组取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关元、血海为主穴,配以阳陵泉、委中穴,于三阴交、足三里、血海、关元穴行温针灸,每次2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同时配合自行配制的逐瘀通络血痹汤治疗,每日1剂,每日两次。两组均以1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肢体皮肤发凉、酸胀、麻木、疼痛、肤色异常)评分、踝肱指数(ABI)变化及血生化指标中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评价临床疗效。于治疗结束后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皮肤发凉、酸胀、麻木、疼痛、肤色异常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中医组上述症状评分及总分低于西药组(均P<0.05)。两组患者双侧A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中医组均高于西药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TG、TC、LDL-C、HDL-C、ALT、AST、Scr及BUN均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无针灸相关性不良事件的发生。治疗后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5.8%(46/48),西药组为91.7%(44/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复发及加重病例发生率为8.7%(4/46),西药组为18.2%(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逐瘀通络血痹汤治疗ASO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西洛他唑片治疗,且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温针灸 逐瘀通络血痹汤 随机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