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横向搬移术联合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雅琼 马红伟 +1 位作者 刘攀云 郭卫波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054-1056,1060,共4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患者采用胫骨横向搬移术联合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糖尿病足患者6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以VSD技术治疗,观察组34例基于对照组条件施加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患者采用胫骨横向搬移术联合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糖尿病足患者6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以VSD技术治疗,观察组34例基于对照组条件施加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比较2组处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足部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足部疼痛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麻木、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BI(1.04±0.25)、TcPO2(42.82±8.12)mm H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8077.65±147.42)IOD、SDF-1α(5224.09±125.45)IOD、CXCR4(14279.86±289.94)I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横向搬移术联合VSD技术用于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并可加快疼痛缓解,促进创面恢复,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胫骨横向搬移术 负压引流技术 临床疗效 创面恢复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攀云 马红伟 张雅琼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579-581,共3页
目的 探析对糖尿病足患者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某医院于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确诊糖尿病足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设计原则将其分组并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2组同时给予常规糖尿病足治疗,... 目的 探析对糖尿病足患者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某医院于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确诊糖尿病足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设计原则将其分组并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2组同时给予常规糖尿病足治疗,观察组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糖尿病足临床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VAS、糖尿病足溃疡面积评价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溃疡面积有所改善,观察组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8 077.65±147.42)IOD、人基质衍生因子-1aSDF-1a(SDF-1a)(5 224.09±125.45)IOD、c-x-c趋化因子受体4型(CXCR4)(14 279.86±289.94)I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为收治糖尿病足患者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方案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 糖尿病足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PTMC临床病理特征与CLNM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宋创业 孟艳林 +1 位作者 刘攀云 严丽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12期6-10,共5页
目的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相关性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实施精准化、科学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440例PTMC患者病历资料,应用χ^(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 目的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相关性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实施精准化、科学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440例PTMC患者病历资料,应用χ^(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对入选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多灶性、双侧癌、包膜侵犯及BRAF^(V600E)突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水平与CLNM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与CLNM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肿瘤直径≥5 mm、肿瘤多灶性、双侧癌、包膜侵犯、NLR≥2.5、PLR≥175及BRAF^(V600E)突变与CLNM发生风险明显相关(P<0.05),是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多灶性、包膜侵犯、BRAF^(V600E)突变、NLR以及PLR是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性别、年龄、双侧癌与CLNM无明显相关(P>0.05)。肿瘤直径≥5mm、肿瘤多灶性、包膜侵犯、BRAF^(V600E)突变、NLR≥2.5及PLR≥175的患者发生CLNM的风险更高。其中,BRAF^(V600E)突变及NLR≥2.5是影响CLNM最重要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直径≥5 mm、肿瘤多灶性、包膜侵犯及BRAF^(V600E)突变、NLR≥2.5、PLR≥175均为PTMC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存在包膜侵犯、BRAF^(V600E)突变及NLR值≥2.5的患者应着重考虑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pCL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MC CLNM BRAF^(V600E)突变 NLR PLR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糖尿病个案管理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红亮 张帅 +2 位作者 郭英俊 池小锋 高翠微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年第6期158-159,共2页
2013年我国慢性病监测显示,糖尿病患病率在18岁及以上人群为10.4%[1],较2010年的9.7%明显升高,已经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最严重的国家,患病人数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尤其是肥胖及超重人群的患病率升高了2倍。其中未被确诊的糖尿患者... 2013年我国慢性病监测显示,糖尿病患病率在18岁及以上人群为10.4%[1],较2010年的9.7%明显升高,已经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最严重的国家,患病人数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尤其是肥胖及超重人群的患病率升高了2倍。其中未被确诊的糖尿患者数占总数的63%,确诊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均很低,分别为36.5%、32.2%与49.2%。2型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达标与否的关键是患者日常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因此糖尿病需要系统化、科学化、个体化的管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智能手机的普及,远程教育服务得到了广泛应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个案管理 模式 糖尿病 构建
下载PDF
针灸结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益探讨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桂云 张雅琼 +2 位作者 刘攀云 马红伟 黄继良 《中国医药》 2021年第6期861-864,共4页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益。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90例DP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结合组和西药组,各45例。西药组应用硫辛酸...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益。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90例DP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结合组和西药组,各45例。西药组应用硫辛酸注射液及甲钴胺注射液(或片)治疗,结合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加以针灸治疗。本研究一般规定疗程18 d,如症状好转后,依据患者意愿,复查肌电图后,可提前办理出院。观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住院天数及费用。结果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95.6%(43/45)比7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10,P=0.047)。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SNCV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结合组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合组住院天数少于西药组、住院费用低于西药组[(13±4)d比(15±6)d、(6269±524)元比(7875±404)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56,P=0.046;t=20.557,P=0.044)。结论针灸结合硫辛酸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或片)治疗DPN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缩短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针灸 硫辛酸注射液 甲钴胺 临床效益
下载PDF
BRAF^(V600E)突变蛋白及β-catenin、cyclin D1在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6
作者 宋创业 孟艳林 +6 位作者 刘冰 刘攀云 李伟 严丽 李晓武 苗建军 尚培中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62-1470,共9页
背景与目的:虽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进展缓慢,但仍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有研究提示,BRAF^(V600E)突变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异常,可能与PTMC发生发展、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因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临床淋巴结阴... 背景与目的:虽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进展缓慢,但仍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有研究提示,BRAF^(V600E)突变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异常,可能与PTMC发生发展、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因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临床淋巴结阴性(cN0)PTMC病变组织中BRAF^(V600E)突变及β-catenin、cyclin D1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3月—2021年9月120例确诊为cN0期PTMC患者的手术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RAF^(V600E)突变及β-catenin、cyclin D1蛋白在标本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BRAF^(V600E)突变蛋白、β-catenin、cyclin D1蛋白表达阳性率在PTMC组织中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0%vs.31.7%、35.8%vs.20.8%、57.5%vs.34.2%,均P<0.05)。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有关,BRAF^(V600E)突变蛋白阳性表达与病灶数目有关,BRAF^(V600E)、β-catenin、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均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结论:cN0期PTMC组织中BRAF^(V600E)突变及β-catenin、cyclin D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它们的表达可能是PTMC进展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淋巴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