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中国视听领域国际传播实践创新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叶珲 刘俊 《对外传播》 2023年第1期15-19,共5页
2022年,中国视听领域国际传播呈现出主体多元化、渠道平台复合化、传播机制复杂化与去边界化的特征。在当前较为严峻的国际舆论环境下,更加完善立体、灵活多样的传播机制具备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开拓蓝海的强... 2022年,中国视听领域国际传播呈现出主体多元化、渠道平台复合化、传播机制复杂化与去边界化的特征。在当前较为严峻的国际舆论环境下,更加完善立体、灵活多样的传播机制具备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开拓蓝海的强大潜能。要实现这一点,有必要做好顶层战略规划,推动不同传播主体、渠道形成传播合力,以低语态的信息实现跨文化、跨国的信息破圈,并形成分区域的精准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作品 国际传播 新媒体平台 战略传播 共情传播 精准传播
下载PDF
中国科幻影视国际传播中的人类共通价值与文化超越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俊 张毓强 《对外传播》 2023年第3期59-63,共5页
近年来中国科幻影视作品逐渐成为能够进入国际传播领域的中国文化艺术作品。中国科幻影视如何能成为中国国际传播的新兴力量、其被海外目标受众接受的底层逻辑、如何呈现人类共同危机下的中国责任担当想象、“爆款”科幻影视作品出现的... 近年来中国科幻影视作品逐渐成为能够进入国际传播领域的中国文化艺术作品。中国科幻影视如何能成为中国国际传播的新兴力量、其被海外目标受众接受的底层逻辑、如何呈现人类共同危机下的中国责任担当想象、“爆款”科幻影视作品出现的多维助力素、中国科幻影视品质如何突破等是亟待讨论的根本问题。中国科幻影视国际传播诉诸的人类共通价值与文化超越性,是国际传播中跨越藩篱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影视 国际传播 共通价值 文化超越 全人类性
下载PDF
国际传播中的认知传播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俊 江玮 《青年记者》 2024年第2期11-15,22,共6页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是中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认知传播作为以改变人的认知为核心的传播方式和模式,其对人的心理、思维的干预,无疑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目标国家受众的深度影响,可以作为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维度加以提倡。...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是中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认知传播作为以改变人的认知为核心的传播方式和模式,其对人的心理、思维的干预,无疑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目标国家受众的深度影响,可以作为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维度加以提倡。概括起来,国际传播的认知传播实践,应特别注意以战略传播为统筹、以精准传播为目标、以多方协作为主体、以网络文艺为突破、以传播实效为导引,以期实现认知传播在国际传播工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主体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传播 国际传播 国家形象 传媒文本 传媒技术
下载PDF
全媒体、全维度、全过程:中国视听传媒发展的关键问题解读——评顾亚奇《视听传媒的内容生产与传播》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俊 王静倩 《现代视听》 2022年第3期74-80,共7页
在媒介融合时代,视听传媒无论是在内容生产还是内容传播维度,都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态期,其机理、逻辑、规律和本质亟待全新解读。顾亚奇教授所著的《视听传媒的内容生产与传播》一书,在该研究领域做出了相当有成效的努力。该书“全媒体式... 在媒介融合时代,视听传媒无论是在内容生产还是内容传播维度,都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态期,其机理、逻辑、规律和本质亟待全新解读。顾亚奇教授所著的《视听传媒的内容生产与传播》一书,在该研究领域做出了相当有成效的努力。该书“全媒体式”地阐释了中国视听传媒的当下状况、“全维度式”地阐释了中国视听传媒的多元视角、“全过程式”地阐释了中国视听传媒的历时流变。其中关于对话与撒播、宏大与微小、时代与个体等三对关系,日常叙事和非有机叙事的四个维度,视听传媒内容文化景观的四个问题,看待中国传媒的五种视角,对中国视听传媒历史发展等的考察与阐释,以及对网络剧、网络综艺、短视频等新兴网络文艺形态的判断与思辨尤其值得传媒艺术、新闻传播、艺术学理论等领域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 媒介融合 视听传媒 《视听传媒的内容生产与传播》
下载PDF
论我国国家形象塑造中的价值观庞杂困境——基于传媒艺术对外传播的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刘俊 《对外传播》 2021年第6期4-7,共4页
西方发达国家领先中国的窗口期越来越短,打压中国的手段更为强硬,我国对外传播工作将会面临较大的阶段性困难。而国内民众价值观自信是对外传播中“中国价值”自信的基础。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是方式,“塑造中国价值”是... 西方发达国家领先中国的窗口期越来越短,打压中国的手段更为强硬,我国对外传播工作将会面临较大的阶段性困难。而国内民众价值观自信是对外传播中“中国价值”自信的基础。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是方式,“塑造中国价值”是目标,这一过程包含着一个经由“讲好中国故事”抵达“塑造中国价值”的逻辑。目前我们在有意识地打造进行对外传播的传媒艺术内容和作品中,存在突出的中国价值塑造困境:所塑造的中国价值是庞杂、散乱的,甚至是在“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塑造中国价值。面对这一困境,我们亟待厘定出在进行价值对外传播和输出中的“中国价值”,这些“中国价值”数量不应太多,且要便于识记,既能够与人类共通价值联络,又不乏本土价值的特殊性。这些被筛选出的价值,应该通过传媒艺术等方式进行聚焦式、渗透式、高密度、高持续的对外传播。“大同”“礼序”“中和”三大价值可供我们在厘定“中国价值”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对外传播 传媒艺术 中国价值 价值传播
下载PDF
全球话语竞争下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构新思维 被引量:3
6
作者 郭晓科 刘俊 王瑾 《对外传播》 2023年第5期27-31,共5页
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全球话语竞争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亟须把加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这需要准确把握话语体系“价值观念、政治理念、表达方式、呈现形式”的多层结构;系统建构中国自... 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全球话语竞争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亟须把加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这需要准确把握话语体系“价值观念、政治理念、表达方式、呈现形式”的多层结构;系统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话语体系打下坚实基础;注重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向大众话语转化和国际化表达;打造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提升工程,着力夯实基础性话语,聚焦斗争性话语,扩大共通性话语,强化引领性话语;善用战略叙事作为大国竞争的话语武器;以中华优秀文化为中国话语体系赋能;注重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竞争 对外话语体系 软实力 国际关系
下载PDF
回望与前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传媒艺术发展
7
作者 刘俊 曹心媚 张瑜 《视听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期12-18,共7页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下,传媒艺术创作理念和方式应不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传媒艺术应持续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发挥作用,传媒艺术作品应不断深入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传媒艺术应不断参与到...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下,传媒艺术创作理念和方式应不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传媒艺术应持续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发挥作用,传媒艺术作品应不断深入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传媒艺术应不断参与到夯实全媒体传播体系、清朗网络生态建设的进程中,传媒艺术应着力在持续提升中华文明的全球传播力、影响力中释放作用。针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要求,应及时回望和总结中国传媒艺术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并为推动中国传媒艺术的繁荣提供前瞻性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传媒艺术 以人民为中心 传统文化 主流内容 国际传播 全媒体
下载PDF
碎微传播时代网络微视听的发展症候
8
作者 刘俊 李沐洋 《现代视听》 2023年第6期5-11,共7页
在碎微传播时代,网络微视听的样态不断丰富,以微电影、短视频、微短剧、微综艺、微纪录片、中视频等为代表的网络微视听样态不断发展。网络微视听在新形态创造与流量汇集等方面有相当的探索,也在是否能成为收看刚需和品质水准状况等方... 在碎微传播时代,网络微视听的样态不断丰富,以微电影、短视频、微短剧、微综艺、微纪录片、中视频等为代表的网络微视听样态不断发展。网络微视听在新形态创造与流量汇集等方面有相当的探索,也在是否能成为收看刚需和品质水准状况等方面存在困境。从媒介视角来看,网络微视听的发展体现了媒介内容与人的媒介习惯相契合;从艺术视角来看,网络微视听又可能是某种对于传统叙事技法与艺术表现的颠覆。网络微视听的未来发展需要趋利避害,不仅释放娱乐、休闲功能,也要释放审美、社会和文化功能,走上一条有内容、有活力、有质感、有创新的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微视听 网络文艺 微短剧 微综艺 微纪录片
下载PDF
现实的再现与异形:数字时代短视频文化的五个特质
9
作者 刘俊 马慧珍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4-160,F0002,共8页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视听语言和媒介形态,已然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种新型的短视频文化景观正在生成。而短视频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无疑是构成短视频文化的关键要素之一:展示性短视频文化的背后是数字时代展演现实的权力下沉...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视听语言和媒介形态,已然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种新型的短视频文化景观正在生成。而短视频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无疑是构成短视频文化的关键要素之一:展示性短视频文化的背后是数字时代展演现实的权力下沉,情感性短视频文化的背后是通过“压缩现实”实现瞬时的情绪撩拨,戏谑性短视频文化的背后是具有普遍性的用户游戏化的现实观看,联结性短视频文化的背后是一种虚拟影像的现实实践的内在机理,聚合性短视频文化的背后是现实景观和信息的多元融合。这些短视频内容及短视频文化对现实的呈现,既可能是忠实的再现,也可能是扭曲的异形化。短视频对日常生活的深度介入,搅动着人们对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真实物质与虚拟形象的感知。人们乐此不疲地投身于短视频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以节点化身份将短视频文化的影响扩张至社会现实生活的角角落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文化 展示性 情感性 戏谑性 联结性 聚合性
下载PDF
改版十年:电视时政新闻融媒创新的制作与传播艺术——基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探讨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3-59,共7页
2011年9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开播之后的第二次大改版,至今已走过十年历程。十年间,该栏目在切入和报尾、播报和配音、报道和现场、包装和视觉、内容和编排等方面作出了相当程度的创新。在十年改版的基础之上,融媒时代... 2011年9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开播之后的第二次大改版,至今已走过十年历程。十年间,该栏目在切入和报尾、播报和配音、报道和现场、包装和视觉、内容和编排等方面作出了相当程度的创新。在十年改版的基础之上,融媒时代下以该栏目为代表的电视时政新闻的改革,在传播、内容和理念上还有相当的创新空间。从传播艺术角度说,需要注重"接受而非寻找"时代下苛刻于传播策划是实现内容影响的基本前提,注重激发观众的"自分享"欲并动态更新大数据算法的传播理念与策略。从内容艺术角度说,需要注重在内容叙事中唤起青年网生群体的向心力、在内容叙事中适度有效增加"网感"成分、在内容叙事中释放"真实"和"真实感"。从理念迭进角度说,需要注重理解融媒时代下形式之"变"应成为常态、凸显编辑部策划的创意思维和能动性、增强时政新闻的服务功能和亲和能力、坚守"时""效""度"的专业性担当。同时,电视时政新闻的融媒创新也需要各方给予相当的宽容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电视新闻 时政新闻 新闻联播 传播艺术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电影算法工业的逻辑表征与批判反思
11
作者 刘俊 贾奕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共7页
人工智能时代,以算法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介入电影创意、制作与宣发全流程,促发传统电影工业容纳电影算法工业的新生态,也推动电影审美迭变与电影本体革命。电影算法工业以其推测端的肯定逻辑、制作端的技术逻辑和消费端的流量逻辑为表征,... 人工智能时代,以算法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介入电影创意、制作与宣发全流程,促发传统电影工业容纳电影算法工业的新生态,也推动电影审美迭变与电影本体革命。电影算法工业以其推测端的肯定逻辑、制作端的技术逻辑和消费端的流量逻辑为表征,对既有的电影工业化创作范式形成一定的更新甚至某种程度的颠覆。本文旨在以人工智能时代为背景,从电影算法工业的三大逻辑表征切入,通过揭示其推测端的肯定逻辑、制作端的技术逻辑和消费端的流量逻辑,反思其发展过程中鲜明的撕裂性、霸权性和主体性问题,从而尝试助益和启示电影算法工业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算法工业 人工智能 技术伦理 算法霸权
下载PDF
歌舞电影:传统艺术与传媒艺术的融合样本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俊 高晓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6-30,共5页
一、传统艺术(歌舞)与传媒艺术(电影)的各自有别(一)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单一的无形,虚体的符号音乐基本是时间的艺术,不可观,需要依靠听觉完成接受过程。音乐的时间性更多地表现为其在物理时间上的延续和展开,作品的创作、接受以及作... 一、传统艺术(歌舞)与传媒艺术(电影)的各自有别(一)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单一的无形,虚体的符号音乐基本是时间的艺术,不可观,需要依靠听觉完成接受过程。音乐的时间性更多地表现为其在物理时间上的延续和展开,作品的创作、接受以及作品本身都在时间的流淌中呈现出来。[1]音乐创作在时间中完成,作品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作品最终呈现出的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艺术 音乐创作 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 时间性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传媒艺术学建构的意义与价值 被引量:16
13
作者 胡智锋 刘俊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3-169,共7页
传媒艺术学以各类传媒艺术形式为研究对象。在狭义上,传媒艺术主要包括了自摄影术诞生之后逐渐出现的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数字新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传媒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复制、电子复制和数字复制三个时代。在广义... 传媒艺术学以各类传媒艺术形式为研究对象。在狭义上,传媒艺术主要包括了自摄影术诞生之后逐渐出现的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数字新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传媒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复制、电子复制和数字复制三个时代。在广义上,传媒艺术体现了一种艺术融合,它既包括各类经现代传媒和传媒技术改造了的传统艺术形式,也包括了各类上述狭义传媒艺术形式的大融合。传媒艺术学建构的意义与价值主要体现在:(1)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在单一与融合性之间寻找结合点;(2)适应艺术发展的需要:在精英与大众性之间寻找结合点;(3)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在裂分与整合性之间寻找结合点;(4)适应学术发展的需要:在普遍与特殊性之间寻找结合点。传媒艺术学建设的开展和不断成熟,更是依托国家新文科建设的宏阔进程;其建设高度遵循并体现了新文科建设中对于服务国家战略、回归本土原创、鼓励学科融合、夯实基础理论的要求和目标。而注重服务国家战略,以及注重双主体建构、融合性发展、体系化建设,是传媒艺术学未来自觉支撑新文科建设进程、展示新文科建设成果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传媒艺术 传媒艺术学 艺术融合
下载PDF
边界扩张与结构调适:关于新时代国际传播实践范畴的讨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毓强 潘璟玲 +4 位作者 沈国麟 常江 刘丹凌 姬德强 刘俊 《对外传播》 2022年第7期67-71,共5页
国际传播理论研究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基于国家立场之下的多元表达与交流成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前提条件。立足于本土化现实,中国国际传播在政策意义、实践意义以及理论研究意义上存在着一定的内涵性差异。当前,多元主体在多... 国际传播理论研究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基于国家立场之下的多元表达与交流成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前提条件。立足于本土化现实,中国国际传播在政策意义、实践意义以及理论研究意义上存在着一定的内涵性差异。当前,多元主体在多领域、多维度、多层面以及多途径不断拓宽中国国际传播实践范畴的认知边界,而国际传播研究对象的极大丰富也为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的不断创新增砖添瓦。进入新时代,国际传播概念在外延与内涵的明晰之于国际传播实践范畴的认知而言意义重大,厘清国际传播实践范畴的理念价值与目标方向成为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对外宣传 对外传播 实践范畴 新时代
下载PDF
战略传播思维与精准传播实践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俊 江玮 《对外传播》 2022年第7期13-17,共5页
面对当前复杂的媒介生态与国际形势,以舆论战、信息战、认知战等为代表的传播语境、观念、方式和战法变革,成为了影响当前国际传播成效与影响力的关键因素。这要求我们亟需将国际传播工作提升至战略传播的高度,并且运用精准传播的方式... 面对当前复杂的媒介生态与国际形势,以舆论战、信息战、认知战等为代表的传播语境、观念、方式和战法变革,成为了影响当前国际传播成效与影响力的关键因素。这要求我们亟需将国际传播工作提升至战略传播的高度,并且运用精准传播的方式更好提升传播效能。其中,战略传播方略需要注意政策布局的顶层性、资源调配的协同性、目标群体的针对性、价值输出的共识性、重点领域的统筹性,精准传播实践需要注意储备智能化技术、指向聚焦化群体、细分区域化目标、建设替代性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传播 精准传播 国际传播 舆论战 信息战 认知战
下载PDF
科技赋能传媒艺术接受与创作的流变——以大众参与和模拟虚拟为线索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俊 《视听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4期35-40,共6页
传媒艺术主要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新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同时也包括一些经现代传媒和传媒科技改造了的传统艺术形式。科技性是传媒艺术的灵魂属性,它持续地赋能传媒艺术接受与创作的演变。就科技赋能传媒艺术接受而... 传媒艺术主要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新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同时也包括一些经现代传媒和传媒科技改造了的传统艺术形式。科技性是传媒艺术的灵魂属性,它持续地赋能传媒艺术接受与创作的演变。就科技赋能传媒艺术接受而言,大众参与性的迭进可作为重要示例;就科技赋能传媒艺术创作而言,从模拟到虚拟的迭进可作为重要示例。不过,在考察科技赋能传媒艺术发展的进程中,需要警惕我们拥抱的是"科技性""科技诗性",而应当反对"唯科技主义"造成的人文艺术精神的旁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艺术 科技赋能 模拟 虚拟 大众参与性
下载PDF
融合与漂移:京剧艺术媒介形态的变迁 被引量:4
17
作者 潘可武 刘宇坤 《艺术传播研究》 2023年第1期23-35,共13页
艺术媒介形态主要是指某一艺术独特的媒介特征、内在结构与外在形态。京剧作为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在农耕社会时期形成了舞台演出的经典形态并进行传播。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京剧的审美场域开始从现实的舞台空间向媒介的拟态空间转移,... 艺术媒介形态主要是指某一艺术独特的媒介特征、内在结构与外在形态。京剧作为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在农耕社会时期形成了舞台演出的经典形态并进行传播。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京剧的审美场域开始从现实的舞台空间向媒介的拟态空间转移,京剧在基于现代技术的声音媒介、电视媒介、电影媒介、互联网媒介中形成了新的艺术媒介形态。媒介的介入不仅改变了京剧的传播方式,也改变了京剧的艺术形式与艺术生态,最终使京剧艺术媒介形态的边界发生融合与漂移。京剧艺术与媒介的发展互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京剧艺术的阶段性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媒介形态 媒介融合 京剧
下载PDF
健康信息传播研究的历史演进与融媒时代议题
18
作者 刘俊 《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 2024年第1期59-67,共9页
健康信息传播是一个重要的跨学科议题,其研究发端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中国,目前健康信息传播研究盛于全球,其在我国的研究也逐渐热络。健康信息传播研究的主要议题基于其与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跨... 健康信息传播是一个重要的跨学科议题,其研究发端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中国,目前健康信息传播研究盛于全球,其在我国的研究也逐渐热络。健康信息传播研究的主要议题基于其与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跨文化传播的结合。媒介融合时代为健康信息传播研究提出了挑战,探析融媒时代健康信息传播的传播信度、传播艺术、传播渠道、传播效果、传播价值是未来需要注意的研究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新媒体 健康信息传播 医疗传播 医学人文
原文传递
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创新的规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可武 冯晓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4-30,共7页
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特殊的创新规律是对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本质的反映,其创新规律就源自文化、技术、社会等要素之间的动力作用。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创新具有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规律。历史的规律即历时继承性与共时发展性... 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特殊的创新规律是对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本质的反映,其创新规律就源自文化、技术、社会等要素之间的动力作用。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创新具有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规律。历史的规律即历时继承性与共时发展性相统一;人民的规律即理论指导性与人民主体性相统一;艺术的规律即实践应用性与技术媒介性相统一;美学的规律即民族特殊性与世界普世性相统一。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创新发展不仅需要面向新时代学科的实践,也需要博古通今,从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尤其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根据该学科创新的规律,有意识总结与理论升华创新的成果,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与时俱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影视学 知识体系 创新规律
下载PDF
体验变动不羁的惊颤:科技对视听传媒艺术接受感知的塑造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8-154,共7页
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介入,与传统艺术相比,接受者在视听传媒艺术的感知过程中,逐步从“静观默照”的欣赏走向体验“变动不羁的惊颤”。从“静观默照”到“流动惊颤”转变的因素,大致可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人类已从... 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介入,与传统艺术相比,接受者在视听传媒艺术的感知过程中,逐步从“静观默照”的欣赏走向体验“变动不羁的惊颤”。从“静观默照”到“流动惊颤”转变的因素,大致可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人类已从稳定式生存走向流动式生存;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体验声画流转的“连续性”以及“惊颤感”是一种人的心理和欲望需要。同时,伴随着这一过程,在接受目的上,接受者也在逐步从纯粹的“非功利审美”普遍走向追求“快感审美”。狭义上的“追求快感”是通过满足接受者单纯的生理、感官和相关欲望而实现,是带有世俗层面物质功利色彩的,而不是纯粹依靠对审美对象本身的艺术兴趣进行的审美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消费逻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传媒艺术的社会干预功能也应被唤起以保障快感处于一种“适度”的状态。在未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扩展现实技术的发展及相应艺术形态的呈现,既会极度增加体验“变动不羁的惊颤”的程度,也可能让“静观默照”的体验感受部分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科技 传媒艺术 视听接受 惊颤 快感审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