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国际传播研究的边界拓展与自主性创新 被引量:3
1
作者 姬德强 张毓强 《对外传播》 2023年第6期71-75,共5页
国际传播是一个充满多元学术传统的知识场域。中国的国际传播研究需要立足本土实践,尊重历史逻辑,抱持全球视野,充分处理好政策议程、实践议程与学术议程之间的互动关系,系统吸收好多个学科的理论贡献,在借力时势不断拓展知识边界的同时... 国际传播是一个充满多元学术传统的知识场域。中国的国际传播研究需要立足本土实践,尊重历史逻辑,抱持全球视野,充分处理好政策议程、实践议程与学术议程之间的互动关系,系统吸收好多个学科的理论贡献,在借力时势不断拓展知识边界的同时,着力塑造新时代的学术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学术自主性 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理论
下载PDF
“全球地方”视角下的中国国际传播新格局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毓强 姬德强 《对外传播》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近年来,中国各级地方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越来越多以系统的、成建制的方式加入到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进程中。从全球视角看,我国地方正逐步以“全球地方”的新姿态,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范畴、文化范畴和政治经济范畴内展开全球性... 近年来,中国各级地方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越来越多以系统的、成建制的方式加入到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进程中。从全球视角看,我国地方正逐步以“全球地方”的新姿态,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范畴、文化范畴和政治经济范畴内展开全球性交往。也恰恰是因为这种交往,中国的国际传播格局正在逐步发生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国际传播中心 地方国际传播工作 全球地方 国际传播格局
下载PDF
深度交往时代中国国际传播的旧问题与新挑战
3
作者 姬德强 张毓强 《对外传播》 2024年第9期72-76,共5页
在中国与世界深度交往的背景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国际传播工作进一步锚定了方向、布置了任务。对处于深度转型中的国际传播研究而言,如何重新思考基础问题和前沿议题,积极回应国际传播的政策考虑和实践方向,在增强学术自觉和国际视... 在中国与世界深度交往的背景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国际传播工作进一步锚定了方向、布置了任务。对处于深度转型中的国际传播研究而言,如何重新思考基础问题和前沿议题,积极回应国际传播的政策考虑和实践方向,在增强学术自觉和国际视野的基础上,真正做好自主的、开放的理论创新,正在成为学界反思的共识性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深度交往 理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全球网络安全规范研究:解决技术与理念的步速落差
4
作者 刘慧瑾 赵瑞琦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5-27,共13页
全球网络空间安全已经成为国际互动的一个复杂维度,国际政治、经济事务需要建立规范以应对网络技术革命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变迁冲击。而学术探讨是形成行为规则的思想基础。目前的网络安全规范研究与实践,存在技术不断进步与理念仍然滞... 全球网络空间安全已经成为国际互动的一个复杂维度,国际政治、经济事务需要建立规范以应对网络技术革命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变迁冲击。而学术探讨是形成行为规则的思想基础。目前的网络安全规范研究与实践,存在技术不断进步与理念仍然滞后的步速落差。为此,相关的规范研究,就要在学科交叉的基础上,把握网络空间的关键特征、超越西方与非西方的分野、建构基于互联网场景的思维并超越网络主权概念,同时还要积极发挥多元主体的规范倡议作用。由此,寻找一种基于现实技术与人文传统的网络安全伦理原则、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以便把有影响者束缚在规范、法律和特定价值观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网络安全 治理规范 步速落差 互联网思维 网络主权
下载PDF
2022年中国视听领域国际传播实践创新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叶珲 刘俊 《对外传播》 2023年第1期15-19,共5页
2022年,中国视听领域国际传播呈现出主体多元化、渠道平台复合化、传播机制复杂化与去边界化的特征。在当前较为严峻的国际舆论环境下,更加完善立体、灵活多样的传播机制具备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开拓蓝海的强... 2022年,中国视听领域国际传播呈现出主体多元化、渠道平台复合化、传播机制复杂化与去边界化的特征。在当前较为严峻的国际舆论环境下,更加完善立体、灵活多样的传播机制具备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开拓蓝海的强大潜能。要实现这一点,有必要做好顶层战略规划,推动不同传播主体、渠道形成传播合力,以低语态的信息实现跨文化、跨国的信息破圈,并形成分区域的精准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作品 国际传播 新媒体平台 战略传播 共情传播 精准传播
下载PDF
2017中国传播论坛暨金砖国家传媒国际研讨会综述
6
作者 姬德强 李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5-156,共2页
适逢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中国厦门召开之际,"2017中国传播论坛暨金砖国家传媒国际研讨会"于8月26日在厦门大学成功举办。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厦门大学副校长詹心丽先后在开幕式致辞。来自金砖五国以及芬兰、英国、土耳其... 适逢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中国厦门召开之际,"2017中国传播论坛暨金砖国家传媒国际研讨会"于8月26日在厦门大学成功举办。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厦门大学副校长詹心丽先后在开幕式致辞。来自金砖五国以及芬兰、英国、土耳其等国的传媒学者约80人,在五个英文专场和六个中文专场中就"一带一路"背景下金砖国家传媒的发展及其对国际传播秩序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砖国家 传媒 国际传播 中国厦门 中国传媒大学 教育部 全球传播 五个 传播研究 一路
下载PDF
重构国族与接轨世界:中国近代报刊的纪年之争
7
作者 张磊 许天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0,共8页
近代中国传统时间制度的转型,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历法与纪年的确立和调适。可以说,纪年方式的确立是与国族和世界认知的过程扭结在一起的。一方面,新的纪年方式撬动了时间制度变革,重构了近代中国的国族认知,时人借此构建想象、凝聚共识... 近代中国传统时间制度的转型,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历法与纪年的确立和调适。可以说,纪年方式的确立是与国族和世界认知的过程扭结在一起的。一方面,新的纪年方式撬动了时间制度变革,重构了近代中国的国族认知,时人借此构建想象、凝聚共识;另一方面,中国借此建立了与西方及世界的关系,从而与全球进行接轨。基于此,中国接入全球秩序,而中国的媒介也成为全球传播体系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传播秩序 思想史 媒介时间 时间制度 国际传播
下载PDF
媒介可供性视角下有声读物的实践逻辑与创新路向
8
作者 卫玎 王宇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3,共6页
媒介技术的进步促使有声读物需要在新的媒介技术框架下进行理念创新与实践创新。文章以媒介可供性为理论路径,从生产可供性、价值可供性、移动可供性、社交可供性、感知可供性、情感可供性六方面剖析了有声读物生产传播的实践逻辑。此... 媒介技术的进步促使有声读物需要在新的媒介技术框架下进行理念创新与实践创新。文章以媒介可供性为理论路径,从生产可供性、价值可供性、移动可供性、社交可供性、感知可供性、情感可供性六方面剖析了有声读物生产传播的实践逻辑。此分析过程是对西方引进理论媒介可供性在中国互联网情境下的实践探索和本土适应。为全面增强有声读物的可供性与服务力,文章进一步从内容生态范式革新、情感性移动阅读场景构建、社群成员身份认同强化、身体全感官要素激活等维度勾勒出有声读物出版创新的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声读物 媒介可供性 听觉文化 出版创新
下载PDF
边界作业: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的知识生产——以“新时代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毓强 纪莉 +3 位作者 姬德强 相德宝 李宇 刘俊 《对外传播》 2022年第4期60-64,共5页
在知识生产意义上,中国国际传播的理论探索必然来自于对实践问题的回答和实践经验性材料的研究。当前我国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在本土意义上正在经历着自省和变革,需要系统调适本土化经验和全球化理论借鉴之间的关系,不断拓宽多知识领域... 在知识生产意义上,中国国际传播的理论探索必然来自于对实践问题的回答和实践经验性材料的研究。当前我国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在本土意义上正在经历着自省和变革,需要系统调适本土化经验和全球化理论借鉴之间的关系,不断拓宽多知识领域、交叉性学科领域针对关键性问题研究的视野,系统推进研究的“边界作业”。“新时代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是这一“边界作业”中值得高度关注的努力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知识生产 边界作业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对外话语创新与国际传播实践
10
作者 张毓强 姬德强 《对外传播》 2023年第5期67-71,共5页
民族议题的国际传播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场域,对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持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具有关键意义。理解国际传播中的民族议题和民族话语,一方面需要结合现代国际格局变迁逻辑,理清在不同的政治传统中民族与国家的相互构... 民族议题的国际传播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场域,对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持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具有关键意义。理解国际传播中的民族议题和民族话语,一方面需要结合现代国际格局变迁逻辑,理清在不同的政治传统中民族与国家的相互构建关系;另一方面需要超越西方民族国家的认知结构,从共同体的视角探索多元共存、平等包容乃至多元一体的国际传播民族议题新叙事体系。对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外推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两者有机结合应是民族议题国际传播的中国话语框架。除此之外,应紧密关注以人权为代表的政治议题通过挪用民族议题所引发的国际舆论博弈,直面意识形态争锋,参与国际舆论斗争。在上述多个方面,“道中华”等新媒体平台作出了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议题 国际传播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道中华
下载PDF
中国式媒体融合与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龙小农 韩鹏飞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89,共12页
中国自上而下、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的媒体融合战略和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媒体融合推进媒体与社会同构、媒体与国家同构,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中国自上而下、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的媒体融合战略和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媒体融合推进媒体与社会同构、媒体与国家同构,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媒体融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内在地需要中国式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中国式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推进媒体融合纵深发展,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旨在建立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内国际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媒体融合 中国式现代化 全媒体传播体系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探索与想象:16世纪英国国家记忆中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润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66,共5页
作为一种国家记忆,1864年英国女王文书局出版的《国事日志》中收录的文献显示,在中英两国尚未有直接接触的16世纪,英国主要通过间接素材从地理、人文和商贸三个维度勾勒中国形象,带有典型的国家理性和自我中心的特征,与这一时期英国对... 作为一种国家记忆,1864年英国女王文书局出版的《国事日志》中收录的文献显示,在中英两国尚未有直接接触的16世纪,英国主要通过间接素材从地理、人文和商贸三个维度勾勒中国形象,带有典型的国家理性和自我中心的特征,与这一时期英国对海上权力的谋求、对国家制度的设计和对贸易逻辑的认知紧密联系。这种产生于特定历史时空,由间接信息和自我想象构成的中国形象的认知仍然以文字、观念、博物馆藏等形式影响着今天英国公众的中国形象认知。我国可尝试以这些深植于英国国家历史和社会认知中的记忆符号为线索,唤醒跨越时空的共同记忆,为形塑生动、丰盈的当代中国形象提供文化、意识、情感等方面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国事日志》 国家记忆 中国形象
下载PDF
历史回音与现实交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传播研究回顾(1982-2018) 被引量:3
13
作者 龙耘 潘晓婷 《对外传播》 2018年第12期11-14,共4页
改革开放之初,伴随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新闻传播事业拨乱反正,回归新闻本位。对外宣传、国际新闻报道的实践及相关研究也开始从“以我为主”转向更注重受众及效果。新闻传播界开始重新认识外宣报道、国际新... 改革开放之初,伴随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新闻传播事业拨乱反正,回归新闻本位。对外宣传、国际新闻报道的实践及相关研究也开始从“以我为主”转向更注重受众及效果。新闻传播界开始重新认识外宣报道、国际新闻等概念或提法的内涵,逐渐形成并树立起从对外宣传走向国际传播的理念。上述大背景之下,就学界而言,“国际传播”作为一个概念,被中国学者及业界认同并使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改革开放 中国学者 20世纪80年代初 新闻传播事业 国际新闻报道 十一届三中全会 历史
下载PDF
北京副中心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润珏 《中国名城》 2019年第11期17-22,共6页
全球城市发展的经验表明,城市形象是一引个城市的无形资产。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的批复为依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媒体报道和公众认知两个维度考量北京... 全球城市发展的经验表明,城市形象是一引个城市的无形资产。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的批复为依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媒体报道和公众认知两个维度考量北京副中心城市第形象现状,并对目前存在的城市形象认知度偏低、城市形象较为模糊等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以氏为基础,提出了政建设城市形象识别体系、开展主动传播、丰富与公众关联方式等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城市副中心 城市形象 形象塑造 形象传播
下载PDF
新世界主义图景下的理论探索与现实回应--2017年中国国际传播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5
作者 龙耘 潘晓婷 《对外传播》 2017年第12期10-12,29,共4页
2017年,国际形势继续呈现新旧秩序复杂更替的过渡期特征。欧洲屡遭恐袭,难民潮、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等事件促使民粹主义抬头,西方世界出现逆全球化潮流,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升高。在此背景下,致力于和平发展、互利共赢、构建人类... 2017年,国际形势继续呈现新旧秩序复杂更替的过渡期特征。欧洲屡遭恐袭,难民潮、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等事件促使民粹主义抬头,西方世界出现逆全球化潮流,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升高。在此背景下,致力于和平发展、互利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我国外交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形势 传播研究 世界主义 述评 中国 民粹主义 西方世界 不确定性
下载PDF
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核心与精髓: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体系构成及内在逻辑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永亮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3年第1期38-49,共12页
植根于、来源于、服务于中国特色百年新闻实践的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是我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最基本、最典型、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本文运用系统科学视角将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看作由本体论、方法论、实践论三个子系统构成的... 植根于、来源于、服务于中国特色百年新闻实践的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是我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最基本、最典型、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本文运用系统科学视角将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看作由本体论、方法论、实践论三个子系统构成的思想体系,并尝试勾勒该体系如何构成及探讨其内在逻辑,为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思想资源和学术养料。本体论为新闻舆论实践规定了前提、宗旨、原则和底色,实践论是新闻舆论思想的功能和价值,方法论是功能和价值得以实现的保障。这三个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统一于新闻舆论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体系的内在逻辑体现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历史逻辑、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理论逻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学 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共产党 新闻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下载PDF
“内卷”vs“躺平”:当代青年的话语表征与行为表现——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卫玎 王宇 《青少年学刊》 2023年第1期51-56,64,共7页
“内卷”与“躺平”这一对相反相成的网络语词近年风靡社交媒体,映射出社会高速旋转与加速迭代背景下当代青年在反抗与妥协、积极与消极之间不断摇摆的矛盾性心理与差异化行为。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以扎根理论为研究方法,通过对原始访... “内卷”与“躺平”这一对相反相成的网络语词近年风靡社交媒体,映射出社会高速旋转与加速迭代背景下当代青年在反抗与妥协、积极与消极之间不断摇摆的矛盾性心理与差异化行为。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以扎根理论为研究方法,通过对原始访谈资料和初始范畴的归纳,总结出自我期待、外生性压力、内生性压力、媒体卷入、自我呈现、自我效能六个主范畴,建立起“内卷vs躺平:当代青年的话语表征与行为表现”的理论模型,以此阐释当代青年的话语符号与行为取向之间的内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卷 躺平 当代青年 扎根理论
下载PDF
“双向奔赴”:国际传播学与区域国别学的理论互鉴 被引量:5
18
作者 姬德强 张毓强 +2 位作者 陈须隆 郭金月 张琪 《对外传播》 2024年第2期69-73,共5页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走出来”,从以我为主到兼顾他者视野再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是中国国际传播工作的演进逻辑。身处“走进去”的当下,如何依托区域国别学的知识体系不断提升国际传播理论和实践的精准化水平,如何将...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走出来”,从以我为主到兼顾他者视野再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是中国国际传播工作的演进逻辑。身处“走进去”的当下,如何依托区域国别学的知识体系不断提升国际传播理论和实践的精准化水平,如何将媒介与传播逻辑融入区域国别研究,不断增强两个领域的交叉互动,共同创新国际传播的学术议程、拓展国际传播的实践面向,成为当下的重要问题。国际传播学者和区域国别学者的自觉、创新合作将展现出“双向奔赴”的不竭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区域国别 学科交叉 中国故事
下载PDF
Sora、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我国国际传播的新生态
19
作者 张毓强 姬德强 +3 位作者 龙耘 钟新 周敏 陈积银 《对外传播》 2024年第3期68-72,共5页
以ChatGPT和Sora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引发国际传播领域的广泛讨论。关于此类技术的实践和应用成为国际传播知识生产的前沿领域。从内容生产力的提升到对社会文化领域的影响再到潜在的伦理和法律风险,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着国... 以ChatGPT和Sora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引发国际传播领域的广泛讨论。关于此类技术的实践和应用成为国际传播知识生产的前沿领域。从内容生产力的提升到对社会文化领域的影响再到潜在的伦理和法律风险,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着国际传播的生态转型。以中国为方位,紧抓技术创新的机遇,建立审慎的规制体系,积极加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全球竞合场域,推动其成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正向力量,成为亟需研讨的时代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国际传播 新生态 SORA
下载PDF
谁的TikTok:国际传播视野中的数字平台
20
作者 姬德强 张毓强 《对外传播》 2024年第4期68-72,共5页
TikTok事件展现出数字平台在全球扩张中不得不认真处理的市场、政治与文化关系。从国际传播的视角分析TikTok事件,需要综合多方观点,深入理解其技术能力、市场优势、文化身份、政治内涵,特别是与中国的关系,以及对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 TikTok事件展现出数字平台在全球扩张中不得不认真处理的市场、政治与文化关系。从国际传播的视角分析TikTok事件,需要综合多方观点,深入理解其技术能力、市场优势、文化身份、政治内涵,特别是与中国的关系,以及对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带来的启发与警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kTok 国际传播 数字平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