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殖民话语的裂痕与东北沦陷时期戏剧的存在态势
被引量:7
- 1
-
-
作者
逄增玉
孙晓平
-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与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编审
-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6-183,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北现代文学史论”(项目号07BZW058)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东北沦陷时期,殖民统治者为了灌输殖民意识和维护统治,出台了《艺文指导纲要》等文艺"国策",从思想、政策和法律等各个方面对文艺予以整肃、压制和规范。但是,作为所谓"国策"的殖民话语及其统制,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裂痕与矛盾。在沦陷初期,殖民者与进步戏剧和文艺存在着暂时宽松与不断走向高压的博弈期,在沦陷中后期,殖民者内部一方面存在着不同地域与文学意识的对立,一方面殖民者创作和导演的话剧《林则徐》、上演苏联话剧《怒吼吧中国》时动机和意识既非一致,更与中国人演员和观众的接受意图和效果与中国观众的读解南辕北辙。殖民的话语的裂痕,使得殖民者内部对文艺"国策"的理解和贯彻出现偏差与背离,使殖民者意图通过戏剧达到的"转移仇恨"、日满一体的政治和美学破产,也使东北沦陷区戏剧出现殖民语境及其裂痕下形成复杂曲折的意识与美学倾向。
-
关键词
殖民话语
东北
沦陷区
戏剧
复杂性
美学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