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与创新:短视频社交的内涵、功能与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桂笑冬 陆泓宇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第4期-,共23页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爆发式崛起,互关短视频账号成为网络社交的新趋势,这种媒介现象赋予短视频新的功能和价值,预示了短视频社交作为网络社交的重要形态介入人们的生活。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短视频社交发展现状,通过典型案例探析短视频社交...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爆发式崛起,互关短视频账号成为网络社交的新趋势,这种媒介现象赋予短视频新的功能和价值,预示了短视频社交作为网络社交的重要形态介入人们的生活。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短视频社交发展现状,通过典型案例探析短视频社交需求增长的原因,试图从网络社交与传统社交的异同中挖掘短视频社交的特点与内涵。此外,本文探讨了短视频社交的服务功能和商业价值,以期为短视频社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社交 功能 价值 内容变现
下载PDF
无障碍电影制作的技术性与艺术性——以“光明影院”实践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桂笑冬 高美 《当代电影》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1-176,共6页
视障群体由于视觉感官受限,无法欣赏电影这一视听语言构成的艺术形式。为满足视障群体的观影审美诉求,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发起了“光明影院”公益项目,旨在为视障群体释读电影。这一无障碍电影制作模式,将视听语言建构的光影世界,借助语... 视障群体由于视觉感官受限,无法欣赏电影这一视听语言构成的艺术形式。为满足视障群体的观影审美诉求,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发起了“光明影院”公益项目,旨在为视障群体释读电影。这一无障碍电影制作模式,将视听语言建构的光影世界,借助语言叙述将原片“翻译”为可供视障人士听得懂的电影。本文以“光明影院”项目中的三部无障碍电影为例,详细介绍了无障碍电影的制作流程,其实质是兼顾技术性与艺术性的文本重构;无障碍电影将视觉影像翻译为言语表述这一修辞转换,既需要对原片画面转化为文字文本的合理取舍,又要在书面文字转化为声音传达时的情感渲染,最终调动起视障受众的心理想象机制,实现欣赏电影的审美愉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障碍电影 “光明影院” 视觉影像 口述影像 言语表述
原文传递
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卫生事件中新华网对医生形象的建构 被引量:6
3
作者 桂笑冬 朱姿伊 《东南传播》 2020年第3期19-23,共5页
医生的媒介形象一直是健康传播领域内的重要课题。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有关新闻报道在舆论场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在此特殊时期的医生的媒介形象也受到了公众的大量关注。文章将通过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 医生的媒介形象一直是健康传播领域内的重要课题。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有关新闻报道在舆论场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在此特殊时期的医生的媒介形象也受到了公众的大量关注。文章将通过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等探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生在新华网中的基本形象及品质特点,再进一步探究新闻框架视角下其对医生形象的建构策略。最后,文章将基于新华网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对医生形象的建构,就如何合理构建医生形象为其他官方媒体提出策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性和时效性,本研究可作为对医生媒介形象整体研究的补充,愿能够丰富前人的研究成果,也能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新华网 医生 媒介形象 新闻框架
下载PDF
从形式到风格:新主流大片的无障碍电影创作探索——基于“光明影院”案例的分析
4
作者 桂笑冬 高美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2年第6期155-164,共10页
无障碍电影的制作,改写了电影以视觉听觉合力触动观众情感的生产机制,以口述影像的方式将画面转译为声音,为视障群体平等享受文化成果、融入主流社会提供了一个窗口。由中国传媒大学发起的“光明影院”公益项目旨在将流动的电影画面转... 无障碍电影的制作,改写了电影以视觉听觉合力触动观众情感的生产机制,以口述影像的方式将画面转译为声音,为视障群体平等享受文化成果、融入主流社会提供了一个窗口。由中国传媒大学发起的“光明影院”公益项目旨在将流动的电影画面转译为可倾听的声音,团队不断探索无障碍电影的制作标准,试图构建起合乎视障观众感官经验的、真正意义上的无障碍视听表达和认知体系。本文以“光明影院”对新主流大片的无障碍电影制作为例,深入探析无障碍电影从形式到风格的建构模式,思考如何在观影中调动起视障观众的想象与联想机制,体悟电影所传达的意识形态话语,进而获得情感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障碍电影 新主流大片 口述影像 表意镜头 情感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