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2篇文章
< 1 2 1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危机事件中传媒类高校服务社会模式研究——以中国传媒大学抗击新冠肺炎为例
1
作者 传媒高校服务社会模式研究组 苏立特 +7 位作者 郭玥鑫 杨苏恩惠 马佳池 孙傲腾 李牧宇 吴晓楠 仪名海(指导) 冯小桐 《阴山学刊》 2020年第4期66-70,共5页
暴发于2019年末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正在面对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当疫情暴发,舆论场会出现信息的碎片化与积聚化并存、煽动性信息急速扩散、舆情管理与社会危机治理互动的特点。... 暴发于2019年末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正在面对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当疫情暴发,舆论场会出现信息的碎片化与积聚化并存、煽动性信息急速扩散、舆情管理与社会危机治理互动的特点。传媒类高校具有的理论优势、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可以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服务社会。在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和全球联动的不同阶段,传媒类高校可以发挥其优势保护本单位师生与工作人员,帮助政府维护国民利益与国家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高校 社会服务 新型冠状病毒
下载PDF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英语学习打卡行为动因研究——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薛路皓 李洁洁 齐燕 《新闻传播》 2021年第8期30-31,34,共3页
本文以中国传媒大学大学生为例,探索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英语学习内容的影响因素,构建相关概念框架模型,为更好的解释大学生英语学习与朋友圈打卡行为之间的联系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在了解当前大学生英语打卡现状的... 本文以中国传媒大学大学生为例,探索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英语学习内容的影响因素,构建相关概念框架模型,为更好的解释大学生英语学习与朋友圈打卡行为之间的联系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在了解当前大学生英语打卡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半结构访谈法访谈了6位大学生,并收集了他们在朋友圈英语学习打卡的相关数据,通过扎根理论归纳出影响大学生朋友圈英语学习打卡行为的12个概念范畴,并总结出3个主范畴,并最后归纳出1个核心范畴,构建出大学生朋友圈英语学习打卡的行为动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访谈 扎根理论 行为动因 影响因素模型 微信
下载PDF
品牌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及实践——基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实践分析
3
作者 王保华 阎志刚 耿益群 《大学(研究)》 2012年第10期33-41,22,共9页
发展优势学科,造就品牌专业成为大学品牌战略实施的首要任务,而品牌专业则需要品牌课程的支撑,品牌课程建设成为大学品牌战略的基础。不同的课程价值主体,在与品牌课程的相互关系中,会形成不同的课程观,如"知识本位""社... 发展优势学科,造就品牌专业成为大学品牌战略实施的首要任务,而品牌专业则需要品牌课程的支撑,品牌课程建设成为大学品牌战略的基础。不同的课程价值主体,在与品牌课程的相互关系中,会形成不同的课程观,如"知识本位""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课程价值观。品牌课程价值取向的不同,决定了品牌课程目标确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以及评价标准取向的不同。依据品牌课程与不同层次价值主体的相互关系,品牌课程价值内容可分为核心价值和延伸价值。品牌课程的价值实现问题实际上就是从课程层面探讨大学培养目标的实现问题,即需要沿着什么样的建设路径,才能够彰显出品牌课程价值,从而实现大学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本科 中国传媒 课程建设 普通高等学校 “十一五”规划 取向 价值 品牌
下载PDF
从田野实践寻找新脉--中国传媒大学“大地传媒坊”教改“双驱动”模式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楠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84-86,共3页
中国传媒大学正在探索的教改项目“大地传媒坊”,鼓励学生扎根中国基层大地做研究,探索知行合一新型传媒教育路径,如包豪斯“双师制”指导、仿真工作坊、OBE模式等,把教学、学术和田野实践打通,探索教学理论和学术成果互相赋能的“双驱... 中国传媒大学正在探索的教改项目“大地传媒坊”,鼓励学生扎根中国基层大地做研究,探索知行合一新型传媒教育路径,如包豪斯“双师制”指导、仿真工作坊、OBE模式等,把教学、学术和田野实践打通,探索教学理论和学术成果互相赋能的“双驱动”教育模式,从田野寻找学术的新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实践 双驱动 仿真工作坊、OBE模式
下载PDF
文化锚定物:中国文化有效传播的路径探索——基于东盟五国青年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孟伟 刘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73,共12页
面向传播对象国受众的高质量内容输出、有效到达和正向且持续性的影响,是我国国际传播力提升的重要目标。对5个东盟国家青年(n=118)的半结构访谈和研究显示,“中国概念”和“中国形象”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突显文化特质、标识性特征与内... 面向传播对象国受众的高质量内容输出、有效到达和正向且持续性的影响,是我国国际传播力提升的重要目标。对5个东盟国家青年(n=118)的半结构访谈和研究显示,“中国概念”和“中国形象”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突显文化特质、标识性特征与内涵定位等议题的重点突破口,“文化锚定物”可看作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内容策略,以传播内容为核心的整体性对策和文化锚定物设计五要素是实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东盟 文化锚定 国际传播
下载PDF
道与法:中国传媒国际传播力提升的理念与路径——2013《现代传播》年度对话 被引量:13
6
作者 苗棣 刘文 +1 位作者 胡智锋 刘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中国传媒国际传播力的提升,是我国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中华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最终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本次对话是《现代传播》第十次年度对话,对话人将就“中国传媒国际传播... 中国传媒国际传播力的提升,是我国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中华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最终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本次对话是《现代传播》第十次年度对话,对话人将就“中国传媒国际传播力的提升”这一近年来学界、业界关注的焦点热点话题,从政策与体制机制层面、内容层面、市场与产业层面、渠道层面、人才培养层面等方面予以解读,探析解决这一难题的理念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 传播力 对话 国际 路径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软实力
下载PDF
论国际传播研究中视听传媒艺术理论的贡献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俊 贾奕星 《视听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5-13,共9页
通过引介视听传媒艺术理论中的结构主义叙事学、电影类型学、图像修辞理论、接受美学和情动理论五大经典范式,有助于探析视听传媒艺术理论在国际传播研究领域的可供性,推动国际传播理论建构的纵深推进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 通过引介视听传媒艺术理论中的结构主义叙事学、电影类型学、图像修辞理论、接受美学和情动理论五大经典范式,有助于探析视听传媒艺术理论在国际传播研究领域的可供性,推动国际传播理论建构的纵深推进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应当关注视听传媒艺术理论的适用性问题,避免理论的硬贴合,警惕想象式的理论挪用,从而探索视听传媒艺术理论与国际传播理论的互通、互鉴和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传媒艺术 理论建构 可供性 适用性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电影艺术跨文化传播的海外接受与话语特征研究
8
作者 李晓昀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5期41-51,共11页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电影艺术在跨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效果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和发展。聚焦2012年以来中国电影艺术跨文化传播的海外接受与话语表达,通过收集中国电影的海外票房、评分评价、国际获奖情况等一手资料,可发掘出中国电影艺术...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电影艺术在跨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效果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和发展。聚焦2012年以来中国电影艺术跨文化传播的海外接受与话语表达,通过收集中国电影的海外票房、评分评价、国际获奖情况等一手资料,可发掘出中国电影艺术在海外接受上体现出的新变化,并总结出其所建构的话语的新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跨文化传播 传播效果 话语表达
下载PDF
中国皮影戏起源研究的方法论批评
9
作者 王姝媛 《民间文化论坛》 CSSCI 2024年第1期99-111,共13页
近百年以来,学术界对于中国皮影戏起源的时间、地点及其他相关问题众说纷纭,大体上形成了本土起源说与国外起源说两个阵营。本土起源说又可以具体区分为先秦、汉代、隋唐、五代以及宋代起源说五种主张。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众多的观点,其... 近百年以来,学术界对于中国皮影戏起源的时间、地点及其他相关问题众说纷纭,大体上形成了本土起源说与国外起源说两个阵营。本土起源说又可以具体区分为先秦、汉代、隋唐、五代以及宋代起源说五种主张。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众多的观点,其原因在于学者们对皮影戏这一综合性表演活动进行研究时关注的焦点不同。这直接影响了他们选用材料的范围、分析材料的方法以及归纳推理的路径,最终导致了不同的结论。目前,有关中国皮影戏起源的研究,整体上仍然保持着观点多元、结论开放的态势,但限于新史料的匮乏以及分析手段的局限,绝大多数研究成果依旧无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难以提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影戏 起源研究 顾颉刚
下载PDF
法国智库的中国观:基于法国11家智库的涉华议题、框架与话语研究
10
作者 赵如涵 陈俊旭 邹采玲 《对外传播》 CSSCI 2024年第8期76-80,共5页
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法国智库快速发展,在塑造民意走向、政府决策和制定外交策略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全球影响力。本研究以国际传播为核心视角,综合运用情报学和传播学研究方法,对法国10家综合智库与1家专项智库发布的涉华文献进行了议... 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法国智库快速发展,在塑造民意走向、政府决策和制定外交策略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全球影响力。本研究以国际传播为核心视角,综合运用情报学和传播学研究方法,对法国10家综合智库与1家专项智库发布的涉华文献进行了议题、框架及话语分析。研究发现,2018年至2023年间,法国智库集中关注法中美关系互动、能源环保与气候治理等6个议题;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中国弹道导弹发展、中国乡村变迁、乌克兰危机中的中国态度等问题中构建了新的话语空间与叙事框架。中法关系的历史动态、中国世界角色的转变与全球议题的中法共享等三个维度共同构建了法国智库的中国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智库 中国观 话语分析 涉华研究
下载PDF
中国动画中的“新志怪”研究——以《中国奇谭》为例
11
作者 张天宇 《视听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6期48-54,共7页
近年来,在我国动画领域,志怪题材不仅成为创作的热门题材,亦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其中,2023年上映的《中国奇谭》堪称此类动画的翘楚。诸如《中国奇谭》这般广受欢迎的志怪动画,大多对“志怪”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新的志怪不再是被信仰的... 近年来,在我国动画领域,志怪题材不仅成为创作的热门题材,亦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其中,2023年上映的《中国奇谭》堪称此类动画的翘楚。诸如《中国奇谭》这般广受欢迎的志怪动画,大多对“志怪”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新的志怪不再是被信仰的对象,而是作为一种娱乐形式供人消遣。通过对以《中国奇谭》为代表的志怪文本和图像研究,有助于探析传统志怪和当代社会心理、社会问题结合的可能性,也有利于推动志怪图式和现代审美的融合。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应当关注到志怪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解读志怪对一些社会危机所发挥的“寓言警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怪题材 《中国奇谭》 动画 改编 审美心理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艺研究的学术传统
12
作者 王廷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中国古代的文艺研究在1840年前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传统,其研究主体多为具有“治国平天下”理想的文士阶层。他们更多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思考艺术的前提,围绕“人”的问题,把文艺放在与天地并行的宇宙空... 中国古代的文艺研究在1840年前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传统,其研究主体多为具有“治国平天下”理想的文士阶层。他们更多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思考艺术的前提,围绕“人”的问题,把文艺放在与天地并行的宇宙空间中来思考,把人与文艺之间的关系作为文艺的本质问题来思考,把情感以及情感的表达方式作为文艺创作的核心问题来思考。这种思考对象和方式避免了针对文学艺术进行孤立研究的弊端,形成了把天、地、人及社会统一起来协同思考的优秀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文艺研究 学术传统
下载PDF
中国社会公众对多元性别议题宽容度的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GSS和CSS(2005—2021)合并横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与评估
13
作者 王一鸽 罗鸣 +1 位作者 何笑鸥 陈煜帆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3-60,共18页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和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目前已公开数据库中涉及中国社会公众对多元性别议题的调查数据,一方面纵向考察了相关公众态度在2005—2021年间的逐年变化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则基于跨数据库调查问题...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和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目前已公开数据库中涉及中国社会公众对多元性别议题的调查数据,一方面纵向考察了相关公众态度在2005—2021年间的逐年变化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则基于跨数据库调查问题的横向比较,对涉及“争议性”社会议题的公众态度调查方法和问卷质量展开分析和评估。具体而言,首先,合并横截面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年龄低者、汉族、未婚、受教育程度高者、城市居民对于同性性行为的宽容度显著更高;收入水平显著影响对于同性性行为的宽容态度,其影响效应呈正U型;时间变量效应显著,表明随时间推移,公众对于同性性行为的宽容度呈相对稳定提升态势。其次,基于2015年CGSS和CSS中三道与多元性别公众宽容度相关问题的横向比较,发现调查结果存在显著的不一致性,反映出问题设计方面欠缺信度与效度。因此当对多元性别议题展开调查时,“道德评判型”“个人偏好型”“平等权利与反歧视型”等三种不同的问题框架设置事实上将构建出不同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受访者基于不同的“即时性态度”作出选择,导向不同的调查数据结果。这也提示研究者需要注意如何在相关问题设计中规避“异性恋中心主义盲视”及“隐性歧视”等问题,从而避免对公众宽容度的低估。总之,当涉及具有一定争议性的议题的社会调查时,应借鉴多学科研究成果,同时结合中国社会语境及中文语言的特点,从方法和方法论层面提升公众态度调查的设计水平与数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态度 多元性别议题 同性恋宽容度 社会调查方法论
下载PDF
跨国传媒集团冲击下中国传媒改革之路——基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屈国超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95-96,共2页
社会信息传播系统是完整的社会结构中众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社会关系建立在经济生产关系之上。社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产品的流通与分配权等,都深刻影响着社会其他系统的运作。作为社会子系统之一的... 社会信息传播系统是完整的社会结构中众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社会关系建立在经济生产关系之上。社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产品的流通与分配权等,都深刻影响着社会其他系统的运作。作为社会子系统之一的信息传播活动,从来都不独立于社会的经济关系以及在此之上建立的政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团产业 传播活动 社会子系统 时代华纳 信息传播系统 经济生产 新闻集团 新闻法规 舆论场 网民规模
下载PDF
传媒公共性语境下的中国“公共新闻”研究与实践
15
作者 陈银花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第12期125-127,共3页
本文从传媒公共性的概念出发,既包括国外关于该定义的描述,也包括国内学者对它的研究状况综述。尽管学界对于传媒公共性存在争议和分歧,但公共新闻作为推动传媒公共服务功能的观点是受到普遍的认同的。公共新闻从提出到现在仅二十多年,... 本文从传媒公共性的概念出发,既包括国外关于该定义的描述,也包括国内学者对它的研究状况综述。尽管学界对于传媒公共性存在争议和分歧,但公共新闻作为推动传媒公共服务功能的观点是受到普遍的认同的。公共新闻从提出到现在仅二十多年,经历了一个新的新闻理念的认同困境和挣扎。本文撇开一些争议,只是从公共新闻效果的角度,论述多元化的表达,比如各种舆情调查、大众论坛、专家论坛等,对于促进中国公共新闻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公共性 公共新闻 《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 .重庆卫视改革
下载PDF
传播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媒产业的跨国传播之路探析
16
作者 成书丽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第07X期48-49,共2页
通过对全球化及传播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几大跨国传媒集团的对外扩张情况及优劣势的阐述和分析,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发展策略为参照,为中国传媒发展如何应对全球化和跨国传媒集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供一些拙见。
关键词 传播全球化 跨国传媒集团 CRI
下载PDF
中国电视节目品牌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孔清溪 李若曦 丁俊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2-95,共4页
面对当下纷繁复杂的中国电视市场,"品牌"的重要性被日益强化。创立品牌是一种竞争策略,通过品牌来维系受众的忠诚度,可以使电视频道在市场上获得较强的影响力,从而起到保护自己、瓦解对手的目的。作为以"内容为王"... 面对当下纷繁复杂的中国电视市场,"品牌"的重要性被日益强化。创立品牌是一种竞争策略,通过品牌来维系受众的忠诚度,可以使电视频道在市场上获得较强的影响力,从而起到保护自己、瓦解对手的目的。作为以"内容为王"的电视媒体,节目的成长对于频道整体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频道品牌的研究视角带回电视的本源——从频道的"基本点",即节目的品牌化讲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节目 品牌 策略 鱼刺模型
下载PDF
中国专业化电视频道的节目设置策略研究——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孔清溪 李若曦 丁俊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5-89,共5页
专业性与品牌化是国内专业电视频道内容发展的两大关键词,但并不是所有专业频道的节目都能鱼与熊掌兼得。有时,专业的"窄"与品牌的"广"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那么,何时专业当先?何时品牌为王?怎样看待二者间的关系... 专业性与品牌化是国内专业电视频道内容发展的两大关键词,但并不是所有专业频道的节目都能鱼与熊掌兼得。有时,专业的"窄"与品牌的"广"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那么,何时专业当先?何时品牌为王?怎样看待二者间的关系?如何布局谋篇?本文将通过构建专业频道节目分析模型,对节目的战略地位和发展策略加以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频道 节目设置 “专业—品牌”矩阵
下载PDF
电视节目创新的动力及其要素研究——中国电视节目创新问题研究之四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杨乘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0-57,共8页
电视节目创新动力是指来自电视传媒机构内外部,促使电视创新主体萌生创新意愿,从而推动节目创新实践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总和。电视节目创新是一种穿越了多种环境循环往复的信息交换过程,其创新改革的进程,必然受到所处时代的政治环境、社... 电视节目创新动力是指来自电视传媒机构内外部,促使电视创新主体萌生创新意愿,从而推动节目创新实践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总和。电视节目创新是一种穿越了多种环境循环往复的信息交换过程,其创新改革的进程,必然受到所处时代的政治环境、社会阶段、经济条件、文化积累、科技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从而构成了推动中国电视节目创新的五种动力:宣传动力、市场动力、社会动力、文化动力和科技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动力 政治动力 市场动力 社会动力 文化动力 科技动力
下载PDF
电视节目创新的路径与模式——中国电视节目创新问题研究之三 被引量:31
20
作者 杨乘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64,共6页
"模式引进"已然成为中国电视开展收视竞争最为重要的"砝码",中国电视进入到一个模式制胜的时代,也陷入了模式焦虑和模式困惑中。电视节目创新模式在更深的层面概括与呈现了如何实施节目创新的方向、路径与效果控制... "模式引进"已然成为中国电视开展收视竞争最为重要的"砝码",中国电视进入到一个模式制胜的时代,也陷入了模式焦虑和模式困惑中。电视节目创新模式在更深的层面概括与呈现了如何实施节目创新的方向、路径与效果控制,区分为日常化的创新效果与陌生化的创新效果两条基本路径。根据电视内容属性与创新效果之间的正向或反向差异,形成了电视节目创新的四种主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目创新 日常化 陌生化 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