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2011年度招生
1
《法音》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36,共1页
本刊讯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是经国家宗教局批准.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一所佛教院校,旨在培养爱国爱教,具有佛教知识及文化水平的僧伽人才。现招收新一届预科班80人。
关键词 中国佛学院 栖霞山 招生 中国佛教协会 佛教院校 国家宗教 爱国爱教 文化水平
原文传递
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开始2015年度招生
2
《法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51,共1页
本刊讯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是经国家宗教局批准的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两年制中级佛学院。现开始招收预科班学生45名。
关键词 中国佛学院 栖霞山 招生 国家宗教 两年制 预科班
原文传递
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开始2007年度招生
3
《法音》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佛学院 女众 栖霞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
原文传递
赵朴初佛教文化论思想研究
4
作者 静闲 《中国佛学》 2015年第1期217-245,共29页
笔者试图考察赵朴初'佛教是文化'观念提出的意义、实际作用与相关影响,并希望以此基点作为剖析当代中国佛教发展之借镜。本文第一部分梳理赵朴初的文化背景,以及'佛教是文化'的提出因缘;第二部分叙述20世纪80年代'... 笔者试图考察赵朴初'佛教是文化'观念提出的意义、实际作用与相关影响,并希望以此基点作为剖析当代中国佛教发展之借镜。本文第一部分梳理赵朴初的文化背景,以及'佛教是文化'的提出因缘;第二部分叙述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现象,剖析教界'文化论'与学界'文化热'思潮的互动与回应;第三部分揭示'佛教是文化'的立论依据;第四部分归纳学界围绕'佛教文化论'所开展的学术探讨。笔者以为,'佛教文化论'不仅为中国大陆的佛教弘扬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同时成为过去佛教长达数十年的发展基调。及至今后,'佛教文化论'仍将长时期地影响中国佛教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文化 转向 欧阳渐 赵朴初
下载PDF
中国佛教腊八礼俗演进考略——从沐浴、燃灯到佛粥 被引量:1
5
作者 侯印国 《法音》 2022年第1期46-51,共6页
腊月得名于腊,或云源于祭祀。《左传·僖公五年》记载,晋献公向虞周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阻止但未能获听,于是感慨"虞不腊矣",言下之意就是虞国即将灭国,再也无法举行年终的腊祭了。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中总结说:&qu... 腊月得名于腊,或云源于祭祀。《左传·僖公五年》记载,晋献公向虞周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阻止但未能获听,于是感慨"虞不腊矣",言下之意就是虞国即将灭国,再也无法举行年终的腊祭了。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中总结说:"腊之名,三代已有之。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总谓之腊。宫之奇曰:‘虞不腊’,是也。《史记》秦惠文王十二年初腊,盖西戎之俗,不知置腊,至是始效中国为之耳。"^([1])或云出自猎狩,汉代应邵《风俗通》云:"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惠文王 腊祭 谢肇淛 风俗通 晋献公 宫之奇
原文传递
钱牧斋:白首不改护法心
6
作者 静贤 《法音》 2019年第9期74-76,共3页
一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牧翁、东涧遗老、如来白衣弟子、那罗延窟聚沙居士、海印弟子、虞山俗衲、没口居士等,万历十年(1582)出生于常熟城东内坊桥西,离虞山兴福寺(又名"破山寺")不远。兴福寺为六朝古刹,唐朝诗人常建曾以&q... 一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牧翁、东涧遗老、如来白衣弟子、那罗延窟聚沙居士、海印弟子、虞山俗衲、没口居士等,万历十年(1582)出生于常熟城东内坊桥西,离虞山兴福寺(又名"破山寺")不远。兴福寺为六朝古刹,唐朝诗人常建曾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来描写此道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法 唐朝诗人 钱谦益 弟子 居士 古寺 人心 道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