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赵朴初居士第一首汉俳创作时间初探——兼及“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汉俳”
1
作者 徐玉成 《佛学研究》 2023年第1期53-61,共9页
赵朴初居士作为创建中国佛教协会的第一代领导人,中国宗教界公认的杰出的宗教领袖、伟大的爱国者、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亲密朋友,在长期的社会活动和对外交往中,创作了大量的诗、词、赋、曲、小令和对联等;这些韵文作品,极大丰富了现代中... 赵朴初居士作为创建中国佛教协会的第一代领导人,中国宗教界公认的杰出的宗教领袖、伟大的爱国者、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亲密朋友,在长期的社会活动和对外交往中,创作了大量的诗、词、赋、曲、小令和对联等;这些韵文作品,极大丰富了现代中国的文学宝库,成为当代珍贵的文学资产。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护持鉴真和尚宝像回国供奉时,赵朴初居士根据清水长老日本汉俳的日语翻译,用汉文写出了第一首汉俳,这是在中国诗词园地的一个创新之举。本文就赵朴初居士第一首汉徘作一初探,献给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七十周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朴初 鉴真和尚 中国诗歌史 宗教领袖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共产党党员 汉俳 日本奈良
下载PDF
从“中华佛教联合会”到“中国佛教会”——试析太虚大师建立全国性佛教组织的努力 被引量:1
2
作者 明杰 《佛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25-39,共15页
作为中国近代佛教革新运动的推动者,太虚大师一生提出了许多佛教改革理念和构想,其中,建立全国性佛教统一组织是他毕生为之努力的目标。这一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关系到他提出的教制革命和整理僧伽制度的成功与否。在太虚大师一生中,特别... 作为中国近代佛教革新运动的推动者,太虚大师一生提出了许多佛教改革理念和构想,其中,建立全国性佛教统一组织是他毕生为之努力的目标。这一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关系到他提出的教制革命和整理僧伽制度的成功与否。在太虚大师一生中,特别是普陀闭关以后,他倡导成立或参与的佛教组织有中华佛教联合会、中国佛学会、中国佛教会等。对太虚大师与这些佛教组织的关系及相关情况进行研究,可以从一个维度帮助我们理解太虚大师所从事的佛教革新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团组织 中华佛教联合会 中国佛学会 中国佛教会
下载PDF
新中国佛教对外友好交往五十年回顾(1949.10—2000.5)
3
作者 张琪 《佛学研究》 2006年第1期170-183,共14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53年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各宗派三大语系佛教四众弟子的联合组织——中国佛教协会的成立,为我国佛教对外友好交往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五十年来,我国佛教对外友好交流事业经历了一段从获得新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53年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各宗派三大语系佛教四众弟子的联合组织——中国佛教协会的成立,为我国佛教对外友好交往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五十年来,我国佛教对外友好交流事业经历了一段从获得新生——正常发展——曲折反复——严重挫折——恢复振兴的不平凡的历程。多年来,中国佛教协会组团访问了亚洲与世界许多国家,也接待了许多国家和地区佛教组织和个人的来访。作为国际民间交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对外窗口畅通,宣传了自己,广交了朋友,促进了交流,扩大了影响,增强了同各国佛教界和人民的友谊,为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实现人类持久和平作出了巨大而又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当代 国际友好
下载PDF
相见多相勉 同心德不孤——中国佛教协会与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的因缘
4
作者 秦萌 《法音》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26,共7页
1987年5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赴泰国访问期间,专程拜访了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总部,受到"世佛联"主席桑耶先生诚挚友好的接待。同道相见,分外欢喜,赵朴老触景生情,赋诗抒怀:缘兴师子国,地择泰王都。佛日中天照,金轮亿众扶。和... 1987年5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赴泰国访问期间,专程拜访了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总部,受到"世佛联"主席桑耶先生诚挚友好的接待。同道相见,分外欢喜,赵朴老触景生情,赋诗抒怀:缘兴师子国,地择泰王都。佛日中天照,金轮亿众扶。和衷行六度,悲愿济三途。相见多相勉,同心德不孤。这首诗概括了"世佛联"最初成立于斯里兰卡,总部初设于科伦坡,后迁至缅甸仰光,再迁至泰国曼谷的史实,表达了对"世佛联"宗旨事业的由衷赞叹。"相见多相勉,同心德不孤"是对中国佛教协会与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友好往来、交流合作的真诚期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协会 世佛联 师子国 泰国曼谷 中国佛教界 六度 桑耶 赵朴初 世界佛教论坛 金轮
原文传递
略论佛教文化的慈善精神——纪念赵朴初诞辰100周年
5
作者 黄明哲 杨笑天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8-140,共3页
佛教是一种深沉而富有智慧的文化,它告诉人们,一切具体事物都是缘起的,都是有条件有原因的,因此,一切具体事物都是可以改变的,一切境况都不可能常在。只有自利利他的道路才能给人生带来长久的幸福和安宁。自利就是摄律仪,摄善法;利他就... 佛教是一种深沉而富有智慧的文化,它告诉人们,一切具体事物都是缘起的,都是有条件有原因的,因此,一切具体事物都是可以改变的,一切境况都不可能常在。只有自利利他的道路才能给人生带来长久的幸福和安宁。自利就是摄律仪,摄善法;利他就是以三种布施广利有情。在这些方面,赵朴初以其一生的行持,给我们做了一个优秀的榜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四圣谛 慈善 慈悲 布施 赵朴初
下载PDF
关于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几点思考
6
作者 徐玉成 《佛学研究》 2003年第0期339-341,共3页
由于邪教“法轮功”的出现,有人认为是由于无神论教育没有到位有关。为了反对邪教,必须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即进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当前开展的新一轮所谓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并不... 由于邪教“法轮功”的出现,有人认为是由于无神论教育没有到位有关。为了反对邪教,必须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即进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当前开展的新一轮所谓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并不能替代科学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对此,笔者有如下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神论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 宣传教育 有神论 “三个代表” 思想教育 科学世界观 无神论教育 中国共产
下载PDF
休谟的怀疑论对理解《中论》因果观的启示
7
作者 秦萌 《佛学研究》 2012年第1期158-164,共7页
本文试图通过休谟的怀疑论来理解《中论·观因果品》的因果观。本文认为,人们认识和理解因果联系时,做了两个有用的假设:作为原因和结果的两个现象的独立存在和因果联系的普遍有效。但是这两个假设是蕴含矛盾的。如果因果联系是普... 本文试图通过休谟的怀疑论来理解《中论·观因果品》的因果观。本文认为,人们认识和理解因果联系时,做了两个有用的假设:作为原因和结果的两个现象的独立存在和因果联系的普遍有效。但是这两个假设是蕴含矛盾的。如果因果联系是普遍有效的,即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处在因果联系中,那么原因就必然在与结果的联系中存在而不可能是与结果毫无联系的独立存在。龙树认为因果联系是普遍有效的,因此,没有独立于因的果,也没有独立于果的因,也没有独立于因果的因果联系。然而,我们的心灵总是习惯于把想象和建构的假设当作客观的真实,哪怕其中包含着矛盾。龙树的论述不仅指向具体的对因果联系的认识,而且隐含着对人类把想象当作真实的"习惯"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观 《中论》 休谟 怀疑论
下载PDF
大众部与说一切有部关于“净色根”的争论——从《异部宗轮论》说起
8
作者 秦萌 《佛学研究》 2013年第1期216-221,共6页
本文围绕唐代玄奘三藏翻译的《异部宗轮论》中,大众部和说一切有部有关"净色根"的理论分歧,根据相应的汉译佛典对上述两个部派关于"净色根"的理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梳理、分析、比较和评论。大众部认为,承认净色根... 本文围绕唐代玄奘三藏翻译的《异部宗轮论》中,大众部和说一切有部有关"净色根"的理论分歧,根据相应的汉译佛典对上述两个部派关于"净色根"的理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梳理、分析、比较和评论。大众部认为,承认净色根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导致根识不分。说一切有部承认净色根,认为净色根的功能与眼识的功能不同,"见"与"了别"有别,体现了佛教对人类心识功能和认识活动细致入微的认识,也隐含着认识对象在人的心识中呈现的相状与认识对象本来面目的不一致性,为否定外境实有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部宗轮论 净色根 大众部 说一切有部
下载PDF
持松法师与王弘愿居士的贤密判教之争述评
9
作者 秦萌 《中国佛学》 2012年第1期139-153,共15页
本文以1928~1929年间持松法师与王弘愿居士关于《华严经》、华严宗与密教经典、真言宗的判教关系所进行的争论为研究对象。持松法师对日本真言宗创始人弘法大师空海在《秘密曼荼罗十住心论》中认为真言高于华严的说法,难以认同,因而作... 本文以1928~1929年间持松法师与王弘愿居士关于《华严经》、华严宗与密教经典、真言宗的判教关系所进行的争论为研究对象。持松法师对日本真言宗创始人弘法大师空海在《秘密曼荼罗十住心论》中认为真言高于华严的说法,难以认同,因而作《贤密教衡》证明真言密教并非高于华严。王弘愿针对持松法师之文,作《衡显密教衡》反驳,竭力维护空海的观点;持松法师再著《贤密教衡释惑》作为回应,王弘愿又著《答持松阿阇黎贤密教衡释惑》。本文认为持松法师不固守师说祖训、敢于突破传统与王弘愿居士的墨守成规、极力维护师说祖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弘法大师的十住心判教论并非绝对'无懈可击',因而持松法师观点不失为一家之言,只是他对真言宗典籍的解读确有误解之处。王弘愿居士的论述虽无意另立新说而只为维护传统,其论述似乎也不及持松法师充分,但是他针对持松法师言论的分析和批评是比较切中要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松 王弘愿 华严宗 真言宗
下载PDF
关于慧皎生卒年及《高僧传》问世时间等问题--纪念慧皎大师圆寂1460周年
10
作者 杨笑天 《佛学研究》 2014年第1期40-46,共7页
1,迄今为止,学界一般根据"僧果题记",认为慧皎生于齐明帝建武四年(497),卒于梁元帝承圣三年(554)。笔者通过新的线索,进一步印证了僧果题记的可信性。2,此前学界已将《高僧传》问世时间的下限,推定在梁中大通五年(533)。笔者... 1,迄今为止,学界一般根据"僧果题记",认为慧皎生于齐明帝建武四年(497),卒于梁元帝承圣三年(554)。笔者通过新的线索,进一步印证了僧果题记的可信性。2,此前学界已将《高僧传》问世时间的下限,推定在梁中大通五年(533)。笔者通过新的线索,重新推定了《高僧传》问世的时间范围:最下可迟至梁太清元年(547),最早不会早于梁大同六年(5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僧传》 时间范围 生卒年 圆寂 大师 纪念 可信性 题记
下载PDF
慧解脱道及其意义——从罗什译《坐禅三昧经》所传慧解脱道说起
11
作者 杨笑天 《普陀学刊》 2016年第1期140-154,共15页
一鸠摩罗什(343樼413)于后秦弘始三年(401)十二月二十日被姚兴迎至长安,六天后的二十六日,僧叡('什门四圣'之一,生卒不详)即向他请授禅法,于是,罗什'抄撰众家禅要'而成《坐禅三昧经》。此经所采集的诸家禅要,据僧叡《... 一鸠摩罗什(343樼413)于后秦弘始三年(401)十二月二十日被姚兴迎至长安,六天后的二十六日,僧叡('什门四圣'之一,生卒不详)即向他请授禅法,于是,罗什'抄撰众家禅要'而成《坐禅三昧经》。此经所采集的诸家禅要,据僧叡《关中出禅经序》所说,为:初四十三偈,是究摩罗罗陀法师所造。后二十偈,是马鸣菩萨之所造也。其中五门,是婆须蜜、僧伽罗叉、沤波崛、僧伽斯那。 展开更多
下载PDF
对佛教寺院火化问题的研究意见
12
《法音》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9-40,共2页
近年来,福建、四川等地的四众弟子不断来信,反映当地民政部门违反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运用行政权力,宣布佛教寺院荼毗(火化)僧人、居士遗体活动为"非法活动",强行禁止寺院火化僧人、居士遗体的传统习俗,从而... 近年来,福建、四川等地的四众弟子不断来信,反映当地民政部门违反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运用行政权力,宣布佛教寺院荼毗(火化)僧人、居士遗体活动为"非法活动",强行禁止寺院火化僧人、居士遗体的传统习俗,从而引发了政府民政部门同佛教界的纠纷,伤害了佛教信众的宗教感情。为此,本期刊发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中国佛教协会综合研究室就此问题写给福建省佛教协会的一封信,供全国各级佛教协会和寺院参考借鉴。各地读者对信中所提的观点如有意见和建议,敬请来信反映,开展必要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寺院 反映 居士 中国佛教协会 信众 僧人 弟子 民政部门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行政权力
全文增补中
莲型纹饰与佛教渊源之管窥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晨 《法音》 2019年第2期64-67,共4页
莲花,在世俗社会中,表示纯净无染,象征高尚的人品;在佛教中,被看成是圣洁之花,寓意超脱红尘,清净寂灭。莲纹,用于一般器物装饰,显得高贵典雅;用于寺庙建筑装饰,则更具宗教色彩。一、莲型纹饰的演化过程莲花,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 莲花,在世俗社会中,表示纯净无染,象征高尚的人品;在佛教中,被看成是圣洁之花,寓意超脱红尘,清净寂灭。莲纹,用于一般器物装饰,显得高贵典雅;用于寺庙建筑装饰,则更具宗教色彩。一、莲型纹饰的演化过程莲花,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伴随着佛教的传播和逐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花纹饰 龙门石窟 莲花纹瓦当 装饰纹样 莲花图案 佛菩萨
原文传递
忧患与思考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雷泉 释妙华 +1 位作者 徐玉成 何云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4-11,共8页
关键词 宗教政策 宗教理论 宗教家 社会相 佛教界 中国佛教协会 政教关系 宗教事务 中国宗教 修证
原文传递
《宗教政策与法律知识答问》选载
15
作者 徐玉成 《法音》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9-40,共2页
《宗教政策与法律知识答问》选载中国佛教协会综合研究室徐玉成遵照赵朴初会长的嘱咐,中国佛教协会综合研究室徐玉成先生编写了《宗教政策与法律知识答问》一书。该书搜集和整理了有关宗教理论、宗教政策和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等共计... 《宗教政策与法律知识答问》选载中国佛教协会综合研究室徐玉成遵照赵朴初会长的嘱咐,中国佛教协会综合研究室徐玉成先生编写了《宗教政策与法律知识答问》一书。该书搜集和整理了有关宗教理论、宗教政策和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等共计二百余条,经征求有关专家、学者和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政策 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法律知识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宗教问题 社会主义时期 马克思主义 宗教仪式 综合研究
原文传递
《宗教政策与法律知识答问》选载
16
作者 徐玉成 《法音》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6-39,共4页
《宗教政策与法律知识答问》选载中国佛教协会综合研究室徐玉成7.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答:中国共产党早在成立的初期,就重视宗教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探索,总结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逐步形成了一整... 《宗教政策与法律知识答问》选载中国佛教协会综合研究室徐玉成7.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答:中国共产党早在成立的初期,就重视宗教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探索,总结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政策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 宗教问题 宗教工作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知识 宗教活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信教群众
原文传递
净慧长老与僧团“四化”——以“坚持僧团生活平民化”为中心
17
作者 明杰 《法音》 2022年第8期22-28,共7页
1957年6月,正在中国佛学院本科班就读的青年净慧法师,在《弘化月刊》第193期上发表了题为《学习古德勤俭朴素的精神》一文,强调“勤俭朴素的优良作风,在佛陀许多教诫中,受到特别的珍视,如‘少欲知足’‘勤修众善’等,一直被所有的虔诚... 1957年6月,正在中国佛学院本科班就读的青年净慧法师,在《弘化月刊》第193期上发表了题为《学习古德勤俭朴素的精神》一文,强调“勤俭朴素的优良作风,在佛陀许多教诫中,受到特别的珍视,如‘少欲知足’‘勤修众善’等,一直被所有的虔诚信徒奉为‘天经地义’的生活准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学院 僧团 净慧 弘化月刊 本科班 平民化 佛陀 勤俭
原文传递
俗语佛源
18
《文史知识》 1987年第6期74-75,共2页
偈'偈',梵语Gāthā(偈陀或伽他)的省音译,意译为'讽颂'、'重颂',或音义并译为'倡颂',通常由固定的字数和音节组成。佛经在用散文(长行)叙述以后,往往又用韵文(偈)概括地复述一遍,以加强读者的印象。&#... 偈'偈',梵语Gāthā(偈陀或伽他)的省音译,意译为'讽颂'、'重颂',或音义并译为'倡颂',通常由固定的字数和音节组成。佛经在用散文(长行)叙述以后,往往又用韵文(偈)概括地复述一遍,以加强读者的印象。'偈'这种体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曾起到有利的影响,形成了一种韵白交替而为人们喜爱的说唱文学。后来,有些僧人、文士也喜欢作'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讽颂 中国文学 入不二法门品 小千世界 文殊菩萨 三千大千世界 惠能 一念不生 法华经 释氏要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