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发展与寺庙教育--经济快速发展改变中国佛教教育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宋立道 《佛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7,共10页
改革开放(上一世纪80初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的步伐逐步加快,中国佛教从建国以来的被抑制状态,尤其从“文化大革命”的几乎可说是灭绝性的严重打击中渐渐复苏。进入90年代,则取得了越来越快的长足发展。与... 改革开放(上一世纪80初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的步伐逐步加快,中国佛教从建国以来的被抑制状态,尤其从“文化大革命”的几乎可说是灭绝性的严重打击中渐渐复苏。进入90年代,则取得了越来越快的长足发展。与此同时,它也遭遇了许多新现象和新问题。经过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发展,今天我们来回顾这一历史过程,也就有了不少体会。在当代中国社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 社会经济 教育现状 社会发展 “文化大革命” 寺庙 改革开放 社会转型
下载PDF
现代佛教寺院的教育功能--从课程设置浅析中国大陆汉地佛教院校教育
2
作者 张琪 《佛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5-112,共8页
中国佛教的寺院来源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的“精舍”,最初是作为出家人生活、修行、进行佛事的场所,也是佛教信徒顶礼膜拜的地方,后来逐步发展为具有多种综合功能的宗教场所。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寺院不仅仅只具有弘法利... 中国佛教的寺院来源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的“精舍”,最初是作为出家人生活、修行、进行佛事的场所,也是佛教信徒顶礼膜拜的地方,后来逐步发展为具有多种综合功能的宗教场所。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寺院不仅仅只具有弘法利生的传统功能,还肩负起诸如稳定社会、抚慰人心、保存传统文化、传法教育、保护环境、旅游观光、对外交流等重大责任。其中,办好教育成为现代寺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地佛教 佛教寺院 院校教育 中国大陆 课程设置 教育功能 现代 宗教场所
下载PDF
现代化社会与佛教寺院的管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宋立道 《佛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85,共11页
当代中国佛教的实践与实存状况,与现实中国社会的特色社会主义密切相关。佛教寺院的管理制度,从建立到改革者与佛教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关。佛教寺院的规范管理,其实也就是达到寺院常住或僧团修行与生活的秩序化的制度要求。篇幅所限,... 当代中国佛教的实践与实存状况,与现实中国社会的特色社会主义密切相关。佛教寺院的管理制度,从建立到改革者与佛教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关。佛教寺院的规范管理,其实也就是达到寺院常住或僧团修行与生活的秩序化的制度要求。篇幅所限,本文介绍的并非佛教丛林的全部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寺院 管理制度 现代化社会 中国佛教 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 社会环境 制度要求
下载PDF
隋唐时期净土教关注的几个理论问题--五篇早期中国净土论著的比较
4
作者 宋立道 《佛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50,共9页
一、净土宗教观的来源 中国的大乘佛教来自印度和西域。较明确的净土信仰是大乘兴起以后的事。但印度佛教出现大乘思想在公元之初,不过净土思想的萌芽应该是更早就有了的。净土佛教的中心观念是企望与恋慕他方佛国,包含着对不清净的... 一、净土宗教观的来源 中国的大乘佛教来自印度和西域。较明确的净土信仰是大乘兴起以后的事。但印度佛教出现大乘思想在公元之初,不过净土思想的萌芽应该是更早就有了的。净土佛教的中心观念是企望与恋慕他方佛国,包含着对不清净的此土此世的批判。其实一切宗教当中都有不乐此世愿望超越现世的冲动与要求。企望和羡慕他方世界的念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土教 隋唐时期 中国 大乘佛教 论著 早期 印度佛教 净土信仰
下载PDF
介绍斯里兰卡的上座部佛教
5
作者 宋立道 《佛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79,共6页
一、上座部说或长老说 印度部派佛教之两大根本部派之一。又译作圣上座部或长老说。佛陀涅架后百余年问,教团统一,此称为原始佛教。其后,教团内部对戒律及教义产生异论,首度分裂成上座部及大众部二根本部派。大众部是较进步革新的... 一、上座部说或长老说 印度部派佛教之两大根本部派之一。又译作圣上座部或长老说。佛陀涅架后百余年问,教团统一,此称为原始佛教。其后,教团内部对戒律及教义产生异论,首度分裂成上座部及大众部二根本部派。大众部是较进步革新的青年大众。反之,上座部则忠实地遵守传统,并以保守的长老们为代表,因此又称为长老部。不久,大众部再分裂成为七八部,上座部分裂成十一、二部,至公元前后,两部共计分裂成为18部或20部的部派佛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座部佛教 斯里兰卡 原始佛教 大众 分裂 公元前 佛陀 教义
下载PDF
法显西行求法及其意义
6
作者 宋立道 《佛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0-85,共6页
一、高僧法显其人 法显,俗姓龚,平阳郡人,据《高僧传》,其兄弟四人,但三个哥哥幼年早亡,父亲怕法显早夭,不能成人,所以,在法显三岁时,就将他送进佛寺里剃度为沙弥,但却让他住在家里而没有住在寺庙。在家里居住期间,法显“... 一、高僧法显其人 法显,俗姓龚,平阳郡人,据《高僧传》,其兄弟四人,但三个哥哥幼年早亡,父亲怕法显早夭,不能成人,所以,在法显三岁时,就将他送进佛寺里剃度为沙弥,但却让他住在家里而没有住在寺庙。在家里居住期间,法显“病笃欲死”,其家人在无奈的情况下只好把他送到寺院。从此,法显虔心向佛,对佛教的信仰越来越虔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显 《高僧传》 意义 求法 佛寺 寺庙 寺院 虔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