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长宋树友研究员的讲话 被引量:2
1
作者 宋树友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共3页
关键词 农业历史 学会 中国 研究员 理事长 专家学者 农业文明 学术年会 历史研究 研究院
下载PDF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次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2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农业 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 北京 东亚 农业史 农业部 副部长 副委员长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
下载PDF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开幕词 (一九九八年五月六日)
3
作者 郑重 《农业考古》 1998年第3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 农业历史 中国农业博物馆 开幕词 通史 编写工作 学术交流 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邓小平理论
下载PDF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4
作者 白鹤文 《农业考古》 1998年第3期121-127,共7页
关键词 农业历史 中国农业博物馆 历史研究 第二届理事会 历史学科 农业史 当代农业 科学技术史 浙江农业大学 邓小平理论
下载PDF
在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总结发言(一九九八年五月八日)
5
作者 徐国洪 《农业考古》 1998年第3期128-130,共3页
关键词 农业历史 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史学 开展学术活动 第二届理事会 通史 国际学术会议 青年人才 学术问题
下载PDF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论坛通知(第二轮)
6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各位专家学者: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主办,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定于2011年10月22~26日在南京召开。自第一轮通知发出后,我们得到国内外学者的积极响应和热情支持,在此特致谢意。
关键词 “第二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论坛” 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专家学者
原文传递
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应注重需求视角:兼论供销合作社的职能和作用
7
作者 隋福民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6期69-76,共8页
建设农业强国是新时代的国家战略。本文通过梳理经济学理论和有关实践,认为需求在产业体系优化和变革中应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给出了向农业强国转变需要注重需求视角的理由,并进而阐述了农业需求的特点以及何种模式有利于启动这种转... 建设农业强国是新时代的国家战略。本文通过梳理经济学理论和有关实践,认为需求在产业体系优化和变革中应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给出了向农业强国转变需要注重需求视角的理由,并进而阐述了农业需求的特点以及何种模式有利于启动这种转变。当下,国家重新强化供销合作社的网络建构。供销合作社的职能和作用恰好与实现农业强国的要求是匹配的,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可以嵌入到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 需求视角 供销合作社 平台经济
下载PDF
开展农史科研新阶段 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服务
8
作者 王发武 《农业考古》 1988年第1期1-4,共4页
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于1987年9月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本刊上期已发过消息),现选登大会一部份论文供读者参考。有些论文将在下期继续发表。
关键词 农史研究 中国农业 农业历史 农业服务 农业科学技术史 农业现代化 农业史 农业大学 中国农学会 新局面
下载PDF
节气与农业:不知四时,失国之基
9
作者 张苏 曹幸穗 《农村农业农民》 2015年第9期59-60,共2页
在原始农业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因此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把“不违农时”列为农业生产的首要大事。不仅如此,不知四时,失国之基,就连国家政治生活、封建帝王执政,也都要依时而动,这样才能证明... 在原始农业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因此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把“不违农时”列为农业生产的首要大事。不仅如此,不知四时,失国之基,就连国家政治生活、封建帝王执政,也都要依时而动,这样才能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农业 节气 生产力水平 农业生产 中华民族 合法性 农时
下载PDF
天时地利人和视角下的中国农耕哲学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山明 苏静 《鄱阳湖学刊》 2019年第1期37-44,124,共9页
农耕文明在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农耕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已经深入国人的灵魂之中。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结合是中国传统农耕思想最基础、最本质的内容,也是中国传统哲学最核心的逻辑基础。结合现代科技知识对天、地、人的哲... 农耕文明在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农耕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已经深入国人的灵魂之中。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结合是中国传统农耕思想最基础、最本质的内容,也是中国传统哲学最核心的逻辑基础。结合现代科技知识对天、地、人的哲学概念进行新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天时地利人和思想进行逻辑关系梳理,可以推导出天、地、人三层的新宇宙模型,从而确立"天时"循环体系作为中国农耕哲学的时间坐标和动力来源,用"正的方法"对中国传统农耕思想进行哲学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业 天人合一 农耕哲学 生态哲学
下载PDF
现代农业要继承中华农耕文明精华——谈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源与流
11
作者 藤久明 《中国瓜菜》 CAS 2012年第6期66-67,共2页
当前,全人类都面对一个严峻现实,生态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但是从历史长河中来观察,在古代社会人们并没有许多生态的烦恼。 生态利用与生态改造自从人类在地球上迈出第 1 步那天起,就面临生态的问题,就需要处理自身与环境的关系,这种处... 当前,全人类都面对一个严峻现实,生态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但是从历史长河中来观察,在古代社会人们并没有许多生态的烦恼。 生态利用与生态改造自从人类在地球上迈出第 1 步那天起,就面临生态的问题,就需要处理自身与环境的关系,这种处理就是利用自然。因此可以说人类自从简单地利用生态环境开始,就踏上了漫长的文明之旅。远古时代地球上的人口还很稀少,动植物非常丰盛,自然生态远不是我们今天所生活的样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发展 农耕文明 现代农业 生态环境恶化 中华 生态利用 自然生态 远古时代
下载PDF
现代农业要继承中华农耕文明精华
12
作者 藤久明 《农村工作通讯》 2012年第19期37-37,共1页
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产生了保护农业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意识。例如,战国时代的《礼记·月令》中明确指出,在早春季节,必须“禁止伐木”。在古人的意识里,耕地是有生命的,因此需要养地,只有让地力恢复和补充,才能继续种庄稼,... 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产生了保护农业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意识。例如,战国时代的《礼记·月令》中明确指出,在早春季节,必须“禁止伐木”。在古人的意识里,耕地是有生命的,因此需要养地,只有让地力恢复和补充,才能继续种庄稼,为此采取了多种方式和手段,采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明 现代农业 精华 中华 继承 人的意识 自然环境 农业资源
下载PDF
工艺美术类遗产“原汁原味”三议 被引量:6
13
作者 苑利 《民间文化论坛》 2011年第5期60-62,共3页
传统工艺美术类遗产的最大价值就是它的历史认识价值。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速消亡的今天,保护好这笔遗产对于我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对于新文化、新艺术、新科学、新技术的创造都非常重要。作为社会的一员,传承人的任务不是"创新"... 传统工艺美术类遗产的最大价值就是它的历史认识价值。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速消亡的今天,保护好这笔遗产对于我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对于新文化、新艺术、新科学、新技术的创造都非常重要。作为社会的一员,传承人的任务不是"创新",而是"守旧",他们的工作就是要将这个民族最优秀文化DNA原计原味地保护下来,传承下去,为新文化、新艺术的创造提供更多的参考与食粮。有了这种社会分工的理念,"保护"与"创新"不仅不再矛盾,还会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而界定"原汁原味"的标准,便是表现内容、表现形式、使用原料这样三条"红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艺美术 原汁原味 传承 保护 创新 DNA
下载PDF
《钟馗图》及其文化象征
14
作者 苑利 《民间文化论坛》 2012年第3期27-31,共5页
在世俗社会眼中,"钟馗像"不仅仅是艺术品,同时也是有着实用功能的"法器"。它可以降妖除魔,也可以给人带来吉祥。那么,"钟馗图"中的钟馗究竟都具有着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因何形成?这些特点又体现了怎样的... 在世俗社会眼中,"钟馗像"不仅仅是艺术品,同时也是有着实用功能的"法器"。它可以降妖除魔,也可以给人带来吉祥。那么,"钟馗图"中的钟馗究竟都具有着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因何形成?这些特点又体现了怎样的社会心理与文化心理呢?这正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馗 钟馗图 文化 信仰 象征
下载PDF
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建议国家重视中兽医学的发展与畜牧兽医史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成 《兽医导刊》 2008年第4期4-6,共3页
近年来,猪链球菌、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疫情的暴发,给全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也让兽医工作者积累了大量宝贵的防控重大动物疫情的经验。同时,也使人们认识到了兽医工作的重要性,兽医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得到广泛的、大幅度的... 近年来,猪链球菌、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疫情的暴发,给全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也让兽医工作者积累了大量宝贵的防控重大动物疫情的经验。同时,也使人们认识到了兽医工作的重要性,兽医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得到广泛的、大幅度的提高——兽医工作的使命从维护兽医卫生上升到了维护公共卫生。兽医工作使命的转变给兽医界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兽医的科学和文化?如何与时俱进实现兽医科学的现代化?新兽医科学的时代内涵及其所担负的责任是什么?新兽医科学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本期安排的几篇文章将就以上问题进行积极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兽医 全国政协委员 中兽医学 兽医工作者 重大动物疫情 兽医科学 重大动物疫病 猪链球菌
下载PDF
关于中国粮食安全的两个基本观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波 《中国乡镇企业》 2011年第10期34-36,共3页
这两个观点,是一个统一的看法即中国粮食不存在根本陛的危机但中国粮食要从根本上注意安全。 再明确地说:中国粮食从根本上看,有传统根基和现代实力,若无战略性失误,一般说不会发生致命危机,中国能自己养活自己。另一方面,
关键词 粮食安全 中国 危机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农具
17
作者 胡泽学 《生命世界》 2014年第9期1-1,共1页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农业起源地国家之一。而且,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人类文明连续、不间断的国家。中国的历史绵长悠远,传统文化积淀深厚,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母的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基石。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农具 农业文化 人类文明 文化积淀 起源地 不间断 世界
原文传递
农业文化遗产的“濒危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幸穗 《世界遗产》 2015年第10期63-63,共1页
“农业文化遗产”是指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的汉译概念。它是一个带有遗产价值的农业系统。这个系统具有“活态性、动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可持续性、濒危性”等特征。濒危性是... “农业文化遗产”是指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的汉译概念。它是一个带有遗产价值的农业系统。这个系统具有“活态性、动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可持续性、濒危性”等特征。濒危性是遗产保护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联合国粮农组织 农业系统 遗产价值 多功能性 可持续性 遗产保护 动态性
原文传递
农业现代化滞后的影响、原因与对策
19
作者 郑重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0-13,63,共5页
本文认为,农业现代化的滞后已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探讨我国农业现代化滞后的原因,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就农业论农业”是不可能讲清楚的,而必须将其放到工农业、城乡关系中去考察,探索国民经济深层次的矛盾,必须... 本文认为,农业现代化的滞后已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探讨我国农业现代化滞后的原因,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就农业论农业”是不可能讲清楚的,而必须将其放到工农业、城乡关系中去考察,探索国民经济深层次的矛盾,必须着力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解决大量农业劳动者非农化的就业问题;二是解决农业现代化所需的资金问题。实践证明,促进农业形成规模经营和“贸工农”一体化的新机制,是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农产品 农业劳动者 农业劳动力 我国农业现代化 经济发达国家 非农化 农业劳动生产率 原因与对策 实现农业现代化
原文传递
古人怎么吃南瓜
20
作者 李昕升 惠富平 《生命世界》 2018年第10期88-93,共6页
南瓜源自美洲大陆,自16世纪初期传入中国以来,它在大江南北的种植和利用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中国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南瓜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南瓜果实形状或长圆,或扁圆,或如葫芦状;果皮色泽或绿,或墨绿,或红黄,品名繁多。... 南瓜源自美洲大陆,自16世纪初期传入中国以来,它在大江南北的种植和利用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中国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南瓜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南瓜果实形状或长圆,或扁圆,或如葫芦状;果皮色泽或绿,或墨绿,或红黄,品名繁多。作为中国重要的菜粮兼用作物,传统的南瓜加工利用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体现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煮食作羹在南瓜传入之初,较早从东南海路引种南瓜的是浙江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古人 中华饮食文化 利用方式 美洲大陆 果实形状 果皮色泽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