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谁的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郑鹏 左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74-83,共10页
文章为"第四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博士生学术论坛"的综述性论文。这一届论坛具有鲜明的反思与批判取向,主题即为"谁的发展?"。文章第一部分是对论坛主题内涵的阐释,指出"谁的发展?"是一种将发展问题再政治... 文章为"第四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博士生学术论坛"的综述性论文。这一届论坛具有鲜明的反思与批判取向,主题即为"谁的发展?"。文章第一部分是对论坛主题内涵的阐释,指出"谁的发展?"是一种将发展问题再政治化的提问方式,发展的政治性应该得到充分的讨论;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论坛嘉宾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教授的主题演讲;第三部分是对各位参会者研讨内容的择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研究 发展的政治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博士生学术论坛
下载PDF
小农户为什么会从事生态农业——以豫西L村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何慧丽 吕晓梦 宋允 《鄱阳湖学刊》 2019年第1期61-69,125,共10页
当前中国小农户从事生态农业,已发展成一种相对可观的社会现象,究其原因,可从深层根据、直接动力和外部促发力三方面进行阐述。其中,深层根据是当地既有的多样化地理资源和乡土文化基础,直接动力是小农尤其是返乡青年健康自保和对新型... 当前中国小农户从事生态农业,已发展成一种相对可观的社会现象,究其原因,可从深层根据、直接动力和外部促发力三方面进行阐述。其中,深层根据是当地既有的多样化地理资源和乡土文化基础,直接动力是小农尤其是返乡青年健康自保和对新型市场需求的主动呼应,外部促发力则包括知识分子、企业家及政府作用等。目前,这三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仍处于彼此磨合和适应之中。只有三者有机结合,尤其是外部促发力量适当介入,生态化小农户方有一个相对明朗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户 有机耕作 生态农业
下载PDF
以文字书写典范与以文化融合多元之间的互动与生成--以羌语发展与羌族认同的社会史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旭东 罗涛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9-84,共6页
叙述了羌语的发明和失语,以及羌族通过文化和历史的典范书写来形成民族认同的过程。国家认可纳入中华民族交流和形成过程的羌族典范史来确立其民族合法性,但是羌族的认同却出现了失语的困境,只能借助与中华民族史的融合才能表达出来。... 叙述了羌语的发明和失语,以及羌族通过文化和历史的典范书写来形成民族认同的过程。国家认可纳入中华民族交流和形成过程的羌族典范史来确立其民族合法性,但是羌族的认同却出现了失语的困境,只能借助与中华民族史的融合才能表达出来。羌族文化和历史的近代建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羌族认同,但是却使得多元的文化被典范化,出现了消失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典范书写 族群认同
原文传递
整体性理解习惯法——围绕彝族的文化观念而展开的法律人类学讨论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旭东 罗涛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0年第4期41-47,共7页
近年来,从人类学视角对中国习惯法进行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但是对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理论分析框架还囿于功能论的视角,对于法律与习俗的关系、国家法与习惯法之间的互动缺乏解释张力。以彝族习惯法为例,强调作为一个民族其文化的... 近年来,从人类学视角对中国习惯法进行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但是对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理论分析框架还囿于功能论的视角,对于法律与习俗的关系、国家法与习惯法之间的互动缺乏解释张力。以彝族习惯法为例,强调作为一个民族其文化的整体性,并以彝族的人观为基础,关注到个体在承继习俗和进行实践之间的创造性作用。试图以此完整而没有偏见地理解彝族习惯法,探求如何整体性理解少数民族习惯法这一问题,从而获得有张力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性 习惯法 彝族 人观 法律人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