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作方式对华北冬小麦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明园 黄光辉 +2 位作者 孔凡磊 陈阜 张海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9-414,共6页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反映了土壤有机碳(SOC)情况,其值大小代表了土壤肥力的高低,研究不同耕作方式SMBC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于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实验站开始,试验设置翻耕(CT)、旋耕(RT)、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反映了土壤有机碳(SOC)情况,其值大小代表了土壤肥力的高低,研究不同耕作方式SMBC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于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实验站开始,试验设置翻耕(CT)、旋耕(RT)、免耕(NT)三个处理。利用熏蒸提取-容量分析法研究了不同耕作处理2007~2008年冬小麦生育期的SMBC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MBC具有时空变化特征:在冬小麦生育期中,各SMBC处理均随着时间波动起伏,并在小麦返青期和扬花期达到峰值;空间分布上SMBC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耕作处理间差异显著,0~5 cm土层SMBC以NT最高,CT最低;5~10 cm土层RT与CT相当,NT最低;10~20 cm土层以CT最高,NT最低;20~30 cm各处理均较低,NT亦为最低。对不同处理SMBC层化率分析显示:NT具有明显的表层富集现象;RT处理0~10 cm SMBC分布均匀;CT处理0~20 cm SMBC分布均匀。对SMBC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是SMBC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二者呈显著正相关。而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SMBC季节变化的主要外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含水量 土壤温度 土壤有机碳 层化率
下载PDF
耕作措施对华北夏玉米田土壤温度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福军 张明园 +1 位作者 张海林 陈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48-852,共5页
为探讨长期耕作措施下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季土壤温度与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对四种耕作处理(免耕秸秆还田NTS,旋耕秸秆还田RTS,翻耕秸秆还田CTS和翻耕秸秆不还田CT)下土壤层次的温度和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土壤层... 为探讨长期耕作措施下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季土壤温度与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对四种耕作处理(免耕秸秆还田NTS,旋耕秸秆还田RTS,翻耕秸秆还田CTS和翻耕秸秆不还田CT)下土壤层次的温度和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土壤层次的各耕作处理均从6:00-18:00呈现正弦波的变化特征;免耕、旋耕等保护性耕作处理在玉米的生育期内温度变化平稳,日均差均小于翻耕秸秆还田和翻耕秸秆不还田;免耕秸秆还田处理土壤酶活性最高,脲酶活性在夏玉米的3个生育期(播种期、大喇叭口期和收获期)分别高于翻耕秸秆不还田处理28.98%,35.62%和24.9%,碱性磷酸酶分别高32.7%,11.94%和10.39%,脱氢酶分别高27.53%,20.39%和30.53%,旋耕和翻耕秸秆还田处理3种酶的活性也明显高于翻耕秸秆不还田处理;旋耕与翻耕秸秆还田处理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差异不显著,脱氢酶的差异达到了5%的差异显著水平;通过研究表明在华北平原采用少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可以提高土壤酶活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措施 少免耕 土壤温度 脲酶 碱性磷酸酶 脱氢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