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物生长与土壤水氮运移联合模拟的研究Ⅱ——模型验证与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金梁 胡克林 +1 位作者 李保国 龚元石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72-980,共9页
在华北平原中国农业大学东北旺实验田开展了水肥耦合灌溉实验,设置了传统和优化水肥4个组合处理,同时应用作者提出的联合模拟模型SPWS对2000年夏玉米生育期内的土壤水分、氮素转化运移以及水氮限制条件下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干物重、... 在华北平原中国农业大学东北旺实验田开展了水肥耦合灌溉实验,设置了传统和优化水肥4个组合处理,同时应用作者提出的联合模拟模型SPWS对2000年夏玉米生育期内的土壤水分、氮素转化运移以及水氮限制条件下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干物重、吸氮量及籽粒产量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均吻合良好。水氮平衡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灌溉和优化施肥管理措施均能明显减小水分渗漏、硝酸盐淋失和氮素的气体损失,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其中优化水肥处理下水氮利用率分别为1.33kg/m3和31.6kg/kgN,为4个组合处理中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夏玉米 土壤-作物系统模型 水分利用率 氮素利用率 水氮管理
下载PDF
冬小麦生长条件下土壤氮素运移动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2
作者 马军花 任理 +1 位作者 龚元石 Karl.Stahr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3-110,共8页
将土壤溶质运移理论和土壤微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农田土壤氮素运移、转化与吸收的综合数学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中德合作项目试验田1999~2000年冬小麦优化施肥与传统灌溉和优化施肥与优化灌溉两小区的土壤水分和... 将土壤溶质运移理论和土壤微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农田土壤氮素运移、转化与吸收的综合数学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中德合作项目试验田1999~2000年冬小麦优化施肥与传统灌溉和优化施肥与优化灌溉两小区的土壤水分和氮素运移动态及干物质产量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两小区土壤剖面埋深165cm处硝态氮淋失量的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优化灌溉方式的土壤硝态氮的淋失量明显减少。用验证后的数学模型在计算机上进行了几种不同灌溉方案下土壤水氮运移动态及干物质产量变化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在喷灌条件下,冬小麦以每10d灌溉一次,每次20mm水量的灌溉方式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硝态氮 运移 淋失 冬小麦 确定性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室内滴灌施药条件下阿特拉津在土壤中运移规律的研究Ⅰ.物理模拟与参数确定 被引量:5
3
作者 毛萌 任理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1-587,共7页
利用滴灌系统施用农药可以将农药直接作用到植物根区,这是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中一种先进的灌溉施药方法。本文详细地描述了在实验室内开展的滴灌施用除草剂-阿特拉津在土壤中运移的物理模拟实验,介绍了采用批量平衡技术和批培养方法获... 利用滴灌系统施用农药可以将农药直接作用到植物根区,这是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中一种先进的灌溉施药方法。本文详细地描述了在实验室内开展的滴灌施用除草剂-阿特拉津在土壤中运移的物理模拟实验,介绍了采用批量平衡技术和批培养方法获得阿特拉津在供试土壤中吸附特性参数和降解速率常数的实验步骤,给出了根据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和一级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的拟合结果。此外,由土壤干容重及吸管法求得的土壤质地,利用土壤传递函数间接求取了vanGenuchten型水力学参数,并由易混合置换实验得到了溶质运移的弥散度。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滴灌施用阿特拉律在土壤中运移规律的数值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土壤水分 阿特拉津 运移 吸附 降解 物理模拟
下载PDF
不同类型下边界条件对模拟灌溉农田水分渗漏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胡克林 肖新华 李保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5-670,共6页
以田间试验为基础,采用土壤水动力学模型,分别以自由排水、负压水头和地下水埋深三种情况作为下边界,模拟计算了灌溉农田1998年10月-2001年9月期间2 m土体的水分渗漏情况。采用地下水埋深下边界时所得到的剖面分层土壤含水量的模拟值与... 以田间试验为基础,采用土壤水动力学模型,分别以自由排水、负压水头和地下水埋深三种情况作为下边界,模拟计算了灌溉农田1998年10月-2001年9月期间2 m土体的水分渗漏情况。采用地下水埋深下边界时所得到的剖面分层土壤含水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都比较吻合,而采用自由排水和负压水头下边界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通过与定位通量法估算的水分渗漏动态及累积渗漏量做进一步比较,发现采用地下水埋深下边界时其水分渗漏的动态变化趋势与定位通量法基本一致,因此模型采用地下水埋深作为下边界比较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农田 动力学模型 不同下边界 水分渗漏
下载PDF
预测农田水分渗漏和氮素淋失的两种模型比较 被引量:15
5
作者 胡克林 李保国 +1 位作者 陈德立 R.E.White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7-93,共7页
以田间试验为基础,分别用平衡模型和动力学模型计算了3个小区农田水分渗漏量和氮素淋失量,并对其结果进行了比较,平衡模型计算的水分渗漏量为191~202mm,氮素淋失量为38~63kg·N/hm2;而用动力学模型计算的水分渗漏量为168~234mm,... 以田间试验为基础,分别用平衡模型和动力学模型计算了3个小区农田水分渗漏量和氮素淋失量,并对其结果进行了比较,平衡模型计算的水分渗漏量为191~202mm,氮素淋失量为38~63kg·N/hm2;而用动力学模型计算的水分渗漏量为168~234mm,氮素淋失量为27~53kg·N/hm2。造成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平衡模型没有考虑向上的水流和非饱和流;而动力学模型同时考虑了二者。动力学模型需要大量的田间实测资料,主要应用于农田氮素循环、定量评价水氮资源利用率、优化水肥管理措施等方面。平衡模型仅需要非常少的资料,就能够得到农田水分渗漏量和氮素淋失量,这对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农田水肥管理来说,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模型 水分渗漏 氮素淋失 农田 平衡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