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羧酸盐分散剂在吡虫啉颗粒表面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23
1
作者 郝汉 马超 +3 位作者 冯建国 范腾飞 陈保莹 吴学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98-2906,共9页
通过测定吸附量、吸附层厚度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聚羧酸盐分散剂Tersperse 2700在农药吡虫啉颗粒表面的吸附热力学、动力学、吸附作用力和吸附形态。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随温度升高Langmuir常数和... 通过测定吸附量、吸附层厚度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聚羧酸盐分散剂Tersperse 2700在农药吡虫啉颗粒表面的吸附热力学、动力学、吸附作用力和吸附形态。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随温度升高Langmuir常数和饱和吸附量明显降低,由ΔGad<0、ΔHad<0、ΔSad>0可知该吸附为自发、放热、熵增过程,结合吸附层厚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现象可认为高温不利于该吸附进行;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方程,半饱和吸附时间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表明该吸附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该吸附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a为12.62kJ.mol-1,表明该吸附为物理吸附。吸附作用力和吸附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分散剂2700在吡虫啉颗粒表面的吸附作用力以范德华力为主;吸附形态为单层多点式吸附,通过建立假设吸附模型认为分散剂2700以空间位阻效应和静电斥力效应共同维持在吡虫啉颗粒表面的吸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剂 吡虫啉 吸附 农药
下载PDF
三种阴离子聚合物分散剂在吡虫啉颗粒表面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 被引量:11
2
作者 郝汉 冯建国 +2 位作者 马超 范腾飞 吴学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838-3850,共13页
通过振荡吸附实验研究了三种阴离子聚合物分散剂Morwet D-425、GYD-1252和LG-3在农药吡虫啉颗粒表面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对比分析了三种分散剂吸附性能的差异。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前者拟合程度较高。由... 通过振荡吸附实验研究了三种阴离子聚合物分散剂Morwet D-425、GYD-1252和LG-3在农药吡虫啉颗粒表面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对比分析了三种分散剂吸附性能的差异。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前者拟合程度较高。由ΔG<0、ΔH<0、ΔS>0可知该吸附为自发、放热、熵增过程,高温不利于吸附进行,|ΔH|<40kJ·mol-1表明该吸附为物理吸附。通过对比可知Morwet D-425吸附稳定性最高,受温度影响最小;LG-3吸附稳定性最低,受温度影响最大;GYD-1252吸附稳定性介于两者之间。吸附动力学曲线最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包括颗粒外传质扩散和表面吸附两个步骤,不包括颗粒内微孔扩散。吸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orwet D-425、GYD-1252、LG-3.通过XPS测定不同温度下分散剂吸附层厚度可知Morwet D-425在吡虫啉颗粒表面的吸附致密,吸附层厚度较低但随温度升高变化很小;GYD-1252和LG-3在吡虫啉颗粒表面吸附疏松,低温下吸附层厚度较高但随温度升高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剂 吡虫啉 吸附热力学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双梳型共聚物对吡虫啉悬浮剂分散稳定性的影响与表征 被引量:5
3
作者 郝汉 冯建国 +2 位作者 马超 陈保莹 吴学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26-1134,共9页
通过FTIR、SEM、XPS、zeta电位和粒度测试研究了双梳型共聚物AgrilanTM 752对吡虫啉悬浮剂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grilanTM 752分子中存在羧基、酯基和聚氧乙烯醚侧链,通过氢键、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力结合吡虫啉,从而有效地分散吡... 通过FTIR、SEM、XPS、zeta电位和粒度测试研究了双梳型共聚物AgrilanTM 752对吡虫啉悬浮剂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grilanTM 752分子中存在羧基、酯基和聚氧乙烯醚侧链,通过氢键、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力结合吡虫啉,从而有效地分散吡虫啉颗粒;AgrilanTM 752用量与悬浮剂的分散稳定性密切相关,实验条件下得出其最佳用量为3%(质量分数),此用量下AgrilanTM 752的吸附层厚度和zeta电位负值最大;初始pH值超过6后AgrilanTM 752的吸附层厚度逐渐降低,zeta电位在初始pH=10处存在最大负值,初始pH值在2~10范围内悬浮hina剂的分散稳定性普遍较高,pH值超过10后分散稳定性明显降低;电解质离子(Na+、Mg2+和Ca2+)浓度越高则AgrilanTM 752的吸附层厚度和zeta电位负值越低,悬浮剂的分散稳定性越差,相同浓度下电解质离子对悬浮剂的分散稳定性影响程度顺序为Ca2+>Mg2+>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 吡虫啉 悬浮系 稳定性 双梳型共聚物
下载PDF
瓢虫防卫生物碱中的氮杂大环内酯 被引量:2
4
作者 董燕红 王道全 陈馥衡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21,共9页
化学防卫是昆虫防御外来侵害的方法之一。简要评述了墨西哥豆瓢虫 Epilachna varivestis、南瓜瓢虫 Epilachna borealis、苜蓿瓢虫 Subcoccinella vigintiquatuorp unctata3种瓢虫蛹分泌的化学防御物质——氮杂大环内酯的结构。
关键词 防卫生物碱 氮杂大环内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羧甲基化木质素在阿维菌素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1
5
作者 郝汉 陈保莹 +3 位作者 陈维韬 郭鑫宇 刘文君 吴学民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52,共8页
通过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和官能团含量测定表明经过羧甲基化改性后的碱木质素的分子质量增加,多分散性降低;分子中酚羟基含量减少,羧基含量增加。在此基础上采用振荡吸附实验研究了羧甲基化木质素(CML)在阿维菌素颗粒表面的吸附等温... 通过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和官能团含量测定表明经过羧甲基化改性后的碱木质素的分子质量增加,多分散性降低;分子中酚羟基含量减少,羧基含量增加。在此基础上采用振荡吸附实验研究了羧甲基化木质素(CML)在阿维菌素颗粒表面的吸附等温线、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饱和吸附量和吸附常数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最大饱和吸附量为9.569 mg/g,0<RL<1表明该吸附易于进行;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吸附平衡时间约为60 min;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ΔGad<0、ΔHad<0、ΔSad>0,表明该吸附为自发、放热、熵增过程;由ΔHad为-5.18 k J/mol,Ea为14.23 k J/mol可知该吸附过程属于物理吸附,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力。SEM分析表明,阿维菌素颗粒表面光滑无孔型结构,吸附CML后可有效阻止阿维菌素团聚,增加其悬浮剂物理稳定性。由此可知,CML能够在阿维菌素颗粒表面形成稳定吸附,适合作为分散剂用于阿维菌素水悬浮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羧甲基化木质素 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下载PDF
含硝基亚氨基咪唑烷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尚钟 马影 +1 位作者 赵若琼 王敏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74-76,共3页
为了寻找新的高效烟碱类杀虫剂,用异氰酸酯与2-硝基亚氨基咪唑烷反应,得到10个含硝基亚氨基咪唑烷脲类新化合物,其结构均通过IR、1HNMR和元素分析确认。初步的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3号化合物在0.1kg/hm2时对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 为了寻找新的高效烟碱类杀虫剂,用异氰酸酯与2-硝基亚氨基咪唑烷反应,得到10个含硝基亚氨基咪唑烷脲类新化合物,其结构均通过IR、1HNMR和元素分析确认。初步的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3号化合物在0.1kg/hm2时对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的抑制率为64.5%,6号化合物在0.2mg/L时对豆蚜AphiscraccivoraKoch的致死率为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类化合物 合成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一种新的合成12-氧代-1,15-十五内酰胺的方法
7
作者 侯传金 梁晓梅 +2 位作者 吴景平 田美玲 王道全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97-1599,共3页
设计了一种新的合成12-氧代-1,15-十五内酰胺(4)的方法,即以α-硝基环十二酮(1)为原料,经与丙烯腈的Michael加成,氰基选择性还原为氨基后扩环,再经Nef反应合成了4,总收率为28%.
关键词 12-氧代-1 15-十五内酰胺 MICHAEL加成 扩环 Nef反应
下载PDF
具有除草活性的大环内酯类衍生物的定量构效关系
8
作者 段红霞 王瑞刚 +4 位作者 张建军 董燕红 梁晓梅 吴景平 王道全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65-1074,共10页
研究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具有除草活性的大环内酯衍生物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 构建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比较分子近似指数分析(CoMSIA)和全息定量构效关系(HQSAR)分子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 rc2v均大于 0.5, 非交叉验证系数 r2 都超... 研究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具有除草活性的大环内酯衍生物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 构建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比较分子近似指数分析(CoMSIA)和全息定量构效关系(HQSAR)分子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 rc2v均大于 0.5, 非交叉验证系数 r2 都超过 0.8, 表明获取的 QSAR 模型具有可信的预测能力. 对 CoMFA、CoMSIA模型的三维(3D)等势图分析, 发现除了立体场和静电场外, 疏水场和氢键受体场也是影响大环内酯类化合物除草活性的重要因素. 构建的 HQSAR 模型的原子贡献图提示的结构改造信息与三维 QSAR 的结果基本一致. 利用 CoMFA、CoMSIA 模型提供的信息, 对目前已合成的活性最高化合物 B1-3 进行分子结构改造, 预测结果发现部分化合物可能具有更好的除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比较分子近似指数分析 全息定量构效关系 大环内酯 除草活性
下载PDF
N-苯基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初步杀虫活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柳明 崔永亮 +4 位作者 王毅 段又生 芮昌辉 王敏 刘尚钟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4,共4页
为寻找新型环境友好型杀虫剂,用取代苯酐与取代苯肼在冰乙酸中缩合,合成了11个未见杀虫活性报道的N-苯基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其中7个是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及液质联机(LC-MSD)确认,并利用X-ray单晶衍射确... 为寻找新型环境友好型杀虫剂,用取代苯酐与取代苯肼在冰乙酸中缩合,合成了11个未见杀虫活性报道的N-苯基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其中7个是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及液质联机(LC-MSD)确认,并利用X-ray单晶衍射确认了A02的晶体结构。初步的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小菜蛾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A06在600g/mL下96h的致死率达到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苯基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合成 杀虫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