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微生态学、植物微生态制剂与微生物肥料 被引量:4
1
作者 蔡元呈 梁华荣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10年第2期48-52,共5页
论述了微生态学引起微生物学的观念革命及生态制剂的崛起,植物微生态学概念及发展历程;介绍了植物微生态制剂的筛选、作用机理、性能特点及应用效果;展望了植物微生态制剂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植物微生态学 植物微生态制剂 作用机理 性能特点 效果与前景
下载PDF
植物微生态制剂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以“益微”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蔡元呈 王琦 《福建农业科技》 2006年第6期35-37,共3页
论述了植物微生态学的概念与形成过程,以益微为例阐述了微生态制剂的筛选、作用机理及性能特点,并介绍了益微在农作物上应用效果。
关键词 植物微生态学 微生态制剂 作用机理 性能特点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蜡质芽孢杆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苏宁 衣文平 +4 位作者 徐维敏 王琦 蔡元呈 王桂峰 梅汝鸿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7-9,共3页
本文对从蜡质芽孢杆菌发酵菌体中纯化的Fe-SOD进行了理化性质研究,测定结果表明:在27℃,pH68,光照强度为4000Lux条件下,光照20分钟为酶活性测定的最佳条件;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得其亚基分子... 本文对从蜡质芽孢杆菌发酵菌体中纯化的Fe-SOD进行了理化性质研究,测定结果表明:在27℃,pH68,光照强度为4000Lux条件下,光照20分钟为酶活性测定的最佳条件;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得其亚基分子量为17,783道尔顿;等电聚焦电泳表明:Fe-SOD的等电点(PI)大约为65左右;经DNS法分析N-末端氨基酸为谷氨酸(Glu);其氨基酸的组成中酸性氨基酸的含量大于碱性氨基酸的含量,表明此酶为酸性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质芽孢杆菌 超氧化物歧化酶 理化性质
下载PDF
小麦内生有害细菌的发现和作用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金玲 巴峰 +1 位作者 计平生 梅汝鸿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3-126,共4页
本文对小麦内生有害细菌的存在、作用和定殖进行探索性研究,发现它们接种植物引起出苗不齐,生长缓慢、发育不良、叶尖易变黄,并有扭曲苗出现。其致害作用因接种时间和温度而不同,菌本身和其代谢物共同作用,对植株的作用表现为与促... 本文对小麦内生有害细菌的存在、作用和定殖进行探索性研究,发现它们接种植物引起出苗不齐,生长缓慢、发育不良、叶尖易变黄,并有扭曲苗出现。其致害作用因接种时间和温度而不同,菌本身和其代谢物共同作用,对植株的作用表现为与促生菌种群数量的竞争结果。细菌学鉴定其为蜡质芽孢杆菌(Baciluscereus)。菌本身及其代谢物中生长激素(赤霉素GA3,玉米素Z)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低于促生菌。采用抗药双标记法从灭菌土栽培小麦苗上回收标记菌,只在根部大量回收到,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内生菌 有害细菌
下载PDF
苹果斑点落叶病和果实轮纹病生物防治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傅学池 严志农 +2 位作者 徐伟敏 梅汝鸿 陈策 《中国果树》 1997年第3期7-10,共4页
从苹果树地上部分离,经室内拮抗性测定和田间防病试验,选出芽孢杆菌防病菌株B-319(Bacilusbrevis)和B-9108(B.cereus),配合促进生长的菌株B-9121(B.pumilus)制成菌剂在田间防... 从苹果树地上部分离,经室内拮抗性测定和田间防病试验,选出芽孢杆菌防病菌株B-319(Bacilusbrevis)和B-9108(B.cereus),配合促进生长的菌株B-9121(B.pumilus)制成菌剂在田间防治中应用,斑点落叶病病情指数减轻60%—70%,果实轮纹病病果率降低40%—50%,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 斑点落叶病 果实轮纹病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自由基·SOD·微生态制剂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琦 徐维敏 +1 位作者 梁化荣 梅汝鸿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69-170,共2页
关键词 自由基 超氧化物歧化酶 微生态制剂
下载PDF
一种农业增产的新途径——益微
7
作者 王琦 徐维敏 梅汝鸿 《农资科技》 1999年第1期22-24,共3页
益微(有益的微生态制剂及某些二代增产菌)制剂是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研制出来的一种微生态制剂,它是农业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是农业增产的新途径。益微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植物微生态学的确立和完善,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截... 益微(有益的微生态制剂及某些二代增产菌)制剂是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研制出来的一种微生态制剂,它是农业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是农业增产的新途径。益微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植物微生态学的确立和完善,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截至现在,已在全国31个省、市,6.67千万公顷耕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微制剂 微生态制剂 特点 使用方法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防治茄子黄萎病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冬梅 高振江 +3 位作者 高娃 王琦 张东旭 刘明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5-97,共3页
以茄子黄萎病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病情指数和病株率的方法,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茄子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基质处理和后期灌根处理的小区,茄子黄萎病的病情指数和病株率最低,防治效果最佳。凡是经过基质处理的小区防治效果均... 以茄子黄萎病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病情指数和病株率的方法,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茄子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基质处理和后期灌根处理的小区,茄子黄萎病的病情指数和病株率最低,防治效果最佳。凡是经过基质处理的小区防治效果均高于仅仅灌根处理的小区。而且菌肥的浓度越高,防治效果越好,产量越高。因此该微生物菌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茄子 黄萎病 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双抗性标记花生内生菌的诱变与筛选 被引量:9
9
作者 丁立孝 李文泽 +2 位作者 宋子红 徐丽娟 梅汝鸿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235-239,共5页
以花生内生菌1号为出发菌株,应用紫外线对其进行诱变处理,从中筛选氨苄青霉素和卡那霉素双抗标记菌株。结果表明:第一,30W紫外灯、距离45cm、菌体浓度为106cfu/ml以上、照射时间1min的诱变处理效果最好,可以... 以花生内生菌1号为出发菌株,应用紫外线对其进行诱变处理,从中筛选氨苄青霉素和卡那霉素双抗标记菌株。结果表明:第一,30W紫外灯、距离45cm、菌体浓度为106cfu/ml以上、照射时间1min的诱变处理效果最好,可以获得大量与原始菌株培养性状及生物学性状相同,且稳定的抗氨苄青霉素和卡那霉素的突变菌株。第二,双抗标记菌株的筛选方法以二步诱变筛选方法的诱变效果优于一步诱变筛选法,其双抗菌株的诱变频率可以提高1.5倍,且抗性十分稳定。第三,双抗标记菌株的抗药性可以逐步诱导提高,在含80μg/ml氨苄青霉素和50μg/ml卡那霉素培养基上仍能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内生菌 抗药性标记 物理诱变
下载PDF
苹果霉心病的生物防治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傅学池 徐维敏 +1 位作者 梅汝鸿 陈策 《落叶果树》 1998年第3期3-5,共3页
苹果霉心病的生物防治试验傅学池徐维敏梅汝鸿陈策(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94)苹果霉心病是元帅系苹果的重要病害,主要在贮运期为害,病果率一般达50%以上,病重果不堪食用,丧失商品价值,常造成严重损失... 苹果霉心病的生物防治试验傅学池徐维敏梅汝鸿陈策(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94)苹果霉心病是元帅系苹果的重要病害,主要在贮运期为害,病果率一般达50%以上,病重果不堪食用,丧失商品价值,常造成严重损失。此病系链格孢、粉红单端孢以及棒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霉心病 生物防治 拮抗菌
下载PDF
花生内生菌的种群及动态分析 被引量:48
11
作者 宋子红 丁立孝 +2 位作者 马伯军 李文泽 梅汝鸿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9-314,共6页
1994~1997年,先后从山东省主要花生产区临沂、烟台等地采集约1000株不同类型的花生无病株,进行了植株内主要微生物类群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花生的内生菌都有细菌和真菌,未分离到放线菌和酵母菌。细菌以芽孢杆菌(Bacillus spp.)、... 1994~1997年,先后从山东省主要花生产区临沂、烟台等地采集约1000株不同类型的花生无病株,进行了植株内主要微生物类群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花生的内生菌都有细菌和真菌,未分离到放线菌和酵母菌。细菌以芽孢杆菌(Bacillus spp.)、黄单孢菌(Xanthomonas spp.)和欧文氏菌(Erwinia spp.)为优势种群。其中芽孢杆菌属以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蜡样芽孢杆菌(B.cereus)和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3种为主,表现在品种间分布广、带菌量高、持续时间长。真菌以丛梗孢菌(Monilia sp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为主。其它种类的内生细菌和真菌在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地区之间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内生菌 种群 动态分析 细菌 真菌
原文传递
腐植酸与生物肥料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琦 曾宪成 +1 位作者 孙树梅 梅汝鸿 《腐植酸》 2002年第1期4-6,共3页
腐植酸(HA)是动植物残体经过微生物一系列分解和合成而形成的一种高分子有机物,它广泛存在于风化煤,褐煤和泥炭中,此外,土壤,堆肥,厩肥,河泥,塘泥,造纸废液,酒精废液中也含有一定数量。腐植酸组分中主要有黄腐酸,棕腐酸和... 腐植酸(HA)是动植物残体经过微生物一系列分解和合成而形成的一种高分子有机物,它广泛存在于风化煤,褐煤和泥炭中,此外,土壤,堆肥,厩肥,河泥,塘泥,造纸废液,酒精废液中也含有一定数量。腐植酸组分中主要有黄腐酸,棕腐酸和黑腐酸三个组分,其中黄腐酸(FA)分子量小,活性高,效果好,是腐植酸的精化,腐植酸不是单一的化合物,而是由几个结构相似,分子大小不同的结构单元组成的大复合体,生物肥料是指含有活的微生物,通过其生命活动而产生肥效和促进农作物生长的生物活性肥料,将腐植酸与生物肥料结合,二者互惠互利,取长补短,是创新新型环保肥料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我们在发酵HA的工艺上,筛选了适合在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肥料菌株,实现了HA与生物肥料有机结合,开发出一种新型高校的有机生物肥,取得了1+1>2的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HA 生物肥料 农业应用
原文传递
腐植酸与生物农药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琦 曾宪成 梅汝鸿 《腐植酸》 2002年第2期7-10,共4页
将腐植酸与生物农药结合,二者互惠互利,取长补短,是创制新型环保农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发酵HA的工艺上,接种微生物农药菌株,可以使HA与生物农药菌株有机结合,开发具有高效的有机生物农药。
关键词 腐植酸 生物农药 微生物农药 菌株
原文传递
人工合成品种(微-植SOD研发)简介
14
作者 梅宁 李燕 +2 位作者 张静 王琦 梅汝鸿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
陈延熙(1914-1990)教授于1978年提出“植物生态系”一词,1980年提出“植物体自然生态系”概念,1982年提出“植物生态病理学”理论,后来称之“植物生态工程学”,
关键词 合成品种 SOD 研发 人工 生态工程学 植物体 植物生态 生态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