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耕地质量与监控研究综述 被引量:34
1
作者 张蚌蚌 孔祥斌 +5 位作者 郧文聚 朱道林 郝晋珉 张凤荣 黄元仿 朱德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6-222,共7页
通过对耕地质量与监控研究进展的系统总结和梳理,提出耕地质量与监控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为我国耕地质量提升与管理提供支撑。研究采用文献综合法和总结归纳法。结果表明:耕地质量与监控研究必须加强与耕地资源多功能需求、耕地生产能力... 通过对耕地质量与监控研究进展的系统总结和梳理,提出耕地质量与监控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为我国耕地质量提升与管理提供支撑。研究采用文献综合法和总结归纳法。结果表明:耕地质量与监控研究必须加强与耕地资源多功能需求、耕地生产能力、耕地生态效应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融合;围绕耕地质量因素与过程、耕地质量调查与监测、耕地多功能诊断与评价、耕地质量与产能提升及基本农田质量保护与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质量 监控
原文传递
基于压力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空间格局优化模式 被引量:16
2
作者 双文元 郝晋珉 +5 位作者 余述琼 洪舒蔓 朱传民 黄晓英 张玲娥 周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6-155,共10页
以河北曲周县342个农村居民点为评价单元,从压力源-压力流-压力汇的角度构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设置和筛选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计算农村居民点的压力源、压力流和压力汇各指标值... 以河北曲周县342个农村居民点为评价单元,从压力源-压力流-压力汇的角度构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设置和筛选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计算农村居民点的压力源、压力流和压力汇各指标值及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值,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了5种空间格局优化模式。结果表明:全县农村居民点压力适宜性弱的占全部村庄的45.61%,适宜性一般的村庄占32.74%,适宜性较强的村庄很少,占21.65%。本研究尝试将压力论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结果可为农村土地整治提供有益探索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用地 压力论 适宜性评价 空间格局优化 模式
原文传递
西南山地丘陵区耕地细碎化特征及其利用效率——以贵州省草海村为例 被引量:26
3
作者 祖健 张蚌蚌 孔祥斌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采用实地调查法、文献综合法、案例研究法和数学模型法,基于农户调查数据,构建耕地细碎化及其利用效率定量模型,揭示西南山地丘陵区耕地细碎化特征及其与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中确定合理地块大小提供借鉴。研... 采用实地调查法、文献综合法、案例研究法和数学模型法,基于农户调查数据,构建耕地细碎化及其利用效率定量模型,揭示西南山地丘陵区耕地细碎化特征及其与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中确定合理地块大小提供借鉴。研究结果:1)草海村耕地在自然细碎化和权属细碎化的叠加下,呈现出地块数量过多,承包地块面积偏小,而地块离家不是很远的特征。自然细碎化主要表现自然地块数量偏多,全村达67块,平均自然地块面积为7.0×10^4m^2;权属细碎化S指数平均值为0.84,地块距离指数平均值为0.22。2)耕作效率,承包地块面积0~1000m^2,效率随地块面积增大快速提高,提高约61%;承包地块面积1000~1500m^2,效率小幅度下降,下降近13%;承包地块1500m^2以上,耕作效率趋于稳定于0.0752m^2/s。灌溉效率在承包地块面积0~1000m^2,效率随承包地块面积增大而提高,提高近27%,在承包地块面积1500m^2以上,效率变化缓慢,稳定于0.0826m^22/s。而路程效率在步行速度一定情况下,承包地块离家越远,其效率越低。研究结论:西南山地丘陵区耕地利用效率随地块面积增大,先大幅度提高(0~1000m^2),然后变化平缓(1000~1500m^2),最后趋于稳定(〉1500m^2);因此,对于1000m^2以下的承包地块,采取土地整治、权属调整、互换并地(土地整合)、土地流转等方式促进耕地集中连片,使其承包地块面积达到1000m^2以上,极利于提高耕作效率和灌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丘陵区 细碎化 利用效率 自然地块 承包地块 农户调查
原文传递
基于发展概率差别化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奉婷 张凤荣 +2 位作者 郭俊梅 李灿 曲衍波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3-220,共8页
为进一步为北京市耕地保护补偿实践提供实证依据,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理论与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采用Logistic回归法测算区域耕地地块发展概率,据此进行耕地发展概率分区;选取区域征地补偿中的安置补助费作为参照标准测算... 为进一步为北京市耕地保护补偿实践提供实证依据,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理论与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采用Logistic回归法测算区域耕地地块发展概率,据此进行耕地发展概率分区;选取区域征地补偿中的安置补助费作为参照标准测算耕地保护主体机会成本损失;最终由不同的耕地发展概率修正得到全区耕地保护补偿值。基于发展概率差别化测算平谷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结果在空间上具有由中心城区向远郊不断降低趋势,符合区域发展实际;差额化耕地保护补偿既弥补了种地农户机会成本损失,解决了土地规划与征收所带来的农地发展机会不均问题,又强化其耕地保护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补偿 耕地保护 发展概率 LOGISTIC回归 平谷区
原文传递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土地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宏亮 郝晋珉 +3 位作者 管青春 张益宾 祖健 王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9-146,共8页
以城镇土地经济密度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及泰尔指数等模型分析了内蒙古12个盟市2004—2014年城镇土地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特征。研究表明:1)内蒙古城镇土地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显著。总体上看,各盟市城镇土地经济... 以城镇土地经济密度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及泰尔指数等模型分析了内蒙古12个盟市2004—2014年城镇土地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特征。研究表明:1)内蒙古城镇土地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显著。总体上看,各盟市城镇土地经济密度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是盟市间差异明显;2)内蒙古城镇土地经济密度总差异呈现上下波动略有降低的趋势,其中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城镇土地经济密度呈逐步缩减趋势,东部地区较为稳定,内部差异是导致全区总体差异变化的重要原因;3)研究期间,内蒙古城镇土地经济密度σ收敛在短时期内呈发散趋势,β收敛呈现长期缓慢收敛趋势,其收敛速率仅为0.24%,半生命周期长达291.48年;从区域收敛稳健性上看,内蒙古收敛稳健值为0.238 7,并呈现西部>东部>中部的地带性演变特征,这意味着内蒙古各盟市城镇土地经济密度的收敛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土地 经济密度 区域差异 收敛性 内蒙古自治区
原文传递
土地整治景观美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蒋丹群 徐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4-230,共7页
为土地整治美学设计提供依据,提升农业景观的美感,应用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等方法,构建了一套基于体现农业景观特色的土地整治美学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准则层为自然性、多样性、开阔性、整洁性、宁静性、运动性和奇特性,并界... 为土地整治美学设计提供依据,提升农业景观的美感,应用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等方法,构建了一套基于体现农业景观特色的土地整治美学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准则层为自然性、多样性、开阔性、整洁性、宁静性、运动性和奇特性,并界定了每个指标设计内涵及标准;对指标进行了量化与标准化处理,探讨了土地整治美学评价的方法。通过土地整治美学表现形式的量化评价研究,可以揭示农业景观的现状问题及改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农业景观 美学评价 指标体系
原文传递
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利用演变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天柱 周建 +2 位作者 张凤荣 谢臻 张佰林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为分析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规律,以河北省东马营村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ArcGIS矢量化等方法,分析其工业化发展历程,并选取扩展强度指数、容积率、吉布斯-马丁多样化指数等指标,在微观尺度上对农村居民点内部土... 为分析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规律,以河北省东马营村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ArcGIS矢量化等方法,分析其工业化发展历程,并选取扩展强度指数、容积率、吉布斯-马丁多样化指数等指标,在微观尺度上对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利用动态演变及其驱动过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15年,东马营村箱包工业的发展导致当地经济非农化、农户从业结构非农化,当地纯农型农户所占比例不足1%,其显然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2)东马营村农村居民点的用地规模、扩展强度、多样性、建设面积与建筑面积等持续增长,其动态演变是与工业化发展历程相适应的。研究认为,未来应借助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农村土地整理、复垦等缓解快速工业化农村地区的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同时应做好耕地流转,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农村居民点 土地利用演变 东马营村
原文传递
耕地利用视角下全国粮食生产时空特征演变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瑶 张凤荣 +1 位作者 谢臻 张天柱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3-182,共10页
为综合考虑耕地数量及各项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基于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方法(LMDI)将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分解为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种植结构和粮食单产四大因素,研究1996—2016年其对全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我国耕地... 为综合考虑耕地数量及各项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基于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方法(LMDI)将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分解为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种植结构和粮食单产四大因素,研究1996—2016年其对全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我国耕地数量持续减少,空间上呈现南部地区减少、北部地区增加的趋势,导致全国粮食产能重心北移。2)粮食单产、复种指数这些技术因素均是促进因素,其中单产提高对总产量提升贡献最大;期间耕地面积下降与种植结构调整则是粮食产量的抑制因素。研究认为,城市化过程中耕地面积减少不可避免,保证粮食安全不但需要严格保护耕地,而且必须强化"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不断提高粮食单产与复种指数,以稳定与优化粮食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复种指数 种植结构 粮食单产 粮食产能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沙漠化和适宜性的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优化研究——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杨微 徐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5-105,共11页
为探索农牧交错带地区合理土地利用途径,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研究区,借助Envi和ArcGIS软件,利用同期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沙漠化信息,根据研究区地形、土壤和水资源三大类型基础数据提取土地适宜性信息,通过分析土地沙漠化和... 为探索农牧交错带地区合理土地利用途径,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研究区,借助Envi和ArcGIS软件,利用同期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沙漠化信息,根据研究区地形、土壤和水资源三大类型基础数据提取土地适宜性信息,通过分析土地沙漠化和适宜性情况进行土地利用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77.94%的土地受沙漠化影响,沙漠化程度由西北向东南区递减;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沙漠化状况受到其适宜性水平影响,适宜性越低则沙漠化可能性越高,耕地表现更为明显,耕地沙漠化多是开垦宜耕性较低的土地及粗放利用造成的,林地和草地的沙漠化则是低质量土地与过垦、过牧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后,耕地面积减少2.80%,多位于生态较为脆弱的西北区域,林地和草地分别增加6.88%、16.02%,主要来源于未利用地的沙地。研究区半农半牧的土地利用方式使得耕地与林地和草地频繁转换,促使沙漠化进一步发展,为实现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优化应在生态恢复的同时促进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类型 沙漠化 土地适宜性 土地利用优化 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
原文传递
基于节水灌溉技术的民勤绿洲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利用方式调整 被引量:4
10
作者 谢臻 张凤荣 +3 位作者 王瀚巍 孙丹峰 伦飞 李超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5-74,共10页
为改善导致民勤绿洲下游地区土地次生盐化严重、土地退化和生态失衡的不合理土地利用模式,通过历史文献法研究了民勤绿洲农业开发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史,用遥感方法获取了2008年绿洲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结合对地貌、地下水和土壤的分... 为改善导致民勤绿洲下游地区土地次生盐化严重、土地退化和生态失衡的不合理土地利用模式,通过历史文献法研究了民勤绿洲农业开发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史,用遥感方法获取了2008年绿洲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结合对地貌、地下水和土壤的分布规律的分析,研究表明:1)绿洲农业开垦起源于水源充足、土壤持水性好的中下游区域,并逐渐向外围及上游发展;2)绿洲种植结构不合理,农业用水空间配置不合理,下游灌溉且主要用矿化度高的地下水灌溉导致严重次生盐渍化;3)传统农业模式下绿洲下游已出现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恶化,且农民生计无法保证。为此,本研究提出通过"流"的方式重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即农村居民点向上游迁移,使用膜下滴灌技术发展特色林果,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节约农业用水并利用上游回水为下游地区腾退的农业用地恢复耐盐植被,从而改善绿洲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调整 绿洲 荒漠化 膜下滴灌 特色林果业 民勤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