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抗衰老IPT基因与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聚合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何光明 孙传清 +6 位作者 付永彩 付强 赵开军 王春连 章琦 凌忠专 王象坤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36-841,共6页
以转抑制衰老有关的异戊烯基转移酶 (IPT)基因株系GC 1、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 3的“CBB2 3”和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合系 15号”为供体 ,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 ,将IPT基因与Xa2 3及抗稻瘟病基因进行聚合。在 3... 以转抑制衰老有关的异戊烯基转移酶 (IPT)基因株系GC 1、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 3的“CBB2 3”和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合系 15号”为供体 ,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 ,将IPT基因与Xa2 3及抗稻瘟病基因进行聚合。在 3个复交组合中获得了 17株聚合IPT基因与Xa2 3基因的植株 ,用这些植株与两系杂交稻亲本 9311、E32、培矮 6 4S及W9834S进行杂交和回交 ,经PCR分子检测和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鉴定和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测定 ,最终在 4个BC1回交组合“(9311/ / /合系 15 /CBB2 3∥GC 1)× 9311”、“(E32 / / /合系15 /CBB2 3∥GC 1)×E32”、“(培矮 6 4S/ / /合系 15 /CBB2 3∥GC 1)×培矮 6 4S”和“(GC 1/CBB2 3/ /W 9834S/合系 15 )×W 98 34S”中获得了 17株携带IPT基因与Xa2 3基因的BC1F1植株 ,这些植株对来自北方稻区 2 1个稻瘟病菌系全部表现为抗。携带IPT基因的抗病植株再与杂交稻亲本进行回交 ,在 2个BC2 回交组合“[(9311///合系 15 /CBB2 3∥GC 1)× 9311]× 9311”和“[(E32 ///合系15 /CBB2 3∥GC 1)×E32 ]×E32”中获得了 7株携带IPT基因与Xa2 3基因的植株 ,这些植株再经过 1~ 2代回交和自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衰老 抗白叶枯病 抗稻瘟病 基因聚合
下载PDF
玉米种质创新与自交系培育 被引量:9
2
作者 佟屏亚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10,共2页
关键词 玉米 种质创新 自交系 培育
下载PDF
Bt杀虫基因在转基因双价抗虫棉中的整合与遗传稳定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夏兰芹 郭三堆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65-568,共4页
Bt抗虫棉中Bt杀虫基因的表达与遗传稳定性对抗虫棉的品种培育和商品化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利用转基因双价抗虫棉R3, R4及R5材料基因组DNA, 然后采用GFMCryIA基因的PstⅠ酶切片段做探针, 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 研究Bt杀虫基因在双价抗虫... Bt抗虫棉中Bt杀虫基因的表达与遗传稳定性对抗虫棉的品种培育和商品化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利用转基因双价抗虫棉R3, R4及R5材料基因组DNA, 然后采用GFMCryIA基因的PstⅠ酶切片段做探针, 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 研究Bt杀虫基因在双价抗虫棉中棉所19材料基因组中的整合、拷贝数及遗传稳定性. 结果表明, 转基因抗虫棉和阳性对照经HindⅢ酶切, Southern blot均出现了约4.7 kb的杀虫基因阳性带, 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证实了杀虫基因在棉花基因组中的整合, 并且存在比较完整. 利用在杀虫基因中只有一个酶切位点的XhoⅠ酶切后, 阳性对照出现了预期大小的17.7 kb的阳性带, 而双价转基因抗虫棉R3, R4及R5材料均出现了分别为约17.7, 8.0, 5.5和4.7 kb的4条阳性带. 初步结论是:外源Bt杀虫基因在双价抗虫棉中棉所19材料基因组中至少有4个拷贝, 这4个拷贝中很有可能有一个以上能够稳定遗传和表达. 该研究结果为以后的双价抗虫棉品种培育及商品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杀虫基因 双价抗虫棉 整合 拷贝数 遗传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