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重要麦类作物表达序列标签(EST)计划研究进展
1
作者
高兰英
马庆
张增艳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6-79,共4页
EST是指作为基因表达标签的一段长度150~500bp的cDNA序列。EST计划旨通过大规模对随机挑取的cDNA克隆测序,获得、研究大批EST,进而研究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分化、遗传变异、衰老死亡等系列生命过程。本文综述了重要麦类作物EST计划的...
EST是指作为基因表达标签的一段长度150~500bp的cDNA序列。EST计划旨通过大规模对随机挑取的cDNA克隆测序,获得、研究大批EST,进而研究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分化、遗传变异、衰老死亡等系列生命过程。本文综述了重要麦类作物EST计划的研究进展,包括发展EST分子标记、构建遗传学图谱、分离与鉴定新基因、比较基因组学以及基因表达研究等,并对EST计划在麦类作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类作物
表达序列标签
农作物基因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独脚金内酯途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3
2
作者
王闵霞
彭鹏
+3 位作者
龙海馨
王平
白玉路
李学勇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3-609,共7页
独脚金内酯是一类萜内酯,最新研究证明独脚金内酯是一种可调控植物株型发育的新型植物激素,作为一种长距离信号分子来抑制植物分枝。独脚金内酯参与的植物分枝途径被称为类胡萝卜素衍生的MAX/RMS/D途径。至今独脚金内酯的合成和信号传...
独脚金内酯是一类萜内酯,最新研究证明独脚金内酯是一种可调控植物株型发育的新型植物激素,作为一种长距离信号分子来抑制植物分枝。独脚金内酯参与的植物分枝途径被称为类胡萝卜素衍生的MAX/RMS/D途径。至今独脚金内酯的合成和信号传导途径尚不清晰,已克隆的基因亦有限。本文综述了独脚金内酯途径中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参与合成途径的基因包括编码同源蛋白CCD7的MAX3/RMS5/DAD3/D17/HTD1、编码同源蛋白CCD8的MAX4/RMS1/DAD1/D10、编码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的MAX1、以及编码β-胡萝卜素异构酶的D27;参与信号传导途径的基因包括编码核内高亮氨酸重复F-box蛋白的MAX2/RMS4/D3、编码α/β水解酶家族成员的D14/D88/HTD2、编码TCP家族转录因子的TB1、以及编码独脚金内酯信号传导途径抑制因子的D53。这些基因分别从水稻、拟南芥、矮牵牛、豌豆等多分枝突变体中克隆得到。本文还就独脚金内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脚金内酯
生物合成
信号传导
基因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器官发生途径再生植株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3
作者
佘茂云
殷桂香
+3 位作者
赵佩
杜丽璞
张平治
叶兴国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98,共8页
综述了植物组织离体培养过程器官发生途径所经历的3个阶段的分子机制,包括已分化器官脱分化、根器官再生和芽器官再生。重点概述了禾谷类作物组织培养再生途径中的细胞遗传学机理。分析了当前植物再生性状分子基础研究存在的3个主要问题...
综述了植物组织离体培养过程器官发生途径所经历的3个阶段的分子机制,包括已分化器官脱分化、根器官再生和芽器官再生。重点概述了禾谷类作物组织培养再生途径中的细胞遗传学机理。分析了当前植物再生性状分子基础研究存在的3个主要问题,即具有稳定表现的高再生性能植物品种有限,再生性状相关主效基因发掘不足,已鉴定的再生相关基因功能不明显。提出应加强高再生性能植物品种选育,为发掘、控制植物离体组织培养再生关键基因提供丰富的基因资源,推动植物再生性状的分子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培养
植株再生
再生相关基因
原文传递
小豆锈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
3
4
作者
支叶
段灿星
+2 位作者
孙素丽
王晓鸣
朱振东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1-585,共5页
小豆锈病是小豆的重要病害。然而,小豆锈病病原菌在我国还没有被鉴定。本文对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采集的5个小豆锈病菌样品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形态学观察表明,小豆锈病菌夏孢子芽孔位于赤道线或赤道线上方,冬孢子平均壁厚为...
小豆锈病是小豆的重要病害。然而,小豆锈病病原菌在我国还没有被鉴定。本文对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采集的5个小豆锈病菌样品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形态学观察表明,小豆锈病菌夏孢子芽孔位于赤道线或赤道线上方,冬孢子平均壁厚为2.0μm。分子标记检测发现,小豆锈病菌不能被疣顶单胞锈菌特异性引物对UA—ITSF/UA—ITSR扩增,小豆锈病菌和豇豆锈病菌不能被豇豆单胞锈特异性引物对UV—ITSF/UV—ITSR区分。对豇豆单胞锈特异性引物对扩增的4个小豆锈病菌样品PCR产物进行测序,比对分析表明目标序列与小豆单胞锈ITS序列的同源性为99%~100%。基于夏孢子的芽孔位置、冬孢子壁的厚度、疣顶单胞锈菌及豇豆单胞锈特异性引物检测结果和ITS序列分析,小豆锈病菌被鉴定为小豆单胞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锈病
小豆单胞锈
原文传递
题名
重要麦类作物表达序列标签(EST)计划研究进展
1
作者
高兰英
马庆
张增艳
机构
内蒙古
农业
大学农
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出处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6-79,共4页
基金
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6AA100102,2006AA10A104)
文摘
EST是指作为基因表达标签的一段长度150~500bp的cDNA序列。EST计划旨通过大规模对随机挑取的cDNA克隆测序,获得、研究大批EST,进而研究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分化、遗传变异、衰老死亡等系列生命过程。本文综述了重要麦类作物EST计划的研究进展,包括发展EST分子标记、构建遗传学图谱、分离与鉴定新基因、比较基因组学以及基因表达研究等,并对EST计划在麦类作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麦类作物
表达序列标签
农作物基因资源
Keywords
Triticeae crops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gene resources of crop
分类号
S51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独脚金内酯途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3
2
作者
王闵霞
彭鹏
龙海馨
王平
白玉路
李学勇
机构
四川省
农业
科学院
生物技术核技术
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出处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3-60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311)
国家转基因专项(2013ZX08009-003)共同资助
文摘
独脚金内酯是一类萜内酯,最新研究证明独脚金内酯是一种可调控植物株型发育的新型植物激素,作为一种长距离信号分子来抑制植物分枝。独脚金内酯参与的植物分枝途径被称为类胡萝卜素衍生的MAX/RMS/D途径。至今独脚金内酯的合成和信号传导途径尚不清晰,已克隆的基因亦有限。本文综述了独脚金内酯途径中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参与合成途径的基因包括编码同源蛋白CCD7的MAX3/RMS5/DAD3/D17/HTD1、编码同源蛋白CCD8的MAX4/RMS1/DAD1/D10、编码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的MAX1、以及编码β-胡萝卜素异构酶的D27;参与信号传导途径的基因包括编码核内高亮氨酸重复F-box蛋白的MAX2/RMS4/D3、编码α/β水解酶家族成员的D14/D88/HTD2、编码TCP家族转录因子的TB1、以及编码独脚金内酯信号传导途径抑制因子的D53。这些基因分别从水稻、拟南芥、矮牵牛、豌豆等多分枝突变体中克隆得到。本文还就独脚金内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独脚金内酯
生物合成
信号传导
基因
研究进展
Keywords
Strigolactones, Biosynthesis, Signal transduction, Gene, Progress
分类号
R282.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器官发生途径再生植株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3
作者
佘茂云
殷桂香
赵佩
杜丽璞
张平治
叶兴国
机构
安徽省
农业
科学院
作物
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出处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98,共8页
基金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3C0202)
安徽省种子工程项目(14D0202)
文摘
综述了植物组织离体培养过程器官发生途径所经历的3个阶段的分子机制,包括已分化器官脱分化、根器官再生和芽器官再生。重点概述了禾谷类作物组织培养再生途径中的细胞遗传学机理。分析了当前植物再生性状分子基础研究存在的3个主要问题,即具有稳定表现的高再生性能植物品种有限,再生性状相关主效基因发掘不足,已鉴定的再生相关基因功能不明显。提出应加强高再生性能植物品种选育,为发掘、控制植物离体组织培养再生关键基因提供丰富的基因资源,推动植物再生性状的分子机制研究。
关键词
离体培养
植株再生
再生相关基因
Keywords
tissue culture in vitro
plant regeneration
genes relevant to regeneration
分类号
Q943.1 [生物学—植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小豆锈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
3
4
作者
支叶
段灿星
孙素丽
王晓鸣
朱振东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出处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1-585,共5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9)
文摘
小豆锈病是小豆的重要病害。然而,小豆锈病病原菌在我国还没有被鉴定。本文对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采集的5个小豆锈病菌样品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形态学观察表明,小豆锈病菌夏孢子芽孔位于赤道线或赤道线上方,冬孢子平均壁厚为2.0μm。分子标记检测发现,小豆锈病菌不能被疣顶单胞锈菌特异性引物对UA—ITSF/UA—ITSR扩增,小豆锈病菌和豇豆锈病菌不能被豇豆单胞锈特异性引物对UV—ITSF/UV—ITSR区分。对豇豆单胞锈特异性引物对扩增的4个小豆锈病菌样品PCR产物进行测序,比对分析表明目标序列与小豆单胞锈ITS序列的同源性为99%~100%。基于夏孢子的芽孔位置、冬孢子壁的厚度、疣顶单胞锈菌及豇豆单胞锈特异性引物检测结果和ITS序列分析,小豆锈病菌被鉴定为小豆单胞锈。
关键词
小豆
锈病
小豆单胞锈
Keywords
Vigna angularis
rust
Uromyces azukicola
分类号
S435.2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重要麦类作物表达序列标签(EST)计划研究进展
高兰英
马庆
张增艳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独脚金内酯途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王闵霞
彭鹏
龙海馨
王平
白玉路
李学勇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3
原文传递
3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器官发生途径再生植株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佘茂云
殷桂香
赵佩
杜丽璞
张平治
叶兴国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6
原文传递
4
小豆锈病病原菌鉴定
支叶
段灿星
孙素丽
王晓鸣
朱振东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