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机理与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
作者 覃志豪 徐斌 +4 位作者 李茂松 王道龙 张万昌 李文娟 黄建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1-69,共9页
对我国农业气象灾害机理与监测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回顾与评述,阐述了我国主要农业灾害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学术问题,探讨了农业灾害研究的发展趋势。灾害性天气只是农业成灾的外部环境条件(环境胁迫),在这种环境胁迫下,农业生产系... 对我国农业气象灾害机理与监测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回顾与评述,阐述了我国主要农业灾害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学术问题,探讨了农业灾害研究的发展趋势。灾害性天气只是农业成灾的外部环境条件(环境胁迫),在这种环境胁迫下,农业生产系统是否最终成灾,还要取决于农业生产系统本身对这种环境胁迫的应对和作用。因此农业灾害机理反映了环境胁迫与农业生产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当前,对农业灾害机理研究不足,农业成灾过程和关键因子认识不深入,农业灾害监测理论与方法不完善,已经成为建立有效的农业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开展灾害时空动态监测,以及国家进行重大防灾减灾决策的瓶颈和障碍。对主要农业灾害机理开展研究以及发展农业灾害理论和监测方法,是国家实现农业发展目标的需要,也是多门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灾害机理 防灾减灾
下载PDF
河南省产业链延伸型循环农业模式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继承 尹昌斌 周颖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564-1567,共4页
在我国当前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的背景下,如何因地制宜选择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探索相应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是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内容。本文论证了河南省产业链延伸型循环农业选择的必要性,并... 在我国当前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的背景下,如何因地制宜选择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探索相应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是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内容。本文论证了河南省产业链延伸型循环农业选择的必要性,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剖析,结合鹤壁市发展循环农业的经验,提出了明确政府和市场责任边界、开发推广有效技术和多方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循环农业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循环农业 产业链延伸
下载PDF
双季青贮玉米模式物质生产及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美云 任天志 +4 位作者 赵明 李少昆 王晓波 李立娟 陈长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16-1323,共8页
随着畜牧业产品需求不断增加,"节粮型"草食牲畜的高效舍饲畜牧业已向农区转移。为建立与农区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资源高效利用的新型饲料生产技术体系,2004—2005年在热量资源限制的两熟北缘区北京地区进行了双季青贮玉米周年... 随着畜牧业产品需求不断增加,"节粮型"草食牲畜的高效舍饲畜牧业已向农区转移。为建立与农区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资源高效利用的新型饲料生产技术体系,2004—2005年在热量资源限制的两熟北缘区北京地区进行了双季青贮玉米周年高产技术探索,对双季青贮玉米与冬小麦-夏玉米和单季春玉米不同模式的物质积累量和生育过程的光、温、水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进行系统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双季青贮地膜玉米-玉米模式优于传统模式冬小麦-夏玉米,其全年干物质生产率提高10.3%,能量提高12%,总辐射利用效率提高12.5%,热量资源生产效率提高22.5%,水分生产效率增加36.3%。与单季春玉米模式相比,在干物质生产率、能量、总辐射利用效率、光能生产效率上更具有明显优势。由此可见,通过利用全年两季C4玉米的高光效,早春覆膜栽培以及两季品种有效配置,不但可以充分利用两熟区的自然资源,而且为该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新型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青贮玉米 物质与能量生产效率 资源利用效率
下载PDF
建设我国节水高效农业的战略对策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道龙 罗旭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35,共5页
21世纪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农用水资源严重短缺 ,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必须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本文阐述了未来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节水任务 ,分析了影响节水发展的制约因素 ,提出了促进节水高效农业发展的战略措施和... 21世纪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农用水资源严重短缺 ,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必须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本文阐述了未来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节水任务 ,分析了影响节水发展的制约因素 ,提出了促进节水高效农业发展的战略措施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 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 节水高效农业 农田水利 节水灌溉
下载PDF
1990—2007年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温晓亮 米健 朱立志 《财贸研究》 CSSCI 2011年第3期9-18,共10页
对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中1990—2007年的中国部分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近20年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通过描述统计和分层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发现:近20年来,中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呈下降趋势;人口学变量中的性别、年... 对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中1990—2007年的中国部分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近20年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通过描述统计和分层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发现:近20年来,中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呈下降趋势;人口学变量中的性别、年龄、健康、婚姻、教育和工作都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相对收入和社会失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比较大。为了提高中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在增加绝对收入的同时,缩小社会的相对收入和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相对收入 绝对收入 社会失范 社会资本
下载PDF
全国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陈静 周静平 +4 位作者 李存军 王迎春 淮贺举 胡海棠 史磊刚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217-223,共7页
在分析全国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以农业生态敏感性、 农业生态恢复力和农业生态干扰性为准则, 构建9个-级指标和1 6个二级指标的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相关统计年鉴、 气象、 遥感等数据, 利用主成分分... 在分析全国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以农业生态敏感性、 农业生态恢复力和农业生态干扰性为准则, 构建9个-级指标和1 6个二级指标的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相关统计年鉴、 气象、 遥感等数据,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赋权评价农业生态系统脆弱区的空间分布和各农业可持续发展区的生态脆弱性程度.结果表明,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农业生态系统微度和轻度脆弱区面积占 5 1 . 9 7 %, 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中度、重度和极度脆弱区面积占 4 8 . 0 3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区的优化发展区中农业生态系统微度和轻度脆弱区占9 3 . 9 2 %, 适度发展区中轻度和中度脆弱区占7 9 . 9 3 %, 保护发展区中重度和极度脆弱区占 8 5 . 2 7 %, 总体来说农业生态系统的脆弱程度排序为保护发展区 〉适度发展区 〉优化发展区, 二级分区排序为青藏区 〉西北及长城沿线区 〉黄淮海区 〉西南区 〉长江中下游区 〉华南区 〉东北区.研究结果对于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的脆弱程度选择不同的发展策略,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促进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脆弱性 指标体系 评价
下载PDF
早春地膜双季青贮玉米物质生产及其资源生产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美云 赵明 +1 位作者 任天志 李立娟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7-129,134,共4页
针对两熟农业区畜牧业发展对青贮玉米需求不断增加,在两熟热量限制的北京地区建立了双季青贮玉米的新型生产技术模式,通过采取早春季节的地膜覆盖技术研究了双季青贮玉米物质生产与资源生产效率。结果表明,早春地膜栽培技术提高了青贮... 针对两熟农业区畜牧业发展对青贮玉米需求不断增加,在两熟热量限制的北京地区建立了双季青贮玉米的新型生产技术模式,通过采取早春季节的地膜覆盖技术研究了双季青贮玉米物质生产与资源生产效率。结果表明,早春地膜栽培技术提高了青贮玉米鲜产量15.6%,物质生产提高29.9%;早春季节地膜在当季提高温度生产率、光照生产效率、水分生产效率均达30%以上,全年平均在15%左右。早春地膜是提高双季青贮玉米高产高效的有效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地膜栽培 物质生产 资源效率
下载PDF
加大技术创新和制度创设 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尹昌斌 《民主与科学》 2018年第4期21-24,共4页
当前,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也面临着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业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等问题。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林牧渔与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动资... 当前,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也面临着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业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等问题。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林牧渔与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衔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一、生态循环农业认知生态循环农业是一种遵循循环经济理念的新生产方式,是一种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型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产业链延伸型的农业空间拓展路径,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宜居乡村建设的新理念。生态循环农业本质特征是资源节约与产业链延伸。生态循环农业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即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式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同时顺应日益增长的环境保护需求,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实现环境友好与生态安全。生态循环农业同样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和再循环(Recycling)。其中,“减量化”指农业资源节约投入,发展精准农业;“再利用”指农业物质多级利用,直到吃干榨尽;“再循环”指农业废水、营养物质的循环再利用。生态循环农业体现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的理念,实施农业清洁生产,资源化利用农村废弃物,推进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方式 生态循环农业 制度创设 技术创新 资源利用效率 产业链延伸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农业农村发展
下载PDF
内蒙古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侯智惠 赵澍 +3 位作者 梅连杰 高晓霞 薛玉梅 敦惠霞 《北方农业学报》 2016年第1期96-101,共6页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内蒙古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产出因子、成果转化因子、经济基础因子、人力投入因子是影响内蒙古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文章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水平、加强...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内蒙古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产出因子、成果转化因子、经济基础因子、人力投入因子是影响内蒙古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文章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水平、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促进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参与科技创新与推广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内蒙古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农业科技 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
下载PDF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必须重视三项基础建设
10
作者 黄鸿翔 《中国产业》 2011年第8期26-26,共1页
我国建立在小农经济与分散经营基础上的农业,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农民收入低下,城乡差距扩大,已成为阻碍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加快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成为了当务之急。但是,在各地建设现代农业的样板中,通常只注... 我国建立在小农经济与分散经营基础上的农业,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农民收入低下,城乡差距扩大,已成为阻碍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加快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成为了当务之急。但是,在各地建设现代农业的样板中,通常只注意了高新技术的展示,如组织培养、无土栽培等,忽略了现代农业的基础建设,所以难以推动广大农村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搞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必须重视以下三项基础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发展 基础建设 传统农业 分散经营 小农经济 市场经济 农民收入 差距扩大
下载PDF
区块链农业应用科技行动倡议
11
作者 孙坦 周国民 +3 位作者 赵瑞雪 孙志国 崔运鹏 钱建平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0年第2期3-3,共1页
2016年12月15日,区块链被写入国务院《"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要求强化战略性前沿技术的超前布局,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论述,要求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 2016年12月15日,区块链被写入国务院《"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要求强化战略性前沿技术的超前布局,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论述,要求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互联网发明以来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它具备去(弱)中心化、集体维护、开放透明、不可篡改、可匿名等特性。区块链充分利用了经济学、密码学、计算机、互联网等一系列技术和方法,将他们精妙的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产生信任的机器,区块链带来的将是一场信用革命。目前区块链已经从金融领域扩展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 资产交易 物联网 信息化规划 技术自主创新 智能制造 供应链管理 互联网
下载PDF
洱海流域北部农田养分平衡及残留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汤秋香 翟丽梅 +4 位作者 雷宝坤 刘宏斌 任天志 郑洁 刘培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63-2170,共8页
为减少农田氮磷流失,改善洱海水质、遏制富营养化发展,以洱海流域北部8个乡(镇)为研究区域,采用现场调查与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洱海流域北部10种典型轮作模式的施肥量、作物养分吸收量、农田养分盈余量以及土壤养分残留状况,对... 为减少农田氮磷流失,改善洱海水质、遏制富营养化发展,以洱海流域北部8个乡(镇)为研究区域,采用现场调查与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洱海流域北部10种典型轮作模式的施肥量、作物养分吸收量、农田养分盈余量以及土壤养分残留状况,对不同轮作模式农田养分平衡及残留特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水稻-大蒜轮作模式下有机肥和氮肥的投入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水稻-蔬菜作物轮作模式的磷肥投入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不同轮作模式间土壤养分残留差异性以硝态氮最为突出:水稻-大蒜轮作条件下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达43.4mg.kg-1,明显高于其他轮作模式;10种轮作模式均处于养分盈余状态,以水稻-大蒜轮作模式养分盈余量最大,为1258.8kgN.hm-2和1472.7kgP2O5.hm-2;养分盈余量差异主要凸现在小春季作物上;土壤中易流失的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磷与氮磷肥的投入量和养分盈余均呈显著相关。表明水稻-大蒜和水稻-蔬菜轮作是洱海流域农田环境污染风险较高的种植模式,需要重点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模式 农田养分平衡 土壤养分残留 洱海流域
下载PDF
民勤盆地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及评估 被引量:32
13
作者 唐曲 姜文来 陶陶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72-678,共7页
水资源是民勤盆地社会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对民勤盆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内涵、影响因素出发,结合民勤盆地的生态环境特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水资源是民勤盆地社会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对民勤盆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内涵、影响因素出发,结合民勤盆地的生态环境特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构建了由对象层指标和影响层指标组成、能够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测度和评价的指标体系。依据各指标的含义,利用可得数据初步估算、预测了民勤盆地2001、2010和2020年的水资源承载力,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简要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指标体系 评估 民勤盆地
下载PDF
洱海北部地区不同轮作农田氮、磷流失特性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汤秋香 任天志 +5 位作者 雷宝坤 翟丽梅 胡万里 张继宗 林涛 刘宏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8-615,共8页
为明确洱海北部地区不同轮作模式下农田氮、磷流失特性,客观评价环境污染风险。试验在洱海北部地区沿弥苴河和罗时江流域的7个乡镇进行。采用定点取样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点重复监测,调查不同轮作模式、轮作周期内田面水和沟... 为明确洱海北部地区不同轮作模式下农田氮、磷流失特性,客观评价环境污染风险。试验在洱海北部地区沿弥苴河和罗时江流域的7个乡镇进行。采用定点取样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点重复监测,调查不同轮作模式、轮作周期内田面水和沟渠水的氮、磷含量变化情况,研究不同轮作模式下氮、磷污染的负荷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田面水中,不同轮作模式下氮素的流失差异显著且以水溶态为主,可溶性氮浓度以大蒜-水稻模式最高,油菜-水稻模式最低,其它轮作模式居中分布;降雨径流氮流失量以大蒜-水稻模式最高。磷素流失总量偏低,且以泥沙结合态为主,轮作模式间无显著差异。田面水质劣于沟渠水,田面水对沟渠水存在不同程度增荷作用;农田水对沟渠水总氮和总磷的增荷率分别为73%和82%,其中追肥是导致农田水对沟渠水增荷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中,大蒜-水稻是洱海流域农田氮、磷流失风险最高的种植模式;蚕豆-水稻比大蒜-水稻模式减少氮素流失风险38%。因此,应综合考虑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合理安排种植结构,为洱海流域种植结构调整、控制农田面源污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农田 轮作 氮磷流失
下载PDF
大豆氮素积累、分配与转移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立刚 刘景辉 +1 位作者 刘克礼 高聚林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0-22,共3页
以北丰 - 14为供试品种 ,采用五因素三水平实施方案 ,系统地研究了大豆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 ,对N素积累转移及分配的规律。结果表明 :大豆对植株N素积累过程呈S形曲线变化。N在各器官的分配随生长发育中心转移而变化 ,结荚期以前 ... 以北丰 - 14为供试品种 ,采用五因素三水平实施方案 ,系统地研究了大豆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 ,对N素积累转移及分配的规律。结果表明 :大豆对植株N素积累过程呈S形曲线变化。N在各器官的分配随生长发育中心转移而变化 ,结荚期以前 ,主要分配在叶片中 ,随着生育进程的推移 ,N逐渐向荚皮、子粒中转移 ,植株各部分吸收全N的 70 %左右最终转移到子粒中 ,且以叶片向子粒中转移的N素量为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氮素 积累分配 转移规律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氮磷钾肥用量对紫云英产量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苏伟 鲁剑巍 +2 位作者 刘威 曹卫东 鲁明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94-1098,共5页
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设计方案对紫云英氮、磷、钾肥施用效应及养分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13个施肥处理紫云英鲜草平均增产21.1t·hm-2,平均产量为不施肥处理的2.35倍;分别固定磷(P2O560... 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设计方案对紫云英氮、磷、钾肥施用效应及养分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13个施肥处理紫云英鲜草平均增产21.1t·hm-2,平均产量为不施肥处理的2.35倍;分别固定磷(P2O560kg·hm-2)、钾(K2O60kg·hm-2)肥,氮(N75kg·hm-2)、钾(K2O60kg·hm-2)肥和氮(N75kg·hm-2)、磷(P2O560kg·hm-2)肥用量,在施N0~112.5kg·hm-2、P2O50~90kg·hm-2和K2O0~90kg·hm-2范围内,紫云英产量随相应肥料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N、P、K各养分施用的最高增产率分别为65.0%、27.8%和44.5%;从养分效率看,中量水平的氮(N75.0kg·hm-2)、磷(P2O560kg·hm-2)和低量水平的钾(K2O30kg·hm-2)增产效果最好;氮、磷、钾肥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互相影响肥效的发挥,中量水平的养分用量(N75.0kg·hm-2、P2O560kg·hm-2和K2O60kg·hm-2)有利于各养分效果的发挥。结果说明,施肥对紫云英增产效果明显,氮、磷、钾肥用量和配比是影响紫云英产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3414”肥效试验设计 施肥效应 肥料交互作用
下载PDF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73
17
作者 黄凤玲 张琳 +1 位作者 李先德 蔡典雄 《农业展望》 2017年第1期25-31,共7页
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多年以来马铃薯产量和种植面积一直居世界首位,但单产不及世界平均水平,还有提高的潜力。当前,国家加大了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同时与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相比,马铃薯在面积、单产和生产效益方面的优... 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多年以来马铃薯产量和种植面积一直居世界首位,但单产不及世界平均水平,还有提高的潜力。当前,国家加大了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同时与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相比,马铃薯在面积、单产和生产效益方面的优势明显,这均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数据等为基础,分析了中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产业发展优势,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产业 生产 加工 消费 贸易 发展建议
下载PDF
葡萄酒生态产业链的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杨和财 李全新 张振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4期158-162,共5页
葡萄酒产业链是由葡萄种植者、葡萄酒生产者、消费者、资源回收者等一系列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系统,该系统以产区生态为条件,以葡萄种植为基础,以葡萄酒生产及其副产物资源利用为保证,使产业链条中一个产品生产中产生的废物为另一个产品的... 葡萄酒产业链是由葡萄种植者、葡萄酒生产者、消费者、资源回收者等一系列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系统,该系统以产区生态为条件,以葡萄种植为基础,以葡萄酒生产及其副产物资源利用为保证,使产业链条中一个产品生产中产生的废物为另一个产品的生产原料,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体现了生态的统一性和资源的耦合性,形成了高效生态产业链。本文阐述了葡萄酒产业所具有生态产业链的特征,系统分析了葡萄酒产业链条中资源投入、新资源产出及其循环利用情况,重点对葡萄酒皮渣酿制白兰地、榨取葡萄籽油、提取葡萄红色素、多酚类产品、酿醋、配置饲料和基肥等产业开发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展望其发展前景,以期转变葡萄酒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生态产业链 特征 结构
下载PDF
大豆对氮素吸收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立刚 刘景辉 +1 位作者 刘克礼 高聚林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6期162-165,共4页
以北丰-14为供试品种,采用五因素三水平实施方案,系统研究了大豆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对氮素吸收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大豆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大豆各器官N素浓度的变化,除籽粒呈上升趋势外,其它各器官均呈下降趋势,且叶片的氮素... 以北丰-14为供试品种,采用五因素三水平实施方案,系统研究了大豆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对氮素吸收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大豆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大豆各器官N素浓度的变化,除籽粒呈上升趋势外,其它各器官均呈下降趋势,且叶片的氮素含量始终高于茎杆和叶柄;最高吸收速率出现在结荚至鼓粒期,其数值为15.17mg/(株·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氮素 吸收规律 需肥规律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基于降水保证指数的四川省种植制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明田 曲辉辉 +2 位作者 杨晓光 张晓煜 李茂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2-92,共11页
【目的】研究自然降水对四川省农业生态区作物需水的满足程度及其保证指数,为各区域充分合理利用降水资源,选择防旱避灾种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气温、海拔、干燥度、地形地势、地理位置等特点,将四川农业生态区划分为8个不... 【目的】研究自然降水对四川省农业生态区作物需水的满足程度及其保证指数,为各区域充分合理利用降水资源,选择防旱避灾种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气温、海拔、干燥度、地形地势、地理位置等特点,将四川农业生态区划分为8个不同类型区,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分段单值平均作物系数法,订正各区域主要作物及其主要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初始生长期作物系数(Kcini)、生育中期作物系数(Kcmid)和成熟期作物系数(Kcend)),计算并比较各区域代表性站点的常见种植模式、主要作物、作物主要生育阶段自然降水对作物需水的满足度及其保证指数,选出各区域防旱避灾最优种植模式。【结果】①各种作物的Kcmid、Kcend值均小于或等于FAO的推荐值;盆地内部各区域作物系数较FAO推荐值偏低更多,攀西地区与FAO推荐值接近;小麦、油菜等夏收作物Kcend值均与FAO推荐值相同,而玉米、水稻等秋收作物Kcend值均低于FAO推荐值。②四川省各种植模式多年平均降水满足度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攀枝花、西昌、平武、成都、遂宁、巴中、宜宾、雅安降水满足度依次递增,分别为0.48,0.56,0.63,0.64,0.70,0.72,0.74,0.85。③四川省各种植模式降水保证指数变化范围较大,最低值仅为0.35,而最高值达到0.89。攀枝花各种植模式的降水保证指数普遍偏低,且多数低于0.4;雅安各种植模式的降水保证指数普遍较高,均在0.85以上。【结论】攀枝花等川西南山地干热河谷区、西昌等川西高原安宁河平原半湿润区和平武等川北半湿润山地丘陵过渡区最优种植制度为小麦-玉米-红薯(大豆)旱三熟;雅安等盆西高原盆地过渡湿润气候区和宜宾等川南中低山丘陵湿润气候区最优种植制度为油菜(马铃薯)-水稻水旱轮作两熟制;成都平原湿润气候区最优种植制度为马铃薯-水稻和油菜-玉米-红薯;遂宁等川中丘陵夏伏旱频发区最优种植制度为油菜(小麦)-玉米-红薯旱三熟;巴中等川东北盆周湿润山区防旱避灾最优种植制度为马铃薯(小麦)-玉米-红薯旱三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满足度 保证指数 防旱避灾 种植制度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