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3种旧大陆猴TRIMCyp嵌合基因的存在状况及基因特性研究
1
作者 那雷 于长清 +8 位作者 季芳 汤艳东 李亮 林跃智 吕晓玲 刘晓明 郑永辉 周建华 曲娟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15-619,共5页
本研究应用PCR方法检测了中国3种旧大陆猴(恒河猴、食蟹猴及藏酋猴)的TRIMCyp嵌合基因型个体的存在状况,并首次发现携带TRIMCyp嵌合基因中国品系恒河猴。同时本实验应用建立RT-PCR方法在mRNA水平上进一步检测了恒河猴和食蟹猴的TRIMCyp... 本研究应用PCR方法检测了中国3种旧大陆猴(恒河猴、食蟹猴及藏酋猴)的TRIMCyp嵌合基因型个体的存在状况,并首次发现携带TRIMCyp嵌合基因中国品系恒河猴。同时本实验应用建立RT-PCR方法在mRNA水平上进一步检测了恒河猴和食蟹猴的TRIMCyp嵌合基因序列和特性。其编码的融合蛋白TRIMCyp丧失了对HIV-1复制的限制功能,推测具有该基因型旧大陆猴对HIV-1更易感,可用于建立新型的艾滋病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本研究结果将促进逆转录病毒跨种间传播的研究和建立HIV-1易感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中国旧世纪猴 TRIMCyp HIV-1
下载PDF
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培养特性和免疫原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姜志刚 马文戈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3-185,224,共4页
为了确定牛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培养特性,本研究采用脑心浸液(BHI)培养基分别于静止、75r/min、250r/min3种培养转速对Pm进行培养,并与加血BHI进行比较,通过绘制生长曲线和小鼠毒力试验对Pm的培养基和培养转速条件进行优... 为了确定牛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培养特性,本研究采用脑心浸液(BHI)培养基分别于静止、75r/min、250r/min3种培养转速对Pm进行培养,并与加血BHI进行比较,通过绘制生长曲线和小鼠毒力试验对Pm的培养基和培养转速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培养条件为,以37℃,0.1%全血脑心浸汤(MB-HI)培养基,75r/min培养16h。将培养的A型Pm灭活后,免疫SPF小鼠,同时设立B型Pm灭活苗免疫组,攻A型Pm后的结果显示,A型灭活菌的保护率为100%,而B型灭活苗免疫组全部死亡。本研究通过对牛源A型Pm培养特性和免疫原性的研究,为新型牛出血性败血症灭活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荚膜血清A型 培养特性
下载PDF
重组牛源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脂蛋白E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牛思博 姜志刚 +1 位作者 德艳艳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1-404,共4页
为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脂蛋白E的免疫保护性,本研究从牛源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HLJ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大小为1 011 bp的脂蛋白E编码基因(PlpE),经序列测定显示,其氨基酸序列与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参考株PlpE序列一致性为95.83%。将P... 为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脂蛋白E的免疫保护性,本研究从牛源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HLJ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大小为1 011 bp的脂蛋白E编码基因(PlpE),经序列测定显示,其氨基酸序列与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参考株PlpE序列一致性为95.83%。将PM-HLJ的PlpE基因克隆于表达质粒pET-30a(+)并诱导表达,将表达的重组脂蛋白E纯化后经腹腔免疫小鼠,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各免疫组均产生了针对重组脂蛋白E的IgG抗体,免疫保护试验显示,当小鼠免疫剂量为20μg、30μg、40μg和60μg时,保护率分别达到20%、40%、80%和100%。结果表明,牛源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重组脂蛋白E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源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重组脂蛋白E 免疫保护
下载PDF
携带非典型cpb2基因牛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重组α毒素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德艳艳 姜志刚 +2 位作者 牛思博 孙刚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63-567,共5页
为验证重组α毒素对携带非典型cpb2基因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免疫保护性,本研究应用PCR技术,从某牛场牛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G1分离株中扩增出1 194 bp的α毒素编码基因(cpa)和795 bp的β2毒素编码基因(cpb2)。经BLAST分析显示,G1分离株携带... 为验证重组α毒素对携带非典型cpb2基因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免疫保护性,本研究应用PCR技术,从某牛场牛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G1分离株中扩增出1 194 bp的α毒素编码基因(cpa)和795 bp的β2毒素编码基因(cpb2)。经BLAST分析显示,G1分离株携带的cpb2基因与14个菌株的非典型cpb2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1%~98.9%,与典型cpb2基因(L77695)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61.7%。这表明,G1的cpb2基因为非典型cpb2基因。同时分别将cpa和cpb2基因扩增产物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a和pET-b2,重组菌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将其纯化后单独及联合免疫小鼠进行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单独免疫重组α毒素蛋白组以及联合免疫重组β2毒素蛋白组的小鼠,均可以抵抗至少6倍最小致死量(MLD)的G1外毒素(包含α毒素和非典型β2毒素)的攻击,也可以完全抵抗至少6 MLD的G2外毒素(不包含β2毒素)的攻击。表明,重组α毒素蛋白对含有及不含有非典型β2毒素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均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cpb2基因 A型产气荚膜梭菌 重组α毒素 重组非典型β2毒素
下载PDF
猪戊型肝炎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曲娟娟 于婧 +4 位作者 王滨 于敏 赵立平 相文华 李柱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81-984,共4页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virus,HE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自限性疾病,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其暴发和流行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常因饮用水被污染而引起,散发病例呈全球分布。1997年,发现了动...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virus,HE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自限性疾病,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其暴发和流行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常因饮用水被污染而引起,散发病例呈全球分布。1997年,发现了动物源性的戊型肝炎病毒,随后,各发达国家及印度等国陆续都有猪HEV的相关报道,确定戊型肝炎为一种人畜共患病,并成为各国密切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人的戊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主要来源于猪。猪常常作为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和器官移植的供体,因此存在着普通人群、器官移植者及其家人、医务人员感染戊肝的风险。伏丽萍等对全国22个省、市、地区的血清学检测研究表明,几乎所有被检地区都或多或少存在猪戊型肝炎病毒(SHEV)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诊断方法 公共卫生问题 器官移植 发展中国家 人畜共患病 血清学检测
下载PDF
S2基因失活突变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感染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耿庆华 郭巍 +3 位作者 赵立平 吕晓玲 相文华 周建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99-502,共4页
为研制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标记疫苗株,本研究在EIAV驴胎皮肤(FDD)细胞弱毒疫苗株感染性克隆pEIAVFDDV3-8的S2基因内部引入两个终止密码子,致使S2基因终止表达,构建了一株S2基因突变的感染性克隆pEIAVFDDV3-8△S2。用该重组质粒转染... 为研制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标记疫苗株,本研究在EIAV驴胎皮肤(FDD)细胞弱毒疫苗株感染性克隆pEIAVFDDV3-8的S2基因内部引入两个终止密码子,致使S2基因终止表达,构建了一株S2基因突变的感染性克隆pEIAVFDDV3-8△S2。用该重组质粒转染FDD细胞,盲传至第4代时,转染细胞病变明显,电镜下可见细胞内的典型病毒颗粒。反转录酶活性检测和Real-time PCR对病毒拷贝数的检测均证明,获得了EIAVS2基因终止表达的感染性克隆毒株,命名为EIAVFDDV3-8△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感染性克隆 S2基因缺失
下载PDF
通过暂时免疫抑制研究跨膜蛋白C末端缺失对EIAV疫苗株EIAV_(FDDV12)体内复制的影响
7
作者 姜成刚 马建 +5 位作者 林跃智 赵立平 吕晓玲 华育平 刘娣 周建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29-833,共5页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减毒疫苗是世界首例慢病毒疫苗,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明了。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EIAV疫苗株EIAVFDDV12编码跨膜蛋白gp45的基因在马体内发生高频率G2230A点突变形成终止子,使该蛋白C末端出现154个氨基酸的截短。为了探...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减毒疫苗是世界首例慢病毒疫苗,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明了。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EIAV疫苗株EIAVFDDV12编码跨膜蛋白gp45的基因在马体内发生高频率G2230A点突变形成终止子,使该蛋白C末端出现154个氨基酸的截短。为了探讨该截短蛋白对EIAV疫苗株生物学特性的作用,本研究以EIAV弱毒疫苗株感染性克隆基础上,构建了gp45截短型感染性克隆,脂质体转染细胞,增殖传代,获得病毒株EIAVFDDVTM-36,接种到马体内。在接种后167 d内未观察到临床症状,连续注射10 d地塞米松以暂时抑制免疫系统,并用迟发性超敏反应和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评价免疫抑制效果。结果显示,截短型跨膜蛋白疫苗株EIAVFDDVTM-36接种组免疫抑制前后病毒载量和中和抗体效价差异不显著,而完整型跨膜蛋白疫苗株感染性克隆EIAVFDDVTM-45接种组4匹马中3匹免疫抑制后病毒载量显著上升,同时组内中和抗体效价明显提高。以上结果表明,马体特异性免疫压力对EIAVFDDVTM-36复制无影响,而对亲本株EIAVFDDVTM-45复制有抑制,显示跨膜蛋白截短型EIAV作为疫苗更为安全。但免疫抑制造成的gp45跨膜蛋白未截短型疫苗株感染性克隆体内病毒载量升高,可以促使机体产生更高的中和抗体效价,提示该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一定程度内呈负相关(相互制约)。因此,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平衡是慢病毒减毒疫苗研发需注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跨膜蛋白 截短突变 体内复制 免疫抑制
下载PDF
恒河猴Tetherin蛋白对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谷勤雍 胡哲 +4 位作者 尹鑫 张泽力 吴星亮 魏萍 王晓钧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7-90,共4页
Tetherin是新发现的具有限制多种病毒从细胞膜释放功能的细胞蛋白。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恒河猴巨噬细胞中扩增Tetherin基因,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F4/myc-His B中构建重组质粒pHF-Tetherin。并将其转染293T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和... Tetherin是新发现的具有限制多种病毒从细胞膜释放功能的细胞蛋白。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恒河猴巨噬细胞中扩增Tetherin基因,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F4/myc-His B中构建重组质粒pHF-Tetherin。并将其转染293T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和激光共聚焦分析Tetherin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将pHF-Tetherin分别与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或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假病毒粒子感染性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分析Tetherin对EIAV及SIV出芽的限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pHF-Tetherin转染293T细胞48 h后可以检测到Tetherin的表达并定位于细胞膜,而且该蛋白具有抑制EIAV及SIV从转染细胞中出芽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Tetherin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猴免疫缺陷病毒 病毒出芽
下载PDF
马Viperin的抗EIAV功能初步研究及其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9
作者 朱春辉 汤艳东 +6 位作者 那雷 付丽华 王雪峰 林跃智 杜承 周建华 徐方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6-349,共4页
Viperin是一种细胞内抗病毒蛋白,可以被I型干扰素、多聚I:C、脂多糖及多种病毒诱导表达,在细胞内主要定位在内质网和脂滴,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功能。为研究马Viperin(eViperin)在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RT-PCR从马巨噬细胞中扩增eVi... Viperin是一种细胞内抗病毒蛋白,可以被I型干扰素、多聚I:C、脂多糖及多种病毒诱导表达,在细胞内主要定位在内质网和脂滴,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功能。为研究马Viperin(eViperin)在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RT-PCR从马巨噬细胞中扩增eViperin基因,并将其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DC315中构建重组质粒pDC-eViperin-Flag,将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eViperin在293T细胞中正确表达。将该重组表达质粒与表达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Gag前体蛋白(Gag precursor,Pr55gag)的表达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转染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培养上清中的Pr55gag含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表明eViperin具有抑制EIAV释放的作用。此外,将该重组表达质粒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BHGlox△E1,E3Cre共转染HEK293细胞,进一步构建拯救出表达eViperin的重组腺病毒,为研究eViperin的抗病毒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perin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重组腺病毒
下载PDF
抗Asia1型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万 周国辉 +2 位作者 杨增岐 涂亚斌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8-452,共5页
用纯化的Asia1型口蹄疫病毒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间接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IFA)筛选,有限稀释法克隆,获得了2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3H6、5G3,其细胞培养上清效价分别为... 用纯化的Asia1型口蹄疫病毒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间接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IFA)筛选,有限稀释法克隆,获得了2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3H6、5G3,其细胞培养上清效价分别为1:64和1:128,小鼠腹水效价分别为1×10^(-4)和8×10^(-3);ELISA和IFA结果显示,2株单抗仅与Asial型口蹄疫病毒反应,不与O型口蹄疫病毒反应,表明它们均为抗Asial型口蹄疫病毒的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westem blot结果显示,2株单克隆抗体均不与全病毒抗原反应,表明它们所针对的抗原表位均为构象表位。相加ELISA试验表明,两株单抗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经硫氰酸盐洗脱法测定,3H6和5G3的相对亲和力指数分别为1.0 mol/L和1.5 mol/L。这2株单抗的获得为建立口蹄疫病毒检测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亚洲1型口蹄疫病毒L蛋白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定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美 王海伟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9-262,共4页
为确定口蹄疫病毒(FMDV)L蛋白缺失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在已建立的Asia1型FMDV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基础上,利用融合PCR方法缺失L蛋白基因编码区,构建了缺失L蛋白的重组Asia1型FMDV(rFMDV-ΔL)。拯救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结果表明,rFM... 为确定口蹄疫病毒(FMDV)L蛋白缺失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在已建立的Asia1型FMDV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基础上,利用融合PCR方法缺失L蛋白基因编码区,构建了缺失L蛋白的重组Asia1型FMDV(rFMDV-ΔL)。拯救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结果表明,rFMDV-ΔL与亲本病毒相比在BHK-21细胞中的复制水平下降10倍,乳鼠毒力试验表明rFMDV-ΔL的毒力比亲本毒株下降6倍。另外,rFMDV-ΔL在BHK-21细胞上产生病变的速度明显变慢,形成蚀斑的时间延长,致乳鼠死亡所需时间也比亲本毒株明显延长。本研究是关于亚洲1型FMDVL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的首次报道,为亚洲1型FMDVL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1型口蹄疫病毒 L蛋白缺失 重组病毒拯救 生物学定性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牛轮状病毒的病原学调查及一株G10P[11]型牛轮状病毒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0
12
作者 常继涛 崔久辉 +3 位作者 李建军 郭德瑞 王治才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55-759,共5页
应用轮状病毒RNA电泳方法,对内蒙古、黑龙江、新疆、北京、安徽等地共90份犊牛腹泻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在内蒙古和新疆采集的粪样中共检出11份轮状病毒阳性样品,平均阳性率为12%(11/90)。阳性样品经RT-PCR分型鉴定,新疆2份和内蒙古5份样... 应用轮状病毒RNA电泳方法,对内蒙古、黑龙江、新疆、北京、安徽等地共90份犊牛腹泻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在内蒙古和新疆采集的粪样中共检出11份轮状病毒阳性样品,平均阳性率为12%(11/90)。阳性样品经RT-PCR分型鉴定,新疆2份和内蒙古5份样品属于G10型,新疆另一牛场的4份样品属于G6型。对所有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获得1株能在MA104细胞上稳定传代的病毒株,经鉴定该分离株属于G10P[11]型轮状病毒,命名为HM26。G10型牛轮状病毒的分离在国内尚属首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轮状病毒 检测 分离鉴定
下载PDF
牛荚膜血清A型巴氏杆菌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8
13
作者 马文戈 姜志刚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0-364,共5页
本研究针对多杀性巴氏杆菌(Pm)特异性基因kmt1,进化保守基因16S rRNA基因,以及荚膜血清型A、B、D、E和F型对应的荚膜生物合成基因hayD-hayC、bcbD、dcbF、ecbJ和fcbD,设计特异性PCR扩增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相应基因和进行序列测定,并... 本研究针对多杀性巴氏杆菌(Pm)特异性基因kmt1,进化保守基因16S rRNA基因,以及荚膜血清型A、B、D、E和F型对应的荚膜生物合成基因hayD-hayC、bcbD、dcbF、ecbJ和fcbD,设计特异性PCR扩增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相应基因和进行序列测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不同地区的分离菌株均含有Pm种特异性基因kmt1、A型荚膜生物合成基因hayD-hayC和16S rRNA基因。不同地区的分离株,kmt1基因的同源性为100%;A型荚膜生物合成基因hayD-hayC同源性大于99.9%;与国外牛源分离株的hayD-hayC基因的同源性大于98%;不同地区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的同源性为100%,而与英国牛源分离株Pm338的16S rRNA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9.93%。这些结果表明,在我国6个省市流行的牛出血性败血症由同一来源的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所致,与英国牛源A型分离株Pm338具有共同的进化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 荚膜血清A型 16S RRNA kmt1基因 进化分析
下载PDF
O型泛亚谱系口蹄疫病毒cDNA感染性克隆的建立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德成 涂亚斌 +2 位作者 王海伟 周国辉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5,共6页
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将O型口蹄疫病毒(FMDV)O/YS/CHA/05株全长基因组分4个cDNA片段进行克隆、拼接,构建了具有感染性的FMDV cDNA克隆pOKT7-O/YS/CHA/05。将线性化的pOKT7-O/YS/CHA/05在细胞外转录获得的病毒RNA转染BHK-21细胞,经培养... 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将O型口蹄疫病毒(FMDV)O/YS/CHA/05株全长基因组分4个cDNA片段进行克隆、拼接,构建了具有感染性的FMDV cDNA克隆pOKT7-O/YS/CHA/05。将线性化的pOKT7-O/YS/CHA/05在细胞外转录获得的病毒RNA转染BHK-21细胞,经培养可见典型的细胞病变(CPE)。同时,将线性化的pOKT7-O/YS/CHA/05与含有编码T7 RNA聚合酶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共转染BHK-21细胞,同样也观察到典型的CPE。对拯救的病毒进行RT-PCR扩增、酶切和序列分析鉴定表明,拯救病毒含有不同于亲本病毒的分子标记,即在病毒核酸的3510位人工消除了XbaⅠ酶切位点。免疫电镜观察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一步表明,拯救出了FMDV。病毒生长比较试验表明,拯救病毒与亲本病毒具有相似的增殖特性。本研究构建了O型口蹄疫病毒的感染性克隆并获得了拯救病毒,为深入研究FMDV的致病机理以及开发新型疫苗提供了有效的反向遗传操作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全长CDNA 转录和转染 病毒拯救
下载PDF
O型和Asia1型口蹄疫病毒感染RT-PCR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15
作者 涂亚斌 周国辉 +4 位作者 张亚科 王志国 张守红 王海伟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61-564,568,共5页
根据GenBank中O型和Asia1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vp3、vp1和2A基因序列,并与其它血清型FMDV的对应基因序列进行比较,设计用于扩增O型和Asia1型FMDV vp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O型和Asia1型FMDV RT-PCR鉴别诊... 根据GenBank中O型和Asia1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vp3、vp1和2A基因序列,并与其它血清型FMDV的对应基因序列进行比较,设计用于扩增O型和Asia1型FMDV vp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O型和Asia1型FMDV RT-PCR鉴别诊断方法。本方法首先用通用型引物进行RT-PCR,确定是否为FMDV感染,然后用特异性引物鉴别O型或Asia1型FMDV的感染。用vp1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符合性试验,验证了该方法所具有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方法可用于O型和Asia1型FMD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型口蹄疫病毒 ASIA1型口蹄疫病毒 RT-PCR 鉴别诊断方法
下载PDF
马疱疹病毒1型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征 郭巍 +4 位作者 姬媛媛 曲娟娟 赵立平 李红梅 相文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6-119,共4页
为建立马疱疹病毒Ⅰ型(EHV-1)的检测方法,本研究以EHV-1 gB基因的一段保守区域(1 207 bp~1 509 bp)作为检测的目的片段设计引物,通过对其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特异性检测EHV-1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 为建立马疱疹病毒Ⅰ型(EHV-1)的检测方法,本研究以EHV-1 gB基因的一段保守区域(1 207 bp~1 509 bp)作为检测的目的片段设计引物,通过对其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特异性检测EHV-1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目的基因的灵敏度下限为10拷贝/μL,比常规PCR方法高100倍;与马疱疹病毒4型(EHV-4)及其他马传染病病原体无交叉反应;组内及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该方法检测速度快及高敏感性的特点为马鼻肺炎的防制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为进一步开展马鼻肺炎相关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检测方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疱疹病毒1型 SYBR GreenⅠ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牛肠道病毒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4
17
作者 李英利 常继涛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8-390,共3页
本研究从内蒙古某奶牛场的犊牛粪便样品中分离的一株牛肠道病毒(BEV),命名为BHM26,通过电镜观察显示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病毒粒子在细胞浆中呈结晶状排列,单一病毒粒子呈典型小RNA病毒粒子形态,直径为25nm~30nm,无囊膜;病毒的部分3D... 本研究从内蒙古某奶牛场的犊牛粪便样品中分离的一株牛肠道病毒(BEV),命名为BHM26,通过电镜观察显示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病毒粒子在细胞浆中呈结晶状排列,单一病毒粒子呈典型小RNA病毒粒子形态,直径为25nm~30nm,无囊膜;病毒的部分3D蛋白编码区和全长3'UTR区段的1026bpDNA片段的RT-PCR扩增和序列分析表明,其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参考病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1.9%~87%,其中与BEVWye-3A株同源性最高,为87%。分析表明中国BEV分离株与国外参考毒株具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肠道病毒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郭巍 王英原 +4 位作者 王宇 张馨心 赵立平 王立群 相文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0-193,共4页
为建立马流感血清学ELISA诊断方法,本研究以马流感病毒中国分离株A/马/新疆/07(H3N8)通过SPF鸡胚培养和增殖,收取含病毒尿囊液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后作为ELISA包被抗原,首次在我国建立了检测H3N8亚型马流感抗体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 为建立马流感血清学ELISA诊断方法,本研究以马流感病毒中国分离株A/马/新疆/07(H3N8)通过SPF鸡胚培养和增殖,收取含病毒尿囊液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后作为ELISA包被抗原,首次在我国建立了检测H3N8亚型马流感抗体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试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最佳抗原稀释度7μg/mL,封闭液5%脱脂乳,血清稀释度1∶100,二抗稀释度1∶10000,稀释液PBS(pH7.4),血清反应时间1.5h,二抗反应时间1h。通过本方法对555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与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结果比较,证明本方法特异、敏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适于马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流感 间接ELISA 抗体检测
下载PDF
牛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71
19
作者 马文戈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47-750,754,共5页
从采集于黑龙江、天津的病牛肺组织中分离到2株病原菌,经菌落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和小鼠毒力试验,初步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命名为Pm-HLJ和Pm-TJ。参考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基因kmt1和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hyaD-hyaC... 从采集于黑龙江、天津的病牛肺组织中分离到2株病原菌,经菌落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和小鼠毒力试验,初步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命名为Pm-HLJ和Pm-TJ。参考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基因kmt1和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hyaD-hyaC、bcbD、dcbF、ecbJ和fcbD,合成引物,通过多重PCR扩增2株菌的种特异性基因和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选取Pm-HLJ的目标PCR产物进行克隆、序列测定、Blast搜索同源序列并且比较分析。结果显示,Pm-HLJ的kmt1基因片段全长460bp,与GenBank中各血清型kmt1基因同源性均在96.6%以上;荚膜血清型A菌株特异性基因同源性为99.9%;而与其他荚膜血清型B、D、E、F的型特异性基因的同源性均低于50%。由此确认,分离的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均为荚膜血清A型,这是我国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首例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荚膜血清A型 分离鉴定
下载PDF
猪戊型肝炎病毒大庆株DQ1全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于敏 曲娟娟 +2 位作者 郭巍 赵立平 相文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7-510,共4页
本试验采用RT-PCR的方法对戊型肝炎病毒大庆株(DQ1HEV株)的全基因进行分片段扩增,并对其两个末端采用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进行扩增、克隆,测序。与已报道的人的14株HEV的4个基因型的核苷酸和氨基酸进行比较,与IV型HEV的同源性最高。ORF... 本试验采用RT-PCR的方法对戊型肝炎病毒大庆株(DQ1HEV株)的全基因进行分片段扩增,并对其两个末端采用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进行扩增、克隆,测序。与已报道的人的14株HEV的4个基因型的核苷酸和氨基酸进行比较,与IV型HEV的同源性最高。ORF1区与IV型HEV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2.6%~83.6%,氨基酸同源性为93.5%。ORF2区与IV型HEV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7.0%~88.4%,氨基酸同源性为95.8%~97.4%。ORF3区与IV型HEV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4.4%~96.5%,氨基酸同源性为90.3%~96.5%。其结果表明DQ1HEV株为IV型H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戊型肝炎病毒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