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茉莉花茶加工技术及风味品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崔宏春 赵芸 +4 位作者 黄海涛 李红莉 余继忠 张建勇 吴云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茉莉花茶是茶叶和茉莉鲜花拼和、窨制加工而成的再加工茶,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风味品质独特,已有1000多年历史。综述了茉莉花茶的加工技术和窨制机理,以及茉莉花茶风味品质特性和品质形成机理,为茉莉花茶的加工技术水平提升和风味... 茉莉花茶是茶叶和茉莉鲜花拼和、窨制加工而成的再加工茶,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风味品质独特,已有1000多年历史。综述了茉莉花茶的加工技术和窨制机理,以及茉莉花茶风味品质特性和品质形成机理,为茉莉花茶的加工技术水平提升和风味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茶 加工 窨制 风味 品质评价 形成机理
下载PDF
茶叶香气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0
2
作者 王力 林智 +2 位作者 吕海鹏 谭俊峰 郭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93-298,共6页
香气是衡量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影响因子主要有茶树品种、自然环境与栽培条件、加工工艺和外源诱导等。本文综述了茶叶香气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利用外源诱导方式调控茶叶香气的前景。
关键词 茶叶 香气 影响因子 外源诱导
下载PDF
绿茶苦味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马园园 曹青青 +4 位作者 高一舟 刘钰懿 邓锶涵 尹军峰 许勇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6,共16页
茶作为一种嗜好性饮品,风味是其第一品质属性。茶滋味的呈现是人的味觉器官对茶汤中呈味组分的综合感知效应,一般描述为苦、涩、鲜、甜等感官体验。其中,苦味是最易被感知的味觉属性,也是影响茶叶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夏秋茶资源由于苦... 茶作为一种嗜好性饮品,风味是其第一品质属性。茶滋味的呈现是人的味觉器官对茶汤中呈味组分的综合感知效应,一般描述为苦、涩、鲜、甜等感官体验。其中,苦味是最易被感知的味觉属性,也是影响茶叶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夏秋茶资源由于苦涩味较重,面临大量弃采的困境,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综述了苦味感知的生理基础以及苦味相关评价方法;以绿茶茶汤为主要载体,系统整合茶叶的苦味呈味组分,探讨其他滋味单体与苦味化合物间的互作效应,以及后处理介导对茶汤苦味的调控机制。以期丰富茶汤滋味化学理论基础,明晰茶叶苦味物质的呈味特性、呈味机制以及滋味物质之间的互作效应,为夏秋茶滋味品质调控及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茶汤 苦味化合物 呈味互作 调控机制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茶叶加工工艺对茶饮料汤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瑞莲 尹军峰 +4 位作者 袁海波 许勇泉 陈建新 叶国注 陈素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82-87,共6页
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法以茶多酚含量、浊度、色泽为指标对38个不同茶叶加工工艺制成茶饮料后汤色稳定性进行分析,从17个影响茶饮料品质稳定性指标中提取4个主成分构建数学评价模型,并利用感官评定法对该... 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法以茶多酚含量、浊度、色泽为指标对38个不同茶叶加工工艺制成茶饮料后汤色稳定性进行分析,从17个影响茶饮料品质稳定性指标中提取4个主成分构建数学评价模型,并利用感官评定法对该方法在茶饮料汤色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PCA)法的结果与感官评定法结果一致,即茶叶加工工艺A-1、A-4、A-3、A-7、A-21和A-2制成的茶饮料汤色稳定性较好,表明该方法在茶饮料的汤色稳定性研究中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饮料 汤色 稳定性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茶叶中有机酸及其浸出特性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刘盼盼 钟小玉 +3 位作者 许勇泉 陈根生 尹军峰 刘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5-410,共6页
研究了不同叶位、不同品种和不同茶类茶叶中有机酸的含量,以及不同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和pH条件下有机酸的浸出特性。结果表明:有机酸中奎尼酸、苹果酸、柠檬酸和草酸的含量要高于酒石酸和L-抗坏血酸的含量,有机酸总量随着鲜叶嫩度的下... 研究了不同叶位、不同品种和不同茶类茶叶中有机酸的含量,以及不同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和pH条件下有机酸的浸出特性。结果表明:有机酸中奎尼酸、苹果酸、柠檬酸和草酸的含量要高于酒石酸和L-抗坏血酸的含量,有机酸总量随着鲜叶嫩度的下降而减少,其中草酸的含量下降明显,第4叶的含量仅为一芽一叶的49.5℅;不同茶叶品种对有机酸含量有较大影响,福鼎种的含量最低,黄金桂的含量最高;不同茶类间茶叶有机酸含量变化显著,依次为:红茶>乌龙茶>绿茶>普洱茶;另外有机酸的浸出随着冲泡温度的提高和冲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随着pH值的提高却呈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有机酸 浸出特性
下载PDF
恒温远红外提香技术在绿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邓余良 尹军峰 +5 位作者 许勇泉 吴荣梅 陈根生 汪芳 陈建新 袁海波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6-344,共9页
采用最新的恒温远红外提香技术对炒青和烘青绿茶进行提香作业,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提香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处理炒青绿茶的最佳参数为上层温度79.2℃、下层温度95.5℃、转速351.6 r/min;烘青绿茶的最佳参数为上层温度90.8... 采用最新的恒温远红外提香技术对炒青和烘青绿茶进行提香作业,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提香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处理炒青绿茶的最佳参数为上层温度79.2℃、下层温度95.5℃、转速351.6 r/min;烘青绿茶的最佳参数为上层温度90.8℃、下层温度95.5℃、转速335.2 r/min;同传统提香工艺相比较,恒温远红外提香技术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且对成品茶的提香、润色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温 远红外 提香
下载PDF
夏秋绿茶的品质特征及其提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刘跃云 叶阳 +2 位作者 杨坚 陈小强 周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2-344,348,共4页
从色泽、香气、滋味等方面综述了夏秋绿茶的品质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夏秋绿茶品质提升的方法,分析了运用在茶叶初加工中的高新技术,认为这些高新技术可以运用在改善夏秋绿茶色香味的研究上。
关键词 夏秋绿茶 品质提升 色泽 香气 滋味
下载PDF
茶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郑得林 谭俊峰 林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08-1713,共6页
茶叶中的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主要是萜烯醇、芳香族醇、脂肪族醇类的β-D-吡喃葡萄糖苷、β-樱草糖苷,通过一定手段的释放,对改善茶叶及其加工制品的整体香气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国内外茶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的研究现状,对... 茶叶中的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主要是萜烯醇、芳香族醇、脂肪族醇类的β-D-吡喃葡萄糖苷、β-樱草糖苷,通过一定手段的释放,对改善茶叶及其加工制品的整体香气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国内外茶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的研究现状,对茶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的提取、鉴定,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与茶叶香气的关系,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的水解酶及其性质进行了综述,并对茶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糖苷 香气前体
下载PDF
超声波技术在茶提取液膜浓缩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为 叶阳 +1 位作者 杨坚 陈小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68-270,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茶提取液膜浓缩制备的研究进展,超声波在膜技术中的应用研究以及超声波技术在茶提取中的应用,并分析了超声波技术在茶提取液膜浓缩制备中的应用可行性。
关键词 超声波 茶提取液 膜浓缩 聚合物体
下载PDF
绿茶保鲜技术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阳 陈小强 +3 位作者 王川丕 陈红平 俸春红 周为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1期94-95,共2页
综述绿茶保鲜技术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农产品保鲜技术正向着综合控制的方向发展,其中包括物理控制、化学控制、生物控制等;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贮藏保鲜剂将向高效、天然、营养型方向发展,此类天然食品保鲜剂将逐步或部分取代... 综述绿茶保鲜技术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农产品保鲜技术正向着综合控制的方向发展,其中包括物理控制、化学控制、生物控制等;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贮藏保鲜剂将向高效、天然、营养型方向发展,此类天然食品保鲜剂将逐步或部分取代目前使用的化学合成保鲜剂。绿茶常温贮藏保鲜是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找到易于推广应用、成本低廉、绿色高效的绿茶保鲜方法。研究常温条件下的绿茶生物保鲜方法应是解决绿茶常温保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保鲜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超微绿茶粉辅助降血压功能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谭俊峰 林智 +2 位作者 彭群华 郭丽 吕海鹏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1-464,共4页
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对γ-氨基丁酸(GABA)超微绿茶粉进行辅助降血压功能评价。动物实验设低、中、高(0.83、1.67、5.00 g/kg)3个剂量组,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5、10、30倍。另设高血压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动物高... 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对γ-氨基丁酸(GABA)超微绿茶粉进行辅助降血压功能评价。动物实验设低、中、高(0.83、1.67、5.00 g/kg)3个剂量组,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5、10、30倍。另设高血压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动物高剂量对照组。经口连续给予样品30 d,结果显示:高剂量组(5.00 g/kg)的血压从第2周后开始一直低于SHR(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模型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而对SHR大鼠心率无显著性影响;同时样品对正常动物的血压及心率均无影响。结果表明,γ-氨基丁酸超微绿茶粉对高血压动物具有辅助降血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降血压 绿茶 茶粉 超微
下载PDF
儿茶素呈味特性及其感官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12
作者 张英娜 嵇伟彬 +1 位作者 许勇泉 尹军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滋味是茶汤最重要的品质特征,绿茶茶汤滋味主要由多酚类、咖啡碱、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金属离子等共同作用形成。多酚类是绿茶茶汤中最主要的滋味物质,儿茶素又是多酚类物质的主体成分。儿茶素组分是茶汤苦味与涩味的主要贡献物质,不... 滋味是茶汤最重要的品质特征,绿茶茶汤滋味主要由多酚类、咖啡碱、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金属离子等共同作用形成。多酚类是绿茶茶汤中最主要的滋味物质,儿茶素又是多酚类物质的主体成分。儿茶素组分是茶汤苦味与涩味的主要贡献物质,不同儿茶素种类和含量的组合形成了茶汤不同的苦涩味强度,并影响茶汤整体风味。现阶段对于茶汤滋味评价主要是采用人体感官分析,感官分析在食品风味评价上具有不可替代性。本文就绿茶茶汤中儿茶素呈味特性、滋味物质间互作及滋味物质感官分析方法 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完善儿茶素呈味及其互作理论体系,为感官分析方法在滋味物质呈味特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茶汤 滋味物质 滋味互作 感官分析方法
下载PDF
扁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构建和控制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谭俊峰 林智 +6 位作者 李云飞 程玉明 谢刚文 苏和生 彭群华 郭丽 吕海鹏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3-288,共6页
根据扁形绿茶鲜叶原料、加工工艺等特点,以现有国产茶叶加工机械为主,结合新研制的连续理条、连续做形设备,按照模块化设计思路,构建了1条扁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软件基于WindowsXP操作系统开发,采用Advantech Web Ac... 根据扁形绿茶鲜叶原料、加工工艺等特点,以现有国产茶叶加工机械为主,结合新研制的连续理条、连续做形设备,按照模块化设计思路,构建了1条扁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软件基于WindowsXP操作系统开发,采用Advantech Web Access软件,通过CC-Link(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link)现场总线与各模块进行功能交互,实现了茶叶加工参数的准确控制,操作简单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形茶 绿茶 自动化 生产线
下载PDF
中国大陆液态茶饮料发展趋势及主要技术需求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尹军峰 许勇泉 袁海波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88-592,共5页
通过探讨国际茶饮料发展模式,分析中国大陆茶饮料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促进未来中国大陆茶饮料发展的主要技术需求。
关键词 液态茶饮料 发展趋势 技术需求
下载PDF
不同杀青工艺原料茶加工饮料品质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袁海波 邓余良 +5 位作者 陈根生 许勇泉 汪芳 刘平 钟小玉 尹军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6-246,共11页
将不同杀青工艺绿茶原料加工成绿茶饮料,通过对茶饮料高温瞬时灭菌以及37℃、4℃下贮藏7 d后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总糖等常规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香气组分以及色差、浊度、感官品质变化的系统研究,明确了不同杀青处理对浸出特性... 将不同杀青工艺绿茶原料加工成绿茶饮料,通过对茶饮料高温瞬时灭菌以及37℃、4℃下贮藏7 d后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总糖等常规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香气组分以及色差、浊度、感官品质变化的系统研究,明确了不同杀青处理对浸出特性、理化成分含量、风味品质等的影响,提出了饮料用原料茶加工的适宜杀青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茶 杀青工艺 风味 茶饮料
下载PDF
超高压提取绿茶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小强 章银军 +3 位作者 李学鹏 叶阳 成浩 王新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35-338,共4页
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提高绿茶汁品质的影响,分别以料液比为1︰15和1︰50的绿茶水为原材料,采用常温常压振摇(冷提)、水浴间隔振摇(热提)和超高压(100、300和500MPa)3种处理方法提取绿茶汁,比较其品质化学成分,分析表明:以相同料液比比较... 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提高绿茶汁品质的影响,分别以料液比为1︰15和1︰50的绿茶水为原材料,采用常温常压振摇(冷提)、水浴间隔振摇(热提)和超高压(100、300和500MPa)3种处理方法提取绿茶汁,比较其品质化学成分,分析表明:以相同料液比比较,超高压提取的绿茶汁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冷提和热提,水溶性糖含量低于冷提和热提,茶多酚得率高于冷提。色差分析表明,超高压提取的绿茶汁黄绿色度比冷提和热提的更深。超高压提取对残留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钝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 色差分析 品质控制 超高压 绿茶汁
下载PDF
茶氨酸复合制剂增强免疫力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谭俊峰 林智 李靓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4-228,共5页
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要求对茶氨酸复合制剂的增强免疫力功能进行了评价。按照人体推荐剂量每60 kg体质量每日给药1.4 g,针对ICR种小白鼠设定低、中、高3个剂量组分别为0.12,0.23、0.70 g/kg,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 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要求对茶氨酸复合制剂的增强免疫力功能进行了评价。按照人体推荐剂量每60 kg体质量每日给药1.4 g,针对ICR种小白鼠设定低、中、高3个剂量组分别为0.12,0.23、0.70 g/kg,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5、10、30倍。对小鼠连续灌胃给予样品30 d。在本试验条件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结果为阳性,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和NK细胞活性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茶氨酸复合制剂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氨酸 免疫力 复合制剂
下载PDF
茶红素分离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山 陈小强 +5 位作者 滑金杰 李佳 董春旺 王银诚 江用文 袁海波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1-210,共10页
采用茶汤有机试剂萃取分离,并分别经过反相C_(18)柱层析纯化,制备出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和酸性正丁醇层三部分茶红素。根据紫外可见光波扫描计算出色价,并研究了茶红素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30%、50%和70%甲醇梯度洗脱,纯化... 采用茶汤有机试剂萃取分离,并分别经过反相C_(18)柱层析纯化,制备出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和酸性正丁醇层三部分茶红素。根据紫外可见光波扫描计算出色价,并研究了茶红素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30%、50%和70%甲醇梯度洗脱,纯化后3类茶红素液相检测发现无咖啡碱和茶黄素,仅有少量儿茶素杂质。纯化后色素色价分别为乙酸乙酯层128.04,正丁醇层91.04,酸性正丁醇层76.16。遮光处理,p H=3酸性条件,45℃以下贮藏,有利于茶红素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红素 柱层析 色价 稳定性
下载PDF
茶氨酸对ICR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急性毒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谭俊峰 李靓 +3 位作者 何普明 吕海鹏 郭丽 林智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1,共5页
以ICR小鼠为模型,对小鼠免疫学指标和急性毒性进行测定。免疫实验表明,茶氨酸对小鼠的免疫器官没有影响,但它能有效提高小鼠的碳廓清能力和显著增加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程度。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茶氨... 以ICR小鼠为模型,对小鼠免疫学指标和急性毒性进行测定。免疫实验表明,茶氨酸对小鼠的免疫器官没有影响,但它能有效提高小鼠的碳廓清能力和显著增加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程度。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茶氨酸对雌雄小鼠经口最大耐受量(MTD)均大于20.0g/kg,由急性毒理分级标准判定,属无毒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氨酸 免疫力 急性毒性
下载PDF
茶氨酸复合制剂安全性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谭俊峰 林智 李靓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62-267,共6页
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对茶氨酸复合制剂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制剂对雌雄小鼠的急性经口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均大于20g/kg。Ames实验、小鼠骨髓微核实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3项致突变实验结果均为阴性;... 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对茶氨酸复合制剂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制剂对雌雄小鼠的急性经口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均大于20g/kg。Ames实验、小鼠骨髓微核实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3项致突变实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d喂养实验中,实验动物生长情况良好,血液学检查结果、生化学检查结果、主要脏体比及组织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茶氨酸复合制剂无毒,无遗传毒性,使用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氨酸 安全性 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最大耐受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