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水稻产量对双季稻-不同冬绿肥轮作及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14
- 1
-
-
作者
黄晶
刘淑军
张会民
王晓辉
高菊生
-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祁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试验站
耒阳市农业局
-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71-1276,共6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6YFD0300903
2016YFD030090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05B05)
-
文摘
双季稻和冬季绿肥轮作体系是实现南方稻区水稻高产、稳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为探讨水稻产量对双季稻-不同冬季绿肥轮作及环境的响应特征,以开始于1982年的双季稻-不同冬季绿肥(稻-稻-紫云英,R-R-MV;稻-稻-油菜,R-R-RP;稻-稻-黑麦草,R-R-RG;稻-稻-冬闲,R-R-WF)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产量变异系数(CV)、产量可持续指数(SYI)及AMMI模型对影响双季稻稻谷总产量稳定性的双季稻-不同冬季绿肥轮作、环境和二者互作进行分析,研究稻谷产量对长期双季稻-不同冬季绿肥轮作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双季稻-不同绿肥轮作稻谷产量变异系数随试验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与其他绿肥轮作模式相比,稻-稻-紫云英轮作能够减小产量变异系数。早稻和晚稻均以稻-稻-紫云英处理的SYI值最高,分别为0.58和0.59。双季稻-不同绿肥轮作与年际间环境的互作(F×E)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2.3%,达到了显著差异(P=0.012 5)。双季稻-不同绿肥轮作方式和交互作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影响水稻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年际气候因子变化,稻-稻-紫云英轮作更能积极适应气候因子的变化。综合以上分析结果,认为稻-稻-紫云英轮作是该区域双季稻高产和稳产的理想轮作制度。
-
关键词
水稻产量
双季稻-绿肥轮作
产量变异系数
可持续性指数
AMMI分析
-
Keywords
rice yield
double cropping rice with green manure rotation
yield CV
SYI
AMMI analysis
-
分类号
S158.3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