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小麦叶片、穗、芒对粒重的作用及品种间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
26
1
作者
杨兆生
许红霞
梁文科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5年第4期38-39,共2页
本文试验研究了剪叶、剪芒、套穗处理对粒重的影响,并探讨了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干尖、中部叶片旱枯、干芒及落黄等性状对粒重的影晌。结果表明,对粒重的作用:穗部>旗叶>倒二叶>芒>倒三叶,而且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小麦
剪叶
剪芒
套穗
粒重
品种间效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棉茬小麦的栽培技术特点
2
作者
鲍思敬
杨兆生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9-9,共1页
棉茬小麦就是指一年实行棉麦两熟,小麦大多采用间作方式套种于棉花行间,由于与单作小麦生长条件不同,故在栽培技术上,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一)力求早播以争取冬前有一定的生长量,为丰收打好基础。所以前茬棉花需采取一系列促早熟措施,争...
棉茬小麦就是指一年实行棉麦两熟,小麦大多采用间作方式套种于棉花行间,由于与单作小麦生长条件不同,故在栽培技术上,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一)力求早播以争取冬前有一定的生长量,为丰收打好基础。所以前茬棉花需采取一系列促早熟措施,争取霜降前后采摘完毕,10月下旬播完小麦,力争10月底出苗,冬前形成1~2个分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棉花
栽培
套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间套复种小麦品种的选育
3
作者
杨兆生
鲍思敬
许红霞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3年第6期40-41,共2页
间套复种条件下.小麦的生态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因而.品种选育目标要作相应地修正.应具有一些特殊性状.即耐晚播、早熟、半矮秆、抗病抗逆.优质高产。在亲本选配时.需有弱冬性品种参与.采用弱春性与半冬性品种杂交、南北地理远缘杂交...
间套复种条件下.小麦的生态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因而.品种选育目标要作相应地修正.应具有一些特殊性状.即耐晚播、早熟、半矮秆、抗病抗逆.优质高产。在亲本选配时.需有弱冬性品种参与.采用弱春性与半冬性品种杂交、南北地理远缘杂交、冬春杂交的方式.使遗传基础更加丰富.在选育方法上采用改良系谱法.即F_3、F_4代穴播、分离世代选穗.以扩大杂种各世代群体,扩大鉴定圃。早茬播种条件下.选择优良系统;晚茬播种条件下进行鉴定和品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育种
间作
套作
复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麦品种性状演变规律的分析
被引量:
9
4
作者
李明兵
杨兆生
《麦类作物》
CSCD
1999年第6期30-34,共5页
对1955~1997 年75 个试验组别、786 个参试品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呈非一致性变化 ;同时有的年份气候条件对性状表值的影响程度超过了遗传因素。提出现阶段高产、超高产育种中各性状的理想构成模式应为:株高...
对1955~1997 年75 个试验组别、786 个参试品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呈非一致性变化 ;同时有的年份气候条件对性状表值的影响程度超过了遗传因素。提出现阶段高产、超高产育种中各性状的理想构成模式应为:株高在偏高年型 85~90 cm ,偏 低年型75~80 cm ;穗数 525~600 万/hm 2;千粒重分别为40~45 g 和 38~40 g;穗长9~11 cm ;分化小穗数 20~22 个;结实小穗数 18~20个;穗粒数35~45 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时段
气候
性状
品种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良系谱法”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
6
5
作者
鲍思敬
杨兆生
+5 位作者
许红霞
武芝侠
巩万魁
闫俊
梁文科
闫素红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4年第4期34-36,共3页
在育种实践中设计出的“改良系谱法”以选穗、穴区以及穗行为主要特点,即改选株为选穗,改双行点播为穴区种植,改株行为德行,较大幅度地增大了杂种各世代的群体,扩大了鉴定圃的规模,提高了育种效率。通过对8个主要性状在穴区种植...
在育种实践中设计出的“改良系谱法”以选穗、穴区以及穗行为主要特点,即改选株为选穗,改双行点播为穴区种植,改株行为德行,较大幅度地增大了杂种各世代的群体,扩大了鉴定圃的规模,提高了育种效率。通过对8个主要性状在穴区种植与行区种植之间的相关性、遗传力、遗传进度等分析,论述了 各项改革措施的理论依据。通过此法已选育出适应不同水肥和生态条件的小麦新品系,有3个品系通过了 省级区试,正参加省级生产示范、表明“改良系谱法”在小麦育种早代选择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系谱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麦新品种中育三号和中育四号
6
作者
梁文科
杨兆生
许红霞
《农村百事通》
1996年第9期26-26,共1页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小麦室育成的小麦新品种——中育三号、中育四号,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特别适宜在粮、棉并重的河南中部和北部,山东的西部和南部,江苏、安徽北部的高水肥地区种植。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河南省
中国农科院
安徽北部
广泛的适应性
白粉病
棉花
地区种植
播种量
干热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意大利小麦新品种在安阳的田间表现
7
作者
张志华
王洪森
+1 位作者
阎俊
武芝侠
《小麦研究》
1999年第4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小麦
意大利品种
引种
安阳地区
田间表现
抗病性
生育期
原文传递
几种叶面肥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8
作者
阎
俊
武芝霞
《山西小麦通讯》
1994年第4期22-24,27,共4页
关键词
小麦
叶面肥
产量构成因素
原文传递
题名
小麦叶片、穗、芒对粒重的作用及品种间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
26
1
作者
杨兆生
许红霞
梁文科
机构
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小麦室
出处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5年第4期38-39,共2页
文摘
本文试验研究了剪叶、剪芒、套穗处理对粒重的影响,并探讨了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干尖、中部叶片旱枯、干芒及落黄等性状对粒重的影晌。结果表明,对粒重的作用:穗部>旗叶>倒二叶>芒>倒三叶,而且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小麦
剪叶
剪芒
套穗
粒重
品种间效应
分类号
S512.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棉茬小麦的栽培技术特点
2
作者
鲍思敬
杨兆生
机构
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小麦室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9-9,共1页
文摘
棉茬小麦就是指一年实行棉麦两熟,小麦大多采用间作方式套种于棉花行间,由于与单作小麦生长条件不同,故在栽培技术上,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一)力求早播以争取冬前有一定的生长量,为丰收打好基础。所以前茬棉花需采取一系列促早熟措施,争取霜降前后采摘完毕,10月下旬播完小麦,力争10月底出苗,冬前形成1~2个分蘖。
关键词
小麦
棉花
栽培
套作
分类号
S344.3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间套复种小麦品种的选育
3
作者
杨兆生
鲍思敬
许红霞
机构
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小麦室
出处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3年第6期40-41,共2页
基金
"八.五"攻关项目
编号为85-02-02
文摘
间套复种条件下.小麦的生态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因而.品种选育目标要作相应地修正.应具有一些特殊性状.即耐晚播、早熟、半矮秆、抗病抗逆.优质高产。在亲本选配时.需有弱冬性品种参与.采用弱春性与半冬性品种杂交、南北地理远缘杂交、冬春杂交的方式.使遗传基础更加丰富.在选育方法上采用改良系谱法.即F_3、F_4代穴播、分离世代选穗.以扩大杂种各世代群体,扩大鉴定圃。早茬播种条件下.选择优良系统;晚茬播种条件下进行鉴定和品比。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育种
间作
套作
复种
分类号
S512.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麦品种性状演变规律的分析
被引量:
9
4
作者
李明兵
杨兆生
机构
安徽省宿县地区
农科
所
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小麦室
出处
《麦类作物》
CSCD
1999年第6期30-34,共5页
文摘
对1955~1997 年75 个试验组别、786 个参试品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呈非一致性变化 ;同时有的年份气候条件对性状表值的影响程度超过了遗传因素。提出现阶段高产、超高产育种中各性状的理想构成模式应为:株高在偏高年型 85~90 cm ,偏 低年型75~80 cm ;穗数 525~600 万/hm 2;千粒重分别为40~45 g 和 38~40 g;穗长9~11 cm ;分化小穗数 20~22 个;结实小穗数 18~20个;穗粒数35~45 粒。
关键词
小麦
时段
气候
性状
品种演变
分类号
S512.10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21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良系谱法”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
6
5
作者
鲍思敬
杨兆生
许红霞
武芝侠
巩万魁
闫俊
梁文科
闫素红
机构
中国农科院
棉花所
小麦
育种
室
出处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4年第4期34-36,共3页
基金
"八五"攻关项目:85-02-02-08
文摘
在育种实践中设计出的“改良系谱法”以选穗、穴区以及穗行为主要特点,即改选株为选穗,改双行点播为穴区种植,改株行为德行,较大幅度地增大了杂种各世代的群体,扩大了鉴定圃的规模,提高了育种效率。通过对8个主要性状在穴区种植与行区种植之间的相关性、遗传力、遗传进度等分析,论述了 各项改革措施的理论依据。通过此法已选育出适应不同水肥和生态条件的小麦新品系,有3个品系通过了 省级区试,正参加省级生产示范、表明“改良系谱法”在小麦育种早代选择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系谱法
分类号
S512.1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麦新品种中育三号和中育四号
6
作者
梁文科
杨兆生
许红霞
机构
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小麦室
出处
《农村百事通》
1996年第9期26-26,共1页
文摘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小麦室育成的小麦新品种——中育三号、中育四号,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特别适宜在粮、棉并重的河南中部和北部,山东的西部和南部,江苏、安徽北部的高水肥地区种植。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河南省
中国农科院
安徽北部
广泛的适应性
白粉病
棉花
地区种植
播种量
干热风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意大利小麦新品种在安阳的田间表现
7
作者
张志华
王洪森
阎俊
武芝侠
机构
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小麦室
河南安阳
出处
《小麦研究》
1999年第4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小麦
意大利品种
引种
安阳地区
田间表现
抗病性
生育期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几种叶面肥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8
作者
阎
俊
武芝霞
机构
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小麦室
出处
《山西小麦通讯》
1994年第4期22-24,27,共4页
关键词
小麦
叶面肥
产量构成因素
分类号
S512.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2.1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小麦叶片、穗、芒对粒重的作用及品种间效应的研究
杨兆生
许红霞
梁文科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5
2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棉茬小麦的栽培技术特点
鲍思敬
杨兆生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间套复种小麦品种的选育
杨兆生
鲍思敬
许红霞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小麦品种性状演变规律的分析
李明兵
杨兆生
《麦类作物》
CSCD
1999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改良系谱法”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鲍思敬
杨兆生
许红霞
武芝侠
巩万魁
闫俊
梁文科
闫素红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小麦新品种中育三号和中育四号
梁文科
杨兆生
许红霞
《农村百事通》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意大利小麦新品种在安阳的田间表现
张志华
王洪森
阎俊
武芝侠
《小麦研究》
1999
0
原文传递
8
几种叶面肥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阎
俊
武芝霞
《山西小麦通讯》
199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