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54
1
作者 张守林 王要闯 +5 位作者 戚廷香 程立新 徐国举 苏玉杰 秦永田 李彦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30-133,共4页
选用高产、多抗、紧凑型优良玉米品种浚单20作为供试材料,对超高产夏玉米的种植密度、产量构成、叶面积指数变化及群体光合势进行分析,研究了黄淮海地区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浚单20在高密度条件下维持了较高的整齐度,叶面积... 选用高产、多抗、紧凑型优良玉米品种浚单20作为供试材料,对超高产夏玉米的种植密度、产量构成、叶面积指数变化及群体光合势进行分析,研究了黄淮海地区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浚单20在高密度条件下维持了较高的整齐度,叶面积高值持续期达60天以上,整个玉米生育期内PAR_Avg≥300mmol/(s·m2)的有效光照时数达780h以上。通过高产栽培措施的综合应用,2005年和2007年均实现了超15000kg/hm2的夏玉米高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地区 夏玉米 超高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几个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戚廷香 梁文科 张文生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共5页
运用加性-显性及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2002~2004年的10个玉米自交系和45个F1代组合的10个性状进行了分析,对各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遗传力、杂种F1代的基因型及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的各性状绝大多数以显性效应为主,... 运用加性-显性及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2002~2004年的10个玉米自交系和45个F1代组合的10个性状进行了分析,对各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遗传力、杂种F1代的基因型及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的各性状绝大多数以显性效应为主,但也受环境因素影响;同一组合不同性状的显性效应值和同一性状的不同组合显性效应值有较大差异;从群体平均优势和超亲优势来看,单穗粒重、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株高和穗位高等性状均达到极显著水平。F1代各性状的优势明显高于F2代,可达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A-D模型 杂种优势
下载PDF
玉米两向分群育种策略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梁文科 戚廷香 +3 位作者 李明顺 李新海 张德贵 张世煌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2,共3页
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分解,阐述了玉米产量与杂种优势的关系,以及循环育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提出了两向分群育种策略,即在育种实践中,把父、母本分开培育,强调父、母本应具有尽可能多的优点,避免拥有共同的缺点,并以夏玉米区为例,... 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分解,阐述了玉米产量与杂种优势的关系,以及循环育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提出了两向分群育种策略,即在育种实践中,把父、母本分开培育,强调父、母本应具有尽可能多的优点,避免拥有共同的缺点,并以夏玉米区为例,提出了具体的父、母本培育目标,供玉米育种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向分群 杂种优势模式 相互轮回选择 循环育种
下载PDF
群体、测验种及群体×测验种互作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戚廷香 梁文科 +2 位作者 张守林 张文生 张磊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36,共4页
采用9个热带、温带群体和4个优良自交系进行NCⅡ设计,配制36个杂交组合,在河南安阳中棉所试验基地进行了两年的田间鉴定,了解9个群体和4个自交系的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关系,鉴定其应用价值和利用潜力,研究群体种质及群体×测验种互... 采用9个热带、温带群体和4个优良自交系进行NCⅡ设计,配制36个杂交组合,在河南安阳中棉所试验基地进行了两年的田间鉴定,了解9个群体和4个自交系的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关系,鉴定其应用价值和利用潜力,研究群体种质及群体×测验种互作的遗传效应及其杂种优势关系。结果表明:群体Suwan1和SGC4的一般配合力(GCA)表现最为突出;自交系HZ111在黄淮海地区有潜在的利用价值;WBMC4×丹340、辽旅群体×掖478、憨头苞谷×掖478、辽旅群体×美22和BSSSC9×HZ111的特殊配合力(SCA)表现突出;群体×测验种的互作对总方差的贡献最大。根据产量特殊配合力划分杂种优势群切实可行,利用地理和种质基础远缘的群体材料与国内系组配,获得强优势组合的机会增加,群体的利用效率明显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群体 自交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遗传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