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兔死后72h内角膜细胞形态学变化规律与死亡时间的关系,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两个角度探讨个体死亡后角膜细胞的一般变化规律,为早期死亡时间的推断提供新的方法。方法用空气栓塞的方法建立兔死亡模型。在兔死后0-72h,每隔6h进...目的研究兔死后72h内角膜细胞形态学变化规律与死亡时间的关系,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两个角度探讨个体死亡后角膜细胞的一般变化规律,为早期死亡时间的推断提供新的方法。方法用空气栓塞的方法建立兔死亡模型。在兔死后0-72h,每隔6h进行角膜取材,采用茜素红-曲利苯兰联合染色法对角膜内皮细胞进行染色,显微镜下摄像,计算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率(Endothelial cell living rate,ECLR),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茜素红-曲利苯兰联合染色结果显示:个体死后6h,角膜内皮失活细胞数目开始增加,死后72h,失活细胞数目达到高峰。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率随着死后间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其与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存在着较强的负相关。结论个体死后72h内,采用细胞形态学方法结合Motic Images Plus 2.0图像分析软件检测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率变化规律,可用于早期PMI的推断。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兔死后72h内角膜细胞形态学变化规律与死亡时间的关系,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两个角度探讨个体死亡后角膜细胞的一般变化规律,为早期死亡时间的推断提供新的方法。方法用空气栓塞的方法建立兔死亡模型。在兔死后0-72h,每隔6h进行角膜取材,采用茜素红-曲利苯兰联合染色法对角膜内皮细胞进行染色,显微镜下摄像,计算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率(Endothelial cell living rate,ECLR),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茜素红-曲利苯兰联合染色结果显示:个体死后6h,角膜内皮失活细胞数目开始增加,死后72h,失活细胞数目达到高峰。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率随着死后间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其与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存在着较强的负相关。结论个体死后72h内,采用细胞形态学方法结合Motic Images Plus 2.0图像分析软件检测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率变化规律,可用于早期PMI的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