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及其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被引量:19
- 1
-
-
作者
陈晓
徐菲
林绚晖
-
机构
中国.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
出处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2期257-261,共5页
-
文摘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及其与学校适应的关系。方法对258名大学新生施测《自我同一性过程量表》和《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结果①大学新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从高到低依次为:扩散型(32.9%)、获得型(29.8%)、早闭型(20.2%)、延缓型(17.1%);②自我同一性的探索和承诺维度与学校适应呈显著正相关;③ANOVA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同一性状态在学校适应总分及其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获得型学生的学校适应最好,扩散型学生的学校适应最差;④回归分析表明自我同一性的4个维度对学校适应总分及学习适应、人际适应、角色适应和职业选择适应因子的预测力较大,其中意识承诺维度对学校适应总分、学习适应和职业选择适应起主要的预测作用(ΔR2=0.28,ΔR2=0.19,ΔR2=0.22),意识探索维度对角色适应起主要预测作用(ΔR2=0.16),人际承诺则对人际适应起主要的预测作用(ΔR2=0.22),人际探索对学习适应有负向的预测作用(B eta=-0.15,P<0.05)。结论大学新生的自我同一性对其学校适应存在一定影响。
-
关键词
大学新生
自我同一性
学校适应
大学生适应量表
-
Keywords
Freshmen
Ego identity
College adaptability
CSAI
-
分类号
R395.6
[医药卫生—医学心理学]
-
-
题名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人际敏感及自杀意念的关系
被引量:16
- 2
-
-
作者
康华洁
陈晓
-
机构
中国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
出处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1期110-113,共4页
-
文摘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及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对228名大学生施测《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中文版》、《SCL-90人际关系敏感分测验》、《Beck抑郁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结果①适应性完美主义维度与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和自杀意念存在显著负相关,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维度与这些变量存在显著正相关;②在控制其他变量后,担心错误对抑郁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Beta=0.14,P<0.05),条理性则存在负向预测作用(Beta=-0.14,P<0.01);③在控制其他变量后,担心错误和父母期望对人际关系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Beta=0.15,P<0.05和Beta=0.13,P<0.05);④在控制其他变量后,完美主义对自杀意念无显著预测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在完美主义与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完美主义对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有直接的影响,通过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间接影响自杀意念。
-
关键词
大学生
完美主义
抑郁
人际关系敏感
自杀意念
-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Perfectionism
Depressio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Suicidal intention
-
分类号
R542.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
-
题名中文版独处问卷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陈晓
颜棱植
高艳
-
机构
中国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
出处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12期1819-1822,共4页
-
文摘
目的检验独处问卷在大学生群体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翻译、回译形成独处问卷中文版。方便选取935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n=322)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多组比较分析(n=613)。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中文版独处问卷包括3个因子:积极独处、消极独处和中性独处。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3因子模型的拟舍指数为x。/df=3.70.NFI=0.92.NNFI=0.90,CFI=0.94.GFI=0.97,AGFI=0.94,RMSEA=0.07;男女多组比较验证性分析显示,3因子模型男女大学生群体上模型的因子负荷等同。积极独处和中性独处与独处偏好存在显著正相关(r=0.26,0.29;P〈0.001),3个因子与孤独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0.12—0.22,Ps〈0.05),积极独处因子和中性独处因子与情绪创造力存在显著正相关(r=0.21,P〈0.001;r=0.13,P〈0.05),消极独处因子与抑郁存在显著正相关(r=0.23,P〈0.001),中性独处因子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r’=0.17,P〈0.01)。量表3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eh仅系数分别为0.81,O.67和0.56,2周后重测信度分别为0.80,0.80和0.75。结论独处问卷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评定大学生独处体验。
-
关键词
大学生
独处问卷
信度
效度
心理测量学
-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Solitude questionnaire
Reliability
Validity
Psychometric
-
分类号
R395.6
[医药卫生—医学心理学]
-
-
题名父母比较式教养及其与青少年自尊和抑郁的关系
被引量:8
- 4
-
-
作者
陈晓
陶叶娟
-
机构
中国.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
出处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第6期907-912,共6页
-
文摘
目的:考察父母使用比较式教养的情况及其与青少年的自尊和抑郁的关系。方法:对297名青少年施测自编的比较式教养调查问卷和自尊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分量表。结果:142%的学生报告父母总是或经常采用比较式教养,只有7%的学生报告他们的父母从来不使用这种方式;2父母多用于比较的对象主要集中于学校同学(73.1%),亲戚家孩子(46.8%),社会上年龄相仿的同龄人(28.3%)和兄弟姐妹(27.6%);3父母主要是比较孩子的学习成绩(58.2%)、生活习惯(26.6%)、独立能力(24.9%)和生活中的琐事(21.5%);4父母较多进行上行比较而比较少进行下行比较;5母亲是比较教养方式的最主要使用者(49.5%),而父亲则较少使用这种方式(13.5%);6青少年对父母进行比较式教养的态度普遍持消极的评价;7比较教养的频率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r=-0.18,P<0.01),而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15,P<0.01);下行比较的频率则与自尊有显著的正相关(r=0.20,P<0.01),而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14,P<0.05);上行比较的频率则与自尊呈显著的负相关(r=-0.15,P<0.01),而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15,P<0.01);青少年对比较式教养的评价与他们的自尊成显著的正相关(r=0.21,P<0.01),而与抑郁呈显著的负相关(r=-0.20,P<0.01)。结论:比较式教养是中国父母经常使用的一种中国特色的教养方式,并且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存在负向的关系。
-
关键词
青少年
比较式家庭教养
自尊
抑郁
-
Keywords
Adolescents
Comparative parenting style
Self -esteem
Depression
-
分类号
R395.6
[医药卫生—医学心理学]
B844.2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中文版《独处偏好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12
- 5
-
-
作者
陈晓
宋欢庆
黄昕
-
机构
中国.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
出处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2期307-310,共4页
-
文摘
目的检验"独处偏好量表"(Preference for Solitude Scale,PSS)中文版的适用性。方法通过对原始问卷"翻译-回译"形成中文版,选取317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其中44人在2周后进行重测。结果 1PSS的Kuder-Richardson 20(K-R20)系数为0.72,2周后重测信度为(r=0.92);2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该量表分为独处需要/享受、独处价值及独处方式偏好3个因子;3聚合与区分效度分析显示独处需要/享受与孤独感、社交回避/苦恼、交往焦虑、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r=0.324,0.438,0.323,0.189,P<0.01;r=0.122,P<0.05),而与自尊和生活满意度均无显著相关;独处价值与孤独感、社交回避/苦恼、交往焦虑、抑郁均呈显著负相关(r=-0.225,P<0.01,r=-0.131,P<0.05,r=-0.158,P<0.01,r=-0.132,P<0.05,r=-0.241,P<0.01),而与自尊、生活满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153,0.242;P<0.01);独处方式偏好只与社交回避/苦恼、交往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287,0.210,P<0.01;r=0.124,P<0.05)。结论独处偏好既包含积极的成分也包含消极的成分;PSS中文版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作为测量中国被试独处偏好的工具。
-
关键词
独处偏好
独处偏好量表
信度
效度
探索性因素分析
-
Keywords
Preference for solitude
Preference for solitude scale
Reliability
Validity
EFA.
-
分类号
R195.4
[医药卫生—卫生统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