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株红树林根际土壤放线菌的鉴定和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吴越 李小俊 +5 位作者 陈建宏 蒋莲秀 何玉林 韦晗宁 孙承航 黄大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3-818,共6页
目的对分离自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根际土壤的两株放线菌(B200、B205)进行抗菌活性研究及鉴定。方法观察两株放线菌的形态特征;通过PCR扩增、测定并比对16S rRNA基因序列,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分析;通过液体发酵、萃取等方法,... 目的对分离自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根际土壤的两株放线菌(B200、B205)进行抗菌活性研究及鉴定。方法观察两株放线菌的形态特征;通过PCR扩增、测定并比对16S rRNA基因序列,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分析;通过液体发酵、萃取等方法,分别获得发酵液水相、发酵液酯相和菌丝丙酮浸提液三类样品;样品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从红树林根际土壤分离的两株放线菌,其发酵液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活性,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对比结果显示,菌株B200和B205分别与有效发表菌株Agromyces subbeticus DSM16689~T的相似率为98.01%和Micromonospora rosaria DSM 803~T的相似率为99.73%,菌株B200可能为壤霉菌属潜在新种,B205初步鉴定是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rosaria DSM 803~T的变种。结论分离自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根际土壤的两株放线菌其次级代谢产物有较强抗菌活性,具有从中发现新抗生素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仑河口 红树林 放线菌 抗菌活性 耐药菌 16S RRNA
下载PDF
两株红树林来源链霉菌的鉴定和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叶景静 卢覃培 +3 位作者 贾舒涵 郑红芸 孙承航 黄大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34-1139,共6页
目的对分离自广西茅尾海红树林根际土壤的两株链霉菌B353和B486进行鉴定和抗菌活性研究。方法采用4种培养基分离放线菌,ISP2培养基纯化菌株;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得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来构建系统进化树;... 目的对分离自广西茅尾海红树林根际土壤的两株链霉菌B353和B486进行鉴定和抗菌活性研究。方法采用4种培养基分离放线菌,ISP2培养基纯化菌株;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得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来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其抗菌活性;观察两株链霉菌的形态特征;利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对活性物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发现,菌株B353和B486可能是Streptomyces seoulensis NRRL B-24310T的两个变种。抗菌活性筛选表明,B353和B486这两株链霉菌对不同的鉴定菌株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较强。TLC的分析结果表明,链霉菌B353和B486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活性的物质。结论分离自广西茅尾海红树林根际土壤的放线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存在从中发现有着天然活性的新抗生素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链霉菌 红树林 茅尾海 抗菌活性 16S rRNA TLC
下载PDF
低能离子注入诱变法选育新硫肽类抗生素166A高产菌株
3
作者 戴剑漉 李艳青 +3 位作者 李欣 蒋忠科 赫卫清 孙承航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5-1003,共9页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产量,以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sp.TMD166-MU1为出发菌株,采用低能离子注入技术,研究不同离子注入参数对菌株存活率、正负突变率的影响,通过突变株抑菌活性变势参数分析,初步探讨N+离子注入对166A生产菌所产生的诱变效...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产量,以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sp.TMD166-MU1为出发菌株,采用低能离子注入技术,研究不同离子注入参数对菌株存活率、正负突变率的影响,通过突变株抑菌活性变势参数分析,初步探讨N+离子注入对166A生产菌所产生的诱变效果,并结合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及牛津杯固体发酵高通量筛选,获得高产菌株。方法利用低能N+离子注入技术对出发菌株TMD166-MU1的孢子进行辐照诱变,以卡那霉素耐受性为选择压力,不同诱变条件处理的菌悬液涂布在含有卡那霉素培养基平板上培养后获得单菌落,并以牛津杯固体发酵高通量筛选方法进行高产菌株初筛,之后对高产菌株进行摇瓶复筛,利用高效液相法检测突变株摇瓶发酵的化学效价。结果通过研究30和60 keV能量下不同注入剂量与小单孢菌正突变率的生物学效应关系,确定了在注入能量为30 keV、注入剂量4×10^(13)ions/cm^(2)、卡那霉素抗性筛选浓度为6 mg/L条件下,可获得最高达36.33%的正突变率。复筛效价是出发菌株1.5倍以上的有4株,其中突变株IK-3的166A产量是菌株TMD166-MU1的1.8倍。结论采用低能N+离子注入诱变方式,再结合抗生素抗性筛选及牛津杯固体发酵高通量筛选的集成方法能简单、高效地获得166A高产突变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硫肽类抗生素166A 低能离子注入 诱变 抗生素抗性筛选 高通量筛选 高产菌株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紫外复合诱变选育新硫肽类抗生素166A高产菌株 被引量:6
4
作者 李艳青 戴剑漉 +2 位作者 蒋忠科 罗辉 孙承航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4-520,共7页
目的通过对新硫肽类抗生素166A产生菌小单孢菌TMD166进行诱变选育研究,以期获得产166A的高产菌株。方法使用多功能等离子体诱变系统(multifunctional plasma mutagenesis system,MPMS)对出发菌株TMD166的孢子进行等离子体-紫外(MPMS-UV... 目的通过对新硫肽类抗生素166A产生菌小单孢菌TMD166进行诱变选育研究,以期获得产166A的高产菌株。方法使用多功能等离子体诱变系统(multifunctional plasma mutagenesis system,MPMS)对出发菌株TMD166的孢子进行等离子体-紫外(MPMS-UV)复合诱变,单孢子悬液经照射处理、涂布培养后获得单菌落,并以牛津杯固体发酵高通量筛选方法对菌株进行初筛,之后对高产菌株进行摇瓶复筛,利用突变株摇瓶发酵的化学效价筛选出正突变菌株。结果对比MPMS-UV不同诱变剂量发现,MPMS105s-UV60s复合诱变剂量获得的正突变率最高,达到41.43%,相应致死率为99.88%。最终筛选出一株166A高产突变株TMD166-MU1,在培养温度为28℃、210 r/min的条件下,经过96~120 h培养后,166A产量相比出发菌株提高了7.47倍。结论采用MPMS-UV复合诱变方式,再结合牛津杯固体发酵高通量筛选方法和摇瓶复筛,可高效筛选获得166A高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硫肽类抗生素166A 多功能等离子体诱变系统 复合诱变 选育 高产菌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