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系统表现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华伟 杨跃进 +9 位作者 梁岩 何建国 潘世伟 吴文辉 常谦 段福建 张澍 陈新 高润霖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 :本文回顾分析了 3 5例确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临床表现。方法 :3 5例确诊为SARS的患者 ,其中男性 19例 ,女性 16例 ,平均年龄 3 7 7岁 ( 15~ 82岁 ) ,临床观察项目包括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血... 目的 :本文回顾分析了 3 5例确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临床表现。方法 :3 5例确诊为SARS的患者 ,其中男性 19例 ,女性 16例 ,平均年龄 3 7 7岁 ( 15~ 82岁 ) ,临床观察项目包括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血清酶 ,以及Χ线影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3 5例患者中 ,有 10例 ( 2 8 6% )患者X线胸片显示心脏增大 ,以右心增大或全心增大为主 ,其中 3例呈现肺动脉段突出 ,10例中 6例为重症患者。X线胸片显示急性期 (发病 1~ 2周 )心脏影像开始增大 ,恢复期 (发病 3~ 4周 ) ,大多数患者 ( 9例 )心脏影像恢复正常。 10例患者心脏在急性期时平均心胸比率为 0 5 9± 0 0 3 ,恢复期平均心胸比率为0 5 1± 0 0 2 ,二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所有患者心率加快并长时间呈偏高水平 ,在体温正常后 ,平均心率仍在 95次 /分以上。有 5例患者在发热期间发生过心肌酶 (肌酸激酶 ,CK)增高 ,3~ 5天后 ,心肌酶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在恢复期期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仍有 1例显示左、右心室增大 ,其余患者心脏大小均已恢复正常。结论 :本组临床观察显示 ,SARS是以肺部为突出表现的呼吸道传染病 ,亦可累及心脏使一部分患者心脏增大。随着SARS病情好转大多数增大的心脏可恢复正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心血管系统 临床观察 血氧饱和度 血清酶
下载PDF
硝酸甘油与异丙肾上腺素直立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侯翠红 楚建民 +2 位作者 浦介麟 华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比较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与静脉泵入异丙肾上腺素直立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直立倾斜试验的326例患者。其中行基础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129例(硝酸甘油组),行基础加静脉泵入异丙肾上腺... 目的:比较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与静脉泵入异丙肾上腺素直立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直立倾斜试验的326例患者。其中行基础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129例(硝酸甘油组),行基础加静脉泵入异丙肾上腺素直立倾斜试验197例(异丙肾上腺素组),比较两种药物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率、诱发阳性反应时间、血压心率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硝酸甘油组阳性率高于异丙肾上腺素组(46.9%vs 30.7%,P<0.01)。硝酸甘油组诱发阳性反应时间(7.8±3.6)分钟高于异丙肾上腺素组(5.6±1.5)分钟,但无显著差异(P>0.05),而总试验时间硝酸甘油组明显短于异丙肾上腺素组[(37.8±3.6)分钟vs(72.6±7.3)分钟,P<0.01]。硝酸甘油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异丙肾上腺素组低(0.9%vs 11.7%,P<0.01)。结论: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有较高的阳性率,操作方便,完成试验时间短,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硝酸甘油 异丙肾上腺素 倾斜试验
下载PDF
加强对心律失常机制的研究和认识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共2页
关键词 心律失常 病理 心脏起搏器 治疗 心脏传导系统
下载PDF
积极开展心血管离子通道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崔长琮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4年第6期325-327,共3页
关键词 离子通道病 正常 心血管 细胞膜 临床研究 疾病 功能改变 功能障碍 细胞功能 ICD
原文传递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误识别心律失常导致误放电一例
5
作者 陈若菡 陈柯萍 +1 位作者 唐闽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4,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1岁,有冠心病伴有陈旧性心肌梗死(高侧壁、前间壁)病史15年.2004年3月因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在我院经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Gem 7227Cx,美国Medtronic公司).术中参数测试如下:起搏阈值为0.4 V/0.5 ms,R波高度...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1岁,有冠心病伴有陈旧性心肌梗死(高侧壁、前间壁)病史15年.2004年3月因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在我院经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Gem 7227Cx,美国Medtronic公司).术中参数测试如下:起搏阈值为0.4 V/0.5 ms,R波高度为15.4 mV,起搏阻抗为1060 Ω,高压阻抗为15 Ω,除颤阈值为15 J.术后1个月因ICD连续放电急诊入我院,心电图示:阵发性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170~190次/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心电图 ICD 心律失常 起搏 陈旧性心肌梗死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图示 美国 高度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叶干细胞诱导分化移植重建窦房结起搏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任晓庆 浦介麟 +4 位作者 张澍 贾玉和 赵欣然 孟亮 王方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2-465,共4页
目的 :探索应用骨髓干细胞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生物介入方法。  方法 :选取犬 6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3只。抽取犬自体骨髓 ,分离培养扩增骨髓间叶干细胞 ,并在体外应用 5 氮胞苷进行诱导分化。应用射频技术损伤犬窦... 目的 :探索应用骨髓干细胞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生物介入方法。  方法 :选取犬 6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3只。抽取犬自体骨髓 ,分离培养扩增骨髓间叶干细胞 ,并在体外应用 5 氮胞苷进行诱导分化。应用射频技术损伤犬窦房结 ,建立动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模型。将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BrdU)标记的且诱导分化的骨髓间叶干细胞自体移植到窦房结区 ,应用心电图、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等技术观察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  结果 :在动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模型 ,自体移植骨髓干细胞后 ,心电图示窦房结功能明显改善 ;病理与免疫组化示移植的骨髓干细胞在窦房结区分化为拟窦房结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 ,并与宿主细胞建立缝隙连接。  结论 :自体移植诱导分化的骨髓间叶干细胞可改善窦房结自律起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 间叶干细胞 诱导分化 心电图 起搏 自体移植 自体骨髓 用心 生物 结论
下载PDF
犬骨髓间叶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任晓庆 浦介麟 +6 位作者 张澍 张明伟 贾玉和 吴国玫 孟亮 毛宁 王方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旨在建立骨髓间叶干细胞 (MSCs)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心肌细胞的方法 ,为心肌疾患的移值修复治疗提供成体干细胞来源。方法 :利用Percoll密度梯度法及MSCs黏附贴壁生长特性进行分离培养与扩增骨髓MSCs ,并予以鉴定证实。应用5 氮胞... 目的 :旨在建立骨髓间叶干细胞 (MSCs)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心肌细胞的方法 ,为心肌疾患的移值修复治疗提供成体干细胞来源。方法 :利用Percoll密度梯度法及MSCs黏附贴壁生长特性进行分离培养与扩增骨髓MSCs ,并予以鉴定证实。应用5 氮胞苷对培养早期的骨髓MSCs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心肌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细胞免疫组化、透射电镜等技术观察分化细胞的肌管 ,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与细胞特异性超微结构以鉴定诱导分化的效果。结果 :利用Percoll密度梯度法与细胞黏附贴壁生长特性 ,可分离培养与扩增足量骨髓MSCs。应用化学诱导剂 5 氮胞苷 10~ 2 0 μmol/L孵育早期培养的骨髓MSCs 4~ 5周 ,可见细胞形成肌管 ;肌细胞特异性蛋白α 肌动蛋白 ,肌球蛋白以及心肌细胞特异性分子标志肌钙蛋白I免疫组化染色阳性 ;透射电镜可见肌丝与房性颗粒。结论 :骨髓MSCs可在体外 5 氮胞苷的诱导下定向转化为具有典型结构的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叶干细胞 体外定向 诱导分化 心肌细胞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奇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年第5期393-396,共4页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是一种原发性心脏电紊乱,可能是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猝死的重要原因。少年及成人均可患病。异常的RyR2通道或CASQ2蛋白在交感兴奋的条件下诱发的延迟后除极可能是CPVT发生的机制。任何患者无...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是一种原发性心脏电紊乱,可能是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猝死的重要原因。少年及成人均可患病。异常的RyR2通道或CASQ2蛋白在交感兴奋的条件下诱发的延迟后除极可能是CPVT发生的机制。任何患者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诱发的双向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无器质性心脏病且QT间期正常,都应考虑CPVT的诊断。β受体阻滞剂可以控制大部分患者的心动过速发作。CPVT患者发生过心脏骤停为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的Ⅰ类适应证。服用β受体阻滞剂时出现晕厥者为ICD治疗的Ⅱa类适应证。对于致病基因的携带者,特别是儿童,都应服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一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猝死 综述 晕厥
下载PDF
浅淡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诊治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3-393,共1页
关键词 非器质性心脏病 室性早搏 动态心电图检查 无器质性心脏病 诊治 临床表现 常规心电图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能否降低进行性心力衰竭导致的死亡——四个代表性研究及其荟萃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牛红霞 华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1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 进行性心力衰竭 死亡 心律转复除颤器 心功能
下载PDF
中国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注册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黄从新 张澍 +10 位作者 马长生 曹克将 杨延宗 刘旭 刘少稳 马坚 吴书林 江洪 黄德嘉 王方正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6年第6期468-474,共7页
目的分析截止2005年我国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2006年3月向全国开展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医院发出注册登记表,6月收回并汇总。根据各家医院提供的资料,对我国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分析截止2005年我国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2006年3月向全国开展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医院发出注册登记表,6月收回并汇总。根据各家医院提供的资料,对我国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收到40家医院自1998年以来共3 196例注册登记资料,其中男性2 193例,女性1 003例,平均年龄(54.77±5.98)岁。阵发性房颤占85.67%,持续性房颤占11.51%,永久性房颤占2.82%。45.93%的患者合并1种或1种以上的基础心脏疾病,伴左心房血栓的患者占0.9%。左心房直径(37.02±3.98)mm,左心室舒张末内径(46.81±4.05)mm,左心室射血分数0.59±0.06。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术式主要有5种: (1)局灶消融术;(2)肺静脉节段性消融术;(3)环肺静脉消融术;(4)左心房基质改良术;(5)肺静脉前庭改良术。消融能源中,射频占95.96%,超声占3.00%,冷冻占1.22%。5种术式的终点不尽相同,各术式亦无统一终点。影响成功率和复发率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心脏结构与功能、术者经验、房颤类型、房颤病程、消融术式、消融能源等。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明显减少,但抗凝治疗有所加强。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48%,严重并发症如心脏压塞和肺静脉狭窄3.19%。结论建议在相关条件较好的医院,可将经导管消融作为无基础心脏疾病的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注册
原文传递
体表12导联心电图对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灶定位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狄文成 姚焰 +3 位作者 马坚 陈柯萍 张奎俊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分析患者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ECG)形态特征,旨在提出简便的ECG指标来预测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起源。方法回顾我院54例经射频导管消融(消融)手术治愈的起源于心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ECG资料,总结不同部位起源特发性流... 目的分析患者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ECG)形态特征,旨在提出简便的ECG指标来预测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起源。方法回顾我院54例经射频导管消融(消融)手术治愈的起源于心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ECG资料,总结不同部位起源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的ECG形态特征。结果不同起源灶有特征性的ECG形态①左心室流出道心内膜起源的ECG100%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87.5%胸前V6导联出现S波;②左冠状窦起源的100%符合V1或V2导联R/S波幅指数≥30%和R波时限指数≥50%这两个条件;③右心室流出道游离壁起源下壁导联的R波多有切迹,且V2导联的S波振幅较深,胸前导联移行晚。结论12导联体表ECG特征,对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起源灶定位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 特发性 起源灶
下载PDF
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12
13
作者 侯翠红 楚建民 +6 位作者 浦介麟 吕凤英 刘蕾 赵世华 王浩 华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分析及随访2000年1月~2006年4月住院治疗的17例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心肌致密化不全特征为海绵状心肌,多发... 目的:通过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分析及随访2000年1月~2006年4月住院治疗的17例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心肌致密化不全特征为海绵状心肌,多发生于左心室。临床表现主要为心力衰竭(纽约心功能分级Ⅱ~Ⅳ级者占88.2%)、心律失常及血栓形成(分别为88.2%与11.8%)。17例中14例为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3例合并其他心血管疾患。17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及心脏磁共振检查,其中13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脏磁共振检查均明确诊断,另4例经心脏磁共振检查确诊。随访10例患者,3例行心脏移植手术,1例死亡。结论:心肌致密化不全临床表现各异,预后差。超声心动图检查是诊断主要方法,心脏磁共振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致密化不全 临床特点 诊断方法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射频消融 被引量:9
14
作者 姚焰 张澍 +3 位作者 郑黎晖 张奎俊 王方正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7年第2期88-94,共7页
目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所致的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心内非接触式标测可提供快速而准确的标测并指导消融。方法32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37.2±13.8)岁,其中14例有晕厥/... 目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所致的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心内非接触式标测可提供快速而准确的标测并指导消融。方法32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37.2±13.8)岁,其中14例有晕厥/黑矇史,2例已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所有患者均经左锁骨下静脉送入EnSite多电极矩阵导管进行非接触式标测。结果全部患者共诱发出67阵室速,其心电图形态不同,但均为左束支阻滞形室速。频率130~310(210.0±32.2)次/min,其中42阵室速的频率t〉200次/min。24例(75%)患者有〉t2种形态的室速。在非接触式标测指导下对室速的起源进行了片状消融。消融的即时成功率为84,4%(27/32),15.6%(5/32)的患者经消融后室速频率明显减慢。随访9~72(28.6±16.0)个月,无一例患者发生晕厥/黑矇。术中无并发症。随访期间81.3%的患者不服药亦无室速发生,其余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ARVC所致的室速可在非接触式标测的指引下经片状射频消融而消除或获得明显改善。本组无一例发生心脏骤停或心脏性猝死。某些患者消融后可能出现迟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室性心动过速 非接触式标测 导管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与C反应蛋白 被引量:6
15
作者 曾治宇 王方正 +2 位作者 谭琛 张澍 浦介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选择135例房颤患者为房颤组,另选取同期住院的非房颤患者111例作为对照组,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RP,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在影响CRP的主要因素上相匹配。...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选择135例房颤患者为房颤组,另选取同期住院的非房颤患者111例作为对照组,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RP,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在影响CRP的主要因素上相匹配。房颤组CRP中位数(1.44mg/dl)与对照组CRP中位数(1.50mg/dl)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器质性房颤CRP中位数(1.76mg/dl)明显高于特发性房颤中位数(1.06mg/dl),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阵发性房颤CRP中位数为1.37mg/dl,持续性房颤CRP中位数为1.33mg/dl,永久性房颤CRP中位数为2.57mg/dl;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未发现CRP与房颤相关,器质性房颤的CRP高于特发性房颤可能与器质性疾病本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骨髓是各种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共同干细胞库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晓庆 浦介麟 +1 位作者 张澍 王方正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74-181,共8页
再生成年组织细胞的干细胞来源存在争论.成人组织干细胞的"跨系分化"或"可塑性"受到质疑.目前认为骨髓是储存各种原始组织干细胞的仓库:骨髓干细胞在各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不断通过毛细血管网进入各种组织,并在局... 再生成年组织细胞的干细胞来源存在争论.成人组织干细胞的"跨系分化"或"可塑性"受到质疑.目前认为骨髓是储存各种原始组织干细胞的仓库:骨髓干细胞在各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不断通过毛细血管网进入各种组织,并在局部组织分化为原始组织干细胞;原始组织干细胞再生增殖组织特异性细胞以补充衰老损伤的细胞.由于骨髓干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容易从骨髓及外周血获取,故对组织再生修复有着令人鼓舞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再生修复 骨髓干细胞 组织器官 干细胞库 组织干细胞 干细胞来源 “可塑性” 毛细血管网
下载PDF
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发生情况和临床特点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智慧 柳志红 +6 位作者 罗勤 张健 熊长明 倪新海 张澍 杨跃进 马秀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发生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126例心衰患者以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0为界值,分为心衰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组和心衰不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组,进行病史采集及多普勒超声心...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发生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126例心衰患者以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0为界值,分为心衰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组和心衰不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组,进行病史采集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睡眠呼吸监测等。结果:90例心衰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组中有32例(36%)为心衰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58例(64%)为心衰合并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心衰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组较不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血氧饱和度、低氧指数和鼾声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结论:心衰患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较常见,肥胖、习惯性打鼾、高血压病史和夜尿次数增多者易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习惯性打鼾、高血压病史和夜尿次数增多是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睡眠呼吸暂停
下载PDF
应用超声多普勒评价不同QRS时限心力衰竭患者的收缩同步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牛红霞 华伟 +4 位作者 张澍 孙欣 王方正 陈柯萍 陈新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6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和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收缩不同步在QRS时限正常及增宽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发生率。方法选择60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心功能Ⅲ级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其中QRS时限≤120ms者30例,QRS时限>120ms者30例,均接受常规超...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和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收缩不同步在QRS时限正常及增宽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发生率。方法选择60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心功能Ⅲ级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其中QRS时限≤120ms者30例,QRS时限>120ms者30例,均接受常规超声和组织多普勒检查。以左、右心室射血前间期之差>40ms作为室间收缩不同步的指标。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分别测量室间隔和左心室侧壁基底部心肌达到收缩峰值的时间,二者时差>60ms定义为室内收缩不同步。满足室间、室内收缩不同步标准任一项即视为存在收缩不同步。结果QRS时限≤120ms的心力衰竭患者中有23.3%存在收缩不同步,而QRS时限>120ms者中不同步比例高达8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QRS时限与超声证实的收缩不同步间存在相关性(P=0.112)。结论尽管QRS时限增宽心力衰竭患者的不同步比例很高,但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同步性尚好。同时,亦有一定比例的QRS时限正常者存在收缩不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心电描记术 心力衰竭
下载PDF
经导管冷冻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5
19
作者 方丕华 任振芳 +4 位作者 马坚 楚建民 姚焰 张奎俊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冷冻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例患者均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和冷冻消融。采用心房程序刺激和burst刺激,确定慢径传导的电生理现象和诱发AVNRT。根据解剖,X线影像和局部心电图初步... 目的 探讨经导管冷冻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例患者均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和冷冻消融。采用心房程序刺激和burst刺激,确定慢径传导的电生理现象和诱发AVNRT。根据解剖,X线影像和局部心电图初步确定慢径消融的靶点,然后进行冷冻标测(-30℃,80s)。经冷冻标测证实为慢径所在部位后,行冷冻消融(-80℃,4min)。消融后观察30min,若无慢径传导恢复或不再诱发AVNRT,则说明冷冻消融手术成功。结果 20例中,有18例可证实有慢径传导现象,并可反复诱发AVNRT。其中14例在第1次冷冻消融时就消除了慢径传导。其余4例经3-8次冷冻消融均成功地消除了AVNRT,但其中有2例患者经过反复冷冻消融6-8次后仍有慢经传导,但不能诱发AVNRT。另有2例患者术中未能诱发心动过速,按解剖定位方法试行“慢径”冷冻消融改良术。所有患者经随访1-18个月,无1例复发。20例在冷冻消融的过程中始终未见到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或交界性早搏。2例在冷冻消融过程中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所有20例在冷冻消融手术过程中未感疼痛。结论 冷冻消融安全有效,在治疗AVNRT时,出现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性更低,术中患者无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心律失常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冷冻标测 冷冻消融
下载PDF
导管消融心脏病术后心房内大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1
20
作者 楚建民 任振芳 +4 位作者 马坚 姚焰 方丕华 华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7-460,共4页
目的:报道应用常规和三维电生理标测方法经导管消融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6年2月在我院因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的44例患者,早期采用常规电生理标测方法,之... 目的:报道应用常规和三维电生理标测方法经导管消融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6年2月在我院因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的44例患者,早期采用常规电生理标测方法,之后随机采用Carto和Ensite三维标测方法指导导管消融。结果:44例患者共诱发出54种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其中37种(37/54,68.5%)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为典型心房扑动(AFL)锯齿形F波,31种心房扑动(31/54,57.4%;31/37,83.8%)成功靶点在下腔静脉和三尖瓣环(IVC-TA)峡部,4种心房扑动成功靶点在疤痕和下腔静脉峡部,2种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成功靶点在疤痕和三尖环之间。另外17种(17/54,31.5%)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临床心电图表现与典型房扑不同,表现为P’波,其中15种(15/ 54,27.8%)成功靶点在右心房游离壁疤痕—下腔静脉或疤痕—上腔静脉或疤痕与疤痕之间;房间隔补片和上腔静脉之间、房间隔补片和三尖瓣环之间各消融成功1种。随访1例复发,行2次消融成功。1例出现持续性心房颤动伴RR长间歇,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结论:导管消融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应当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脏外科手术 导管消融 三维标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