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纪要
1
作者 张浩 尚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79,共2页
由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于2006年11月23~2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大会共收到投稿1138篇,来稿内容涉及了胸心血管外科专业领域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各个方面,全面显示了我国... 由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于2006年11月23~2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大会共收到投稿1138篇,来稿内容涉及了胸心血管外科专业领域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各个方面,全面显示了我国胸心血管外科的现状,代表了我国胸心血管外科的专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心血管外科 学术会议纪要 中华医学会 国际会议中心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系统表现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华伟 杨跃进 +9 位作者 梁岩 何建国 潘世伟 吴文辉 常谦 段福建 张澍 陈新 高润霖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 :本文回顾分析了 3 5例确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临床表现。方法 :3 5例确诊为SARS的患者 ,其中男性 19例 ,女性 16例 ,平均年龄 3 7 7岁 ( 15~ 82岁 ) ,临床观察项目包括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血... 目的 :本文回顾分析了 3 5例确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临床表现。方法 :3 5例确诊为SARS的患者 ,其中男性 19例 ,女性 16例 ,平均年龄 3 7 7岁 ( 15~ 82岁 ) ,临床观察项目包括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血清酶 ,以及Χ线影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3 5例患者中 ,有 10例 ( 2 8 6% )患者X线胸片显示心脏增大 ,以右心增大或全心增大为主 ,其中 3例呈现肺动脉段突出 ,10例中 6例为重症患者。X线胸片显示急性期 (发病 1~ 2周 )心脏影像开始增大 ,恢复期 (发病 3~ 4周 ) ,大多数患者 ( 9例 )心脏影像恢复正常。 10例患者心脏在急性期时平均心胸比率为 0 5 9± 0 0 3 ,恢复期平均心胸比率为0 5 1± 0 0 2 ,二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所有患者心率加快并长时间呈偏高水平 ,在体温正常后 ,平均心率仍在 95次 /分以上。有 5例患者在发热期间发生过心肌酶 (肌酸激酶 ,CK)增高 ,3~ 5天后 ,心肌酶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在恢复期期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仍有 1例显示左、右心室增大 ,其余患者心脏大小均已恢复正常。结论 :本组临床观察显示 ,SARS是以肺部为突出表现的呼吸道传染病 ,亦可累及心脏使一部分患者心脏增大。随着SARS病情好转大多数增大的心脏可恢复正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心血管系统 临床观察 血氧饱和度 血清酶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病理变化的初步探讨
3
作者 苏俊武 刘迎龙 +3 位作者 徐波 谢若兰 朱文玲 凌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1-232,共2页
目的 :探索血管内超声在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患儿肺动脉内检查的可行性并评价肺血管病理变化。  方法 :对 6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儿进行肺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 ,观测其管腔大小、内膜和中层的厚度以及血管的... 目的 :探索血管内超声在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患儿肺动脉内检查的可行性并评价肺血管病理变化。  方法 :对 6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儿进行肺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 ,观测其管腔大小、内膜和中层的厚度以及血管的搏动性 ,同时与右心导管血液动力学在吸氧前后的变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 :肺动脉内超声能够清晰观测到其管壁的三层组织学变化 ,中层增厚 ,吸氧后肺动脉搏动性明显增强 ,与右心导管血液动力学检查结果有高度相关性。  结论 :血管内超声对肺动脉的检查安全可靠 ,检查结果能够较好的反映肺动脉形态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血管内超声 病理
下载PDF
超声微泡造影观测钬激光心肌激光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立清 胡盛寿 +3 位作者 李澎 谢峰 吴清玉 郭加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应用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心肌超声微泡造影探讨激光心肌再血管化的机制及对心肌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部分钳闭犬的冠状动脉前降支形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钬激光在缺血区进行心肌激光再血管化,并在缺血前、缺血后及激光打孔后取... 目的:应用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心肌超声微泡造影探讨激光心肌再血管化的机制及对心肌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部分钳闭犬的冠状动脉前降支形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钬激光在缺血区进行心肌激光再血管化,并在缺血前、缺血后及激光打孔后取左室短轴切面进行超声微泡造影。结果:缺血后心肌超声微泡声学密度较缺血前明显降低(P<0.001),心肌激光再血管化后,缺血区超声微泡声学密度较缺血时明显升高(P<0.001),接近正常心肌超声微泡声学密度(P>0.05),激光再血管化区心肌超声微泡较正常心肌提前显像。结论:心肌激光再血管化可即刻明显缓解心肌缺血,使缺血区血流灌注明显改善。经静脉注射造影剂进行心肌超声微泡造影可作为观测和评价心肌激光再血管化的可靠手段,钬激光心肌再血管化的中远期效果尚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超声微泡造影 心肌激光打孔 TMR
下载PDF
PⅢ表面改性的血管内支架抗凝血性能研究
5
作者 陈雷 胡盛寿 +3 位作者 黄楠 周建业 周玉燕 高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7期536-538,共3页
目的评估PⅢ表面改性的血管内支架的抗凝血性能。方法选用体重为2.5 ̄3.0kg的清洁级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兔经股动脉逆行置入改性后支架至腹主动脉,对照组置入普通支架。结果术前后血液学检测及组织损伤积分各... 目的评估PⅢ表面改性的血管内支架的抗凝血性能。方法选用体重为2.5 ̄3.0kg的清洁级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兔经股动脉逆行置入改性后支架至腹主动脉,对照组置入普通支架。结果术前后血液学检测及组织损伤积分各组之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之间有可比性。实验组在血栓形成、管腔狭窄直径百分率、管腔狭窄面积百分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Ⅲ表面改性的支架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术后血栓形成率较未改性支架有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Ⅲ表面改性 支架 血管内 抗凝血性能
下载PDF
PⅢ表面改性的血管内支架组织相容性研究
6
作者 陈雷 胡盛寿 +3 位作者 黄楠 周建业 周玉燕 高峰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目的评估PⅢ表面改性的血管内支架的组织相容性。方法选用体重为2.5~3.0 kg的清洁级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6只和对照组14只。支架置入前抽血行血液学方面的检测。抽血后实验组兔经股动脉逆行置入改性后支架至腹主动脉,对照组置... 目的评估PⅢ表面改性的血管内支架的组织相容性。方法选用体重为2.5~3.0 kg的清洁级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6只和对照组14只。支架置入前抽血行血液学方面的检测。抽血后实验组兔经股动脉逆行置入改性后支架至腹主动脉,对照组置入普通支架。术后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只)、10周(分别为6只和4只)及20周(各6只)再次抽血行上述检测,取肝、脾、肾各一块行病理检查,支架段组织切片病理检查。结果术前后血液学检测各组之间对比均无显著差异,肝、脾、肾病理切片见结构正常,无淋巴细胞及异物巨细胞浸润及间质水肿现象。支架处无腐蚀生锈,血管壁未见异物排斥反应和炎性反应。支架段病理切片未见淋巴细胞及异物巨细胞浸润,支架表面被内膜覆盖且与正常动脉内膜相连续,扫描电镜示支架表面大部分被新生内膜覆盖。结论表面改性的支架在置入兔腹主动脉后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对血液和重要脏器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Ⅲ表面改性 血管内支架 组织相容性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外科治疗——附16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2
7
作者 许建屏 王立清 +3 位作者 陈雷 吴清玉 胡盛寿 孙立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目的 :介绍外科治疗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结果。方法 :16例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 ,其中男性 13例 ,女性 3例 ,年龄 42~ 73( 5 7 3± 9 8)岁。前室间隔穿孔 13例 ,后室间隔穿孔 3例 ,术前心功... 目的 :介绍外科治疗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结果。方法 :16例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 ,其中男性 13例 ,女性 3例 ,年龄 42~ 73( 5 7 3± 9 8)岁。前室间隔穿孔 13例 ,后室间隔穿孔 3例 ,术前心功能 (NYHA)分级均为Ⅲ级~Ⅳ级。结果 :无手术及术后早期死亡 ,所有患者症状均消失 ,痊愈出院。结论 :手术治疗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外科治疗 临床报告
下载PDF
慢性房颤患者右心房细胞电压依赖性钾电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黄兵 陈雷 +4 位作者 吴学仁 孙立忠 董超 刘振伟 李立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RHD)慢性房颤(AF)对心房肌细胞膜电压依赖性外向钾电流的影响,探讨和评价心房电重塑(AER)中钾电流变化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急性分离的人心房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记录18例风心病非房颤(NAF)和18例慢性A...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RHD)慢性房颤(AF)对心房肌细胞膜电压依赖性外向钾电流的影响,探讨和评价心房电重塑(AER)中钾电流变化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急性分离的人心房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记录18例风心病非房颤(NAF)和18例慢性AF患者右心房肌细胞两种电压依赖性外向钾电流瞬间外向钾电流(Ito1)和超快速激活钾电流(IKur),并比较两组的电流-电压曲线。结果在钳制电位+10mV-+60mV下,AF组的Ito1密度均较NAF组Ito1值明显降低(P<005),在钳制电位+60mV时,AF组Ito1密度较NAF组低575%(P<005)。在钳制电位0mV-+40mV时,AF组IKur值明显低于NAF组(P<005);其中,AF组IKur密度在钳制电位+40mV时,较NAF组低470%(P<005)。结论Ito1和IKur的改变均可能是慢性房颤时AER中多种离子通道重塑作用中的重要表现,可能与AF时心肌细胞的传导性、不应期的改变和频率适应性变化有关,与其它离子通道改变以及AF发生和持续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膜片钳术 心脏 钾通道
下载PDF
二维超声、实时三维超声和磁共振测量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和功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凤玮 胡盛寿 +1 位作者 段福建 张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T-3DE)测量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和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2DE)、实时三维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左心室室壁瘤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T-3DE)测量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和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2DE)、实时三维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左心室室壁瘤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容量测定及功能评价的对比研究。结果:术前二维超声及实时三维超声测得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均较MRI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MRI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二维超声测得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较MRI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三维超声测得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与MRI所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二维超声及实时三维超声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时三维超声测定左心室容量与功能准确可靠,较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二维超声(Simpson's双平面法)测量左心室容积更接近MRI测量值,但在术前室壁瘤患者,所测左心室容积与磁共振相比仍有明显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超声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我国新生儿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整体水平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盛寿 沈向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1-402,共2页
关键词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治疗 整体水平 新生儿 复杂先心病 西方发达国家 新技术应用 外科领域 外科临床 相互渗透
下载PDF
169例右心室双出口外科治疗的早期结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向东 马维国 +4 位作者 李守军 阎军 王旭 刘迎龙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6-428,共3页
目的:分析右心室双出口(DORV)外科治疗的早期结果。方法:2000年1月~2004年9月,169例DORV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双心室矫治术103例(60.9%),单心室矫治术50例(29.6%),姑息手术16例(9.5%)。结果:全组住院死亡20例(11.8%),双心室矫治、单... 目的:分析右心室双出口(DORV)外科治疗的早期结果。方法:2000年1月~2004年9月,169例DORV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双心室矫治术103例(60.9%),单心室矫治术50例(29.6%),姑息手术16例(9.5%)。结果:全组住院死亡20例(11.8%),双心室矫治、单心室矫治和姑息手术的死亡率分别是14.6%(15/103)、4.0%(2/50)和18.8%(3/16)。死亡率由2000年的19.5%降到2004年的7.9%。19例(95.0%)死亡病例为DORV合并肺动脉狭窄者。全组7例(4.1%)因并发症做二次手术。结论:DORV的外科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早期效果。根据患者的病理形态和病理生理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指征,并恰当掌握手术时机,是手术获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双出口 心脏缺损 先天性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辅助治疗右心发育不良双心室解剖矫治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闫军 萧明第 +3 位作者 刘迎龙 李永利 徐琼枝 宫路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在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辅助下,完成双心室解剖矫治术的右心室容积最低限度值,观察血流动力学特点,为右心室发育不良的先天性心脏病双心室矫治术,提供理论基础及实验数据。方法:游离右上腔静脉,奇静脉结扎、切断;近右心... 目的:在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辅助下,完成双心室解剖矫治术的右心室容积最低限度值,观察血流动力学特点,为右心室发育不良的先天性心脏病双心室矫治术,提供理论基础及实验数据。方法:游离右上腔静脉,奇静脉结扎、切断;近右心房部位横行切断右上腔静脉,其远心端与右肺动脉端侧吻合,近心端缝闭,建立犬的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模型(n=17);采用介入性治疗二尖瓣狭窄的球囊导管(容积30ml)作为材料,将球囊放置实验犬的右心室的心尖部,通过球囊体积的改变,形成右心室容积大小改变,建立右心室容积发育不良动物实验模型。结果: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建立之后,右心室容积为正常的25%以下时,主要血流动力学指标出现明显改变,如:血压、心率、心输出量等。结论:如果右心室容积是正常的25%以上,则可以在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辅助下完成双心室解剖矫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发育不良 双心室 解剖矫治术 BCPA
下载PDF
心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矫治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建屏 张怀军 +3 位作者 吴清玉 刘迎龙 朱晓东 郭加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0-232,共3页
目的:探讨心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外科矫治方法。  方法:总结106例VSD合并AI的外科治疗经验。主要有干下型VSD66例(62.3% ),膜周部VSD22 例(20.8% )。主动脉瓣以... 目的:探讨心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外科矫治方法。  方法:总结106例VSD合并AI的外科治疗经验。主要有干下型VSD66例(62.3% ),膜周部VSD22 例(20.8% )。主动脉瓣以单叶右冠状动脉瓣脱垂为主(78例占73.6% );本组单纯VSD修补14 例;主动脉瓣成形75例,主动脉成形主要采用脱垂瓣叶折叠悬吊法和中心型折叠法;主动脉瓣置换17例。  结果:手术死亡1 例。出院检查脉压差均恢复正常。心胸比率以及左心室舒张末径均有明显缩小。VSD修补术后无残余分流。  结论:强调早期治疗,防止AI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 关闭不全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软骨来源的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文君 张浩 +4 位作者 胡盛寿 贾竹青 周春燕 王浩 赵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研究人类软骨来源的间质干细胞(CDSC)移植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从人类流产胚胎股骨头和膝关节软骨中分离CDSC并进行流式鉴定。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将Hoechst标记的CDSC植入大鼠心肌梗死区(CDSC移植组)。每只大鼠... 目的:研究人类软骨来源的间质干细胞(CDSC)移植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从人类流产胚胎股骨头和膝关节软骨中分离CDSC并进行流式鉴定。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将Hoechst标记的CDSC植入大鼠心肌梗死区(CDSC移植组)。每只大鼠接受50μl含5×107个细胞的悬液注射(n=20),对照组注射等量无血清的细胞培养液(n=20)。移植后4周行心脏超声和病理学检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CDSC表面标志CD44、CDl47、CD90为阳性,CD34、CD45、HLA-DR为阴性。CDSC移植后4周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后壁增厚率及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内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移植细胞抗横纹肌肌动蛋白、肌钙蛋白-I染色阴性,而肌细胞结合蛋白和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阳性。CDSC移植组大鼠心肌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CDSC移植组大鼠心肌梗死区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基因转录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DSC移植到梗死心肌后可以显著改善心功能,主要机制可能在于减少梗死区胶原降解,促进血管新生,延缓左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间质干细胞移植 心肌梗死 心功能 肌动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怀军 孙立忠 吴清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41例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畸形矫正和赘生物清除。室间隔缺损 (VSD)直接缝合 16例 ,补片修补 10例 ;动脉导管未闭 (PDA)均采用直视缝合法。同期行肺动脉瓣成形术 5...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41例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畸形矫正和赘生物清除。室间隔缺损 (VSD)直接缝合 16例 ,补片修补 10例 ;动脉导管未闭 (PDA)均采用直视缝合法。同期行肺动脉瓣成形术 5例 ,三尖瓣置换术 2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12例 ,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术 2例。 结果  1例急诊 VSD修补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术后并发脑栓塞死亡 ;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 35例 ,随访时间 3~ 10 2个月 ,无 1例死亡和心内膜炎复发。 结论 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和使用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应强调对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早期治疗 ,以防止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非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功能受损患者外科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凤玮 许建屏 +1 位作者 吕峰 王建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非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功能受损患者手术治疗后早期和远期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为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外科治疗46例LVEF≤0.55... 目的:分析总结非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功能受损患者手术治疗后早期和远期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为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外科治疗46例LVEF≤0.55的非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其中二尖瓣成形术21例,瓣膜置换术25例。使用二维超声测量术前、术后早期和随访期间LVEDD和LVEF。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到42例,随访期死亡1例,生存者心功能改善。术后早期与术前比较,LVEDD从(67.02±9.83)mm缩小到(59.52±9.49)mm(P<0.05),LVEF从47.48±6.02提高到50.09±10.59(P>0.05)。随访期,LVEDD和LVEF分别为(59.46±13.28)mm和(53.79±14.00)mm,与术后早期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二尖瓣成形术后如无残留及再发反流,LVEF在随访期内可进一步提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非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功能受损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术后早期患者左心室逆重塑,随访期不再继续恶化。手术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瓣膜病理改变、心功能及术者经验等因素,尽量施行瓣膜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成形术 左心室重塑
下载PDF
心力衰竭的进展 (9)终末期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续5)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盛寿 郑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治疗仍然是心血管外科的难点,随着发病率的增加,必将成为关注的重点,我国在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治疗起步较晚,这将是今后心血管外科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盛寿 罗新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2-235,共4页
本文详细论述了现阶段外科治疗心力衰竭的策略与方法。全面探讨了再血管化治疗、二尖辩成形、心室成形、骨胳肌动力成形、基因治疗与细胞移植以及新型心肌限制装置、机械循环辅助、心脏移植等治疗手段的作用与局限性。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关于微创伤心脏外科的讨论 被引量:8
19
作者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95-195,共1页
关键词 微创伤心脏外科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一年经验回顾
20
作者 胡盛寿 王小启 +3 位作者 刘迎龙 李守军 沈向东 王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1-414,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过去一年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结果。方法:2004年5月~2005年5月我院新生儿手术临床资料。手术共完成21例,其中室间隔完整的大动脉转位(TGA/IVS)1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大动脉转位(TGA/VSD)2例;右心室双出口(DORV... 目的:回顾分析过去一年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结果。方法:2004年5月~2005年5月我院新生儿手术临床资料。手术共完成21例,其中室间隔完整的大动脉转位(TGA/IVS)1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大动脉转位(TGA/VSD)2例;右心室双出口(DORV、TaussingBing)1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TAPVC)2例(心下型及心上型各1例);肺动脉闭锁(PAA)3例。分别行动脉调转术(ASO)16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矫治术2例,改良BlalockTaussing手术3例(其中肺动脉瓣闭式扩张术2例)。结果:全组存活18例,死亡3例,死亡率14.3%。2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例为冠状动脉壁内走行,术后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肺部感染。另1例为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术后因肺部感染导致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准确认识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是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提高围手术期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脏外科手术 新生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