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二酯酶7:一个新的抗炎免疫药物靶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莉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磷酸二酯酶(phosphod iesterases,PDEs)作为体内特异性水解第二信使cAMP和cGMP的唯一蛋白酶家族,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研究表明PDE7是cAMP特异性的,分为PDE7A、PDE7B两个亚型,主要分布在免疫和炎症细胞中。PDE7作为一个新的潜在抗炎... 磷酸二酯酶(phosphod iesterases,PDEs)作为体内特异性水解第二信使cAMP和cGMP的唯一蛋白酶家族,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研究表明PDE7是cAMP特异性的,分为PDE7A、PDE7B两个亚型,主要分布在免疫和炎症细胞中。PDE7作为一个新的潜在抗炎免疫药物靶点,其选择性抑制剂有可能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类风湿性关节炎、阿尔采末病(AD)等与免疫炎症密切相关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腺苷酸 磷酸二酯酶7 抗炎免疫 PDE7抑制剂
下载PDF
潜在药物发现新靶点水通道蛋白 被引量:1
2
作者 穆鑫 杜冠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1-185,共5页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属于小分子疏水性内在膜蛋白家族,目前发现有13种。近年来研究表明,AQPs参与了哺乳动物的一些重要的生理病理学过程,如尿浓缩、脑水肿的形成、眼内压的调节、脂肪代谢、外分泌腺分泌、肿瘤血管发生等。调节AQP...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属于小分子疏水性内在膜蛋白家族,目前发现有13种。近年来研究表明,AQPs参与了哺乳动物的一些重要的生理病理学过程,如尿浓缩、脑水肿的形成、眼内压的调节、脂肪代谢、外分泌腺分泌、肿瘤血管发生等。调节AQPs表达的药物具有广阔的治疗应用前景。尽管目前还没有发现有效的AQPs调节剂,该蛋白仍是一个潜在的药物靶点,特别是高通量筛选等方法学的发展为证明该靶点的作用带来了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 药物发现 水转运
下载PDF
芹菜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3
作者 王海娣 刘艾林 杜冠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561-1565,共5页
芹菜素是一种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体外及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芹菜素对多种肿瘤具有预防、治疗或化疗增敏作用;对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前列腺、肝脏、眼等组织、器官的病变具有防护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亦具有一定的... 芹菜素是一种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体外及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芹菜素对多种肿瘤具有预防、治疗或化疗增敏作用;对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前列腺、肝脏、眼等组织、器官的病变具有防护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亦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雌性和雄性大鼠的生殖系统的内分泌功能具有明显影响;芹菜素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过敏、抗氧化、防护辐射损伤及调节分化等作用。文中总结了近3年来芹菜素在药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进一步开发芹菜素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 药理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
下载PDF
抵抗素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4
作者 黄华康 杜冠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8-111,共4页
抵抗素是近年来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组织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有着密切关系。众多研究表明,抵抗素通过影响机体糖脂代谢,诱导肝脏、脂肪及肌肉组织产生胰岛素抵抗。本文简要介绍抵抗素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 抵抗素是近年来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组织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有着密切关系。众多研究表明,抵抗素通过影响机体糖脂代谢,诱导肝脏、脂肪及肌肉组织产生胰岛素抵抗。本文简要介绍抵抗素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并进一步分析抵抗素对肝脏糖、脂代谢及肝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三方面的调节,重点说明抵抗素在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抗素 肝细胞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CYP450表氧化酶激活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守宝 宋俊科 +1 位作者 孙加琳 杜冠华 《中国药理通讯》 2010年第4期51-51,共1页
目的:本研究拟建立以人细胞色素蛋白450(CYP450)表氧化酶激活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用于发现能够调控EETs代谢的活性化合物,为新药研究提供源头。
关键词 高通量筛选模型 酶激活剂 CYP450 氧化 活性化合物 细胞色素 EETS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基于神经血管单元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庞晓斌 余瑞双 +1 位作者 谢欣梅 杜冠华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概述了缺血性中风的病理机制以及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的概念和缺血性损伤对神经血管单元的影响,强调了针对"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对缺血性中风防治的意义。
关键词 中风 缺血损伤 神经血管单元
下载PDF
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刺激致大鼠抑郁症模型的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瑞 杜冠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141-143,149,共4页
抑郁症是一种伴有行为学、神经化学和其他生理病理导演的心理障碍。慢性暴露于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已被证实可以导致抑郁竱行为,包括糖水消耗减少等。并且CUMS引起的一系列生化改变类似于人类的抑郁症。我们综述了CUMS致抑郁症动... 抑郁症是一种伴有行为学、神经化学和其他生理病理导演的心理障碍。慢性暴露于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已被证实可以导致抑郁竱行为,包括糖水消耗减少等。并且CUMS引起的一系列生化改变类似于人类的抑郁症。我们综述了CUMS致抑郁症动物模型的病理变化,包括了受体、信号转导系统等方面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刺激 病理改变 受体 信号转导
下载PDF
线粒体功能损伤与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30
8
作者 时丽丽 张莉 +2 位作者 谭初兵 徐为人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81-1486,共6页
胰岛素抵抗在肥胖、代谢综合症、心血管类疾病和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疾病的病理病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损伤与胰岛素抵抗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遗传因素、老化现象、ROS生成的增多、线粒体生物合成降低或一... 胰岛素抵抗在肥胖、代谢综合症、心血管类疾病和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疾病的病理病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损伤与胰岛素抵抗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遗传因素、老化现象、ROS生成的增多、线粒体生物合成降低或一些线粒体相关蛋白变化,都可能损伤线粒体功能,而这些因素也都是诱发胰岛素抵抗的主要诱因。了解线粒体损伤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将为胰岛素抵抗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该文将从遗传因素、老化、ROS、生物合成、UCP、Sirt3等可影响线粒体功能的几个方面阐述线粒体功能损伤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并介绍胰岛素抵抗治疗中与线粒体相关的药物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线粒体功能损伤 2型糖尿病 生物合成 老化 氧化应激 解偶联蛋白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柏年 杜冠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5-99,共5页
传统上,细胞死亡分为凋亡和坏死两类。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坏死性凋亡是一种不同于凋亡和坏死的新型细胞死亡途径,在多种疾病模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坏死性凋亡的产生机制、坏死性凋亡同凋亡和坏死的区别及其在疾病和药物... 传统上,细胞死亡分为凋亡和坏死两类。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坏死性凋亡是一种不同于凋亡和坏死的新型细胞死亡途径,在多种疾病模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坏死性凋亡的产生机制、坏死性凋亡同凋亡和坏死的区别及其在疾病和药物靶点发现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利于加深对不同细胞死亡方式的认识并促进相关新药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死亡 凋亡 坏死 坏死性凋亡
下载PDF
L-茶氨酸减轻叠氮钠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线粒体损伤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波拉 虞希冲 杜冠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65-1469,共5页
目的研究L-茶氨酸对叠氮钠(NaN,)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SY)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影响其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L-茶氨酸及NaN,与SH-SYSY细胞系共同孵育,用M1Tr法测定细胞存活力,以JC-1测定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来观察线粒体膜... 目的研究L-茶氨酸对叠氮钠(NaN,)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SY)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影响其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L-茶氨酸及NaN,与SH-SYSY细胞系共同孵育,用M1Tr法测定细胞存活力,以JC-1测定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来观察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caspase-9和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随着NaN,浓度的增高,细胞活性逐步降低,提前2h给予茶氨酸(0.25、0.50和1.00mmol/L)能明显降低NaN,(0.25mmol/L)孵育24h对细胞的毒性并逆转线粒体跨膜电位的下降(P〈0.05);2)茶氨酸在0.25-1.00mmol/L浓度范围内能显著逆转NaN,诱导的SH-SYSY细胞内caspase-3、caspase-9和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P〈0.05)。结论茶氨酸可以通过稳定SH-SYSY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减轻细胞线粒体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叠氮钠 茶氨酸 神经保护
下载PDF
人脑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1基因克隆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晓婷 谢欣梅 +2 位作者 赵清辉 庞晓斌 杜冠华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5-438,共4页
从人脑组织中提取mRNA,通过RT-PCR扩增出目标cDNA,构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1-pEASY-E1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进E.coli TOP10感受态细胞中,筛选阳性克隆进行验证,将测序正确的质粒转化到E.coli Transetta感受态细胞中表达SHP-1.进一步... 从人脑组织中提取mRNA,通过RT-PCR扩增出目标cDNA,构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1-pEASY-E1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进E.coli TOP10感受态细胞中,筛选阳性克隆进行验证,将测序正确的质粒转化到E.coli Transetta感受态细胞中表达SHP-1.进一步对SHP-1表达的诱导温度和IPTG浓度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所克隆的SHP-1基因片断经PCR鉴定和测序分析,与目标基因完全相符.通过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发现20℃,0.4mmol/L IPTG对表达菌株进行诱导时,SHP-1可溶性蛋白表达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P-1 基因克隆 蛋白表达
下载PDF
消栓通络有效成分组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庞晓斌 王琳 +3 位作者 赵艳 陈若芸 谢欣梅 杜冠华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10-12,20,共4页
目的探讨消栓通络有效成分组(XECG)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MCAO)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时后,通过腹腔给予XECG(200、100、50mg·kg-1),以脑梗死体积、脑含... 目的探讨消栓通络有效成分组(XECG)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MCAO)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时后,通过腹腔给予XECG(200、100、50mg·kg-1),以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和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等指标评价XECG对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 XECG能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塞体积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结论 XECG对脑缺血损伤有直接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ECG 脑缺血 梗死体积 血脑屏障
下载PDF
人源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1B功能域及其全酶的原核表达及活性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庞晓斌 谢欣梅 +2 位作者 李晓婷 王守宝 杜冠华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6-201,共6页
通过设计引物,利用RT-PCR从人肝癌细胞(huh-7)中克隆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1B)全长及功能域PTPc的cDNA序列并连接到pGEM-T Vector载体上,测序正确的cDNA序列连接到表达载体pET-32a(+)上,分别在大肠杆菌Transetta(DE3)和BL21(DE3)菌株中... 通过设计引物,利用RT-PCR从人肝癌细胞(huh-7)中克隆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1B)全长及功能域PTPc的cDNA序列并连接到pGEM-T Vector载体上,测序正确的cDNA序列连接到表达载体pET-32a(+)上,分别在大肠杆菌Transetta(DE3)和BL21(DE3)菌株中稳定表达目标蛋白,经Ni 2+亲和柱纯化后目的蛋白达到了电泳纯,通过酶促动力学方法分析两种蛋白的体外活性.本实验成功表达了PTP1B和PTPc可溶性蛋白,并发现Transetta(DE3)菌株较BL21(DE3)有更高的蛋白表达能力;酶促动力学分析表明,PTP1B全酶的Vmax为16.13mmol·L-1·s-1,Km为0.94mmol/L;其功能域PTPc的Vmax为5.49mmol·L-1·s-1,Km为0.54mmol/L.表明PTP1B全酶的活性高于PTPc功能域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P1B PTPc 蛋白表达 酶活性
下载PDF
消栓通络有效成分组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欣梅 王琳 +3 位作者 赵艳 陈若芸 庞晓斌 杜冠华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研究消栓通络有效成分组(XEC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对照组(4 mg·kg-1),XECG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mg·kg-1)。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 目的研究消栓通络有效成分组(XEC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对照组(4 mg·kg-1),XECG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mg·kg-1)。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MCAO)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HE染色观察大鼠缺血侧脑组织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的表达。结果 XECG能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变化,降低缺血侧脑组织TNF-α、IL-1β的表达。结论 XECG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IL-1β的表达,抑制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ECG 脑缺血/再灌注 炎症反应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PC12细胞缺糖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文亮 宋玉 +3 位作者 赵灿灿 谢欣梅 庞晓斌 杜冠华 《神经药理学报》 2015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究黄芪甲苷对PC12细胞缺糖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应用无糖Earle’s稀释Na2S2O4建立缺糖缺氧模型,尼莫地平做阳性对照,使用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进行预保护。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差异,... 目的:探究黄芪甲苷对PC12细胞缺糖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应用无糖Earle’s稀释Na2S2O4建立缺糖缺氧模型,尼莫地平做阳性对照,使用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进行预保护。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差异,以MTT法测定细胞活力,酶标法测定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与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蛋白表达量。结果:黄芪甲苷能够提高PC12细胞在缺糖缺氧环境下的细胞存活率,降低LDH漏出量,能够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Bax蛋白的表达,降低Bax/Bcl-2比值。结论:黄芪甲苷对PC12细胞的缺糖缺氧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PC12细胞 缺糖缺氧损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燕麦麸皮芦丁的含量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维库 续洁琨 +1 位作者 赵莹 杜冠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10年第10期40-41,共2页
目的:建立燕麦麸皮中芦丁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燕麦麸皮经甲醇提取,提取物用甲醇溶解,定容,HPLC分析条件为流动相甲醇-0.4%磷酸(45:55),流速1.0mL/min,柱温30°C,360nm波长下检测样品芦丁的含量。结果:线性方程为Y=0.0007X-0.0029,... 目的:建立燕麦麸皮中芦丁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燕麦麸皮经甲醇提取,提取物用甲醇溶解,定容,HPLC分析条件为流动相甲醇-0.4%磷酸(45:55),流速1.0mL/min,柱温30°C,360nm波长下检测样品芦丁的含量。结果:线性方程为Y=0.0007X-0.0029,r=0.9997,线性范围0.025~0.125μg,平均回收率99.58%,RSD为1.32%。结论:本方法简单、快捷,重复性良好,可用于燕麦麸皮中芦丁含量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燕麦麸皮 芦丁
下载PDF
消栓通络有效成分组对SH-SY5Y细胞氧糖剥夺损伤的影响
17
作者 谢欣梅 赵清辉 +3 位作者 赵艳 陈若芸 庞晓斌 杜冠华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研究消栓通络有效成分组(XECG)对SH-SY5Y细胞氧糖剥夺(OGD)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氧糖剥夺模型组和XECG组(1、3、10mg·L-1),建立体外OGD/R细胞模型。倒置显... 目的研究消栓通络有效成分组(XECG)对SH-SY5Y细胞氧糖剥夺(OGD)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氧糖剥夺模型组和XECG组(1、3、10mg·L-1),建立体外OGD/R细胞模型。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酶标法试剂盒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XECG能明显改善OGD/R引起的SH-SY5Y细胞的损伤,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减少LDH的释放量(P<0.05),能提高缺糖缺氧神经元Bcl-2/Bax比值。结论 XECG对OGD/R引起的SH-SY5Y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ECG SH-SY5Y 糖氧剥夺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潜在的药物发现新靶点ADAMTS1
18
作者 彭健豪 杜冠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81-984,共4页
含凝血酶敏感素1型基序的解聚素样金属蛋白酶(ADAMTS1)是新发现的蛋白水解酶,在哺乳动物组织中有较广泛的分布,其中,肺、心脏、脂肪组织和脑组织中表达较高。ADAMTS1在炎症情况下被诱导,具有抑制血管新生和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ADAMTS1... 含凝血酶敏感素1型基序的解聚素样金属蛋白酶(ADAMTS1)是新发现的蛋白水解酶,在哺乳动物组织中有较广泛的分布,其中,肺、心脏、脂肪组织和脑组织中表达较高。ADAMTS1在炎症情况下被诱导,具有抑制血管新生和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ADAMTS1主要通过水解蛋白聚糖和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参与了肿瘤、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表皮损伤修复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激活或抑制该酶的活性,可以干预相关疾病的过程。因此,ADAMTS1有可能成为药物研发和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凝血酶敏感素1型基序的解聚素样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 血管新生
原文传递
壳聚糖基因纳米粒子对L02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刚 贺晓丽 +4 位作者 张海玲 李韶菁 刘兰霞 杜冠华 冷希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4-577,共4页
目的研究壳聚糖基因纳米粒子(CNP)、精氨酸化壳聚糖基因纳米粒子(ANP)和十六烷基化壳聚糖基因纳米粒子(HNP)对人正常肝细胞系L02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复凝聚方法制备CNP、ANP和HNP,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进行纳米粒子表征。将浓度分别为5... 目的研究壳聚糖基因纳米粒子(CNP)、精氨酸化壳聚糖基因纳米粒子(ANP)和十六烷基化壳聚糖基因纳米粒子(HNP)对人正常肝细胞系L02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复凝聚方法制备CNP、ANP和HNP,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进行纳米粒子表征。将浓度分别为5、10、30、50μg/ml(以DNA含量计)的各种纳米粒子与L02细胞共育,采用MTT法进行细胞毒性评价,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CNP、ANP和HNP的zeta电位为12.10~14.63mV,粒径约为148.07~179.47nm。当各基因纳米粒子浓度为30μg/ml时,细胞存活率开始降低;达到50μg/ml时,存活率降至最低。当各基因纳米粒子浓度为30μg/ml时,可以诱导L02细胞发生凋亡,随纳米粒子浓度的升高,凋亡率升高。结论当达到一定浓度时,CNP、ANP和HNP对L02具有一定细胞毒性,可诱导细胞产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基因纳米粒子 细胞毒性 细胞凋亡 L02细胞
下载PDF
心脑缺血的防治策略与丹参及丹酚酸A的作用与机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杜冠华 王海港 +4 位作者 宋俊科 张雯 刘成娣 刘楠楠 张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48-649,共2页
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也是发病率持续升高的常见多发慢性病,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一直受到全球关注,进行了长期艰难的研究和探索,采取了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也是发病率持续升高的常见多发慢性病,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一直受到全球关注,进行了长期艰难的研究和探索,采取了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显著降低。但是,随着对预防措施的不断研究,一些新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特别是发现广泛应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具有诱导出血的不良反应后,新的防治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防控策略和药物研发成为医药科学的重要课题。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防治策略之一仍然是抑制血栓形成。引起血栓形成的原因很多,包括血液相关因素和血管相关因素、血液因素如血小板活化、血脂等血液成分异常和活性分子释放等等;血管因素如内皮功能、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整体功能等;此外,机体系统因素如血压等,也是影响的血栓性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寻找能够多方面发挥作用的药物,是提高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效果的重要途径。丹参是临床常用的重要传统,在中医药学中丹参是活血化瘀药物的代表。现代研究表明,丹参中的活性成分众多,一般分为以丹参酮为代表的脂溶性成分和以丹酚酸为代表的水溶性成分。研究证明,多数成分都具有生物活性,尤其是在心脑血管中的活性尤其显著,不仅具有调节血管功能、保护血管组织和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还具有治疗心脑缺血性疾病的作用。丹酚酸A是丹参中提取获得酚酸类化合物,大量研究表明,丹酚酸A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广泛的防治作用。采用ADP,花生四烯酸(AA)及凝血酶(THR)在体外诱导动物血小板聚集实验研究显示,丹酚酸A(SalAA,1μmol·L-1)对ADP,AA和THR 3种物质诱导的PLT聚集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大鼠口服SalAA在10 mg·kg-1剂量下,对血小板聚集可以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在自身血栓移位脑缺血模型中,短期和长期给药实验结果显示,SAA(10 mg·kg-1)在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同时,可以显著改善由于缺血造成的损伤,不会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与ASP(100 mg·kg-1)相比,表现出防治脑缺血的突出优势。此外,为了证明丹参的综合作用,采用丹参提取物进行了抗血聚集小板及抗血栓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丹参提取物(500 mg·kg-1)在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同时,可以改善缺血引起的脑损伤,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与ASP(100 mg·kg-1)给药组比较,丹参提取物可显著降低脑组织中血红蛋白含量,表明其在发挥抑制PLT过度活化的同时不会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综上所述,对丹参和丹酚酸A的研究,不仅为发现新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奠定了基础,也为开辟新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策略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酚酸A 血小板聚集 心脑缺血性疾病 自身血栓移位法脑缺血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