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非剥脱性激光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鑫
刘宇甄
曾荣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4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受累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外用和口服药物是治疗痤疮的常规方案,激光治疗痤疮逐渐证实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激光治疗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光热作用、光化学反应、诱导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等,发挥抑制皮脂分泌、...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受累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外用和口服药物是治疗痤疮的常规方案,激光治疗痤疮逐渐证实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激光治疗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光热作用、光化学反应、诱导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等,发挥抑制皮脂分泌、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和减轻炎症和瘢痕形成的作用。目前,非剥脱性激光是治疗痤疮常用的激光治疗方式,包括多种不同波长的激光器。由于激光技术的种类繁多,如何制定合理的激光治疗方案改善痤疮症状有一定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剥脱性激光
痤疮治疗
研究进展
激光美容
发展前景
原文传递
窄谱强脉冲光治疗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2
作者
史华玲
张二佳
+2 位作者
葛一平
张孟丽
林彤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4年第6期528-531,共4页
目的观察窄谱强脉冲光治疗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激光科确诊的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患者28例,其中男24例,女4例;年龄15~35(21.0±4...
目的观察窄谱强脉冲光治疗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激光科确诊的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患者28例,其中男24例,女4例;年龄15~35(21.0±4.2)岁。所有患者均完成3次窄谱强脉冲光治疗,间隔1~2个月治疗1次。3次治疗后1~2个月进行随访,并进行疗效评估。由2名皮肤科医师根据4分法[0分为改善0~25%(差),1分为改善26%~50%(一般),2分为改善51%~75%(良好),3分为改善76%~100%(优)]分别对红斑、毛囊性丘疹、色素沉着改善评分及改善程度进行评估,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8例患者治疗3次后,红斑、毛囊性丘疹、色素沉着的改善评分值分别为(2.02±0.65)、(1.38±0.59)、(0.80±0.61)分。其中,红斑改善程度>50%(优+良好)患者占67.9%(19/28);毛囊性丘疹改善程度>50%患者占39.3%(11/28);色素沉着改善程度>50%患者占7.1%(2/28)。所有患者均无水疱和瘢痕形成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窄谱强脉冲光治疗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安全有效,特别是对红斑的改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无创检测方法对黄褐斑诊断分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3
作者
丁徽
林彤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3年第3期240-243,共4页
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色素性增加性皮肤病, 特征是位于面部光暴露区域黑色、棕色对称的色素沉着斑。可发生于面部包括额部、颧部、面颊、下颏等部位, 不同程度地困扰着患者,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对患者情绪健康、社交生活等产生负面影响。...
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色素性增加性皮肤病, 特征是位于面部光暴露区域黑色、棕色对称的色素沉着斑。可发生于面部包括额部、颧部、面颊、下颏等部位, 不同程度地困扰着患者,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对患者情绪健康、社交生活等产生负面影响。无创检测以非侵入性、实时、可重复等优点, 对黄褐斑诊断、鉴别诊断、分型, 以及对黄褐斑的治疗、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无创检测
皮肤CT
皮肤镜
诊断
分型
原文传递
题名
非剥脱性激光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鑫
刘宇甄
曾荣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激光科
南京医
科
大学附属江宁
医院
皮肤
科
江苏省
皮肤
性病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中医
医院
皮肤
科
出处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4年第2期195-198,共4页
基金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401AT070165)
江苏省双创博士项目(JSSCBS20211610)
+1 种基金
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2019060001)
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NMUB2020154)。
文摘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受累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外用和口服药物是治疗痤疮的常规方案,激光治疗痤疮逐渐证实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激光治疗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光热作用、光化学反应、诱导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等,发挥抑制皮脂分泌、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和减轻炎症和瘢痕形成的作用。目前,非剥脱性激光是治疗痤疮常用的激光治疗方式,包括多种不同波长的激光器。由于激光技术的种类繁多,如何制定合理的激光治疗方案改善痤疮症状有一定的难度。
关键词
非剥脱性激光
痤疮治疗
研究进展
激光美容
发展前景
分类号
R758.733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窄谱强脉冲光治疗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2
作者
史华玲
张二佳
葛一平
张孟丽
林彤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激光科
出处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4年第6期528-531,共4页
基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重大协同创新项目(CIFMS-2017-I2M-1-017)。
文摘
目的观察窄谱强脉冲光治疗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激光科确诊的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患者28例,其中男24例,女4例;年龄15~35(21.0±4.2)岁。所有患者均完成3次窄谱强脉冲光治疗,间隔1~2个月治疗1次。3次治疗后1~2个月进行随访,并进行疗效评估。由2名皮肤科医师根据4分法[0分为改善0~25%(差),1分为改善26%~50%(一般),2分为改善51%~75%(良好),3分为改善76%~100%(优)]分别对红斑、毛囊性丘疹、色素沉着改善评分及改善程度进行评估,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8例患者治疗3次后,红斑、毛囊性丘疹、色素沉着的改善评分值分别为(2.02±0.65)、(1.38±0.59)、(0.80±0.61)分。其中,红斑改善程度>50%(优+良好)患者占67.9%(19/28);毛囊性丘疹改善程度>50%患者占39.3%(11/28);色素沉着改善程度>50%患者占7.1%(2/28)。所有患者均无水疱和瘢痕形成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窄谱强脉冲光治疗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安全有效,特别是对红斑的改善疗效显著。
关键词
强脉冲光
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
疗效
安全性
Keywords
Intensive pulsed light
Erythromelanosis follicularis faciei et colli
Efficacy
Safety
分类号
R75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无创检测方法对黄褐斑诊断分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3
作者
丁徽
林彤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激光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皮肤病
医院
、江苏省
皮肤病
与性病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3年第3期240-243,共4页
基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IFMS-2021-I2M-1-001)
文摘
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色素性增加性皮肤病, 特征是位于面部光暴露区域黑色、棕色对称的色素沉着斑。可发生于面部包括额部、颧部、面颊、下颏等部位, 不同程度地困扰着患者,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对患者情绪健康、社交生活等产生负面影响。无创检测以非侵入性、实时、可重复等优点, 对黄褐斑诊断、鉴别诊断、分型, 以及对黄褐斑的治疗、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黄褐斑
无创检测
皮肤CT
皮肤镜
诊断
分型
分类号
R27 [医药卫生—中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非剥脱性激光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张鑫
刘宇甄
曾荣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4
1
原文传递
2
窄谱强脉冲光治疗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史华玲
张二佳
葛一平
张孟丽
林彤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4
原文传递
3
无创检测方法对黄褐斑诊断分型的研究进展
丁徽
林彤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3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