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某医院201株烟曲霉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与唑类耐药情况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玉萍 郑海林 +3 位作者 张之烽 梅嬛 刘维达 刘沐桑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目的总结南京某医院烟曲霉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 初步评估烟曲霉临床分离株的唑类耐药情况, 以及唑类耐药烟曲霉出现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南京市鼓楼医院检验科自住院患者中分离到的烟曲霉菌株, 分析感染患者的临床... 目的总结南京某医院烟曲霉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 初步评估烟曲霉临床分离株的唑类耐药情况, 以及唑类耐药烟曲霉出现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南京市鼓楼医院检验科自住院患者中分离到的烟曲霉菌株, 分析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对分离的烟曲霉进行唑类药物敏感性试验和cyp51A基因及其启动子区的突变检测。结果共收集烟曲霉201株, 主要来自痰标本, 感染患者中, 男131例, 女70例, 年龄(64.2 ± 15.8)岁, 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79例)、重症医学科(34例)、风湿免疫科(19例)等;患者常见基础疾病有间质性肺炎(32例)、恶性肿瘤(18例)、肺炎(13例)、外伤(12例)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8例)等。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 6株(2.99%)烟曲霉对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耐药, 3例感染唑类耐药烟曲霉的患者在送检前使用过抗真菌药。对6株唑类耐药烟曲霉的cyp51A基因及其启动子区进行测序, 发现其中5株携带TR34/L98H/S297T/F495I位点突变, 另1株携带TR34/L98H突变。结论与既往报道的2010—2015年中国烟曲霉临床株唑类耐药数据相比, 2017—2021年南京市鼓楼医院烟曲霉对唑类的耐药水平并未升高, 耐药机制多为cyp51A基因及其启动子区TR34/L98H/S297T/F495I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曲霉菌 分子流行病学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抗药性 真菌 DNA突变分析 基础疾病
原文传递
抗真菌药在特殊人群的应用
2
作者 孔雪 史冬梅 刘维达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0-83,共4页
抗真菌药物在普通人群中有较好的疗效及耐受性,但某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因其特殊的自身条件,抗真菌治疗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综述了常见抗真菌药在以上特殊人群中的使用建议。
关键词 抗真菌药 儿童 老年人 孕妇 肝功能不全 无明显有害效应剂量
原文传递
氨基酮戊酸孵育不同时间对光动力疗法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宇甄 曾荣 +5 位作者 郑娜娜 段志敏 徐浩翔 吴秋菊 林彤 李岷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探讨氨基酮戊酸(ALA)孵育不同时间对ALA光动力疗法(ALA-PDT)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效应的影响。方法在预先放置细胞爬片的24孔和96孔细胞培养板中构建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使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生物膜的形成情况,用... 目的探讨氨基酮戊酸(ALA)孵育不同时间对ALA光动力疗法(ALA-PDT)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效应的影响。方法在预先放置细胞爬片的24孔和96孔细胞培养板中构建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使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生物膜的形成情况,用甲基四氮盐(XTT)法观察生物膜生长活力情况。确定生物膜体外模型构建成功后,分成6组,阴性对照组不加入ALA、不照光;ALA组仅予ALA孵育30 min,不照光;LED组仅予照光但不加入ALA;ALA-PDT1组、ALA-PDT2组、ALA-PDT3组分别与ALA孵育15、30、60 min后,接受LED光照射。处理完成后采用CLSM检测生物膜结构、死菌/活菌比例,XTT法观察生物膜生长活力差异。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结果CLSM观察显示,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体外模型构建成功。ALA-PDT1组、ALA-PDT2组、ALA-PDT3组死菌/活菌比值分别为0.90±0.16、1.75±0.19和2.57±0.32,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0.31±0.01,t值分别为55.56、138.62、74.64,均P<0.001);生物膜活力值分别为0.35±0.02、0.26±0.02和0.18±0.01,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0.43±0.00;t值分别为35.66、2.64、110.96,均P<0.001)。CLSM显示,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在ALA-PDT作用下结构被破坏,且随着ALA孵育时间延长,生物膜破坏越严重。结论ALA孵育时间延长会增强ALA-PDT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丙酸杆菌 生物膜 光化学疗法 氨基酮戊酸 孵育时间
原文传递
毳毛癣的临床诊治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宋歌 梁官钊 +2 位作者 张美洁 董嘉琤 刘维达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41-743,共3页
毳毛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毳毛所致,儿童发病率较高,常感染面部,临床表现为环状或半环状红斑,逐渐向周围扩展蔓延,皮损中央有自愈倾向,边缘有丘疹、丘疱疹隆起于皮面。重症患者炎症反应较重,可见脓疱、糜烂、渗出、脱屑、结痂等。真菌直... 毳毛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毳毛所致,儿童发病率较高,常感染面部,临床表现为环状或半环状红斑,逐渐向周围扩展蔓延,皮损中央有自愈倾向,边缘有丘疹、丘疱疹隆起于皮面。重症患者炎症反应较重,可见脓疱、糜烂、渗出、脱屑、结痂等。真菌直接镜检可见毳毛上菌丝和/或孢子。局部抗真菌治疗无效,需系统抗真菌治疗。由于该疾病的漏诊及误诊率高,故本文对毳毛癣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及诊治策略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发 诊断 治疗 毳毛癣
原文传递
浅部与深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药物敏感性及耐药基因突变比较
5
作者 丁甜甜 崔宝红 +4 位作者 米淑宏 张杨 郑海林 石继海 刘维达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74-878,共5页
目的比较浅部、深部感染来源的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体外对8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基因突变。方法26株深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耐药株、33株浅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耐药株,参照CLSI酵母菌检测方案M27-A4测定上述菌株对氟康唑、伏立康唑、... 目的比较浅部、深部感染来源的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体外对8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基因突变。方法26株深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耐药株、33株浅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耐药株,参照CLSI酵母菌检测方案M27-A4测定上述菌株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特比萘芬、米卡芬净8种药物单独或联合的体外敏感性。提取所有耐药菌株DNA,通过PCR检测ERG3、ERG11、FUR13种耐药基因的突变情况。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的定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满足者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氟胞嘧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浅部感染组和深部感染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性霉素B、米卡芬净的MI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96.6%的菌株特比萘芬MIC值>64μg/ml,无法进行组间对比。15株白念珠菌(7株深部感染来源、8株浅部感染来源)特比萘芬+唑类(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联合药敏试验均显示为协同效应,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0.033~0.187;氟胞嘧啶+唑类、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氟康唑组合均无明显协同作用,FIC指数0.56~1.125。浅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ERG3基因突变包括错义突变V351A(33株,100%),深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包括错义突变V351A(13株,50%)、A353T(4株,15%);浅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ERG11基因突变包括错义突变I437V(32株,97%)、Y132H(23株,70%)、T123I(16株,48%)、K128T(6株,18%)、D116E(5株,15%)、A114S(4株,12%)、E266D(2株,6%)、G448E(2株,6%)、G465S(2株,6%),深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包括I437V(23株,88%)、E266D(13株,50%)、E260G(5株,19%)、V488I(4株,15%);浅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FUR1基因突变包括错义突变R101C(11株,33%),深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未检出错义突变。结论浅部与深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及基因突变位点均有所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药物疗法 联合 抗药性 真菌 DNA突变分析 耐药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