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在过敏和自身免疫中的调节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星宇 姚煦 Ozcan A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50-551,共2页
中性粒细胞是人类循环中最丰富的白细胞,对于抗菌免疫不可或缺。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中性粒细胞只负责执行针对入侵病原体的效应器功能。随着小鼠模型和单细胞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免疫学领域对中性粒细胞的功能认识进行了更新,并揭示了... 中性粒细胞是人类循环中最丰富的白细胞,对于抗菌免疫不可或缺。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中性粒细胞只负责执行针对入侵病原体的效应器功能。随着小鼠模型和单细胞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免疫学领域对中性粒细胞的功能认识进行了更新,并揭示了其在指导免疫反应中的特异性作用。中性粒细胞的调节作用由复杂的反馈机制控制。此外,该细胞的效应与不同的细胞因子信号相关,这些信号控制它们的迁移和效应功能,并且通过细胞因子信号影响中性粒细胞的衰老动力学来调节其细胞生命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作用 中性粒细胞 效应功能 自身免疫 免疫反应 细胞因子 高通量测序技术 信号控制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群影响皮肤健康 被引量:11
2
作者 武明阳 姚煦 +2 位作者 Mahmud MR Akter S Tamanna SK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48-549,共2页
皮肤和肠道都是暴露于外界、活跃且复杂的免疫和神经内分泌器官,具有广泛的微生物群落。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可作为抵御伤害和微生物攻击的防御屏障。肠道内有数万亿个微生物群落,与宿主长期健康密切相关。肠道和皮肤之间存在双向的... 皮肤和肠道都是暴露于外界、活跃且复杂的免疫和神经内分泌器官,具有广泛的微生物群落。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可作为抵御伤害和微生物攻击的防御屏障。肠道内有数万亿个微生物群落,与宿主长期健康密切相关。肠道和皮肤之间存在双向的相互作用。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改变(菌群失调)会增加宿主的易感性并破坏黏膜的免疫耐受,进一步会影响皮肤健康。痤疮、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银屑病和酒渣鼻等多种皮肤病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防御屏障 皮肤健康 酒渣鼻 免疫耐受 微生物群落 菌群失调 DERMATITIS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6亚家族与特应性疾病的关系
3
作者 谭雯汶 姚煦 宗文凯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白细胞介素(IL)-36亚家族是IL-1家族中新发现的一个亚家族,包括3种具有促炎活性的分子:IL-36α、IL-36β和IL-36γ,以及两种拮抗剂:IL-36受体拮抗剂(IL-36Ra)和IL-38。IL-36亚家族中促炎和抗炎成分之间的失衡,可能会导致包括皮肤在内的... 白细胞介素(IL)-36亚家族是IL-1家族中新发现的一个亚家族,包括3种具有促炎活性的分子:IL-36α、IL-36β和IL-36γ,以及两种拮抗剂:IL-36受体拮抗剂(IL-36Ra)和IL-38。IL-36亚家族中促炎和抗炎成分之间的失衡,可能会导致包括皮肤在内的各种组织慢性炎症的发展。研究表明,在特应性皮炎(AD)、变应性鼻炎(AR)以及哮喘(AS)等特应性疾病中,IL-36亚家族的异常表达,尤其是促炎成分的过度上调与其发病密切相关。本综述概述IL-36亚家族成员的生物学功能和免疫学作用,分析其在皮肤和呼吸道生理及病理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全面综述近几年与之相关的研究,深入探讨IL-36亚家族与AD、AR以及AS发病机制的关系以及潜在用途的最新发现,为特应性疾病的治疗新方案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6亚家族 特应性皮炎 变应性鼻炎 哮喘
下载PDF
微生物群体感应系统在皮肤炎症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周园 姚煦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2-375,共4页
群体感应系统是一种依赖于群体密度变化的细胞间通信方式,与皮肤菌群的变化及致病性密切相关。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毒力因子的合成受辅助基因调节(Agr)群体感应系统调控。各类皮肤共生菌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属可通过抑制金黄... 群体感应系统是一种依赖于群体密度变化的细胞间通信方式,与皮肤菌群的变化及致病性密切相关。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毒力因子的合成受辅助基因调节(Agr)群体感应系统调控。各类皮肤共生菌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属可通过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Agr群体感应系统,抑制毒力因子合成,减轻皮肤炎症。本文综述微生物群体感应系统在皮肤炎症中的作用机制及各类群体感应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微生物群落 皮炎 特应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群体淬灭
原文传递
坏疽性脓皮病36例临床特点分析及PARACELSUS评分与Delphi标准的比较
5
作者 胡清洁 周敏 姚煦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0-414,共5页
目的分析36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比较和评价PARACELSUS评分和Delphi标准的适用性和一致性。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住院确诊为坏疽性脓皮病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将PARACELSUS评分和... 目的分析36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比较和评价PARACELSUS评分和Delphi标准的适用性和一致性。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住院确诊为坏疽性脓皮病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将PARACELSUS评分和Delphi标准分别应用于上述患者的诊断,并根据kappa值评估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结果36例患者中,6例(16.67%)发病前有明确的诱发因素,31例(86.11%)自觉皮疹不同程度疼痛。31例(86.11%)皮疹形态以溃疡型为主,主要累及双下肢,16例(44.44%)为全身多部位受累。4例(11.11%)合并炎症性肠病,3例(8.33%)合并炎症性关节炎。系统用药以糖皮质激素、雷公藤和环孢素为主,8例(22.22%)使用了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用PARACELSUS评分诊断22例(64.71%),用Delphi标准诊断17例(50.00%)。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两种诊断标准的一致性为中等,kappa值为0.47(95%CI:0.19~0.76,P=0.004)。结论坏疽性脓皮病的临床表现以经典溃疡型为主,常伴有炎症性肠病和炎症性关节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要治疗药物。PARACELSUS评分和Delphi标准侧重于坏疽性脓皮病的不同方面,在缺乏典型病理结果的情况下,推荐使用PARACELSUS评分诊断坏疽性脓皮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疽性脓皮病 诊断 PARACELSUS评分 Delphi标准 一致性
原文传递
奥马珠单抗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宇 高迎霞 +6 位作者 顾宁琰 朱虹 陈京京 胡清洁 周敏 段媛媛 姚煦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82-585,共4页
目的观察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诊断为CSU并接受奥马珠单抗(300 mg/4周,皮下注射)治疗3次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在第0、2、4、6、8、10、1... 目的观察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诊断为CSU并接受奥马珠单抗(300 mg/4周,皮下注射)治疗3次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在第0、2、4、6、8、10、12周使用7 d荨麻疹活动评分(UAS7)和慢性荨麻疹生活质量评分(CU-Q2oL)评估患者的荨麻疹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记录比较奥马珠单抗治疗前后其他药物使用的变化情况。组内治疗前后UAS7、CU-Q2oL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60例CSU患者均接受12周奥马珠单抗治疗。患者基线UAS7为(22.37±8.88)分,治疗第1次后UAS7降至(2.01±5.13)分,达到治疗平台期;第12周时降至(0.60±2.63)分,93.3%的患者UAS7降至0分,3.3%达良好控制(UAS71~6分);UAS7降为0分所需时间为(22.4±3.2)d。基线CU-Q2ol为(34.10±15.01)分,治疗第1次后降至(2.41±7.18)分,达到平台期,第12周为(0.56±2.90)分,CU-Q2ol降至0分需要(21.15±16.02)d。联用奥马珠单抗治疗后,既往治疗药物逐渐减量或停药,第12周时39例(65%)患者停用除奥马珠单抗外的治疗药物且症状达完全控制。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安全性良好,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奥马珠单抗(300 mg/4周)对CSU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为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CSU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生物制剂 治疗结果 药物毒性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奥马珠单抗
原文传递
特应性皮炎瘙痒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傲 姚煦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7-361,共5页
特应性皮炎瘙痒是一种典型的非组胺相关瘙痒, 涉及复杂的神经传导通路。多种细胞因子和神经肽类物质以及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菌群失调也参与瘙痒信号的产生和传递。本综述聚焦近年特应性皮炎瘙痒发病机制和治疗的主要研究进展。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瘙痒症 细胞因子类 皮肤屏障 皮肤菌群
原文传递
常用特应性皮炎严重度评估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姚煦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9-541,共3页
国内外特应性皮炎指南均推荐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阶梯治疗,因此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对于合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特应性皮炎严重度评估的方法繁多,本文介绍常用的评估方法,探究其临床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严重度 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