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一种亚型? 被引量:6
1
作者 牛奕 陈书长 +3 位作者 江滨 李德高 葛昌文 李蓉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19-223,共5页
为了研究红白血病是否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一个独立亚型,从临床实验及病程进展方面对21例红白血病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诊断时患者合并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者分别为42.9%、81%、81%。外周血分类显示85.7%患者有幼稚粒细胞... 为了研究红白血病是否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一个独立亚型,从临床实验及病程进展方面对21例红白血病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诊断时患者合并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者分别为42.9%、81%、81%。外周血分类显示85.7%患者有幼稚粒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52.4%患者有幼稚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骨髓涂片显示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细胞占58.3±8.0%,原始粒细胞占NEC58.0±18.4%;66.7%患者有病态造血,与典型AML不同。在病程中52.4%患者发生疾病转型,转为RAEB/RAEB-T和AML-M2,19例在确诊M6后接受化疗,11例有效(57.9%),其中CR10例、PR1例,CR中位维持6个月、PR2个月,但CR患者绝大多数伴有骨髓病态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中数生存期在初诊M6和MDS转化为M6组分别为13.0±13.3和2.3±1.3月。结论:临床诊断急性红白血病与典型AML有许多差异,可能大部分是以红系过度增生为表现的MDSRAEB和RAEB-T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白血病 急性髓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二)
2
作者 陈书长 《癌症进展》 2003年第2期169-172,共4页
  [接上期第74页]   预后   FAB鉴别与预后   既往对MDS患者病情资料分析,认为51%~70%患者最后转为急性白血病,因而MDS又称为白血病前期.近年随着对MDS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转为急性白血病者较过去估计的为少.国外对近年9个...   [接上期第74页]   预后   FAB鉴别与预后   既往对MDS患者病情资料分析,认为51%~70%患者最后转为急性白血病,因而MDS又称为白血病前期.近年随着对MDS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转为急性白血病者较过去估计的为少.国外对近年9个大宗MDS病例报告综合分析,总数为1 914例,转为白血病者占19%.综合国内163例MDS患者,转为白血病者占33.7%.FAB各个亚型转为白血病的比例从5%~48%不等(表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S 北京协和医院 中数 小剂量化疗 病态造血 生存期 康力龙 阶梯治疗 分级救治 全反式维甲酸 白血病 血癌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
3
作者 陈书长 《癌症进展》 2003年第1期69-74,共6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祖细胞水平损伤而产生的克隆性疾病,常同时或先后累及红细胞、白细胞及巨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引起周围血红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临床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祖细胞水平损伤而产生的克隆性疾病,常同时或先后累及红细胞、白细胞及巨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引起周围血红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临床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 部分MDS患者可逐渐进展为急性白血病,故又称之为白血病前期。但是,近年临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性疾病 白血病前期 巨核细胞系 骨髓增生 病态造血 急性白血病 血细胞减少 造血生长因子 难治性贫血 骨髓增殖性疾病
下载PDF
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建凤 白春梅 +1 位作者 杨堤 陈书长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PMGCT)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PMG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发病年龄26.1岁,肿瘤均来源于前纵隔,平均最大径16.0 cm。其中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PMGCT)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PMG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发病年龄26.1岁,肿瘤均来源于前纵隔,平均最大径16.0 cm。其中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PMSGCT)5例(17.2%),原发性纵隔非精原细胞瘤(PMNSGCT)24例(82.8%)。PMGCT最常见症状是憋气、咳嗽与胸痛,其治疗采用化疗、手术、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PMNSGCT组中化生存期为19.0个月, 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65.3%和28.1%。PMSGCT组均长期生存,预后优于PMNSGCT组(P= 0.00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局限于纵隔、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PMNSGCT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PMGCT以PMNSGCT为主,主要治疗手段是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PMNSGCT预后明显差于PMSGCT,并与病变范围、化疗与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瘤 纵隔肿瘤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原发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白春梅 杨缇 +5 位作者 许莹 张微 刘晓利 朱燕林 陈书长 沈悌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研究原发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手段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原发肠道NH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结果。全部数据应用SSPS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32例原发肠道NHL患者的发病部位:大肠16例... 目的研究原发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手段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原发肠道NH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结果。全部数据应用SSPS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32例原发肠道NHL患者的发病部位:大肠16例(50.0%),小肠8例(25.0%),回盲部6例(18.8%),多发部位2例(6.2%)。临床表现:腹痛、腹胀26例(81.2%),腹部肿块14例(43.8%),腹泻12例(37.5%),便血10例(31.3%),消瘦10例(31.3%),发热8例(25.0%)。本组B细胞型NHL21例(65.6%),其中弥漫大B细胞型(DLBCL)15例(46.9%);T细胞型NHL10例(31.2%);组织细胞型1例(3.1%)。32例中,29例患者行手术和(或)化疗,19例(59.4%)获得完全缓解。Cox多因素分析显示,Ⅲ、Ⅳ期、B症状及T细胞型,是影响预后的独立不良因素(P<0.05)。结论原发肠道NHL临床表现不特异,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多发;根治性手术联合化疗为最佳治疗手段;预后与分期、B症状和T细胞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