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张奉春 林进 +1 位作者 宋琴芳 董怡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24-527,共4页
目的 :评价塞来昔布 (西乐葆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A)和骨关节炎 (O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和双模拟的方法 ,将 8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 43例 ,其中RA 15例 ,OA 2 8例 ,每天早晚各服塞来昔布10 0mg和安慰剂 1片。对照组 42... 目的 :评价塞来昔布 (西乐葆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A)和骨关节炎 (O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和双模拟的方法 ,将 8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 43例 ,其中RA 15例 ,OA 2 8例 ,每天早晚各服塞来昔布10 0mg和安慰剂 1片。对照组 42例 ,包括RA 15例 ,OA 2 7例 ,每天早晚各服双氯芬酸 5 0mg和安慰剂 1粒。疗程12周。结果 :患者自我评估 :2组均有 88%的患者关节炎得到改善 (P =0 .688) ;医生的总体评估为 :治疗组 88%、对照组 80 %得到改善 (P =0 .182 )。在不良反应中 ,治疗组较对照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低 ,分别为 37%和 60 % ,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41) ,其余不良反应 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塞来昔布保留了传统的非甾体类药物治疗RA和OA的疗效 ,降低了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关节炎 治疗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血清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27
2
作者 吴庆军 曾小峰 +6 位作者 唐福林 张奉春 董怡 赵岩 田新平 史艳萍 张乃峥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5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早期诊断价值 类风湿关节炎 血清学研究 抗RA33抗体 临床应用 类风湿因子(RF) 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 特异性抗体 抗角蛋白抗体 抗CCP抗体
下载PDF
28例风湿性多肌痛和颞动脉炎随诊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军 唐福林 +1 位作者 王晓东 余建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3-645,共3页
目的评价28例风湿性多肌痛(PMR)和颞动脉炎(TA)患者治疗过程,分析影响激素治疗时间和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至2001年本院诊治的28例PMR和TA患者,其中22例患单纯性PMR,3例PMR合并TA,3例单纯性TA,全部患者均应用糖皮质激素。其... 目的评价28例风湿性多肌痛(PMR)和颞动脉炎(TA)患者治疗过程,分析影响激素治疗时间和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至2001年本院诊治的28例PMR和TA患者,其中22例患单纯性PMR,3例PMR合并TA,3例单纯性TA,全部患者均应用糖皮质激素。其中13例加用免疫抑制剂。平均治疗时间25.5±24.0个月。按患者对激素有无抵抗及治疗后有无复发分组,对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并分析影响PMR和TA治疗及预后的因素。结果激素抵抗组治疗前血沉和外周血白细胞水平较无抵抗组明显升高(P<0.01);复发组激素减量速度较无复发组快(P<0.05)。结论治疗前血沉快和外周血白细胞高者易发生激素抵抗。激素减量过快易复发。对激素治疗抵抗和复发者,或PMR合并TA者应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多肌痛 颞动脉炎 复发 PMR TA 激素治疗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新型合成免疫调节剂——匹多莫德 被引量:97
4
作者 田新平 曾小峰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114,共4页
匹多莫德(pidotimod)是一种新型的化学合成免疫调节剂,可以促进机体的特异和非特异免疫反应。主要用于小儿反复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肿瘤患者伴发感染的治疗和预防。与传统的免疫调节剂相比,匹多莫德具有安全... 匹多莫德(pidotimod)是一种新型的化学合成免疫调节剂,可以促进机体的特异和非特异免疫反应。主要用于小儿反复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肿瘤患者伴发感染的治疗和预防。与传统的免疫调节剂相比,匹多莫德具有安全、使用方便和耐受性好的优点。现对匹多莫德的免疫调节作用、药动学、临床应用、安全性及用法用量等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多莫德 免疫调节剂 反复感染
下载PDF
重新评价糖皮质激素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梦涛 姚中强 +1 位作者 于孟学 王国锋 《北京医学》 CAS 2005年第12期748-751,共4页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治疗作用 糖皮质激素 不良反应 诺贝尔医学奖 临床实践 长期使用 临床医师 20世纪 GC
下载PDF
IL-17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6
作者 唐碧霞 张烜 唐福林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4-97,共4页
IL-17是CD4+T细胞亚群Th17分泌的细胞因子。Th17的发育、扩增及分泌IL-17主要受TGF-β、IL-6、IL-15、IL-23等细胞因子的调控。IL-17调节前炎性因子、趋化因子等的产生及分泌,在白细胞的迁移、破骨细胞的活化和骨质的吸收等方面发挥重... IL-17是CD4+T细胞亚群Th17分泌的细胞因子。Th17的发育、扩增及分泌IL-17主要受TGF-β、IL-6、IL-15、IL-23等细胞因子的调控。IL-17调节前炎性因子、趋化因子等的产生及分泌,在白细胞的迁移、破骨细胞的活化和骨质的吸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证实,IL-1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 TH17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被引量:5
7
作者 冷晓梅 蒋颖 +2 位作者 赵岩 唐福林 于孟学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33-37,共5页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滑膜细胞因子 T细胞激活 自身免疫病 前炎性因子 发病机制 关节置换术 种抗原 免疫介导
下载PDF
沙利度胺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朱佳 曾小峰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155-1158,共4页
沙利度胺原作为镇静剂治疗早孕反应,因严重致胎儿缺陷而被禁用。此后研究发现沙利度胺具有抗炎、免疫调节和抗血管生成作用,特别是它能有效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而TNF-α与很多疾病发生相关,因此逐渐应用在多种疾病中,取得了很好... 沙利度胺原作为镇静剂治疗早孕反应,因严重致胎儿缺陷而被禁用。此后研究发现沙利度胺具有抗炎、免疫调节和抗血管生成作用,特别是它能有效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而TNF-α与很多疾病发生相关,因此逐渐应用在多种疾病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鉴于该药的上述作用,近年沙利度胺作为一种新药在风湿性疾病中应用,特别是在难治性疾病中取得突出疗效。同时该药具有多种不良反应和一定适应证,需要在临床应用中严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风湿性疾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治疗 被引量:4
9
作者 侯勇 于孟学 韩淑玲 《北京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367-370,共4页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药治疗 DMARDS 非甾体抗炎药 抗风湿病药物 发挥作用 抗风湿药 临床症状 慢作用药 抗炎作用 病情进展 生物制剂 甲氨蝶呤 SASP 来氟米特 新动向 抗疟药 金制剂 青霉胺 环孢素 爱若华
下载PDF
两种慢作用抗风湿药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冬红 史群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3年第3期203-204,共2页
目的 观察两种慢作用抗风湿药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2 5例 ,第 1组服用甲氨蝶呤 (MTX) 1 0mg/周 +雷公藤多甙 2 0mg ,每日 3次 ;第 2组服用MTX 1 0mg/周 +柳氮磺吡啶 (... 目的 观察两种慢作用抗风湿药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2 5例 ,第 1组服用甲氨蝶呤 (MTX) 1 0mg/周 +雷公藤多甙 2 0mg ,每日 3次 ;第 2组服用MTX 1 0mg/周 +柳氮磺吡啶 (SASP) 1 0g ,每日 2次 ,观察 3个月。 结果 MTX +雷公藤多甙组在 6、1 2周的有效率分别为 84% ,92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6 % ,MTX +SASP组为 56 % ,88%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 8%。结论 MTX +雷公藤多甙组及MTX +SASP组治疗RA的疗效相似 ,均优于单独应用MTX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作用抗风湿药 联合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观察 雷公藤多甙 柳氮磺吡啶 甲氨蝶呤
下载PDF
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外周血CD34^+细胞动员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道斌 赵岩 +4 位作者 赵丽丹 冷晓梅 张洁萍 汪玄 沈悌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动员的规律和安全性。方法以CTX+rhG-CSF方案对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外周血CD34+细胞动员。结果动员后可获得单个核细胞(MNC)4.52(1.15~14.05)×108/kg,其中CD34+细胞为5.18(1.... 目的探讨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动员的规律和安全性。方法以CTX+rhG-CSF方案对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外周血CD34+细胞动员。结果动员后可获得单个核细胞(MNC)4.52(1.15~14.05)×108/kg,其中CD34+细胞为5.18(1.30~26.35)×106/kg。19例次患者注射CTX后ANC<0.5×109L-1,获得MNC 4.33(1.15~9.5)×108/kg、CD34+细胞5.16(1.30~26.35)×106/kg;23例次患者注射CTX后ANC≥0.5×109L-1,获得MNC 4.45(1.21~14.05)×108/kg、CD34+细胞5.41(1.0~24.10)×106/Kg。2组间无差异。动员过程中原发病无明显恶化,所有患者原发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SLE患者SLE-DAI评分由17(12~24)分降至3(0~4)分(P<0.01),RA患者均达到ACR20标准。1例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患者死于TTP,3例患者动员失败。结论以CTX+rhG-CSF方案可有效地动员出足够的CD34+细胞,并能缓解原发病。动员过程中不良反应可耐受,但仍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在少数动员失败的患者中,原因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造血干细胞动员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文 唐福林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31-937,共7页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和维持关节慢性滑膜炎症反应的最重要的致炎性细胞因子之一。TNF-α可作用于RA关节组织中的滑膜细胞、巨噬细胞、软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使这些细胞活化,产生金属蛋白酶、胶原酶、基膜溶解酶...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和维持关节慢性滑膜炎症反应的最重要的致炎性细胞因子之一。TNF-α可作用于RA关节组织中的滑膜细胞、巨噬细胞、软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使这些细胞活化,产生金属蛋白酶、胶原酶、基膜溶解酶等,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和血管翳形成,进一步引起软骨破坏和骨侵蚀。以TNF抑制剂为代表的生物制剂可有效改善RA病情,成为近年来RA治疗的新里程碑。诸多临床试验已证实,TNF抑制剂可改善关节炎症和关节功能,减少RA临床活动性,并延缓关节的放射学进展。目前共有3种TNF-α抑制剂:Etaner-cept,Inflixim ab和Adalimum ab。Etanercept是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由II型TNF受体(p75)与IgG1的Fc部分组成二聚体;Inflixim ab是针对TNF的特异性IgG1单克隆抗体(由人Ig稳定区和鼠Ig可变区组成的嵌合体);Adalimum ab也是特异性针对TNF的IgG1单克隆抗体(Ig的稳定区和可变区均为人源的)。TNF抑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反应、感染、肿瘤、淋巴增殖性疾病、神经脱髓鞘病变以及狼疮样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风湿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覃舒文 侯明辉 张奉春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72-974,共3页
目的提高对风湿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102例诊断明确的风湿病患者中,224例有甲状腺疾病相关检查结果的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情况。结果224例风湿病患者包含24种诊断明确的风湿病,... 目的提高对风湿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102例诊断明确的风湿病患者中,224例有甲状腺疾病相关检查结果的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情况。结果224例风湿病患者包含24种诊断明确的风湿病,男女比例为1∶8.7,其中77例(占34.4%)合并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AITD)所占的比例为16.5%。甲状腺疾病可发生在风湿病诊断前后的各阶段,不受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应用的影响。224例风湿病患者中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02例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37例,34.3%的SLE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AITD占14.7%,甲状腺疾病的发生与SLE患者是否存在抗甲状腺抗体有关(χ2检验,P<0.001)。27.0%的pSS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结论甲状腺疾病可以发生在多种风湿病患者中,可出现在风湿病诊断前后的各阶段,不受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使用的影响,与风湿病的病情活动指标无相关,但甲状腺疾病的发生与SLE患者抗甲状腺抗体的存在显著相关。非器官特异性风湿病并发器官特异性甲状腺疾病在发病机制间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甲状腺疾病 抗甲状腺抗体
下载PDF
检测抗聚丝蛋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艾脉兴 冷晓梅 曾小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探讨抗聚丝蛋白抗体(AFA)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价值,并比较与RA的其他早期诊断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从人表皮细胞中提取并部分纯化聚丝蛋白(filaggrin)抗原,用于免疫印迹检测(Western blot)103例RA血清标本和140例对照血清,包括... 目的探讨抗聚丝蛋白抗体(AFA)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价值,并比较与RA的其他早期诊断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从人表皮细胞中提取并部分纯化聚丝蛋白(filaggrin)抗原,用于免疫印迹检测(Western blot)103例RA血清标本和140例对照血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SS)、骨性关节炎(OA)95份及正常人45份。APF和AKA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103例RA病人的AFA阳性率、特异性分别为35.9%,93.7%,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人(P<0.001)。在AFA阳性的37例中,AKA也阳性的为26例,重叠率为70.3%;APF亦阳性的为31例,重叠率为83.8%,AFA与AKA、APF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AFA对RA具有很高的特异性。AFA的检测可用于RA的临床诊断。AFA与APF及AKA有相关性,但不能完全取代它们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抗聚丝蛋白抗体 抗核周因子 抗角蛋白抗体
下载PDF
北京地区汉族人巯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分布状况和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波 徐小薇 +1 位作者 曾学军 李大魁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1730-1733,共4页
目的初步考察北京地区汉族健康人和我院自身免疫病患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hipurinemethyltransferase,TPMT)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细胞中TPMT活性;采用特异引物序列-多聚酶链反应(SSP-PCR)及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 目的初步考察北京地区汉族健康人和我院自身免疫病患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hipurinemethyltransferase,TPMT)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细胞中TPMT活性;采用特异引物序列-多聚酶链反应(SSP-PCR)及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多态分析(PCR-RFLP)检测TPMT突变等位基因。结果269名汉族健康人TPMT活性呈正态分布,活性在7.23-21.40μmol·h-1·L-1RBCs之间,平均活性是(13.27±2.19)μmol·h-1·L-1RBCs。高酶活性者和低酶活性者的分界点是10.48μmol·h-1·L-1RBCs,低酶活性者17名,占总人数的6.3%,高酶活性者252名,占总人数的93.7%,未发现TPMT活性缺陷者。男性TPMT平均活性比女性略高(P<0.05);95名自身免疫病患者TPMT活性在3.50-40.12μmol·h-1·L-1RBCs之间,平均活性是(15.72±4.99)μmol·h-1·L-1RBCs,高于健康人,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14名高酶活性者均无突变等位基因;10名低酶活性者中,有5名存在TPMT突变等位基因,其中TPMT*2突变等位基因1名,TPMT*3C等位突变基因5名;TPMT活性和基因型呈显著性相关(Kendall’s_b=0.972,P<0.01)。结论北京地区汉族健康人TPMT活性呈正态分布,男性TPMT活性略高于女性(P<0.05);自身免疫病患者TPMT活性个体间差异比健康人大。提示在临床使用嘌呤类药物时,应考虑患者TPMT活性或基因型,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 遗传多态性 活性 基因型
下载PDF
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小核核糖核蛋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国锋 于孟学 +2 位作者 李薇 刘小军 于健宁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295-298,共4页
关键词 核糖核蛋白 自身免疫性疾病 RNA结合蛋白 HNRNP 真核细胞 研究发现 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 小核核糖核蛋白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军 张奉春 《中国医刊》 CAS 2004年第8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类风湿关节炎 治疗 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被引量:2
18
作者 冷晓梅 张奉春 《中国医刊》 CAS 2004年第9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RA 类风湿关节炎 早期诊断 致残率 患者 治疗 发病率 中国 对称性 系统性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随访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薇 周道斌 +3 位作者 赵岩 冷晓梅 蒋颖 沈悌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3-576,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移植后免疫重建。方法对一例难治ITP患者进行APBSCT并观察临床疗效和免疫重建的过程。结果经环磷酰胺(CY)+G-CSF动员,获得CD34+细胞4·7×1...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移植后免疫重建。方法对一例难治ITP患者进行APBSCT并观察临床疗效和免疫重建的过程。结果经环磷酰胺(CY)+G-CSF动员,获得CD34+细胞4·7×106/kg。在TBI+CY预处理后,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分别在第11、12天植入,无严重并发症。移植后6个月开始淋巴细胞各亚群逐渐恢复,CD4+/CD8+比例仍倒置,记忆T细胞(CD4+CD45RO+)的恢复先于纯真T细胞(CD4+CD45RA+)。随访至31个月时血小板始终大于100×109/L,疾病处于完全缓解中。结论APBSCT可能是治疗难治性ITP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
下载PDF
生物制剂在风湿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田新平 曾小峰 《继续医学教育》 2006年第28期66-76,共11页
关键词 疾病治疗 生物制剂 风湿性 自身免疫异常 系统性风湿病 周围软组织 代谢异常 发病机制 减少残疾 退行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