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 李洪斌 +2 位作者 董怡 唐福林 张奉春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 观察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 ( Iv Ig)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 E)的作用。方法 采用分组对照研究 ,对比不同治疗方案对 SL E血清学指标、临床表现及整个疾病活动度 ( SL EDAI)的影响及疗效 :对照组口服 1mg· kg- 1 / d)... 目的 观察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 ( Iv Ig)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 E)的作用。方法 采用分组对照研究 ,对比不同治疗方案对 SL E血清学指标、临床表现及整个疾病活动度 ( SL EDAI)的影响及疗效 :对照组口服 1mg· kg- 1 / d)强的松 +静脉滴注 0 .8~ 1.0 g/ ( 3~ 4)周环磷酰胺 ,其余 3组除给予相同剂量的强的松和环磷酰胺外 ,分别给予 Iv Ig( 2 0 g/ d)连续 3天、甲基强的松龙 ( MP)冲击 ( 1g/ d)连续 3天及 Iv Ig+ MP冲击。结果  1联合应用大剂量 Iv Ig及 MP冲击治疗较单纯应用 MP冲击可更显著降低 SL EDAI( P<0 .0 5 ) ;2 Iv Ig、MP冲击、Iv Ig+MP冲击联用组血小板达高峰时间分别为 ( 6 .2± 4.4)、( 7.3± 4.9)、( 3.8± 2 .4)天 ,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后者为( 31.0± 17.8)天 ,P<0 .0 1。 Iv Ig+ MP冲击联用组血小板达高峰时间亦显著低于单纯 MP冲击组 ( P<0 .0 5 )。 Iv Ig、MP冲击、Iv Ig+ MP冲击 3组血小板计数峰值分别为 ( 175 .1± 89.2 )× 10 9/ L ,( 12 6 .8± 10 7.4)× 10 9/ L及 ( 12 8.4±78.6 )× 10 9/ L ,血小板计数升高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 P<0 .0 5 )。 3对于狼疮肾炎及其他的血清学改变 ,这几组治疗方案无明显差别。结论  Iv Ig对控制 SL E疾病活动度及 S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球蛋白 甲基强的松龙 血小板减少 治疗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阻断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玉华 曾小峰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4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阻断剂 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预防
下载PDF
躯体疾病与心理障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燕萍 唐福林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6-347,共2页
关键词 躯体疾病 心理障碍 精神障碍 分子生物学 治疗
下载PDF
重症狼疮合并粟粒性肺结核一例报告
4
作者 张奉春 唐福林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87-287,274,共2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合并症 粟粒性肺结核
下载PDF
抗核周因子等四种抗体联合检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11
5
作者 李鸿斌 李小峰 +1 位作者 甘晓丹 唐福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 探讨抗核周因子 (APF)、抗角蛋白抗体 (AKA)、抗Sa抗体及抗RA3 3抗体较类风湿因子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 (RA)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 对 12 8例RA患者 ,分别以人颊粘膜和大鼠的食道角质层为底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PF和AKA。... 目的 探讨抗核周因子 (APF)、抗角蛋白抗体 (AKA)、抗Sa抗体及抗RA3 3抗体较类风湿因子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 (RA)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 对 12 8例RA患者 ,分别以人颊粘膜和大鼠的食道角质层为底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PF和AKA。抗Sa抗体和抗RA3 3抗体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a抗原由人胎盘提取 ,RA3 3抗原来源于Ehrlich细胞。结果  ( 1)APF、AKA、抗Sa抗体、抗RA3 3抗体对早期RA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 91 4 % ( 2 2 4 /2 4 5 )和 3 5 2 % ( 4 5 /12 8) ,90 2 %( 2 2 1/2 4 5 )和 3 2 0 % ( 4 3 /12 8) ,90 6% ( 2 2 2 /2 4 5 )和 3 3 6% ( 4 3 /12 8) ,89 8% ( 2 2 0 /2 4 5 )和 2 8 9% ( 3 7/12 8) ;而类风湿因子 (RF)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 72 3 % ( 177/2 4 5 )和 4 4 5 % ( 5 7/12 8)。RF滴度至 1∶12 8时 ,与上述 4种抗体在特异性上的差异无显著意义。在 71例RF阴性RA患者中 ,15例 ( 2 1 1% )APF阳性 ,18例 ( 2 5 4 % )AKA阳性 ,2 1例 ( 2 9 6% )抗Sa抗体阳性 ,17例 ( 2 3 9% )抗RA3 3阳性。 ( 2 ) 4种抗体中任何两种抗体同时阳性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 95 1% ( 2 3 3 /2 4 5 )和 4 6 1% ( 5 9/12 8)。而当 3种或3种以上抗体阳性时 ,特异性可达 99 6% ( 10 8/12 8)。 (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诊断 抗核周因子 抗体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滑膜细胞增生与fas和bcl-2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兴民 蒋明 +2 位作者 郑德先 刘峰 肖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滑膜细胞增生是否与细胞凋亡有关。方法通过体外转录合成,并标记fas及其配体(fasL)和bcl-2RNA探针,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9例滑膜组织的基因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表...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滑膜细胞增生是否与细胞凋亡有关。方法通过体外转录合成,并标记fas及其配体(fasL)和bcl-2RNA探针,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9例滑膜组织的基因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表达。用DNA电泳和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7例RA病人滑膜衬里层细胞明显增生,其中6例有fasmRNA表达,5例表达bcl-2,而fasLmR-NA在所有病例均不表达。在RA滑膜衬里层中,bcl-2mRNA总是伴随fas而表达,且fas和bcl-2的表达率较骨性关节炎(OA)及正常对照者(NC)明显增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fas和bcl-2蛋白在滑膜衬里层有表达。从6例RA、4例OA病人及3例正常对照者滑膜组织中提取DNA,仅1例OA病人可见典型的DNA梯形图形。培养的RA和OA病人滑膜细胞经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表明自发凋亡的细胞很少(<5%)。结论RA病人滑膜细胞内不存在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bcl-2过量表达可能抑制了RA滑膜细胞凋亡,是RA滑膜细胞增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滑膜细胞增生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5
7
作者 冯蕊 李永哲 +1 位作者 赵冠飞 蒋明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686-689,共4页
目的了解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并比较抗MCV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以及某些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166例研究对象,包括74例R... 目的了解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并比较抗MCV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以及某些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166例研究对象,包括74例RA患者(其中早期18例,中晚期56例),50例非RA的风湿性疾病患者,42名健康对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MCV抗体,同时检测其他相关自身抗体,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4例RA中抗MCV抗体阳性58例,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9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和71%。抗MCV抗体阳性的平均抗体浓度依次为(552±380)U/ml(RA组),(162±63)U/ml(非RA组),(63±46)U/ml (健康对照组)。RA组的平均抗体水平较高。抗MCV抗体和抗CCP抗体相关性最强(r=0.502,P=0.000),APF、AKA次之(r=0.369、0.408,P<0.01)。抗MCV抗体与各项临床、实验室指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MCV抗体在RA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较APE、AKA与抗CCP抗体相关性强,可作为RA诊断的辅助指标。抗MCV抗体可能与病情活动度、功能状态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诊断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
原文传递
加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蒋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5-166,共2页
加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蒋明类风湿关节炎(简称RA)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病。自Garod于1859年首先描述此病以后,100余年来众多学者对RA的基础和临床做了很多的研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国外... 加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蒋明类风湿关节炎(简称RA)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病。自Garod于1859年首先描述此病以后,100余年来众多学者对RA的基础和临床做了很多的研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国外RA患病率为1%~2%,个别地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分型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硫唑嘌呤治疗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王礼建 毛利菲 +3 位作者 赵岩 崔京京 唐福林 董怡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0-132,共3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I型 硫唑嘌呤 治疗
原文传递
系统性血管炎抗内皮细胞抗体的检测及其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曾学军 朱卫国 +2 位作者 邓学新 唐福林 董怡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629-1632,共4页
目的 研究抗内皮细胞抗体 (AECA)在系统性血管炎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 ,分析其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 ,比较两者差异有无显著意义 ,初探AECA的分类。方法 采用Cyto ELISA法 ,分别以EA hy92 6及HMEC 1为底物 ,检测 12 2例系统性血管炎患者... 目的 研究抗内皮细胞抗体 (AECA)在系统性血管炎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 ,分析其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 ,比较两者差异有无显著意义 ,初探AECA的分类。方法 采用Cyto ELISA法 ,分别以EA hy92 6及HMEC 1为底物 ,检测 12 2例系统性血管炎患者血清中AECA ,与临床资料行相关性分析 ,并比较两种底物细胞所测AECA有无差异。结果 EA hy92 6为底物时系统性血管炎 ( 33 6 1% )及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 ( 32 35 % ) ,AECA阳性率显著高于类风湿关节炎 (RA) ( 2 5 0 % )患者及正常人 ( 4 76 % ) ;HMEC 1为底物细胞时系统性血管炎患者 ( 37 70 % )显著高于RA患者 ( 7 5 % )及正常人( 9 5 2 % ) ,SLE患者的AECA阳性率 ( 6 1 75 % )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其他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AECA与红细胞沉降率相关 ,与其他生化指标无相关性。伯明翰血管活动度评分 (BVAS)与AECAP/N成正相关。对两种底物细胞所测AECA值显著相关 ,符合率 92 6 2 %。结论 AECA在系统性血管炎有较高的检出率 ,可反映病情活动度 ;AECA在系统性血管炎可否分为针对大小血管内皮细胞两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血管炎 患者 病情活动 抗内皮细胞抗体 相关性 正常人 SLE 结论 伯明翰 差异
原文传递
抗蛋白酶3与抗髓过氧化物酶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烜 李永哲 +1 位作者 唐福林 曾小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915-916,共2页
关键词 系统性血管炎 ANCA 抗蛋白酶3 MPO 病理
原文传递
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新认识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烜 唐福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99-800,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临床表现 肝功能 免疫学
原文传递
Intrathecal injection with methotrexate plus dexamethasone in the treatment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volvement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怡 张烜 +3 位作者 唐福林 田新平 赵岩 张奉春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7期92-94,111,共4页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rathecal injection (IT) with methotrexate (MTX) plus dexamethasone (DXM) in treat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volvement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CNS lupus). M...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rathecal injection (IT) with methotrexate (MTX) plus dexamethasone (DXM) in treat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volvement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CNS lupus). Methods Twenty-four CNS lupus patients that were refractory to conventional steroid therapy were selected for IT with MTX 10-20?mg plus DXM 10-20?mg. The effects and side effects of IT were closely observed. Results The symptoms and signs of 22/24 (91.7%) CNS lupus patients receiving IT improved considerably. Cerebrospinal fluid pressure,protein and WBC levels declined from 201.5±155.4?mm?H2O, 145.2±87.6?mg/dl and 25.1±14.3/mm3 to 128.7±108.1?mm?H2O, 60.8±38.3?mg/dl and 6.8±2.1/mm3 respectively. Transient side effects were observed in 4 patients: 1 with itching sensation of lower limbs, 2 with headache and 1 with incontinence.Conclusion IT with MTX plus DXM is a promising method for treating CNS lupus and deserv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pus erythematosus systemic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trathecal injection
原文传递
疑难病例析评第169例:低热-视物模糊、听力下降-双足疼痛
14
作者 王汉萍 冷晓梅 +1 位作者 赵岩 董怡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68,共3页
患者女,21岁,因低热近20个月,视物模糊、听力下降、鼻塞8个月余,双足痛1个月余,于2007年8月1日入住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患者2005年10月受凉后出现发热、鼻塞、流涕,体温38.2℃。查血红细胞沉降率(ERS)37mm/1h,谷氨酸转... 患者女,21岁,因低热近20个月,视物模糊、听力下降、鼻塞8个月余,双足痛1个月余,于2007年8月1日入住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患者2005年10月受凉后出现发热、鼻塞、流涕,体温38.2℃。查血红细胞沉降率(ERS)37mm/1h,谷氨酸转氨酶(ALT)166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33U/L,碱性磷酸酶(ALP)310U/L,γ-谷氨酰转氨酶(GGT)96U/L。查EB病毒抗体:IgA/VCA0.709,IgG/VCA0.736,IgM/VCA0.5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物模糊 听力下降 疑难病例析评 低热 足疼痛 天冬氨酸转氨酶 北京协和医院 红细胞沉降率
原文传递
疑难病例析评 第101例 发热-血白细胞减低-肾炎-多发脓肿
15
作者 吴庆军 曾小峰 唐福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7期1935-1937,共3页
病历摘要 患者女,36岁,因间断发热6年、浮肿4个月、多发脓肿1月余于2004年11月11日入院。患者1998年3月受凉后发热,最高体温39.7℃,伴多关节疼痛,不肿。检查示“全血细胞减低”和腹腔多发淋巴结肿大(病理示坏死性淋巴结炎)。予... 病历摘要 患者女,36岁,因间断发热6年、浮肿4个月、多发脓肿1月余于2004年11月11日入院。患者1998年3月受凉后发热,最高体温39.7℃,伴多关节疼痛,不肿。检查示“全血细胞减低”和腹腔多发淋巴结肿大(病理示坏死性淋巴结炎)。予CHOP方案化疗2程和泼尼松(40mg/d,逐渐减量,共半年)治疗后热退,血常规恢复正常。2003年11月无诱因发热,最高体温40℃。血常规:白细胞(WBC)2.06×10^9/L,血红蛋白(HGB)95g/L,血小板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减低 间断发热 多发脓肿 全血细胞 疑难病例析评 坏死性淋巴结炎 肾炎 CHOP方案 淋巴结肿大 关节疼痛
原文传递
第127例发热—头痛—颅内压增高
16
作者 蒋颖 郑文洁 唐福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649-1652,共4页
患者女,26岁,因反复发热、血尿、蛋白尿18个月,头痛6个月入院。18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39℃,伴畏寒、寒颤,无双下肢及眼睑水肿,无腰痛,尿常规检查示有少量血尿及蛋白尿。当地医院诊为“肾小球肾炎”,给予泼尼... 患者女,26岁,因反复发热、血尿、蛋白尿18个月,头痛6个月入院。18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39℃,伴畏寒、寒颤,无双下肢及眼睑水肿,无腰痛,尿常规检查示有少量血尿及蛋白尿。当地医院诊为“肾小球肾炎”,给予泼尼松30mg,每日1次,并雷公藤总苷2片,每日3次,用药后体温下降,关节症状缓解。患者服用上述药物1个月后自行停药,再次出现发热,故复用泼尼松30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发热 疑难病例析评 颅内压增高 头痛 体温下降 尿常规检查 肾小球肾炎 雷公藤总苷
原文传递
嗜酸性血管中心性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17
作者 周佳鑫 唐福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4期3166-3168,共3页
关键词 血管中心性 纤维化 嗜酸性 北京协和医院 男性患者 鼻中隔 纤维样 进展性 外侧壁 报导
原文传递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烜 舒慧君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3-175,共3页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胸浆抗体 血管炎 治疗 诊断
原文传递
白介素I受体拮抗剂基因治疗小鼠Ⅱ型胶原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高云 狄春辉 +5 位作者 蒋明 李芳 张颖妹 袁岚 宋泉声 马大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4期990-994,共5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受体拮抗剂 (IL 1ra)基因治疗小鼠Ⅱ型胶原关节炎效果 ,为临床开展类风湿关节炎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人IL 1rac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I中 ,构建成在真核细胞内表达IL 1ra的质粒pcDI IL 1r...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受体拮抗剂 (IL 1ra)基因治疗小鼠Ⅱ型胶原关节炎效果 ,为临床开展类风湿关节炎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人IL 1rac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I中 ,构建成在真核细胞内表达IL 1ra的质粒pcDI IL 1ra。经酶切、PCR和DNA测序鉴定均证实了插入片段的正确性。体外和体内转染真核细胞后 ,分别用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到了IL 1ra的高效表达。将小鼠分成 4组 ,每组 8只 ,1组、2组用基因枪给药法 (2 0 μg 只小鼠 ) ,3组、4组用肌肉注射法 (2 0 0 μg 只小鼠 ) ,一次性将这一构建质粒注射于Ⅱ型胶原诱导的DBA 1小鼠关节炎模型肌肉组织中。结果 用两种方式IL 1ra基因给药后第 4天 ,小鼠肌肉组织中IL 1ra表达结果经计算机图像分析 ,吸光度 (A) 4 90值 :基因枪组为 0 5 2± 0 0 3,肌注组为 0 4 8± 0 0 2 ,对照组 0 4 1± 0 0 2。基因枪组与于对照组比较P <0 0 1,肌注组与对照组比较P <0 0 5。给药后第 6天和第 12天 ,小鼠血清IL 1ra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基因枪组于第 6天和第 12天均显著升高 (P <0 0 1)。肌注组小鼠血清IL 1ra水平在第 6天和第 12天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两种治疗组的小鼠病情从第 6天开始缓解 ,关节红肿较对照组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受体 基因疗法 小鼠 类风湿关节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