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心黏液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小启 宋云虎 王立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1-21,24,共2页
关键词 心脏 黏液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肺血少型紫绀性先心病合并体肺侧支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新伟 胡玲 +2 位作者 孙宏涛 朱俊明 郭少先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704-705,共2页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并发症 心脏缺损 先天性/外科学 肺循环
下载PDF
右腋下直切口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3
作者 王东进 吴清玉 +8 位作者 杨秀滨 李庆国 陈保俊 曹彬 张杰 武忠 王文公 周庆 王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68-470,共3页
目的介绍使用右腋下直切口进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临床结果及治疗体会,总结临床经验。方法使用右腋下直切口对2058例先心病和心脏瓣膜病施行手术,其中先心病1466例,心脏瓣膜疾病592例,所有患者均行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或吸入麻醉;取左... 目的介绍使用右腋下直切口进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临床结果及治疗体会,总结临床经验。方法使用右腋下直切口对2058例先心病和心脏瓣膜病施行手术,其中先心病1466例,心脏瓣膜疾病592例,所有患者均行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或吸入麻醉;取左侧卧位60°~90°,切口上端起自腋中线第3肋,下端止于腋前线第5肋,在腋中线第7肋间切一1.5cm小口备用,沿第4肋骨上缘或第3肋进胸;沿右膈神经前切开心包并悬吊利于升主动脉及心脏显露;以长扁桃钳夹住主动脉插管前端,帮助完成主动脉插管。经手术切口内置入上腔静脉直角插管,从第7肋间小切口导入直角下腔静脉插管。阻断升主动脉,经主动脉根部插管灌注心脏停搏液,切开右心房或肺动脉和右心室流出道切口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体外循环结束后,拔除主动脉插管,缝合心包上段大部分,经第7肋间小切口放置胸腔引流管。结果全部患者中二次开胸止血23例(1.12%),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14例(0.68%),发生其他各种并发症65例(3.16%),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随访时无异常。2058例中共死亡6例,总死亡率为0.29%(6/2058),其中先心病患者3例,死亡率为0.20%(3/1466);心脏瓣膜病患者3例,死亡率为0.5%(3/592)。结论右腋下直切口本身固有的美观效果、较宽的手术适应证以及与常规切口相比具有的优点,值得并适于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 右腋下小切口 心脏外科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旁路通畅性的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小启 胡盛寿 +1 位作者 宋云虎 吕锋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93-395,共3页
目的 探讨即时血流测量技术评估冠状动脉旁路通畅性的应用特点。方法 分析272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共654根旁路应用即时血流测量技术进行流量测定,将血流量及血流波形存储在即时血流测量仪中。应用血流测... 目的 探讨即时血流测量技术评估冠状动脉旁路通畅性的应用特点。方法 分析272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共654根旁路应用即时血流测量技术进行流量测定,将血流量及血流波形存储在即时血流测量仪中。应用血流测量仪输出的关键值判断桥血管是否需要重新吻合。结果 对251例乳内动脉前降支旁路流量测定,平均血流量为(28.1±19.1)ml/min,搏动指数(PI值)2.96±2.05;对403根静脉旁路流量测定,其中对角支33根,平均血流量(34.3±28.6)ml/min,PI值2.18±0.63;钝缘支184根,平均血流量(37.6±27.9)ml/min,PI值3.05±2.12;右冠状动脉184根,平均血流量(36.2±24.2)ml/min,Pl值2.9±1.8。弥漫病变血管旁路血流量小,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回旋支序贯旁路远端吻合口多,血流量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组高。5例由于血液波形不满意拆除后进行了再次搭桥。结论 即时血流测量技术非常适合术中判断冠状动脉旁路通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旁路通畅性 即时血流测量 桥血管
下载PDF
巨大冠状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巅远 胡盛寿 +8 位作者 孙立忠 宋云虎 王巍 潘世伟 赵红 罗国华 刘永民 漆志涛 陶田富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535-1537,共3页
目的探讨巨大冠状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要点。方法1996年7月至2004年10月,共手术治疗6例巨大冠状动脉瘤。外科治疗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瘤切除术3例,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冠状动脉瘤成形术3例。巨大冠状动脉瘤常合并其他心血... 目的探讨巨大冠状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要点。方法1996年7月至2004年10月,共手术治疗6例巨大冠状动脉瘤。外科治疗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瘤切除术3例,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冠状动脉瘤成形术3例。巨大冠状动脉瘤常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同期行冠状动脉瘘修补手术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主动脉成形术2例,冠状动脉瘤血栓清除术1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44±26)min(67~20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4±21)min(56~172min)。患者随访8~87个月(平均48个月)。随访中患者症状均消失,无死亡和冠状动脉瘤复发病例。结论巨大冠状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应及时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瘤 动脉动脉瘘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9
6
作者 许建屏 郭宏伟 +3 位作者 胡盛寿 孙立忠 宋云虎 孙寒松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525-1528,共4页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经验及疗效随访分析。方法从1999年4月至2005年8月共对12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患者进行了外科治疗,其中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8例,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4例。异常起源的冠状动脉直接吻...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经验及疗效随访分析。方法从1999年4月至2005年8月共对12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患者进行了外科治疗,其中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8例,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4例。异常起源的冠状动脉直接吻合到主动脉9例,应用Takeuchi技术,即肺动脉内隧道重建冠状动脉3例。有7例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患者,因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同期行二尖瓣成形;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的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患者,同期在非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结果无死亡及术后并发症,随访7~83个月,平均(32±24)个月,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患者,左室舒张末径从术前的(45±7)mm减小至术后的(39±6)mm(P=0.011),左室短轴缩短率从术前的0.21±0.09增加至术后的0.35±0.06(P=0.006),7例二尖瓣成形的患者术后二尖瓣反流程度均减轻;所有患者活动能力正常,均无症状。结论外科治疗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需恢复2个冠状动脉系统供血;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患者,术后左室功能明显改善,对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需同期行二尖瓣成形;外科治疗早、中期效果良好,远期结果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肺动脉 外科手术 起源异常
原文传递
复杂紫绀性先心病合并体肺侧枝的外科治疗(附27例报告) 被引量:3
7
作者 董新伟 孙宏涛 +1 位作者 朱俊明 郭少先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952-953,共2页
关键词 复杂紫绀性先心病 合并症 肺侧枝 外科治疗 心功能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抑肽酶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何爱霞 杨静 +4 位作者 李立环 张磊 刘佳丽 宋云虎 孙寒松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81-584,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剂量抑肽酶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病人围术期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肌钙蛋白I(TnI)的影响。方法39例OPCAB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全量抑肽酶组(AH组)、半量抑肽酶组(AL组),每组13例... 目的比较两种剂量抑肽酶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病人围术期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肌钙蛋白I(TnI)的影响。方法39例OPCAB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全量抑肽酶组(AH组)、半量抑肽酶组(AL组),每组13例。AH组:抑肽酶2.0×106 KIU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于麻醉诱导后经30min恒速静脉输注完毕,然后以0.5×106 KIU/h速率静脉输注抑肽酶至手术结束;AL组:给药方法同上,抑肽酶剂量为AH组的一半。C组:输注同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即刻(基础值)、冠状动脉血管吻合结束后0.5 h、术后2 h、6 h、18 h采集中心静脉血,测定IL-6、IL-10和TnI。结果与基础值相比,血浆IL-6、IL-10和TnI术后均升高(P<0.05)。与C组相比,两用药组血浆IL-6、IL-10和TnI水平术后降低,术后18 h胸液引流量减少(P<0.05);但两用药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量和半量抑肽酶均能抑制OPCAB病人围术期炎性反应,减轻心肌损伤,减少术后失血。对OPCAB病人半量抑肽酶为推荐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肽酶 冠状动脉分流术 心肺转流术 炎症
原文传递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永波 吴清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35-736,共2页
目的 观察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PTE)对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CTEPH )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  1997年 3月~ 2 0 0 2年 6月 ,共对 15例CTEPH患者行PTE ,14例存活出院。其中 13例随访时间平均 4 0 (17~ 77)个月 ,1例失访 ;随访项目... 目的 观察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PTE)对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CTEPH )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  1997年 3月~ 2 0 0 2年 6月 ,共对 15例CTEPH患者行PTE ,14例存活出院。其中 13例随访时间平均 4 0 (17~ 77)个月 ,1例失访 ;随访项目包括心功能状态、血气分析和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收缩压。结果 随访期内 13例患者均存活 ,其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均为Ⅲ、Ⅳ级 ;术后 12例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1例Ⅲ级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由术前的 (5 8 1± 8 6 )mmHg上升至(90 8± 6 0 )mmHg (P <0 0 1) ;动脉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 (90± 5 ) %上升至 (96± 1) % (P <0 0 5 ) ;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的 (97 1± 2 2 4 )mmHg下降至 (4 2 6± 10 7)mmHg (P <0 0 1)。结论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对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具有很好的远期疗效 ,它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远期疗效 术前 心功能 肺动脉收缩压 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目的观 结论 上升
原文传递
超声评价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治疗慢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凌雁 刘延玲 +2 位作者 李建蓉 程克正 吴清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12-512,I008,共2页
关键词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治疗 慢性肺血栓栓塞症 超声检查 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