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内5HT_(1A)和5-HT_(2A)受体的变化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效巍 许晶 +4 位作者 李晓秋 张慧 王俊平 左萍萍 杨楠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4-178,共5页
为了在 5 羟色胺受体水平研究抑郁症的机制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TCAs)阿米替林的药理学机理 ,将 2 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 ,即对照组、抑郁组、阿米替林治疗组。应用 [3H]8 OH DPAT、[3H]Ketanserin作为标记配基 ,采用放射性配... 为了在 5 羟色胺受体水平研究抑郁症的机制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TCAs)阿米替林的药理学机理 ,将 2 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 ,即对照组、抑郁组、阿米替林治疗组。应用 [3H]8 OH DPAT、[3H]Ketanserin作为标记配基 ,采用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法 ,分别测定大鼠海马 5 HT1A受体、大脑皮层 5 HT2A 受体结合。结果显示 :抑郁大鼠海马 [3H]8 OH DPAT特异性结合 (1 8 78± 5 6 2fmol mgprot) ,较正常对照组 (2 6 1 2± 5 5 2fmol mgprot )明显下降(P <0 0 5 )。抑郁大鼠大脑皮层 [3H]Ketanserin特异性结合 (1 1 2 5 8± 4 2 1fmol mgprot) ,较正常对照组 (86 2 8±4 2 4fmol mgprot)明显增加 (P <0 0 5 )。阿米替林治疗 3周后 ,可使抑郁大鼠海马 5 HT1A 受体与大脑皮层 5 HT2A 受体结合恢复正常。提示 :海马 5 HT1A受体结合下降、大脑皮层 5 HT2A 受体结合增加可能与抑郁症病因有关 ;海马 5 HT1A 受体、大脑皮层 5 HT2A 受体是阿米替林发挥抗抑郁作用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应激 5-HT1A受体 5-HT2A受体 阿米替林
下载PDF
δ阿片类物质的抗缺血心脏保护机制和临床应用前景 被引量:3
2
作者 郭磊 张莉 张德昌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3-336,共4页
阿片类物质尤其是δ阿片受体激动剂,在整体动物、离体器官、培养的细胞模型,以及人的心脏组织中能够模拟缺血预适应,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介绍了近年来δ阿片类物质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其心脏保护作用涉及的信号调控机... 阿片类物质尤其是δ阿片受体激动剂,在整体动物、离体器官、培养的细胞模型,以及人的心脏组织中能够模拟缺血预适应,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介绍了近年来δ阿片类物质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其心脏保护作用涉及的信号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阿片类药物治疗缺血性心脏疾病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阿片受体 缺血预适应 信号转导
下载PDF
槲皮素及阿司匹林对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
3
作者 林勇 高存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8-102,共5页
采用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形成玫瑰花结试验探讨槲皮素及阿司匹林对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家兔中性粒细胞可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槲皮素(0.3-100μmol·L^-1)及阿司匹林(0... 采用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形成玫瑰花结试验探讨槲皮素及阿司匹林对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家兔中性粒细胞可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槲皮素(0.3-100μmol·L^-1)及阿司匹林(0.4-3.3mmol·L^-1)可增加中性粒细胞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当中性粒细胞被乙酸肉豆寇佛波醇(PMA100μg·L^-)激活时,此抑制作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 中性粒细胞 槲皮素 阿司匹林
下载PDF
NMDA受体拮抗剂APV抑制福尔马林诱导的大鼠伤害性行为反应
4
作者 李富春 丁丽君 任民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51-254,共4页
目的:检测NMDA受体拮抗剂DL2amino5phosphonovalericacid(APV)对福尔马林诱导的大鼠伤害性行为反应的镇痛效应。方法:在大鼠左足趾部sc福尔马林诱导化学损伤性行为反应,经蛛网膜下... 目的:检测NMDA受体拮抗剂DL2amino5phosphonovalericacid(APV)对福尔马林诱导的大鼠伤害性行为反应的镇痛效应。方法:在大鼠左足趾部sc福尔马林诱导化学损伤性行为反应,经蛛网膜下腔引入药物,观察对此行为反应的抑制效应。结果:APV剂量依赖地抑制福尔马林诱导的持续性伤害性行为反应并有时间作用特点;APV对其中的反射性缩腿反应也有抑制作用,但没有时间作用特点。结论:NMDA受体在脊髓痛觉传递和疼痛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NMDA受体拮抗剂APV是否有直接的镇痛效应仍需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受体拮抗剂 伤害性行为反应 疼痛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