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特异表达基因p93在四种心血管疾病中血清水平的差异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郑晓静 刘冬青 +4 位作者 时娜 曹慧青 田野 王来元 孟宪敏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04-707,共4页
目的研究心肌特异表达的新激酶基因p9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扩张性心肌病(DCM)、先天性心脏病(CHD)和风湿性心脏病(RHD)中的作用。方法以杂交瘤技术制备p93单克隆抗体;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直接法检测正常人与上述... 目的研究心肌特异表达的新激酶基因p9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扩张性心肌病(DCM)、先天性心脏病(CHD)和风湿性心脏病(RHD)中的作用。方法以杂交瘤技术制备p93单克隆抗体;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直接法检测正常人与上述4种疾病患者血清中p93的表达状况及血清浓度的差异。结果成功制备了人p93单克隆抗体,效价达1:100 000;正常人及CAD、DCM、CHD、RHD患者血清中均有p93的表达;正常人血清水平对数值为2.32±0.19;4种疾病患者的p93血清水平(对数值分别为2.46±0.22,2.47±0.20,2.58±0.26,2.49±0.19)均高于正常人(P<0.05)。其中CHD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CAD组(P<0.05)。结论p93基因与这4种疾病均有密切关系,以CHD尤为突出。推测该基因可能在上述各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机制亟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基因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娜琼 宋莉 +5 位作者 杨跃进 鲁向锋 华倚虹 叶珏 李建新 顾东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及破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MMP-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汉族冠心病患者1371例,如患者前... 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及破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MMP-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汉族冠心病患者1371例,如患者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中仅一支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定义为单支病变者(单支病变组,n=332);如患者上述三支冠状动脉中有两支直径狭窄≥50定义为双支病变者(双支病变组,n=445);如上述三支冠状动脉直径狭窄均≥50,则定义为三支病变者(三支病变组,n=594)。选择MMP-9-1562C/T、R279Q等SNPs位点,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确定基因型。χ2检验用于单因素分析时检验SNP位点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间的关联。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用以校正混杂因素。结果:-1562C/T多态性位点在冠心病患者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中-1562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11.3,11.6和9.9;R279Q多态性位点在冠心病患者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中279Q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31.3,32.1和30.2。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上述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中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冠心病患者中MMP-9-1562C/T及R279Q多态性位点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因而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硬化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下载PDF
MRI对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于缺血心肌后动态监测价值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琼 赵世华 +8 位作者 陆敏杰 蒋世良 闫朝武 张岩 孟亮 唐跃 孟宪敏 魏英杰 王青峙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5-310,共6页
目的评价MR/对干细胞移植于缺血心肌后的动态监测价值。方法中华小型猪6头,抽取髂骨骨髓并制备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以注射用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SPIO)及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细... 目的评价MR/对干细胞移植于缺血心肌后的动态监测价值。方法中华小型猪6头,抽取髂骨骨髓并制备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以注射用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SPIO)及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细胞并进行标记率检测。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模型建立后14d,MR延迟增强成像(DE—MRI)检测梗死面积,之后行第2次开胸,于每只动物心肌梗死周边区和正常心肌区直视下经心外膜各注射标记的MSCs 2个点,同时分别于各区注射培养基2个点作为对照点。细胞移植后24h及21d,快速梯度回波序列(FGRE)T2^*像检测干细胞移植点低信号区的面积及信号强度。T2^*信号减低区范围的测量由FGRE面积法实现,其信号减低的程度以正常心肌区和该区的T2^*值之差与正常心肌区T2^*值的百分比表示。病理组织学检查心肌细胞形态、瘢痕形成、毛细血管密度及干细胞分布情况。不同时间点MSCs注射点低信号区面积及T2^*信号强度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配对t检验。干细胞注射点与对照点毛细血管密度的比较、梗死周边区及正常心肌区MSCs注射点信号衰减幅度和DAPI阳性细胞密度的比较采用成组资料t检验。结果DAPI及SPIO对MSCs的标记率均达100%。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后第14天,小型猪心肌梗死面积为(33.6±8.9)%。细胞移植后24h,标记MSCs注射点于MRI显示为边界清晰的卵圆形T2^*低信号区,梗死周边区与正常心肌区MSCs注射点T2^*低信号区的信号强度[分别为(67.00±5.48)%、(61.92±7.76)%,t=1.65,P=0.1158)]及面积[分别为(0.56±0.24)、(0.52±0.25)cm^2,t=0.39,P=0.704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3周,T2^*低信号区与正常心肌区的对比程度均较前下降,梗死周边区减低至(40.12±5.93)%(t=9.53,P〈0.01);正常心肌区减低为(46.92±6.25)%(t=11.03,P〈0.01)。梗死边缘区T2^*减低的程度大于正常心肌区MSCs注射点,且2组间信号强度减弱幅度分别为(26.88±7.27)%和(15.00±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08,P=0.0003)。正常心肌区MSCs注射点心肌组织中荧光标记的细胞核分布密度高于梗死边缘区MSCs注射点[分别为(106±25)和(143±31)个/高倍镜(t=-2.47,P=0.0293)]。梗死边缘区MSCs注射点组织中毛细血管分布密度高于该区对照点[分别为(13.4±4.0)和(9.4±3.1)个/高倍镜,t=2.49,P=0.0229]。MSCs移植于心肌组织中3周后,普鲁士蓝染色阳性的铁颗粒仅位于部分移植MSCs细胞核周围。结论MRI可在一定时间内实现对移植干细胞的示踪并反映移植MSCs在心肌局部的数量变化趋势,但是对于移植细胞的半定量监测存在局限性。移植干细胞所在的微环境是影响其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间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