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致病真菌48年动态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吴绍熙 郭宁如 +9 位作者 吕桂霞 廖万清 封绍奎 秦启贤 李若瑜 李春阳 郑岳臣 冉玉平 谭升顺 江致德 《医学研究杂志》 1999年第10期1-4,共4页
目的:动态研究1499年~1996年中国致病真菌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统一方法多中心在中国25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致病真菌动态分析。结果:从1949年~1985年21459株,1986年9139株及1996年18085株临床分离到的致病真菌动态分析发现近10年来致病真... 目的:动态研究1499年~1996年中国致病真菌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统一方法多中心在中国25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致病真菌动态分析。结果:从1949年~1985年21459株,1986年9139株及1996年18085株临床分离到的致病真菌动态分析发现近10年来致病真菌分布有明显差异,红色毛癣菌所占比例从1986年的45.4%下降至1996年的34.5%,但仍居首位;白念球菌从1986年的5%上升至1996年的19.6%而居第2位。结论:从我国1949年至1996年临床分离出致病真菌48683株分析看来,白念珠菌的地位已明显上升。这些结果对指导临床治疗很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流行病学 中国 动态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皮肤癣菌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贾冬梅 佟训靓 +1 位作者 罗庆录 刘维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43-646,共4页
目的通过真菌培养、动物模型观察糖皮质激素对皮肤癣菌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室研究:采用琼脂稀释法,实验组选用含0.1%去炎松的沙氏培养基,对照组单独应用沙氏培养基,分别接种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观察菌落的大小、形态... 目的通过真菌培养、动物模型观察糖皮质激素对皮肤癣菌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室研究:采用琼脂稀释法,实验组选用含0.1%去炎松的沙氏培养基,对照组单独应用沙氏培养基,分别接种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观察菌落的大小、形态。动物试验:分别取生长在含0.1%去炎松的沙氏培养基上生长的须癣毛癣菌和普通沙氏培养基上生长的须癣毛癣菌接种在豚鼠上,建立动物模型,观察动物皮损改变及病理改变。结果发现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使皮损加重,但并不是在感染初期立即加重,而是在1周以后。结论不能单独应用激素治疗真菌感染,但可以在一周之内应用抗真菌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的复方制剂,有效改善炎症后单独应用抗真菌药以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皮肤癣菌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微量稀释法测定皮肤癣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维达 王金燕 吴建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建立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皮肤癣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方法学,为该类实验的标准化打下基础。方法:用96孔酶标板做药敏试验载体,10级倍比稀释药液,测定30株皮肤癣菌临床分离株对三唑类新药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性。... 目的,建立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皮肤癣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方法学,为该类实验的标准化打下基础。方法:用96孔酶标板做药敏试验载体,10级倍比稀释药液,测定30株皮肤癣菌临床分离株对三唑类新药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性。结果:30株皮肤癣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MIC范围分别为≤0.06~4μg/ml和1~32μg/ml,均值分别为0.32μg/ml和7.76μg/ml.结论: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皮肤癣菌MIC初步显示了用药量少、重复性好、结果较可靠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癣菌 伊曲康唑 最低抑菌浓度 微量稀释法
下载PDF
中国24128例麻风新发现患者的畸残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严良斌 张国成 +2 位作者 陈祥生 余美文 李文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9期534-536,546,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近 11年来麻风新发现患者的畸残状况。方法统计分析 1989— 1999年全国各县、市 2 412 8例麻风现症病例初诊登记个案资料 ,数据由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疫情监测系统提供。结果 1989年全国麻风新发现患者的畸残率为46 49%... 目的了解中国近 11年来麻风新发现患者的畸残状况。方法统计分析 1989— 1999年全国各县、市 2 412 8例麻风现症病例初诊登记个案资料 ,数据由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疫情监测系统提供。结果 1989年全国麻风新发现患者的畸残率为46 49% ,1999年为 32 7% ;Ⅱ级畸残率由 1989年的 2 5 5 5 % ,到 1999年的 2 2 0 6 % ;有 19个省 (市 )畸残率超过 40 %。畸残者中 ,Ⅰ、Ⅱ级畸残分别为 37 5 4%和 6 1 0 4% ,另 1 42 %为仅有脱眉、面瘫、塌鼻等其他畸残 ,Ⅱ级畸残率超过 5 0 %的有 2 0个省 (市 )。年龄在 15岁以下的畸残率为 2 4 74% ,15— 6 5岁者为 39 3% ,6 5岁以上者为 5 3 33%。麻风病期在 2年以内发生畸残者为 2 8 95 % ,超过 2年和 5年者分别为 48 0 6 %和 6 0 95 %。有过麻风反应者畸残率为 5 3 76 % ;少菌型患者的Ⅱ级畸残率 ( 2 8 5 3% )明显高于多菌型 ( 2 2 0 3% )。结论中国麻风新发现患者的畸残率较高 ,近 11年虽有下降 ,但其程度无明显变化。因麻风诊断的延迟、麻风反应及麻风型别的不同 ,畸残率差异非常明显 ,不同性别、年龄间差异无显著性。早期发现患者 ,规则进行抗麻风联合化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麻风 畸残分析
下载PDF
联苯苄唑与丙酸氯倍他索联合抗皮肤癣菌感染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贾冬梅 罗庆录 刘维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8,62,共5页
目的通过真菌培养、药敏试验及动物模型研究联苯苄唑与丙酸氯倍他索联合抗皮肤癣菌感染的效果,为临床选择外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琼脂稀释法,实验组选用1%联苯苄唑与0.05%丙酸氯倍他索混合加入沙堡弱培养基中,对照组... 目的通过真菌培养、药敏试验及动物模型研究联苯苄唑与丙酸氯倍他索联合抗皮肤癣菌感染的效果,为临床选择外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琼脂稀释法,实验组选用1%联苯苄唑与0.05%丙酸氯倍他索混合加入沙堡弱培养基中,对照组为单用1%联苯苄唑组、单用0.05%丙酸氯倍他索组、二甲基亚砜组和沙堡弱培养基组,分别测定其对4种皮肤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2)建立须癣毛癣菌感染的豚鼠模型,实验组每日外涂含有1%联苯苄唑与0.05%丙酸氯倍他索复方霜剂1次,对照组分别为单用1%联苯苄唑组、单用0.05%丙酸氯倍他索组、二甲基亚砜组和沙堡弱培养基组,观察动物皮损改变及病理改变。结果体外抑菌实验组对各种皮肤癣菌的MIC值小于各对照组,动物模型实验组的皮损和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各对照组。结论1%联苯苄唑与0.05%丙酸氯倍他索组抑制真菌作用优于各自单独应用的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苄唑 丙酸氯倍他索 MIC 皮肤癣菌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中国性病监测的回顾和展望 被引量:21
6
作者 邵长庚 梁国钧 +1 位作者 龚向东 陈祥生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2年第4期247-250,共4页
1 15年的回顾 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性病再次流行.为了掌握性病流行趋势,根据卫生部<性病监测工作试行方案>的要求,从1987年起中国开展性病监测工作,这是对性病防治必要的支持对策.
关键词 中国 性病 监测 生物医学 行为监测
下载PDF
皮质类固醇激素对皮肤癣菌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贾冬梅 佟训靓 +1 位作者 罗庆录 刘维达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9期1813-1815,共3页
目的观察皮质类固醇激素对皮肤癣菌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组选用含0.1%去炎松的沙氏培养基,对照组单独应用沙氏培养基,采用琼脂稀释法,分别接种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观察菌落的大小、形态。然后分别取生长在含0.1%去炎松... 目的观察皮质类固醇激素对皮肤癣菌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组选用含0.1%去炎松的沙氏培养基,对照组单独应用沙氏培养基,采用琼脂稀释法,分别接种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观察菌落的大小、形态。然后分别取生长在含0.1%去炎松的沙氏培养基上生长的须癣毛癣菌和普通沙氏培养基上生长的须癣毛癣菌接种在豚鼠上,建立动物模型,观察动物皮损改变及病理改变。结果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使皮损加重,但并不是在感染初期立即加重,而是在1周以后。结论不能单独应用激素治疗真菌感染,但可以在1周之内应用抗真菌药与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应用的复方制剂,有效改善炎症后单独应用抗真菌药以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类固醇 皮肤癣菌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联合疗法治疗4种难治性炎症性皮肤病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训荃 崔盘根 +4 位作者 贾虹 韩培英 弓娟芹 胡兹嘉 陈志强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1999年第1期39-40,27,共3页
在皮肤科临床上有一些皮肤病,常治疗顽固,单用一种药物很难奏效,需多种有协同作用的药物联合治疗方能生效,我所从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采用多联(包括三联及四联)疗法治疗一些顽固性皮肤病,疗效满意,现将部分资料完整的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如下。
关键词 联合疗法治疗 难治性炎症性皮肤病 强的松 四环素 雷公藤 氨苯砜 治疗
下载PDF
饮酒与皮肤病 被引量:3
9
作者 贾虹 靳培英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0年第5期303-304,共2页
众所周知 ,过度饮酒常可诱发或加重某些皮肤病 ,尤其是炎症性皮肤病。文中介绍了饮酒与酒渣鼻、痤疮、脂溢性皮炎、钱币状皮炎等疾病之间的关系 ,造成的机体损害。
关键词 酒精性皮肤病 酒渣鼻 痤疮 皮炎
下载PDF
伊曲康唑在中国的应用:十年临床经验回顾
10
作者 解士海 崔盘根 +1 位作者 马鹏程 陈志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12期52-65,共14页
评价适合于中国人的伊曲康唑治疗方案。方法:复习10年来在中文期刊发表的有关报告。结果:伊曲康唑每日100mg,连用14d的方案治疗体股癣最好,每口200mg连用7天是治疗花斑癣的最好方案,而每日400mg,连用7d的方案治疗手足癣的疗效最... 评价适合于中国人的伊曲康唑治疗方案。方法:复习10年来在中文期刊发表的有关报告。结果:伊曲康唑每日100mg,连用14d的方案治疗体股癣最好,每口200mg连用7天是治疗花斑癣的最好方案,而每日400mg,连用7d的方案治疗手足癣的疗效最好。每日400mg,连用7d间歇冲击疗法对甲真菌病效果最佳。伊曲康唑对念珠菌病和深部真真菌的疗效确切。安全性和依从性亦很好。结沦:伊曲康唑在中国人中的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曲康唑 中国 临床经验 治疗 手足癣
下载PDF
维A酸类药物在小儿皮肤病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小红 彭世瑜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0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维A酸类药物是目前皮肤科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 ,介绍该类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理 ,着重对其在小儿痤疮、鱼鳞病、各种皮肤角化病、皮肤肿瘤及癌前皮肤病等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关键词 维A酸 儿童 皮肤病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氧氟沙星软膏外用治疗化脓性皮肤病疗效观察
12
作者 刘训荃 常宝珠 +2 位作者 靳培英 孙国均 许爱娥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1996年第4期18-19,共2页
氧氟沙星为第3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细菌感染有着较强的抗菌作用,我们于1993年8月~9月用浙江新昌制药厂提供的氧氟沙星软膏(商品名新喹霜)治疗细菌感染性皮肤病167例,现将疗效总结如下。
关键词 氧氟沙星软膏 化脓性皮肤病 疗效研究 治疗方法
下载PDF
艾利克-聚维酮碘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疗效观察
13
作者 张国毅 戴星 孙建方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1997年第2期23-24,共2页
艾利克-聚维酮碘是一种新一代的皮肤粘膜消毒剂,由碘络合物组成,有杀菌、消炎、止痒、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快创面愈合的功能。为此我们与常规方法,配对比较各观察了30例各种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的效果,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艾利克-聚维酮碘 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疗效研究 治疗方法
下载PDF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6 IL-10表达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志强 李子仁 +2 位作者 范江 岳晓玉 徐文严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患者中Th2 型细胞因子m RNA 的表达。方法 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PCR) 法检测了10 例正常人和15 例活动期SLE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中白介素6(IL6) ...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患者中Th2 型细胞因子m RNA 的表达。方法 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PCR) 法检测了10 例正常人和15 例活动期SLE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中白介素6(IL6) 和白介素10(IL10) m RNA 表达的水平。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活动期SLE 患者PBMC 中IL6 和IL10 m RNA 的表达水平均增高( 均 P< 0 .01) 。结论 SLE 患者中Th2 型细胞因子IL6 IL10 的表达上调,可能在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白细胞介素 mRNA RT-PCR
下载PDF
PCR检验技术在性病临床标本实验诊断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叶顺章 王千秋 +2 位作者 王荷英 李珊山 张树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评价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技术在性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PCR与传统检测手段对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的检测结果。淋球菌以加多粘菌素的GC血液琼脂分离 ;衣原体用McCoy细胞培养 ;支原体用高效支原体培养基培... 目的 评价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技术在性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PCR与传统检测手段对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的检测结果。淋球菌以加多粘菌素的GC血液琼脂分离 ;衣原体用McCoy细胞培养 ;支原体用高效支原体培养基培养。PCR试验用基因释放剂作前处理 ,以 1.5 %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结果。结果 用PCR法检查淋病、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标本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比传统的培养法高 ,作PCR试验的标本取材要求不如作培养那样严格 ,但作PCR应使用正规的试剂盒、规范的操作和严格的防污染措施 ,否则极易引起交叉污染。结论 PCR检验技术在性病诊断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对一些培养困难的病原菌 ,可在规范操作和标准化试剂盒的基础上逐步加以使用。PCR检测不宜用作判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淋球菌 衣原体 支原体 诊断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诱导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玫 吴宗贵 +3 位作者 陈金明 张玲珍 李莉 马鹏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观察雷公藤甲素 (T10 )对平滑肌细胞 (SMCs)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体外主动脉SMCs培养和流式细胞仪技术。结果 T10 与指数增殖期SMCs共育后 ,可引起核染色质浓缩、聚集 ,细胞膜内陷 ,凋亡小体形成等凋亡形态... 目的 观察雷公藤甲素 (T10 )对平滑肌细胞 (SMCs)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体外主动脉SMCs培养和流式细胞仪技术。结果 T10 与指数增殖期SMCs共育后 ,可引起核染色质浓缩、聚集 ,细胞膜内陷 ,凋亡小体形成等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 ,在G1峰前出现凋亡峰 ,峰值随T10 浓度增加而升高 ;G1期细胞进入S期并阻滞于S期 ;G1、M期细胞比例下降而S期升高 ;凋亡分子Fas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T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平滑肌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江苏省部分城市男男性行为者HIV/STD感染情况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曹宁校 张津萍 +7 位作者 夏强 龚向东 王学武 薛华忠 羊海涛 张国成 邵长庚 蒋娟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6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群体的艾滋病病毒/性病(HIV/STD)感染水平。方法在MSM聚集的酒吧,在知情同意下,匿名填写问卷,自愿选择检查项目,在现场开展体检和实验室标本采集,标本按要求冷藏转送至实验室。结果共检测了144人,平均年龄32.6...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群体的艾滋病病毒/性病(HIV/STD)感染水平。方法在MSM聚集的酒吧,在知情同意下,匿名填写问卷,自愿选择检查项目,在现场开展体检和实验室标本采集,标本按要求冷藏转送至实验室。结果共检测了144人,平均年龄32.68岁,未婚者占59.03%,各种文化层次和职业者均有。他们中只有同性性行为者占38.64%,其他人均与异性有性行为。首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20.82岁。近3个月内被调查者有与异性的性行为及各种方式的性行为,且每次使用安全套者仅13.77%。其中11.11%的人报告曾被诊断有性病。现场体检发现尖锐湿疣患病率13.21%(14/106)。尿道分泌物检查淋球菌阳性率2.68%(3/112),沙眼衣原体8.04%(9/112),解脲脲原体25.00%(28/112),生殖支原体4.46%(5/112)。血清学检查HIV抗体全部阴性,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率18.75%(27/144),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率9.72%(14/144),疱疹病毒抗体(HSV-2-IgG)阳性率7.78%(7/90),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9.68%(9/93),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率0(0/93),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EV)阳性率16.13%(15/93)。结论MSM人群的性生活状态复杂并且缺乏安全性意识,成为HIV/STD传播的桥梁人群。他们中STD的感染水平较一般人群高,个别感染甚至接近性病门诊的感染水平,应该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MSM) 性行为 性病 艾滋病毒 检测
下载PDF
特比萘芬与咪康唑治疗皮肤真菌病190例的比较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绍熙 郭宁如 张宏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特比萘芬与咪康唑治疗皮肤真菌病的疗效比较。方法:患浅部真菌病病人190例,男性102例,女性88例,年龄38±s10a,随机分为特比萘芬组60例,咪康唑组60例,特比萘芬开放组70例,特比萘芬组应用特比萘芬... 目的:特比萘芬与咪康唑治疗皮肤真菌病的疗效比较。方法:患浅部真菌病病人190例,男性102例,女性88例,年龄38±s10a,随机分为特比萘芬组60例,咪康唑组60例,特比萘芬开放组70例,特比萘芬组应用特比萘芬软膏外涂患部2次/d,疗程14d;咪康唑组用咪康唑霜外涂2次/d,疗程14d;在停药14d后观察疗效。结果:特比萘芬组与咪康唑组的疗效较治疗前皆十分显著(P<0.01);真菌清除率特比萘芬组优于咪康唑组(P<0.01)。结论:特比萘芬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真菌病 特比萘芬 咪康唑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健康女性面部前臂皮肤颜色调查 被引量:9
19
作者 侯伟 马道铭 孙建方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对健康女性面部、前臂皮肤颜色进行定量测量,以了解其皮肤颜色的亮度、分级、色调及饱和度等状况。方法 用皮肤色度仪(ehroma meter)对122名健康女性的双前臂皮肤颜色以及28名健康女性的面颊部皮肤颜色进行了测定。结果在被调... 目的 对健康女性面部、前臂皮肤颜色进行定量测量,以了解其皮肤颜色的亮度、分级、色调及饱和度等状况。方法 用皮肤色度仪(ehroma meter)对122名健康女性的双前臂皮肤颜色以及28名健康女性的面颊部皮肤颜色进行了测定。结果在被调查的健康女性中,其个体类型角(FTA°)值在10.72—53.72之间。其中前额皮肤以中间白(占60.71%)居多;左右面颊以白色皮肤居多,分别为60.7l%和64.29%;左右前臂皮肤以中间白颜色居多,均为49.2%。上述部位皮肤的色调角分别为前额55.22±6.45,左面颊57.24±5.12,右面颊56.95±5.15,左前臂68.72±2.44,右前臂69.05±2.96。结论在本次被调查的健康女性中,皮肤颜色都属于白、中间白、浅黑3级;未见到非常白、褐色、黑色皮肤的女性。皮肤色调为黄中带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颜色 面颊部 前臂 个体类型角 色调角
下载PDF
硝酸舍他康唑栓剂体内药效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军 刘维达 +2 位作者 沈永年 吕桂霞 陈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98-400,共3页
目的评估硝酸舍他康唑栓剂治疗大鼠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的疗效。方法取SD大鼠建立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随机分成治疗组(4个剂量)、基质对照、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共8组,硝酸舍他康唑栓剂和对照药分别每天给药1次,共治疗7天。分... 目的评估硝酸舍他康唑栓剂治疗大鼠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的疗效。方法取SD大鼠建立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随机分成治疗组(4个剂量)、基质对照、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共8组,硝酸舍他康唑栓剂和对照药分别每天给药1次,共治疗7天。分别于疗程结束时、停药1周后、2周后作真菌培养以判定疗效。结果硝酸舍他康唑栓剂对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引起SD大鼠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愈率为100%(5/5),停药2周后仍保持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硝酸舍他康唑栓剂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他康唑 药效学 动物 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