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35例纵隔肿瘤病人麻醉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玉玲 孙莉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2-143,共2页
目的 温故知新为纵隔肿瘤病人的麻醉提供经验和参考。方法 回顾 335例纵隔肿瘤病人的麻醉过程 ,总结特殊纵隔肿瘤的麻醉经验。结果 多数病例麻醉过程顺利 ,2 5例出现呼吸循环危象 ,8例术后不能拔除气管内插管。但无一例死亡。结论 ... 目的 温故知新为纵隔肿瘤病人的麻醉提供经验和参考。方法 回顾 335例纵隔肿瘤病人的麻醉过程 ,总结特殊纵隔肿瘤的麻醉经验。结果 多数病例麻醉过程顺利 ,2 5例出现呼吸循环危象 ,8例术后不能拔除气管内插管。但无一例死亡。结论 小的纵隔肿瘤麻醉处理无特殊。巨大纵隔肿瘤及纵隔肿瘤压迫气管致呼吸道梗阻患者 ,麻醉插管应慎重 ,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的麻醉中 ,中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可以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呼吸道梗阻 胸腺瘤 麻醉
下载PDF
气管内肿瘤急诊手术麻醉的插管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志强 孙莉 《中国医刊》 CAS 2009年第10期28-30,共3页
目的气管内肿瘤病人需急诊手术时,通过对其麻醉安全性的评估,进一步探讨气管内插管的位置及管径大小选择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近几年来典型气管内肿物手术麻醉病例共85例,其中急诊14例,本文旨在对14例急诊手术麻醉病例的经验进行总... 目的气管内肿瘤病人需急诊手术时,通过对其麻醉安全性的评估,进一步探讨气管内插管的位置及管径大小选择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近几年来典型气管内肿物手术麻醉病例共85例,其中急诊14例,本文旨在对14例急诊手术麻醉病例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供大家参考。结果 14例手术均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成功插管,6例从CT、胸片看气管被阻塞1/2~2/3,插管顺利通过肿瘤,8例气管被阻塞2/3~3/4,在纤维支气管镜下看到气管腔较窄,其中5例导管顺利通过狭窄管腔,另3例未敢插入。所选择的支气管导管为6.5~7.0的单腔管。结论气管内肿瘤的急诊病人,需要急诊手术时,除了准确评估手术麻醉的风险性外,选择合适的气管内导管非常重要,在光导纤维镜引导下,插管尽量通过肿物,是保障术中充分供氧,顺利完成手术麻醉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内肿物 麻醉评估 气管导管
下载PDF
胸科手术的麻醉管理
3
作者 孙莉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8年第4期234-237,共4页
胸科手术的麻醉有其特殊性,单肺通气为胸科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手术条件,但是单肺通气过程中产生的低氧血症,一直是困扰临床麻醉工作的重要问题。本文综述了胸科手术麻醉的一系列常见问题,如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胸科手术中困难气道处... 胸科手术的麻醉有其特殊性,单肺通气为胸科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手术条件,但是单肺通气过程中产生的低氧血症,一直是困扰临床麻醉工作的重要问题。本文综述了胸科手术麻醉的一系列常见问题,如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胸科手术中困难气道处理,低氧血症的防治进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低氧血症 双腔支气管导管 呼气末正压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 一氧化氮 阿咪三嗪
下载PDF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与丙泊酚和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郑春京 孙莉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7期7-8,共2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与丙泊酚和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8~10月80例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异氟醚组(Ⅰ组),每组各4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麻醉维持...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与丙泊酚和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8~10月80例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异氟醚组(Ⅰ组),每组各4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麻醉维持丙泊酚4~6 mg/(kg.h),R组瑞芬太尼0.05~2.00μg/(kg.min)持续泵入,Ⅰ组异氟醚1.0%~1.5%吸入。观察麻醉诱导后血压、心率变化,苏醒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R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平稳,优于Ⅰ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R组短于Ⅰ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R组优于Ⅰ组(P<0.05),术后疼痛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持续输注维持全静脉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中麻醉平稳,术后苏醒快,术后恶心呕吐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全静脉麻醉 异氟醚 静吸复合麻醉 乳腺癌根治术
下载PDF
气管(隆突)切除和重建手术的麻醉管理
5
作者 李玄英(综述) 孙莉(审校)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7年第1期55-57,共3页
气管(隆突)切除和重建手术对于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来讲.手术和麻醉的风险均很高.近年来,随着麻醉与气管外科的发展。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本文对前人50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综述.旨在为气管切除和重建手术提供更安全合理的麻... 气管(隆突)切除和重建手术对于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来讲.手术和麻醉的风险均很高.近年来,随着麻醉与气管外科的发展。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本文对前人50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综述.旨在为气管切除和重建手术提供更安全合理的麻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隆突 重建 麻醉
下载PDF
GlideScope视频喉镜、直接喉镜和光导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反应的比较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玄英 薛富善 +6 位作者 孙莉 许亚超 刘毅 张国华 李成文 刘鲲鹏 孙海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7-123,共7页
目的比较采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GSVL)、Macintosh型直接喉镜(MDLS)和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实施经鼻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身体状况分级为Ⅰ-Ⅱ级、年龄18—50岁、拟在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 目的比较采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GSVL)、Macintosh型直接喉镜(MDLS)和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实施经鼻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身体状况分级为Ⅰ-Ⅱ级、年龄18—50岁、拟在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GSVL组、MDLS组和FOB组,每组2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GSVL、MDLS或FOB实施经鼻气管插管操作。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麻醉诱导后值,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5min内每间隔1min的血压(BP)和心率(HR),并记录观察期BP、HR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各时间点的心率收缩压乘积(RPP)。以时间为横坐标及观察期BP和HR的变化为纵坐标计算气管插管后观察期血流动力学时-效关系曲线下面积(AUE)。结果3组的基本情况和气管插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麻醉诱导后3组的BP和RPP较基础值显著降低(P〈0.05),而HR无显著性变化。经鼻气管插管导致3组的BP、HR和RPP较麻醉诱导后值显著升高(P〈0.05)。与基础值相比,气管插管时FOB组的BP、HR和RPP均显著升高(P〈0.05),MDLS组气管插管时的HR以及观察期舒张压、平均动脉压、HR和RPP的最大值显著升高(P〈0.05),但GSVL组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基础值差异均无显著性。FOB组气管插管时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观察期HR〉100bpm的发生率显著高于GSVL组和MDLS组(P〈0.05);虽然观察期的BP在MDLS组和GSVL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MDLS组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的HR和RPP以及AUEHR显著高于GSVL组(P〈0.05)。GSVL组的AUEHR和AUESBP显著低于FOB组(P〈0.05)。结论实施经鼻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在采用FOB时最强,MDLS次之,GSVL最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DESCOPE视频喉镜 Macintosh型直接喉镜 光导纤维支气管镜 经鼻气管插管 血流动力学反应
下载PDF
贲门癌、食管癌术后病人自控镇痛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及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陈玉玲 孙莉 +1 位作者 王海燕 邹亮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 比较贲门癌、食管癌术后病人自控镇痛与传统的肌肉注射哌替啶镇痛对血氧饱和度 ( Sp O2 )的影响和临床效果。方法  4 2例在全麻下行贲门癌或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 ,术前检查肺功能正常 ,随机分为肌注哌替啶组 ( D)和病人自控镇痛组... 目的 比较贲门癌、食管癌术后病人自控镇痛与传统的肌肉注射哌替啶镇痛对血氧饱和度 ( Sp O2 )的影响和临床效果。方法  4 2例在全麻下行贲门癌或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 ,术前检查肺功能正常 ,随机分为肌注哌替啶组 ( D)和病人自控镇痛组 ( PCA)。 D组患者术后感觉疼痛时肌注哌替啶镇痛 :PCA组由病人或家属自行静注吗啡 1m g镇痛 ,每次间隔时间至少 5分钟。术后回病房即刻、2、4、8、12、2 4、4 8小时进行随访并记录镇痛评分 ( VAS)、Sp O2 、平均动脉压 ( MAP)、心率 ( HR)、呼吸频率 ( RR)及不良反应等 ,术后 7天随访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 0~ 4 8小时比较两组 Sp O2 ,差异无显著性 ,PCA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 D组 ,P<0 .0 5或 P<0 .0 1。术后 7天肺部并发症 D组为 4例 ,而 PCA组仅 1例 ,P<0 .0 1。结论 静脉 PCA用于肺功能正常的贲门癌、食管癌术后镇痛 ,对 Sp O2无影响 ,镇痛效果明显 ,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 ,优于传统的肌注哌替啶 ,是一种用于胸部手术后镇痛更为理想的方法。但临床应用中尚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贲门癌 外科手术 血氧饱和度 病人自控镇痛 PCA 围手术期 血氧测定法
下载PDF
深呼吸预处理对无痛内镜检查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杨文芳 孙莉 +1 位作者 王尽为 王贵齐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深呼吸预吸氧预防麻醉药引起呼吸抑制导致的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的实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腔镜科无痛胃镜受检者60例,随机分深呼吸组和对照组各30例。深呼吸组于麻醉给药前60s做深呼吸8-10次,对照组在麻醉给药前不做特殊... 目的探讨深呼吸预吸氧预防麻醉药引起呼吸抑制导致的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的实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腔镜科无痛胃镜受检者60例,随机分深呼吸组和对照组各30例。深呼吸组于麻醉给药前60s做深呼吸8-10次,对照组在麻醉给药前不做特殊处理,保持自然呼吸。两组麻醉方法相同。结果深呼吸组受检者有一过陛SpO2下降,但是出现SPO2下降的时间点较对照组晚,时间后移且均能自行缓解,需要托下颌辅助2例;对组SpO2下降(SpO2〈95%)例数多于深呼吸组,SpO2下降幅度较大,需要托下颌辅助4例,SpO2〈90%1例,平卧后面罩给O2缓解。结论在无痛内镜麻醉中,深呼吸预处理、吸氧去氮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改善麻醉药对呼吸抑制程度,提高受检者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呼吸预处理 吸氧去氮 无痛内镜 麻醉
下载PDF
开胸手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丁超 孙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多模式镇痛与传统术后镇痛方法用于开胸手术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36例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多模式镇痛组)于麻醉诱导前10分钟静注曲马多1.5mg/kg,诱导时开始经静脉舒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PCI... 目的:探讨围术期多模式镇痛与传统术后镇痛方法用于开胸手术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36例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多模式镇痛组)于麻醉诱导前10分钟静注曲马多1.5mg/kg,诱导时开始经静脉舒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PCIA),并于切皮前进行一次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B组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μg/kg,并于术后开始PCIA。分别于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病人的VAS评分、镇静与舒适状态评分、镇痛药的使用剂量、PCA的按压次数、生命体征及副作用,并记录排气时间、计算PCA按压次数比及舒芬太尼使用量。结果:(1)与B组比较,A组静止及活动状态时的VAS评分、舒芬太尼用量、PCA按压次数明显下降,舒适状态评分明显升高,PCA按压次数比上升(P<0.05);(2)两组病人术后生命体征,镇静评分,排气时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胸闷等副作用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开胸手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的效果优于传统术后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镇痛 肋间神经阻滞 舒芬太尼 曲马多 病人自控镇痛
下载PDF
联合用药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沈华 郑春京 +2 位作者 杨文芳 陈玉玲 孙莉 《中国医刊》 CAS 2012年第5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阿片类止痛药联合辅助用药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合理治疗晚期癌痛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60例癌症晚期疼痛患者,VAS评分大于3分,用单一阿片类止痛药物治疗后,VAS评分仍大于3分,止痛效果欠佳5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 目的观察阿片类止痛药联合辅助用药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合理治疗晚期癌痛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60例癌症晚期疼痛患者,VAS评分大于3分,用单一阿片类止痛药物治疗后,VAS评分仍大于3分,止痛效果欠佳5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加大单一阿片类止痛药剂量,B组26例阿片类止痛药联合辅助用药治疗。通过对两组止痛效果、不良反应及患者对镇痛治疗满意度的比较,探讨阿片类止痛药联合辅助用药治疗晚期癌痛的优点和可行性。结果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镇痛效果显著,VAS评分明显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明显下降。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阿片类止痛药联合辅助用药治疗晚期癌痛可以减少阿片类止痛药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治疗 联合用药 VAS评分
下载PDF
罗哌卡因持续胸膜外肋间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玉玲 蒋新奇 孙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6年第11期32-33,共2页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持续胸膜外肋间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年龄40—60岁的贲门癌及食管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传统的肌内注射哌替定镇痛组;Ⅱ组静脉吗啡镇痛组;Ⅲ组罗哌卡因持续...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持续胸膜外肋间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年龄40—60岁的贲门癌及食管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传统的肌内注射哌替定镇痛组;Ⅱ组静脉吗啡镇痛组;Ⅲ组罗哌卡因持续胸膜外肋间神经阻滞组。在术后镇痛的不同时间点分别监测MAP、HR、RR、SpO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镇痛效果,记录整个镇痛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7天随访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VAS评分Ⅱ组和Ⅲ组差异无显著性,但都明显低于Ⅰ组(P〈0.05);患者对镇痛满意度评估优良率Ⅱ组和Ⅲ组明显高于Ⅰ组;术后7天Ⅰ组有2例、Ⅲ组有1例发生肺部并发症;Ⅱ组有1例发生轻度皮肤瘙痒。3组患者术后各观察点MAP、HR、RR、SpO2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罗哌卡因持续胸膜外肋间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无头晕、嗜睡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开胸术后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肋间神经阻滞 开胸 镇痛
下载PDF
肋间神经阻滞对肺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玉玲 孙莉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观察肺癌手术关胸前左布比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40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关胸前静脉推注吗啡5 mg;B组于关胸前用0.375%左布比卡因20 ml行肋间神经阻滞。患者清醒后两组均连接静脉输注泵,以5 ml/... 目的观察肺癌手术关胸前左布比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40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关胸前静脉推注吗啡5 mg;B组于关胸前用0.375%左布比卡因20 ml行肋间神经阻滞。患者清醒后两组均连接静脉输注泵,以5 ml/h输注速率输注0.24%的吗啡250 ml。在不同时间点分别监测MAP、HR、RR、SpO2;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48小时随访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记录整个镇痛过程中的并发症,术后7天随访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后3小时及6小时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B组患者回病房即刻的SpO2高于A组;患者的镇痛满意度B组高于A组。结论肺癌手术关胸前左布比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可以增强术后静脉吗啡的镇痛效果,并明显改善通气功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外科学 布比卡因/类似物和衍生物 肋间神经 疼痛 手术后/治疗 神经传导阻滞
下载PDF
吗啡镇痛耐受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μ受体和δ受体协同表达下调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玄英 孙莉 +3 位作者 刘晓艳 刘若杉 徐磊 王猛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3-20,共8页
目的:测定吗啡镇痛耐受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μ受体和δ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进一步探索吗啡耐受的发生机制。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2只,随机平均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n=16)和吗啡组(MS组,n=16)。采用盲法进... 目的:测定吗啡镇痛耐受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μ受体和δ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进一步探索吗啡耐受的发生机制。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2只,随机平均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n=16)和吗啡组(MS组,n=16)。采用盲法进行给药和疼痛行为测定。每天早、晚两次皮下注射(sc)药物并于上午注射前、后30 min测定大鼠的热甩尾潜伏期(TFL)作为痛阈指标。NS组和MS组分别sc生理盐水1 ml·kg-1和吗啡10 mg·kg-1,连续注射7 d,d8早晨各组分别取8只处死,剩余大鼠(分别记为NSN组和MSN组)d8早、晚两次sc纳洛酮0.4 mg·kg-1,并在d9处死。以TFL恢复至基础水平作为出现吗啡耐受的标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检测PAG中μ和δ受体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结果:观察期两组大鼠的体重增加量在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大鼠每天注射前测定的TFL差异无显著性。MS组在d1 sc吗啡后TFL明显升高(P<0.05);在d2应用吗啡后,TFL升高达到最高值,且明显高于d1用药后水平(P<0.05),随后该组应用吗啡后的TFL逐渐降低,直至d7用药后TFL降至基础水平(P>0.05)。应用纳洛酮后,MSN亚组的TFL与NS组、NSN亚组以及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连续应用吗啡7 d后,MS组PAG中μ和δ受体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均较NS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PAG中μ受体和δ受体共同参与了吗啡耐受机制,而且吗啡耐受大鼠PAG中μ受体和δ受体发生了协同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耐受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Μ受体 Δ受体 下调
下载PDF
术后镇痛对C-反应蛋白和血清淀粉样A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玉玲 孙莉 郑春京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6年第3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有效镇痛是否可以降低患者手术及疼痛引起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A蛋白(SAA)的应激反应。方法20例ASAⅠ-Ⅱ级,无免疫系统疾病的食管癌患者,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肌注哌替啶(D)组、病人自控...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有效镇痛是否可以降低患者手术及疼痛引起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A蛋白(SAA)的应激反应。方法20例ASAⅠ-Ⅱ级,无免疫系统疾病的食管癌患者,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肌注哌替啶(D)组、病人自控镇痛(PCA)组,监测患者术后血压、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疼痛评分(VAS)和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检测患者围麻醉期CRP和SAA水平。结果PCA组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D组,VAS评分则明显低于D组(P〈0.05)。两组CRP术后均略有升高,但升高幅度略低于文献报道。SAA在镇痛效果良好的PCA组明显下降。结论术后疼痛是外科创伤后引起CRP和SAA敏感反应的原因之一。术后有效镇痛有助于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降低手术后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术后镇痛 应激反应
下载PDF
吗啡镇痛耐受大鼠背根神经节κ阿片受体mRNA表达下调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玄英 孙莉 +2 位作者 刘晓艳 刘若杉 承耀中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97-102,117,共7页
目的:测定吗啡镇痛耐受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μ、δ、κ阿片受体的mRNA表达,进一步探索吗啡镇痛耐受中DRG阿片受体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20只,随机平均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n=10)和吗啡组(MS组,n=10)。采用盲法进行给... 目的:测定吗啡镇痛耐受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μ、δ、κ阿片受体的mRNA表达,进一步探索吗啡镇痛耐受中DRG阿片受体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20只,随机平均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n=10)和吗啡组(MS组,n=10)。采用盲法进行给药和疼痛行为测定。每天早、晚两次皮下注射(sc)药物,并于上午注射药物前、后30 min测定大鼠的热甩尾潜伏期(TFL)作为痛阈指标。NS组sc生理盐水1 ml.kg-1,MS组sc吗啡10mg.kg-1,连续注射7 d,d8早晨各组分别取5只处死,剩余大鼠(分别记为NSN亚组和MSN亚组)d8早晚两次sc纳洛酮0.4 mg.kg-1,并在d9处死。以TFL恢复至基础水平作为出现吗啡耐受的标准。大鼠处死后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L4-S4节段DRG中3种阿片受体的mRNA表达。结果:观察期两组大鼠的体重增加量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大鼠每天注射前测定的TFL差异无显著性。MS组大鼠在d1 sc吗啡后,TFL明显升高(P<0.05);d2注射吗啡后TFL达到最高,且明显高于d1用药后水平(P<0.01),随着吗啡用药次数增加,MS组用药后的TFL逐渐下降,d7应用吗啡后TFL降至基础水平(P>0.05),d8应用纳洛酮后,MSN亚组和NSN亚组的TFL并未发生显著性变化。采用real time PCR的2-ΔΔCt方法计算DRG中阿片受体的表达,MS组大鼠L4-S4节段DRG中μ受体和δ受体的mRNA表达与NS组差异无显著性,而κ受体的mRNA表达显著低于NS组;应用纳洛酮前、后,3种阿片受体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DRG中κ受体的mRNA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吗啡镇痛耐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镇痛耐受 背根神经节 Κ阿片受体 MRNA表达
下载PDF
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比较及对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春京 陈玉玲 孙莉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观察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以及血糖的变化情况 ,探讨不同镇痛方法对食管癌根治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36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 ,按术后镇痛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病人自控镇痛 (PCA)组和肌肉注射镇痛 (MI)... 目的 观察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以及血糖的变化情况 ,探讨不同镇痛方法对食管癌根治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36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 ,按术后镇痛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病人自控镇痛 (PCA)组和肌肉注射镇痛 (MI)组。比较两组镇痛效果 ,监测围麻醉期病人血糖的变化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A组镇痛效果优于MI组 ,前者视觉疼痛模拟评分 (VAS)低于后者 (P <0 .0 5 )。PCA组血糖浓度相对恒定 ,并且低于MI组 (P <0 .0 5 )。结论 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PCA镇痛效果良好 ,能有效地降低疼痛所致的应激反应 ,有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胸食管癌根治术 术后疼痛 应激反应 病人自控镇痛 肌肉注射镇痛 镇痛效果 血糖
下载PDF
用测量气管直径方法预测双腔气管插管的大小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华 孙莉 《中国医刊》 CAS 2012年第3期68-69,共2页
目的通过手术前测量病人X线胸片气管直径的大小预测病人所需双腔管的大小。方法随机选择100例需要单肺通气的胸科手术病人,在近期前后位X线胸片锁骨水平测量气管直径,选择双腔管以测量气管直径为准,测量气管直径大于16mm,选用39 Fr双腔... 目的通过手术前测量病人X线胸片气管直径的大小预测病人所需双腔管的大小。方法随机选择100例需要单肺通气的胸科手术病人,在近期前后位X线胸片锁骨水平测量气管直径,选择双腔管以测量气管直径为准,测量气管直径大于16mm,选用39 Fr双腔管,15~16mm,选用37 Fr双腔管,小于15mm,选用35 Fr双腔管。记录插管次数及双腔管通过声门、声门下是否困难。结果所有病人均按测量的气管直径选择双腔管,插管全部成功,支气管定位正确。结论气管直径与年龄、体重和身高没有统计学差异,女性气管直径显著比男性窄。绝大多数男性中国人39Fr双腔管是合适的,而和身高、体重关系不大,女性病人的气道直径差异较大,身高、体重、性别都不能成为选择双腔管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手术麻醉 单肺通气 气管直径测量 双腔导管选择预测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静脉预处理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超 孙莉 张燕 《中国药业》 CAS 2008年第5期41-42,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或利多卡因静脉预处理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将静脉麻醉下行宫颈锥切术的6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1%利多卡因组(B组)和氟比洛芬酯脂微球组(C组),在近心端距穿刺点10cm处结扎止血带,静... 目的对比研究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或利多卡因静脉预处理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将静脉麻醉下行宫颈锥切术的6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1%利多卡因组(B组)和氟比洛芬酯脂微球组(C组),在近心端距穿刺点10cm处结扎止血带,静脉注射药物和2min后松开止血带,随后靶控输注异丙酚达效应室质量浓度3.2μg/mL。从注射异丙酚开始到患者意识消失为止,每隔10s询问输液侧手臂是否出现疼痛,评估用药依从性。结果B组与C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RS)及用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VR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用药依从性均明显高于A组。3组患者水肿、静脉炎和药疹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和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均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异丙酚注射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注射痛 氟比洛芬酯 利多卡因
下载PDF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老年乳腺肿物活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蓉 孙莉 《中国医刊》 CAS 2002年第8期40-42,共3页
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老年病人局麻手术镇静的适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 30例 6 5岁以上行乳腺肿瘤活检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 (F组 )和异丙酚组 (P组 ) ,F组于诱导前 5分钟静注芬太尼1μg/kg,两组病人... 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老年病人局麻手术镇静的适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 30例 6 5岁以上行乳腺肿瘤活检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 (F组 )和异丙酚组 (P组 ) ,F组于诱导前 5分钟静注芬太尼1μg/kg,两组病人均在 2 0秒内推注异丙酚 0 8~ 1 0mg/kg至睫毛反射消失 ,术中异丙酚以 0 0 9mg/(kg·min)维持麻醉至肿瘤切下 ,手术中根据病人情况追加异丙酚 0 2mg/kg。观察不同时点MAP、HR的变化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病人在睫毛反射消失时MAP较基础值明显降低 ,HR明显减慢 ,F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深睡眠发生率、肢动发生率等明显低于P组。结论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老年病人的局麻镇静较单纯异丙酚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老年 乳腺肿块 病理组织活检术 镇静 局部麻醉 芬太尼
下载PDF
多模式镇痛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丁超 孙莉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649-652,共4页
多模式镇痛也称之为平衡镇痛,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镇痛观念,其原理就是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和,或多种镇痛方法,作用于疼痛病理生理机制的不同时相和不同靶位,以求达到完美镇痛并尽可能减少单一药物和方法的不足及副... 多模式镇痛也称之为平衡镇痛,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镇痛观念,其原理就是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和,或多种镇痛方法,作用于疼痛病理生理机制的不同时相和不同靶位,以求达到完美镇痛并尽可能减少单一药物和方法的不足及副作用,减弱疼痛及药物对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减少并发症,影响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药物 临床应用 疼痛 并发症 药物 疾病转归 靶位 病理生理机制 镇痛方法 平衡镇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