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42例外科治疗的心脏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于坤 龙村 +2 位作者 黑飞龙 王红月 许建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877-880,884,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肿瘤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33108例心脏手术中242例心脏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肿瘤214例(占88.4%),其中粘液瘤186例(占76.9%);恶性肿瘤28例(占11.6%),其中继发性心脏肿瘤8例。良性肿... 目的:探讨心脏肿瘤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33108例心脏手术中242例心脏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肿瘤214例(占88.4%),其中粘液瘤186例(占76.9%);恶性肿瘤28例(占11.6%),其中继发性心脏肿瘤8例。良性肿瘤最常见的是生长在左房,共178例(占良性肿瘤的83.2%)。外科治疗行急诊手术者96例(占39.7%)。全麻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手术233例,深低温低流量1例,深低温停循环2例,常温麻醉下6例。术中肿瘤全部切除者213例,部分切除27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结论:外科治疗的心脏肿瘤多数为原发良性肿瘤,超声心动图是术前诊断心脏肿瘤的最佳手段,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心脏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粘液瘤 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外科治疗56例心脏非黏液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于坤 龙村 +1 位作者 王红月 许建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12期890-892,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非黏液性肿瘤临床特点,总结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1996年10月至2005年3月进行外科治疗的56例心脏非黏液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发生部位、肿瘤性质和外科治疗特点等。结果心脏非粘液性肿瘤占... 目的探讨心脏非黏液性肿瘤临床特点,总结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1996年10月至2005年3月进行外科治疗的56例心脏非黏液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发生部位、肿瘤性质和外科治疗特点等。结果心脏非粘液性肿瘤占本院同期手术患者的0.14%,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28例,其中继发性心脏肿瘤8例。良性肿瘤最常见的是生长在心室,共18例;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生长部位是心房,共15例。外科治疗行急诊手术者12例。心包开窗引流术2例,探查术1例,术中肿瘤全部切除者26例,部分切除27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结论心脏非黏液性肿瘤临床表现各异、病理类型多样、病变广泛,手术原则为尽可能切除肿瘤和保持心脏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右外侧剖胸法体外循环下心脏畸形直视手术37例报告 被引量:72
3
作者 刘迎龙 孙寒松 +6 位作者 尚玉强 李守军 王立清 王欣 郭一如 张绿沙 李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5期286-288,共3页
目的:介绍经右外侧剖胸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1994年10月至1995年5月,经右外侧第4肋间剖胸,体外循环下修补心房间隔缺损16例;心室间隔缺损18例(1例并发永存左上腔静脉入冠状静脉窦);心房、心室... 目的:介绍经右外侧剖胸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1994年10月至1995年5月,经右外侧第4肋间剖胸,体外循环下修补心房间隔缺损16例;心室间隔缺损18例(1例并发永存左上腔静脉入冠状静脉窦);心房、心室间隔缺损,心房间隔缺损并发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和法乐四联症各1例。平均年龄4.20±1.65岁(8个月~8岁);平均体重14.85±3.84(8~26)kg。结果: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结论:这种切口可安全有效地替代正中切口纠正一些较简单的心脏畸形,其美观效果明显优于正中或双乳腺下的皮肤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直视术 心脏畸形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用于心肺复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于坤 龙村 +3 位作者 宋云虎 孙寒松 李景文 胡盛寿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11-914,共4页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对于常规心肺复苏(CPR)困难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自2005 -09~2006-05我院进行ECMO治疗37例患者,其中11例心脏骤停后实施电除颤和心脏按压等CPR措施无效或自主循环恢复后持续低心排而行ECMO循环辅助...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对于常规心肺复苏(CPR)困难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自2005 -09~2006-05我院进行ECMO治疗37例患者,其中11例心脏骤停后实施电除颤和心脏按压等CPR措施无效或自主循环恢复后持续低心排而行ECMO循环辅助。结果8例顺利停机,6例存活恢复出院,其中2例行心脏移植后康复出院。3例不能顺利撤机者在ECMO辅助期间由于循环功能恶化,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顺利撤机和存活出院的患者治疗前乳酸水平较低,ECMO治疗后乳酸清除率较快(P<0.05)。ECMO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出血、神经精神系统异常、肢体缺血坏死和多脏器功能不全。4例患者因膜肺出现血浆渗漏而更换膜肺。结论ECMO可为危重心脏病患者心脏骤停后复苏困难时提供心肺功能支持,提高危重心脏病患者CPR的存活率。CPR后动脉血乳酸值和ECMO治疗后乳酸清除率可以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下载PDF
三种不同微创技术与经典外科技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巅远 闫军 +8 位作者 李守军 晏馥霞 李立环 魏以桢 郑哲 刘志刚 崔彬 陶天富 胡盛寿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为了更好地治疗房间隔缺损(ASD),探讨经典外科技术及三种不同的微创介入技术治疗ASD的优缺点。方法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分别采用经典外科手术(n=301)、经皮介入封堵术(n=274)、开胸Hybrid术(n=50)和非气管内插管... 目的为了更好地治疗房间隔缺损(ASD),探讨经典外科技术及三种不同的微创介入技术治疗ASD的优缺点。方法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分别采用经典外科手术(n=301)、经皮介入封堵术(n=274)、开胸Hybrid术(n=50)和非气管内插管下胸膜外Hybrid术(非气管插管下Hybrid术,n=27)治疗单纯ASD 652例。按照上述治疗技术将患者分为4组,对比分析4组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创伤、住院费用、输血、麻醉、气管内插管和术后随访等指标。结果开胸Hybrid术组和非气管插管下Hybrid术组中年龄和体重显著小于其他2组(P<0.01)。4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0%,97.2%,92.6%和1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皮介入封堵术组和非气管插管下Hybrid术组住院天数和输血费用显著短于/少于其他2组(P<0.01)。4组住院费用分别为24 802.90±360.96元,25 095.07±437.13元,24 856.77±445.87元和24 853.56±673.99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4.64±0.32月,4.57±0.31月,4.49±0.28月和4.62±0.3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2%,0.47%,6.00%和0.00%,经皮介入封堵术组和非气管插管下Hybrid术组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1)。结论4种治疗方法的费用大致相同,经典外科手术成功率最高,可适用于任何年龄的ASD患者,但创伤最大;经皮介入封堵术创伤最小,但应用于低体重、低年龄婴幼儿ASD患者存在局限性;开胸Hybrid手术可适用于任何年龄的患者,不需要体外循环,创伤明显减小,但仍存在一定的外科损伤;非气管插管下胸膜外Hybrid术可适用于任何年龄患者,且医疗费用并不高于经典外科技术和经皮介入治疗技术,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尤其是针对低体重、低年龄的婴幼儿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Hybrid手术
下载PDF
^(18)F-FDGPET心肌代谢显像对冠心病左心功能受损患者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晓丽 刘秀杰 +13 位作者 史蓉芳 吴清玉 高润霖 刘蕴忠 田月琴 胡盛寿 王文明 方纬 褚克维 魏红星 郭风 周宝贵 吴清文 郭少先 《中华核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5-147,共3页
目的 评价1 8F 脱氧葡萄糖 (FDG)OET心肌代谢显像对冠心病左心功能受损患者的预后价值 ,及其在选择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  10 7例 [(男 98例 ,女 9例 ,年龄 (5 7± 9)岁 ],行1 8F FDGPET心肌代谢显像与90 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 目的 评价1 8F 脱氧葡萄糖 (FDG)OET心肌代谢显像对冠心病左心功能受损患者的预后价值 ,及其在选择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  10 7例 [(男 98例 ,女 9例 ,年龄 (5 7± 9)岁 ],行1 8F FDGPET心肌代谢显像与90 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心肌灌注显像 ,确诊为冠心病伴有左心功能受损 [LVEF(38± 9) % ]的患者随诊 (2 4± 5 )个月。左心室各节段分为灌注 代谢不匹配 (MM)和灌注 代谢匹配 (M) 2种。 48例接受药物治疗 ,5 9例行血运重建术。 46例患者在血运重建术后 3个月、2 3例患者在术后 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患者在随诊期间如发生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或晚期血运重建术 (>3个月 )则认为有心脏事件发生。结果 ①MM节段≥ 2个为心肌存活组 (MM组 ,6 4例 ) ;MM <2个为心肌梗死组 (M组 ,43例 )。根据治疗方案将MM和M组又分为接受血运重建术的MM1组 (35例 )和M1组 (2 4例 ) ,接受药物治疗的MM2组 (2 9例 )和M2组 (19例 )。 4组间性别、年龄、危险因素均无明显差别。②MM1组的LVEF术前为 (38± 8) % ,术后 3和 6个月分别为(48± 10 ) %和 (5 2± 10 ) % (P <0 0 1)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术前为 (6 2± 8)mm ,术后 3和 6个月分别缩小为 (5 3± 7)mm和 (5 3± 8)mm(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18F-FDG PET 心肌代谢显像 左心功能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后-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被引量:5
7
作者 潘世伟 萧明第 +4 位作者 刘迎龙 朱晓东 吴清玉 胡盛寿 孙立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5期283-285,共3页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术后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转归及其处理,为该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对42例先心病心内直视术后出现-过性Ⅲ度AVB的患者进行分析,了解自主心律的转归情况和时...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术后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转归及其处理,为该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对42例先心病心内直视术后出现-过性Ⅲ度AVB的患者进行分析,了解自主心律的转归情况和时间。结果:36例先心病患者在术毕心脏复跳后即为Ⅲ度AVB;6例在平均术后4.8天(0.5~13.0天)出现Ⅲ度AVB。42例中14例(33.3%)在自主性窦性心律恢复当天即变为稳定的窦性心律;28例(66.7%)需要平均8.8天(1~81天)的窦性心律与传导阻滞心律的交替过程。变为稳定的窦性心律时间为术后平均11.7天(0.5~81.0天)。3例术后死于与Ⅲ度AVB无关的并发症。结论:心内直视术后-过性Ⅲ度AVB的产生原因主要为术中损伤传导系统造成局部出血、水肿所致。出现Ⅲ度AVB,应先安置临时起搏器,帮助自主心律的转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房室传导阻滞
下载PDF
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与肺灌注显像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杜茗 刘迎龙 +4 位作者 史蓉芳 潘世伟 宫路佳 张东亚 王旭 《中华核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围手术期 血流动力学 肺灌注显像
下载PDF
胸骨上段小切口在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季巍 周晓辉 +3 位作者 王水云 魏志凌 崔鹏 方丹 《中国医药》 2013年第8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 分析经胸骨上段小切口(SPMS)行心脏瓣膜手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由北京市海淀医院门诊收治的病例中,经SPMS完成心脏瓣膜手术20例作为小切口组,平均年龄(51±15)岁,平均体重(66±11)kg.另采... 目的 分析经胸骨上段小切口(SPMS)行心脏瓣膜手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由北京市海淀医院门诊收治的病例中,经SPMS完成心脏瓣膜手术20例作为小切口组,平均年龄(51±15)岁,平均体重(66±11)kg.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同期行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的20例心脏瓣膜病例作为常规切口组,平均年龄(57±10)岁,平均体重(65±12)kg.观察2组患者的围术期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小切口组无术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术后24h胸液量为(345±160)ml,较常规切口组的(436±101)ml明显减少(P =0.036),术后红细胞用量为(1.6±1.4)U,较常规切口组的(3.2±2.7)U明显减少(P =0.029).结论 经SPMS行心脏瓣膜手术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早期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上段小切口 心脏瓣膜手术
下载PDF
合并心内畸形的胸腹异位心脏的初步临床认识
10
作者 闫军 萧明第 +1 位作者 刘迎龙 孙寒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异位心脏是严重的心脏移位,极为罕见。我院外科收治两例合并心内畸形的胸腹异位心脏,现就临床特点结合文献资料总结如下。方法:两例患者诊断如下:①胸腹异位心脏,法乐四联症。②胸腹异位心脏,左室型单心室,共同心房,房耳并列,左位... 目的:异位心脏是严重的心脏移位,极为罕见。我院外科收治两例合并心内畸形的胸腹异位心脏,现就临床特点结合文献资料总结如下。方法:两例患者诊断如下:①胸腹异位心脏,法乐四联症。②胸腹异位心脏,左室型单心室,共同心房,房耳并列,左位型大动脉异位,肺动脉瓣下肌性流出道肺动脉瓣及瓣上狭窄,完全性心内型肺静脉畸形引流,永存左上腔静脉,水平肝,脐突出。前一例家属对手术治疗有顾虑,未做。后一例接受了双侧上腔静脉分别与左右肺动脉端侧吻合(双侧双向Glenn术)和用牛心包片加强上腹前壁组织的手术。结果:后一例术后上腔静脉压一直高于2.67 kPa(20 mmHg)以上,有时3.33~3.87 kPa(25~29mmHg),可能因肺小血管发育不良,肺小血管阻力高,肺动脉高压,体循环难以维持,死亡。结论:胸腹异位心脏极为罕见,愈后差。合并心内畸形应行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心脏 心内畸形 并发症 临床
下载PDF
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穿刺导致腹部大出血八例报告
11
作者 刘迎龙 潘世伟 +1 位作者 孙立忠 萧明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本文总结了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穿刺导致腹部大出血的教训。方法:1977年至1992年共8例因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穿刺导致腹部大出血,其中复杂小儿心脏畸形矫治术6例,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 目的:本文总结了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穿刺导致腹部大出血的教训。方法:1977年至1992年共8例因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穿刺导致腹部大出血,其中复杂小儿心脏畸形矫治术6例,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6例因胸腔穿刺损伤肝脏出血,2例因股动脉穿刺或大隐静脉切开置入的插管头损伤髂动脉及髂静脉而引起腹部出血。7例剖腹止血,1例尸检证实。穿刺至手术时间为24.6±19.8(3~56)小时。结果:4例死亡(50%),其中多脏器衰竭2例,灌注肺合并感染1例,出血性休克1例。结论:本症与操作技术不当、小儿胸壁较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肝大或肝位置异常有关,一经确诊后,应尽早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直视手术 腹部 出血 穿刺
下载PDF
婴幼儿心脏手术采用全胶体预充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于坤 龙村 +1 位作者 刘迎龙 郑红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 观察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中 ,体外循环应用全胶体预充液对术中和术后液体平衡、出血和输血量的影响。 方法 收集全胶体预充前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 15 1例 ,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全胶体预充组 ,比较两组患者血液制品用量、胸... 目的 观察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中 ,体外循环应用全胶体预充液对术中和术后液体平衡、出血和输血量的影响。 方法 收集全胶体预充前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 15 1例 ,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全胶体预充组 ,比较两组患者血液制品用量、胸腔引流液量、术中和术后液体出入情况以及临床恢复情况。 结果 全胶体预充组白蛋白用量多 ,术中超滤量、液体入量和尿量较少 ,术后速尿用量多 ;其余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婴幼儿 心脏手术 全胶体预充流
下载PDF
55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感染菌群分析及耐药性调查
13
作者 张雅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术后并发症 感染 菌群分布 耐药性 调查 抗生素
下载PDF
70岁以上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处理经验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家俊 胡盛寿 +3 位作者 许建屏 王旭 张海涛 刘芳环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 总结连续 2 6例 70岁以上高龄 (>70岁 )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围术期治疗经验。方法  2 0 0 0年 12月至 2 0 0 1年 5月期间 2 6例 >70岁患者行 CABG,16例在体外循环 (CPB)下进行 ,10例在常温下进行 ;并与同期行 ... 目的 总结连续 2 6例 70岁以上高龄 (>70岁 )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围术期治疗经验。方法  2 0 0 0年 12月至 2 0 0 1年 5月期间 2 6例 >70岁患者行 CABG,16例在体外循环 (CPB)下进行 ,10例在常温下进行 ;并与同期行 CABG的 <70岁患者 (平均年龄 5 6 .4 7± 8.0 5岁 )进行对比。 结果  >70岁患者中术后死亡 1例 ,手术死亡率 3.85 % ,其他患者恢复平稳出院。 结论  >70岁患者行 CABG结果良好 ,常温 CABG有更多的优点 ,围术期呼吸功能的维护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患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围术期 心脏病 体外循环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心脏非黏液性原发肿瘤的外科治疗(附22例报告)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巅远 吴清玉 +3 位作者 胡盛寿 宋云虎 吕峰 杜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目的 探讨心脏非黏液性原发肿瘤临床特点 ,以提高对本病的了解和手术疗效。方法对我院 1 994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 2 2例心脏非黏液性原发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2例患者 ,良性 1 4例 ,恶性 8例。累及右心系统 7例 ,... 目的 探讨心脏非黏液性原发肿瘤临床特点 ,以提高对本病的了解和手术疗效。方法对我院 1 994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 2 2例心脏非黏液性原发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2例患者 ,良性 1 4例 ,恶性 8例。累及右心系统 7例 ,左心系统 9例 ,心外膜 6例。病理以源于心肌间质和源于心肌的肿瘤多见 (1 4 /2 2 )。随访 2 0例 ,6例死亡 ,1例复发。结论 心脏非黏液性原发肿瘤和黏液性肿瘤相比 ,具有临床表现各异、病理类型多样、病变广泛和预后差等特点。手术应尽早进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手术治疗 非黏液性原发肿瘤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体外膜肺氧合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16
作者 于坤 龙村 +7 位作者 李景文 高国栋 黑飞龙 段欣 宋云虎 孙寒松 王巍 许建屏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80-485,共6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左心功能严重受损患者中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心脏术后严重心源性休克需同期采用IABP和ECMO辅助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术前基本情况、临床诊断、辅助原因、...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左心功能严重受损患者中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心脏术后严重心源性休克需同期采用IABP和ECMO辅助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术前基本情况、临床诊断、辅助原因、机械辅助时间、并发症及预后。以患者院内死亡或生存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选取6个时间点,分别是机械循环辅助前、使用一种机械辅助后、使用第2种机械辅助前、IABP联合ECMO使用后、撤除ECMO后及撤除IABP后;整理分析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指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及肝肾功能指标等情况。结果:6例存活出院,其中1例肾衰竭行血滤4d后恢复,后因插管侧动脉栓塞截肢。6例死亡患者全部发生肾衰竭,其中3例行血滤;3例发生下肢缺血坏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活性药物剂量、血气血乳酸值在联合使用IABP和ECMO后显著改善(P<0.05)。结论:IABP与ECMO联合应用为严重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体外膜肺氧合 心源性休克 血液循环衰竭
下载PDF
^(99)Tc^m-MAA肺灌注显像评价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疗效 被引量:8
17
作者 方纬 史蓉芳 +4 位作者 刘秀杰 吴清玉 潘世伟 宋云虎 何作祥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34-337,共4页
目的应用^(99)Tc^m-大颗粒聚合白蛋白(MAA)肺灌注显像评价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对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PTH)疗效,并与电子束CT(EBCT)进行对比。方法9例CPTH患者,于手术前、术后早期(6~30 d)和术后远期(6~12个月)分别进行肺灌注显像... 目的应用^(99)Tc^m-大颗粒聚合白蛋白(MAA)肺灌注显像评价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对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PTH)疗效,并与电子束CT(EBCT)进行对比。方法9例CPTH患者,于手术前、术后早期(6~30 d)和术后远期(6~12个月)分别进行肺灌注显像,对图像进行逐个肺段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肺血流灌注的变化,并与EBCT进行逐个肺段的对比分析。结果术前99个肺段显示灌注异常,术后早期42个(42.4%)恢复正常,28个(28.3%)部分改善;术后远期完全恢复的肺段为69.7%(69/99个)。术前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数(PPDs%)平均为(60.8±6.5)%,术后早期下降为(46.1±11.8)%(P<0.01);术后远期进一步下降为(13.3±13.5)%(P<0.01)。按肺段统计,手术前后肺灌注显像与EBCT结果均符合为60.3%。结论^(99)Tc^m-MAA肺灌注显像是评价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后疗效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血栓形成 手术后期间 放射性核素显像 MAA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组织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晓彤 阮英茆 +1 位作者 刘迎龙 于存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1-246,i001-i002,共8页
目的采用显微镜形态定量分析技术分析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肺血管组织形态学改变,为矫正畸形、选择手术方式提供病理参考指标。方法分别选择同年龄组非心、肺源性疾病死亡患儿,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动脉... 目的采用显微镜形态定量分析技术分析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肺血管组织形态学改变,为矫正畸形、选择手术方式提供病理参考指标。方法分别选择同年龄组非心、肺源性疾病死亡患儿,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肺组织标本各10例作为对照组和病变组。采用病理学形态定量分析技术,测量肺细小动脉平均中膜厚度百分比(MT%)和中膜面积百分比(MS%)、肺小血管密度(VPSC)、平均肺泡数(MAN)、肺泡平均内衬间隔穴MLI雪、肺实质占同切片肺总面积比例穴PPA雪、单位面积肺泡/血管比(AVR)。结果病变组的MAN、VPSC和AV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病变组的VPS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其余参数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病变组肺泡比对照组有增大的趋势,50%的患者MS%接近正常组值。病变组多数肺小血管的形状不规则,肌型动脉相对少见,大部分为部分肌型和非肌型动脉。结论由动脉导管供血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肺肌型动脉密度减少,但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和面积百分比与对照组接近。肺动脉闭锁造成的肺血流减少对肺小血管的密度影响最大,而肺小血管数目的减少可直接影响到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手术效果。肺泡密度减少导致肺泡代偿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形态定量分析 肺动脉闭锁
下载PDF
体-肺侧支栓塞术在重症法洛四联症“一站式”杂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7
19
作者 胡海波 徐仲英 +7 位作者 蒋世良 张戈军 金敬琳 李守军 闫军 郑哲 张浩 胡盛寿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21-123,共3页
目的评价体-肺侧支栓塞术在重症法洛四联症(F4)患者“一站式”杂交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5月至12月,共26例重症F4患者(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5.2岁(5个月~29岁),在我院Siemens杂交手术室系统内... 目的评价体-肺侧支栓塞术在重症法洛四联症(F4)患者“一站式”杂交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5月至12月,共26例重症F4患者(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5.2岁(5个月~29岁),在我院Siemens杂交手术室系统内完成了“一站式”治疗:全麻插管下先完成主动脉及心室造影,若发现有明确的体-肺侧支血管即予以经导管栓塞,随后立即完成外科根治术(杂交组)。选择同期住院仅接受单纯外科根治术的26例重症F4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纯外科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杂交组中有20例患者接受了体-肺侧支栓塞术,其中2例因侧支血管太细放弃栓塞、4例未发现明确体-肺侧支血管。共采用Cook不可控弹簧圈50枚栓塞了38支侧支血管,另有两例采用明胶海绵团块栓塞侧支血管,所有患者均获栓塞成功,无异位栓塞发生。杂交组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单纯外科组有两例患者外科术后发生“灌注肺”现象,术后2~5d内接受了补救性体-肺侧支栓塞术,1例死于术后心功能不全。杂交组较对照组总住院时间(19.5d比25.6d)、术后ICU监护时间(50.3h比82.6h)、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8.5h比38.6h)和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05.1min比131.3min)均要明显缩短(均为P〈0.05)。结论外科术前体-肺侧支栓塞术能缩短手术时间、提供良好手术野、减少术后灌注肺的发生,在F4患者“一站式”杂交治疗能提高外科根治术的疗效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栓塞 治疗性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期结果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克明 王巍 +1 位作者 高华伟 张芃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11-414,共4页
目的比较使用桡动脉和乳内动脉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使用一根乳内动脉和静脉做常规CABG的近期手术结果。方法从1999年1月到2005年1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共有123例患者(男114例、女9例,年龄52.2±10.1岁)采用全动脉化CA... 目的比较使用桡动脉和乳内动脉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使用一根乳内动脉和静脉做常规CABG的近期手术结果。方法从1999年1月到2005年1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共有123例患者(男114例、女9例,年龄52.2±10.1岁)采用全动脉化CABG(全动脉化组),血管移植材料为乳内动脉和桡动脉,目标血管桥在2根以上;同期行常规CABG115例(男102例、女13例,年龄60.3±9.1岁),血管的移植材料为一根乳内动脉和若干静脉桥(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临床结果。结果术前资料比较,全动脉化组的患者年龄更小,常规手术组3支病变患者较多(54.5%vs.86.1%,P=0.001),全动脉化组有更多患者选择非体外循环CABG(26.0%vs.57.4%,P=0.001);在体外循环CABG中,全动脉化组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平均移植血管根数全动脉化组少于常规手术组(2.6±0.7根vs.3.4±0.9根,P=0.001);住院死亡率全动脉化组为0.8%,常规手术组为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结果相似。结论对选择适合的患者采用全动脉化CABG能够提供较为安全的近期手术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动脉化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