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齐畅 田攀文 李为民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6,共9页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改善已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也逐渐证明了免疫治疗对于可切除NSCLC患者的重要价值。然而,目前关...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改善已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也逐渐证明了免疫治疗对于可切除NSCLC患者的重要价值。然而,目前关于新辅助治疗背景下免疫联合策略的探索、治疗相关副作用、预后生物标志物等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综述了可切除NSCLC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引发了新的思考,并讨论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及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新辅助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围手术期 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免疫亲和柱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的16种真菌毒素比较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烁 周爽 +3 位作者 裴晓燕 李敬光 赵云峰 吴永宁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4-242,共9页
目的通过比较5种不同商品化多合一免疫亲和柱的可检测目标毒素种类、回收率和稳定性,筛选性能最优的免疫亲和柱,建立免疫亲和前处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 目的通过比较5种不同商品化多合一免疫亲和柱的可检测目标毒素种类、回收率和稳定性,筛选性能最优的免疫亲和柱,建立免疫亲和前处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牛奶中16种真菌毒的方法。方法牛奶样品分别经5种不同多毒素免疫亲和柱进行净化富集,用优化后的UPLC-MS/MS,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测定,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筛选覆盖牛奶中真菌毒素污染种类全面、回收率和稳定性最佳的免疫亲和柱,并进行免疫亲和柱性能评价和方法学验证,最终将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结果免疫亲和柱A对牛奶中16种真菌毒素在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均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加标回收率在83.6%~126.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2%~18.4%。柱A内各毒素残留水平低于仪器检出限,柱容量在21.8~1317.5 ng之间。使用免疫亲和柱A富集净化样品,各目标毒素在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定量限为0.0010~0.2000ng/g。应用该方法对牛奶质控样品和实际样品进行检测,质控样品测定值均在标示范围内;实际样品中能够检出较低水平的黄曲霉毒素M_(1)、去环氧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伏马毒素B1。结论本研究验证筛选免疫亲和柱A应用于牛奶中16种真菌毒素的测定,其柱残留和柱容量能够满足牛奶中真菌毒素污染的测定;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牛奶中16种真菌毒素的日常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牛奶 免疫亲和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温度影响的单增李斯特菌生长异质性研究
3
作者 费福林 刘丽莎 +4 位作者 谷鑫 龙正串 赵勇 刘海泉 白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66-171,共6页
已有研究表明食源性致病菌因菌株多样性,表现出致病力、耐药及生长等表型的显著差异,具有典型的菌株异质性。为研究温度影响的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生长差异,为精准风险评估提供支撑,该研究选取40株不同分离来源(临... 已有研究表明食源性致病菌因菌株多样性,表现出致病力、耐药及生长等表型的显著差异,具有典型的菌株异质性。为研究温度影响的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生长差异,为精准风险评估提供支撑,该研究选取40株不同分离来源(临床和食品来源各20株)、不同血清型菌株,开展其在37、25、10℃的基于最大比生长速率(μ_(max))的生长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37、25、10℃时,菌株间μ_(max)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分别为10.528%、8.566%和12.303%;临床分离菌株的μ_(max)的CV小于食品分离菌株,表现出较小的温度生长异质性;25℃条件下,具有较强致病力的1/2b和4b血清型菌株μ_(max)值显著大于弱致病力的1/2a型菌株;4b血清型菌株在10℃下表现出最小的生长异质性。综上,较强致病力的菌株表现出显著的生长优势,显示了对环境较强的生长适应性,菌株间具有显著的生长差异,通过异质性研究有助于降低对风险评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为科学精准开展风险评估和防控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温度 μ_(max) 变异系数 生长异质性
下载PDF
基于磁性金属有机框架分离的纳米金比色法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被引量:2
4
作者 杜娟 陈鑫 +4 位作者 刘楷 刘佳蕾 骆鹏杰 梁栋 白艳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0-367,共8页
以磁性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作为捕获探针,免疫功能化纳米金作为信号探针,建立一种纳米金比色法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最适条件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可视化检出限为1.2×10^(3) CFU/mL,紫外光谱检... 以磁性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作为捕获探针,免疫功能化纳米金作为信号探针,建立一种纳米金比色法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最适条件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可视化检出限为1.2×10^(3) CFU/mL,紫外光谱检测结果在1.2×10^(1)~1.2×10^(8) CFU/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Y=0.519-0.043X,R2=0.978),检出限低至0.45 CFU/mL,各浓度梯度的批内变异系数在0.31%~1.30%之间。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接种到鸡胸肉上进行检测,其加标回收率在91.1%~108.7%之间,变异系数不高于7.4%,且结果与平板计数法一致。本方法具有准确、灵敏、快速等特点,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纳米金 比色法 磁分离
下载PDF
肿瘤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及其标志物概述 被引量:1
5
作者 杜艳芸 赵紫艳 王晨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1期2-6,共5页
肿瘤免疫疗法是通过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杀伤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肿瘤免疫疗法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癌症治疗方法,被誉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第三次革命。其中,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显著延长了多种晚期肿瘤患... 肿瘤免疫疗法是通过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杀伤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肿瘤免疫疗法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癌症治疗方法,被誉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第三次革命。其中,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显著延长了多种晚期肿瘤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显著提高了客观缓解率。但目前肿瘤免疫疗法存在患者单药整体响应率低,且伴随不同程度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等问题。因此,寻找更多有效的免疫检查点靶标并进行抑制剂的研发,以及研究并发现精准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以筛选出能从不同免疫治疗药物中获益的人群,对于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发现的免疫检查点及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以及预测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2021年山东省市售即食坚果及籽类食品中霉菌污染情况
6
作者 孙忠清 刘慧 +3 位作者 杨岳峰 杨大进 彭子欣 于维森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4-836,共3页
目的调查山东省即食坚果及籽类食品中霉菌污染情况。方法2021年在山东省采集市售即食坚果及籽类食品,按GB 4789.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进行霉菌检验,根据GB 1930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与... 目的调查山东省即食坚果及籽类食品中霉菌污染情况。方法2021年在山东省采集市售即食坚果及籽类食品,按GB 4789.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进行霉菌检验,根据GB 1930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与籽类食品》判定霉菌计数≤25 CFU/g为合格,计算样品合格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21年156份山东省市售即食坚果及籽类食品霉菌合格率为75.00%。在霉菌超标样品中,霉菌计数呈偏态分布,其中最小值为30 CFU/g,最大值为2.6×10~4 CFU/g(一份花生样品)。鲁西北地区样品合格率最低,为52.00%(13/25);核桃样品合格率最低,为33.33%(3/9)。结论山东省市售即食坚果及籽类食品霉菌污染较重,其中地区差异和食品种类可能是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 坚果 籽类 霉菌 检出率 合格率
原文传递
基于毒力基因组合评价我国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潜在致病风险
7
作者 张鑫昊 王军 +1 位作者 崔生辉 白莉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对我国不同来源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分离株的致病潜力进行分级,为STEC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于2018年联合发布的STEC与食品归因、表征和监测报告中提出的危害等级分级方法,对... 目的对我国不同来源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分离株的致病潜力进行分级,为STEC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于2018年联合发布的STEC与食品归因、表征和监测报告中提出的危害等级分级方法,对我国2018—2022年已发表的STEC数据进行分级分析。结果分级结果显示,纳入研究的STEC菌株中72.9%为低危害菌株,26.0%为高危害菌株,1.1%为最高危害菌株。高危害菌株主要来自牛或牛肉食品(95.3%),仅有8株为最高危害菌株,分别来自牛和患者。结论仅依据STEC菌株的血清型不足以作为菌株毒力评判标准,通过毒力基因组合对STEC感染风险进行分级是更可靠的方法。这一方法可为我国制定STEC监测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 毒力基因 食源性致病菌 危害等级分级
原文传递
食品工业用遗传修饰微生物及相关产品的安全性管理现状 被引量:1
8
作者 韩小敏 白莉 +4 位作者 罗雪云 张霁月 宋雁 刘兆平 李宁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9-245,共7页
遗传修饰微生物(GMM)或称转基因微生物,又称重组DNA微生物,是指通过天然方式(如杂交和/或自然重组)以外的方式而发生遗传物质改变的微生物。国际组织和各国对食品工业用GMM及相关产品的安全性管理要求各不相同,并制定了不同的管理法规... 遗传修饰微生物(GMM)或称转基因微生物,又称重组DNA微生物,是指通过天然方式(如杂交和/或自然重组)以外的方式而发生遗传物质改变的微生物。国际组织和各国对食品工业用GMM及相关产品的安全性管理要求各不相同,并制定了不同的管理法规。我国对食品工业用GMM及相关产品的安全性管理工作十分重视,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公告和标准等。本文系统梳理国际组织和欧美等国家对食品工业用GMM及相关产品的安全性管理要求,为我国相关风险的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业 遗传修饰微生物 食品安全 监督管理 建议
原文传递
One Health视角下细菌耐药产生传播影响驱动因素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叶泽弘 李孟寒 彭子欣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0-916,共7页
细菌耐药对公共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导致人群对抗生素的暴露机会及程度增加,加速了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致使药物临床感染治疗效果减弱。本文基于One Health视... 细菌耐药对公共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导致人群对抗生素的暴露机会及程度增加,加速了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致使药物临床感染治疗效果减弱。本文基于One Health视角综述细菌耐药性产生传播的主要机制及其驱动因素,多层面探讨控制细菌耐药性的方法及策略,并对耐药研究及防控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探索基于One Health的细菌耐药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e Health 细菌耐药 耐药基因 驱动因素
原文传递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体尿液中6种双酚类化合物
10
作者 裴紫薇 卓勤 +2 位作者 张磊 李敬光 赵云峰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7-454,共8页
目的开发并验证测定尿液中6种双酚类化合物(双酚S、双酚F、双酚A、2,2′-亚甲基双酚、双酚AF、双酚AP)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方法尿样酶解后,经WAX固相萃取柱快速净化和提取目标物,以水和甲醇为流动相在色谱柱AC... 目的开发并验证测定尿液中6种双酚类化合物(双酚S、双酚F、双酚A、2,2′-亚甲基双酚、双酚AF、双酚AP)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方法尿样酶解后,经WAX固相萃取柱快速净化和提取目标物,以水和甲醇为流动相在色谱柱ACQUITY BEH C_(18)(2.1 mm×100 mm,1.7μm)上进行分离,最后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进行多反应监测,内标法进行定量。结果目标化合物在0.1~50.0 ng/mL的范围内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8,线性良好,检出限均低于0.1 ng/mL。3个加标浓度(0.5、5.0和50.0 ng/mL)下的目标化合物回收率均在80%~12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n=5)。对标准参考物质进行检测,检出浓度在参考范围内。结论该方法能够对尿液中6种双酚类化合物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适用于人体尿液中双酚类化合物的痕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 双酚类化合物 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原文传递
肝脏NK细胞亚群的异质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雅雯 田志刚 彭慧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0-261,共12页
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自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以来备受关注,但早期研究多以循环NK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直到近十年,NK细胞的组织异质性才受到学界重视.肝脏作为NK细胞含量丰富且异质性的器官,为研究NK细胞亚群提供了很好的窗口.肝... 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自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以来备受关注,但早期研究多以循环NK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直到近十年,NK细胞的组织异质性才受到学界重视.肝脏作为NK细胞含量丰富且异质性的器官,为研究NK细胞亚群提供了很好的窗口.肝脏NK细胞由参与血液循环的经典NK细胞和肝脏驻留NK细胞组成,本文重点介绍肝脏驻留NK细胞与经典NK细胞在发育起源、分化、转录调控、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肝脏区域免疫特性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驻留NK细胞 经典NK细胞 发育起源 转录因子 病毒感染 肝细胞癌
原文传递
山东省生猪屠宰环节非伤寒沙门菌污染情况及耐药特征分析
12
作者 李冰妍 刘丽莎 +4 位作者 白莉 赵格 米晓云 王君玮 苏战强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57-1763,共7页
目的了解生猪屠宰过程中非伤寒沙门菌(NTS)的污染情况和耐药特征。方法于2021年5月和8月分别从山东省两个规模化生猪屠宰场采集共170份胴体和环境样品。对分离的NTS运用全基因组测序(WGS)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从29... 目的了解生猪屠宰过程中非伤寒沙门菌(NTS)的污染情况和耐药特征。方法于2021年5月和8月分别从山东省两个规模化生猪屠宰场采集共170份胴体和环境样品。对分离的NTS运用全基因组测序(WGS)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从29份样品中检出NTS,检出率为17.1%。血清型预测显示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占58.6%(17/29)。药敏结果显示29株NTS呈现15种耐药谱,四环素耐药率最高(100.0%,29/29),其次为氨苄西林和氯霉素(79.3%,23/29),多重耐药率达86.2%(25/29)。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显示ST19为主要型别,占48.3%(14/29)。耐药基因分析表明主要携带tet(A)、tet(B)、tet(M)、bla_(TEM-1B)、bla_(CMY-97)、floR、cmlA1等。结论山东省部分生猪屠宰场屠宰环节存在NTS污染现象,且NTS对多类抗生素表现出多重耐药性,提示应重视生猪屠宰环节中NTS的污染与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伤寒沙门菌 生猪屠宰 全基因组测序
原文传递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牛奶中7种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轩 郭战辉 +4 位作者 张弛 方从容 李少华 赵云峰 陈达炜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2-698,共7页
目的建立牛奶中7种有机磷酸酯类(OPEs)阻燃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分析方法。方法基于乙腈-冷冻诱导液液萃取技术提取、净化和富集样品,以甲醇-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分离,高分辨... 目的建立牛奶中7种有机磷酸酯类(OPEs)阻燃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分析方法。方法基于乙腈-冷冻诱导液液萃取技术提取、净化和富集样品,以甲醇-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分离,高分辨质谱靶向单一离子监测模式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7种OPEs在0.2~2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方法检出限为0.01~0.21μg/L,定量限为0.04~1.72μg/L,3个不同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88.4%~118%,相对标准偏差为1.15%~7.1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应用于牛奶中OPEs的痕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酸酯 牛奶 冷冻诱导液液萃取 高分辨质谱法
原文传递
坚果及籽类食品中霉菌与真菌毒素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忠清 林滢 +3 位作者 密叶 于维森 杨大进 彭子欣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5-800,共6页
坚果及籽类食品富含蛋白质、脂肪酸等多种营养素,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这类食品易被霉菌及其产生的真菌毒素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坚果及籽类食品中霉菌与真菌毒素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坚果及籽类食品的安全生产和... 坚果及籽类食品富含蛋白质、脂肪酸等多种营养素,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这类食品易被霉菌及其产生的真菌毒素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坚果及籽类食品中霉菌与真菌毒素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坚果及籽类食品的安全生产和有效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果 籽类 霉菌 真菌毒素 检测技术 预防控制
原文传递
我国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中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状况研究
15
作者 彭子欣 杨欣 +3 位作者 李莹 杨舒然 闫琳 杨大进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60-1467,共8页
目的调查我国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中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状况,掌握该类食品中霉菌及真菌毒素污染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通过采集市售商品,检测霉菌及其毒素,采用内转录间区(ITS)测序法对样品中污染的霉菌进行属鉴定。结果19.32%(560/2912)的熟... 目的调查我国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中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状况,掌握该类食品中霉菌及真菌毒素污染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通过采集市售商品,检测霉菌及其毒素,采用内转录间区(ITS)测序法对样品中污染的霉菌进行属鉴定。结果19.32%(560/2912)的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霉菌计数>25 CFU/g。单一、混合坚果超过该限值的比例分别为14.78%(322/2178)和32.56%(239/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坚果中核桃超过该限值的比例最高,为24.10%(47/195),杏仁、巴达木和花生分别为17.44%(15/86)、16.81%(20/119)和16.22%(73/450),其余种类均在15%以下。对26份霉菌计数>25 CFU/g的样品进行真菌毒素检测,1份采自云南的花生检出白僵菌素污染量为16.37μg/kg。ITS扩增子测序发现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中主要污染曲霉属、交链孢霉属、念珠菌属等,和真菌毒素检出有相关性。结论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中霉菌污染较高,检出的霉菌属有产真菌毒素的风险,提示应加强该类食品中污染霉菌的监测、种属鉴定及产毒情况研究,掌握其污染途径和产毒规律,为开展风险评估,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 霉菌 真菌毒素 属鉴定
原文传递
我国居民不饱和脂肪酸的膳食摄入与构成分析
16
作者 方从容 杨杰 +4 位作者 裴紫薇 周爽 陈达炜 李敬光 赵云峰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1-338,共8页
目的 分析中国居民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及膳食摄入来源。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膳食样品中脂肪酸含量,并结合各类膳食的消费量获取不同地区各类脂肪酸的实际摄入量。结果 中国居民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平均摄入量为29.25g/d(12.53%E,... 目的 分析中国居民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及膳食摄入来源。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膳食样品中脂肪酸含量,并结合各类膳食的消费量获取不同地区各类脂肪酸的实际摄入量。结果 中国居民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平均摄入量为29.25g/d(12.53%E,供能百分比),主要来自于肉类(35.5%)和蔬菜类(32.0%),来自于其他食品类别的比例小于10%。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平均摄入量为22.48 g/d(9.72%E),主要来自于蔬菜类(33.8%)、肉类(20.8%)、谷类(17.7%)和豆类(13.0%)。n-6PUFA平均摄入量为19.78 g/d(8.59%E),其主要膳食来源与PUFA相似。n-3PUFA平均摄入量为2.70 g/d(1.19%E),主要来自于蔬菜类(38.9%),肉类(15.9%)、豆类(12.7%)和谷类(12.1%)。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膳食平均摄入量为0.067 g/d(0.03%E),主要来自于水产类(75.4%)和蛋类(19.8%)。结论 中国居民的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充足,满足需求。其中,PUFA和n-3PUFA膳食摄入量符合推荐量。四大区中,北方二区和南方二区的n-6PUFA膳食摄入量符合推荐量,北方一区和南方一区的n-6PUFA膳食摄入量分别为推荐量上限的111%和102%。EPA和DHA摄入量不充足。因此,中国居民应提高水产类的摄入,加强食用油多样化的宣传与教育,促进膳食脂肪酸的平衡摄入。与以往总膳食研究相比,MUFA、PUFA、亚油酸(LA)和亚麻酸(ALA)平均膳食摄入量高于第一次,与第五次基本持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酸 膳食摄入量 总膳食研究
原文传递
养殖淡水鱼源ST283型B群链球菌引发食物相关侵袭性疾病风险及防控
17
作者 张鑫昊 刘丽莎 +2 位作者 李辉 李冰妍 白莉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0-956,共7页
B群链球菌存在于多种动物中,是能感染人类的一种重要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孕产妇及新生儿多种侵袭性疾病。ST283是近年来在东南亚地区的养殖淡水鱼中出现的一种B群链球菌型别,由于其可引起人类食物相关侵袭性疾病而受到广泛关注。我国作... B群链球菌存在于多种动物中,是能感染人类的一种重要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孕产妇及新生儿多种侵袭性疾病。ST283是近年来在东南亚地区的养殖淡水鱼中出现的一种B群链球菌型别,由于其可引起人类食物相关侵袭性疾病而受到广泛关注。我国作为淡水鱼养殖和食用大国,虽内陆尚无相关病例报道,仍需引起重视。本文就各国现有资料对ST283型B群链球菌进行阐述,为我国制定B群链球菌监测及评估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群链球菌 ST283 罗非鱼 食物相关侵袭性疾病
原文传递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尿液中三氯生和三氯卡班
18
作者 王轩 张弛 +3 位作者 方从容 李少华 赵云峰 陈达炜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23年第3期314-318,325,共6页
目的建立尿液中三氯生(TCS)和三氯卡班(TCC)的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分析方法。方法样品基于乙腈-水冷诱导液萃取(CI-LLE)进行一步式的提取、净化和富集,以甲醇-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 目的建立尿液中三氯生(TCS)和三氯卡班(TCC)的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分析方法。方法样品基于乙腈-水冷诱导液萃取(CI-LLE)进行一步式的提取、净化和富集,以甲醇-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分离,高分辨质谱靶向单一离子监测模式(tSIM)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TCS和TCC在0.2~20μ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方法检出限(LOD)分别为0.035μg/L和0.0078μg/L,定量限(LOQ)分别为0.12μg/L和0.026μg/L。TCS和TCC在空白样品4个不同加标水平的回收率分别为85.6%~11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8%~11.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应用于尿液中TCS和TCC的痕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生 三氯卡班 尿液 冷诱导液液萃取 高分辨质谱法
原文传递
天麻商品规格变迁及其经验鉴别术语形成 被引量:6
19
作者 韩晓静 程铭恩 +2 位作者 袁媛 桂双英 彭华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02-2707,共6页
天麻作为名贵中药材,其质量评价和经验鉴别倍受历代中医药学家所关注,逐渐形成了丰富的商品规格及经验鉴别术语。该文通过对历代本草文献的梳理,探讨了天麻商品规格变迁及其经验鉴别术语的形成。发现清代以前天麻商品主要来自红天麻。... 天麻作为名贵中药材,其质量评价和经验鉴别倍受历代中医药学家所关注,逐渐形成了丰富的商品规格及经验鉴别术语。该文通过对历代本草文献的梳理,探讨了天麻商品规格变迁及其经验鉴别术语的形成。发现清代以前天麻商品主要来自红天麻。清代以来,云贵地区乌天麻商品逐渐兴起,贵州天麻和云南昭通天麻开始成为主流商品之一。至此,乌天麻与红天麻成为天麻商品的2个主流商品。20世纪70年代天麻栽培成功推广以前,天麻商品来自野生资源,商品规格常根据采收时间相应分为春麻和冬麻。随着天麻栽培技术的成功推广以及野生天麻资源濒危,冬天麻已经成为市场商品主流。天麻的伪品在20世纪60—70年代显著增加,这段时期天麻的经验鉴别术语显著增多,经验鉴别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挖掘民间药材鉴别经验,可以推动中药材经验鉴别与时俱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商品规格 经验鉴别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水产品重金属风险分级模型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宁 王慧 +6 位作者 毛伟峰 周萍萍 蒋定国 李建文 刘飒娜 刘思洁 张磊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4-300,共7页
目的建立适用于大量风险监测数据快速分级研判的风险分级评价方法。方法基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理论,结合数据分析、文献综述、专家判断等方法,设定涉及食品污染特征、危害物毒性特征、人群食物消费特征以及超标率的分级指标体系、运算关... 目的建立适用于大量风险监测数据快速分级研判的风险分级评价方法。方法基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理论,结合数据分析、文献综述、专家判断等方法,设定涉及食品污染特征、危害物毒性特征、人群食物消费特征以及超标率的分级指标体系、运算关系和赋值标准,并以实际监测数据进行验证应用。结果建立水产品中重金属风险分级模型,总风险分值=毒性校正含量评分×超标率评分×消费量评分。应用此模型对我国水产品中砷、镉、汞、铅四种重金属进行风险分级,结果显示海蟹、肉食鱼类、非肉食鱼类中镉、甲基汞风险评分较高,可与传统风险评估结果相互验证。结论该模型可较好地对水产品中重金属进行风险排序,为监管部门提供优先监管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分级 水产品 重金属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