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肺动脉内占位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右心功能改变情况,以评价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的近期疗效. 方法:选择拟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的肺动脉内占位或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于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肺动脉内占位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右心功能改变情况,以评价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的近期疗效. 方法:选择拟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的肺动脉内占位或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于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前及术后7 d 分别测量心尖四腔心左心室舒张末期左右内径(LV)、右室舒张末期左右径(RV)、RV/LV 比值,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左心室短轴收缩期左室偏心指数(EI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二尖瓣环及三尖瓣环组织多普勒、三尖瓣反流量,三尖瓣反流速度,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心包积液情况.室间隔运动及左心室 D 形.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过渡性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治疗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至2017-03在阜外医院行PBAV的37例暂不适宜行瓣膜置换术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74±12)岁。观察患者临床及解...目的:探讨过渡性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治疗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至2017-03在阜外医院行PBAV的37例暂不适宜行瓣膜置换术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74±12)岁。观察患者临床及解剖特点、手术有效及安全性,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患者基线外科风险高心功能差,二叶式主动脉瓣占比约50%,瓣叶钙化程度重[钙化体积CT值850(HU850)=(856.0±658.2)mm3]。术中参考瓣环上平均内径选择球囊,术后7天主动脉瓣瓣口面积从(0.37±0.10)cm2增大至(0.87±1.10)cm2,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从(55.1±22.9)mm Hg(1 mm Hg=0.133 k Pa)降至(44.8±17.8)mm Hg(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从(35.8±14.3)%增加到(41.0±12.2)%(P<0.001)。术后住院期间发生死亡4例,1例安装永久起搏器,1例主动脉瓣重度反流。术后平均随访(16.5±11.1)个月,共有13例(35.1%)患者过渡到外科或经导管瓣膜置换术治疗。结论:对于暂不宜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PBAV可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结果,有望成为过渡性治疗手段,对于中国二叶式主动脉瓣比例高,瓣叶钙化重特点,采用瓣环上内径选择较小球囊安全有效。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总结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2007-01至2013-01共1 194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检查,其中23例(1.94%)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男19例,女4例。所有患者均除外冠心病,并接受超声...目的:分析总结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2007-01至2013-01共1 194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检查,其中23例(1.94%)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男19例,女4例。所有患者均除外冠心病,并接受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造影检查。结果:23例患者中,左心导管检查证实其中21例患者左心室中部存在梗阻,其中7例患者同时合并左心室流出道梗阻。21例左心室梗阻患者收缩期压差为(56.8±12.9)mm Hg(1 mm Hg=0.133 k Pa);另外2例患者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室壁最大厚度为(21.8±6.3)mm,左心室横径(39.4±5.2)mm。心电图检查提示,3例患者合并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血管造影检查发现,6例患者合并冠状动脉肌桥,并且均位于冠状动脉前降支。(2.7±1.3)年随访过程中,5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其中2例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3例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结论:肥厚型心肌病伴发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最常见于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其中部分患者同时合并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这些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早期准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至关重要。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肺动脉内占位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右心功能改变情况,以评价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的近期疗效. 方法:选择拟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的肺动脉内占位或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于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前及术后7 d 分别测量心尖四腔心左心室舒张末期左右内径(LV)、右室舒张末期左右径(RV)、RV/LV 比值,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左心室短轴收缩期左室偏心指数(EI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二尖瓣环及三尖瓣环组织多普勒、三尖瓣反流量,三尖瓣反流速度,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心包积液情况.室间隔运动及左心室 D 形.
文摘目的:探讨过渡性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治疗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至2017-03在阜外医院行PBAV的37例暂不适宜行瓣膜置换术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74±12)岁。观察患者临床及解剖特点、手术有效及安全性,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患者基线外科风险高心功能差,二叶式主动脉瓣占比约50%,瓣叶钙化程度重[钙化体积CT值850(HU850)=(856.0±658.2)mm3]。术中参考瓣环上平均内径选择球囊,术后7天主动脉瓣瓣口面积从(0.37±0.10)cm2增大至(0.87±1.10)cm2,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从(55.1±22.9)mm Hg(1 mm Hg=0.133 k Pa)降至(44.8±17.8)mm Hg(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从(35.8±14.3)%增加到(41.0±12.2)%(P<0.001)。术后住院期间发生死亡4例,1例安装永久起搏器,1例主动脉瓣重度反流。术后平均随访(16.5±11.1)个月,共有13例(35.1%)患者过渡到外科或经导管瓣膜置换术治疗。结论:对于暂不宜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PBAV可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结果,有望成为过渡性治疗手段,对于中国二叶式主动脉瓣比例高,瓣叶钙化重特点,采用瓣环上内径选择较小球囊安全有效。
文摘目的:分析总结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2007-01至2013-01共1 194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检查,其中23例(1.94%)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男19例,女4例。所有患者均除外冠心病,并接受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造影检查。结果:23例患者中,左心导管检查证实其中21例患者左心室中部存在梗阻,其中7例患者同时合并左心室流出道梗阻。21例左心室梗阻患者收缩期压差为(56.8±12.9)mm Hg(1 mm Hg=0.133 k Pa);另外2例患者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室壁最大厚度为(21.8±6.3)mm,左心室横径(39.4±5.2)mm。心电图检查提示,3例患者合并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血管造影检查发现,6例患者合并冠状动脉肌桥,并且均位于冠状动脉前降支。(2.7±1.3)年随访过程中,5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其中2例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3例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结论:肥厚型心肌病伴发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最常见于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其中部分患者同时合并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这些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早期准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