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经室间隔左束支区域起搏电极位置及安全性的超声心动图评估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慧
李晓飞
+5 位作者
樊晓寒
齐红霞
王江涛
刘偈
王浩
逄坤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61-764,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电极位置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我院行LBBP患者122例,其中起搏器植入86例(起搏器组),左束支再同步(L-CRT)植入36例(L-CRT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对其临床症状、起搏器程...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电极位置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我院行LBBP患者122例,其中起搏器植入86例(起搏器组),左束支再同步(L-CRT)植入36例(L-CRT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对其临床症状、起搏器程控以及超声心动图指标进行记录和随访。结果: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电极无明显移位,无室间隔血肿、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起搏器组和L-CRT组电极旋入深度分别为(10.1±1.4)mm和(9.6±1.7)mm,电极旋入点至三尖瓣隔叶根部距离分别为(20.9±3.8)mm和(24.3±6.2)mm,电极旋入点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分别为(10.3±2.4)mm和(10.5±3.9)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起搏器组和L-CRT组分别有8例和2例患者三尖瓣反流量较术前增加,但均为少量至少中量。所有患者植入电极均无明显限制三尖瓣活动表现。结论:LBBP短期随访起搏电极位置及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左束支区域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室间隔左束支区域起搏电极位置及安全性的超声心动图评估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慧
李晓飞
樊晓寒
齐红霞
王江涛
刘偈
王浩
逄坤静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超声影像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
心血管病
中心
/阜外医院
心律失常
中心
出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61-764,共4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3332018051)。
文摘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电极位置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我院行LBBP患者122例,其中起搏器植入86例(起搏器组),左束支再同步(L-CRT)植入36例(L-CRT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对其临床症状、起搏器程控以及超声心动图指标进行记录和随访。结果: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电极无明显移位,无室间隔血肿、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起搏器组和L-CRT组电极旋入深度分别为(10.1±1.4)mm和(9.6±1.7)mm,电极旋入点至三尖瓣隔叶根部距离分别为(20.9±3.8)mm和(24.3±6.2)mm,电极旋入点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分别为(10.3±2.4)mm和(10.5±3.9)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起搏器组和L-CRT组分别有8例和2例患者三尖瓣反流量较术前增加,但均为少量至少中量。所有患者植入电极均无明显限制三尖瓣活动表现。结论:LBBP短期随访起搏电极位置及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
心脏起搏
左束支区域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超声心动图
Keywords
pacemaker
left bundle branch area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echocardiography
分类号
R5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经室间隔左束支区域起搏电极位置及安全性的超声心动图评估
李慧
李晓飞
樊晓寒
齐红霞
王江涛
刘偈
王浩
逄坤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