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绘制肺鳞癌中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共表达基因关系网络,筛选潜在的PD-L1协同检测生物标志物,寻找可能参与PD-L1调控肿瘤免疫状态的基因及通路。方法采用TCGA肺鳞癌数据集,利用c Bio Portal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共表达基因集检索,...目的绘制肺鳞癌中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共表达基因关系网络,筛选潜在的PD-L1协同检测生物标志物,寻找可能参与PD-L1调控肿瘤免疫状态的基因及通路。方法采用TCGA肺鳞癌数据集,利用c Bio Portal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共表达基因集检索,从全基因转录组水平对PD-L1的共表达基因进行Venny分析,筛选目标基因,进行多种类型的聚类和分子关系网络分析,并建立PD-L1调控网络。结果共获得PD-L1中等程度表达相关基因126个,主要为质膜定位型基因,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节过程,其中IRF2/NFKB1/IRF1三个转录因子参与了对PD-L1基因集30%以上基因的转录调控。经过PD-L1共表达基因集的核心分子筛选,分析网络节点连接度,得到具有最高连接度的前6个节点基因,依次为IFNG、JAK2、STAT1、CTLA4、CD80和CCR5,对这些基因不同表达水平的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CR5是一个有意义的预后指标分子。进一步对PD-L1和CCR5的表达谱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CR5与PD-L1表达谱水平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7(P<0.05);GO-BP聚类分析显示,CCR5的功能主要聚集在免疫调控、T细胞调控、细胞信号转导等领域,与PD-L1调控网络的功能相符。结论 PD-L1共表达基因集内的主要节点均为免疫相关分子,其中IFNG、CCR5、NFKB1分子对PD-L1共表达基因网络具有最广泛的调控作用,该发现为肺鳞癌免疫治疗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展开更多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具有组织学分级高、临床分期晚、侵袭性强、易发生转移等特点。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传统化疗仍是TNBC患者主要的治疗选择。作为高度异质性疾病,TNBC需要更为精确的预测生物标志物...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具有组织学分级高、临床分期晚、侵袭性强、易发生转移等特点。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传统化疗仍是TNBC患者主要的治疗选择。作为高度异质性疾病,TNBC需要更为精确的预测生物标志物。组学技术的发展及临床试验的实施为辅助化疗预后生物标志物带来新的探索,涵盖基因、蛋白及微环境成分等不同维度,也包括多分子的联合分析应用。本文将对TNBC辅助化疗预后生物标志物及其潜在分子机制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绘制肺鳞癌中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共表达基因关系网络,筛选潜在的PD-L1协同检测生物标志物,寻找可能参与PD-L1调控肿瘤免疫状态的基因及通路。方法采用TCGA肺鳞癌数据集,利用c Bio Portal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共表达基因集检索,从全基因转录组水平对PD-L1的共表达基因进行Venny分析,筛选目标基因,进行多种类型的聚类和分子关系网络分析,并建立PD-L1调控网络。结果共获得PD-L1中等程度表达相关基因126个,主要为质膜定位型基因,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节过程,其中IRF2/NFKB1/IRF1三个转录因子参与了对PD-L1基因集30%以上基因的转录调控。经过PD-L1共表达基因集的核心分子筛选,分析网络节点连接度,得到具有最高连接度的前6个节点基因,依次为IFNG、JAK2、STAT1、CTLA4、CD80和CCR5,对这些基因不同表达水平的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CR5是一个有意义的预后指标分子。进一步对PD-L1和CCR5的表达谱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CR5与PD-L1表达谱水平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7(P<0.05);GO-BP聚类分析显示,CCR5的功能主要聚集在免疫调控、T细胞调控、细胞信号转导等领域,与PD-L1调控网络的功能相符。结论 PD-L1共表达基因集内的主要节点均为免疫相关分子,其中IFNG、CCR5、NFKB1分子对PD-L1共表达基因网络具有最广泛的调控作用,该发现为肺鳞癌免疫治疗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文摘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具有组织学分级高、临床分期晚、侵袭性强、易发生转移等特点。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传统化疗仍是TNBC患者主要的治疗选择。作为高度异质性疾病,TNBC需要更为精确的预测生物标志物。组学技术的发展及临床试验的实施为辅助化疗预后生物标志物带来新的探索,涵盖基因、蛋白及微环境成分等不同维度,也包括多分子的联合分析应用。本文将对TNBC辅助化疗预后生物标志物及其潜在分子机制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