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树鼩肠道蠕虫感染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孙晓梅 仝品芬 +4 位作者 匡德宣 陈玲霞 王文广 陆彩霞 代解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17,21,I0003,共5页
目的调查野生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感染肠道蠕虫的主要种类并进行鉴定,为今后树鼩寄生虫检测提供形态学参考,为实验树鼩寄生虫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3只野外来源的树鼩新鲜粪便,虫卵采用常规粪便直接涂片以及孵化后显微... 目的调查野生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感染肠道蠕虫的主要种类并进行鉴定,为今后树鼩寄生虫检测提供形态学参考,为实验树鼩寄生虫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3只野外来源的树鼩新鲜粪便,虫卵采用常规粪便直接涂片以及孵化后显微镜观察;绦虫采用压片、固定染色,以及线虫经透明后体视镜观察,虫卵与成虫相对应鉴定。结果野生树鼩肠道蠕虫的总感染率为75.86%,主要感染种类有3种,经鉴定为长膜壳绦虫、奇口线虫和粪类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27.67%,30.06%和51.52%。三种蠕虫的混合感染率为4.55%。两种线虫虫卵在树鼩粪便中多为含胚胎形态。结论野生树鼩肠道蠕虫的感染率较高。对野外引入的新种源必须隔离检疫,进行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肠道蠕虫 长膜壳绦虫 奇口线虫 粪类圆线虫
下载PDF
抑郁症动物模型与其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6
2
作者 罕园园 代解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1-326,共6页
抑郁症在全球范围内高发,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使其成为全球性卫生问题之一。抑郁症动物模型作为疾病机理研究以及药物筛选的主要手段,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现有的抑郁模型创新性地融合了比较行为学以及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等相关技术。本... 抑郁症在全球范围内高发,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使其成为全球性卫生问题之一。抑郁症动物模型作为疾病机理研究以及药物筛选的主要手段,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现有的抑郁模型创新性地融合了比较行为学以及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等相关技术。本文将结合模型的表面效度、结构效度及预测效度对现有的抑郁症动物模型及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应激模型、损伤模型、化学诱导模型及转基因模型,这些模型均能不同程度的模拟人抑郁症的特征,在抗抑郁药物开发及发病机理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动物模型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树鼩呼肠孤病毒RT-n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晓飞 殷安国 +3 位作者 张媛 罗军 孙晓梅 代解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63-68,共6页
目的建立树鼩呼肠孤病毒(TRV)RT-nPCR检测方法,为树鼩的质量控制提供检测方法。方法从三批野外来源的具有感染临床症状的树鼩粪便中分离得到三株病毒,经电镜观察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为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MRV)。根据GenBank中已发... 目的建立树鼩呼肠孤病毒(TRV)RT-nPCR检测方法,为树鼩的质量控制提供检测方法。方法从三批野外来源的具有感染临床症状的树鼩粪便中分离得到三株病毒,经电镜观察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为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MRV)。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MRV L1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合成巢式引物,对所分离的三株树鼩呼肠孤病毒(TRV1、TRV2、TRV3)的RNA进行RT-nPCR扩增,优化反应条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试验。应用RT-nPCR方法对25只野外来源的相同症状疑似病例样本进行检测。结果针对分离到的三株树鼩呼肠孤病毒的RNA进行RT-nPCR扩增,均得到513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培养细胞及甲肝病毒、轮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阴性对照均未扩增出条带。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可检测到的最小RNA模板浓度为0.01 pg/μL。25只树鼩粪便样本经RT-nPCR检测,有14只TRV阳性,其中死亡动物组10只,检出率为100%;存活动物组15只,检出率为27%。结论建立的TRV RT-nPCR检测方法特异、敏感、稳定,可用于TRV的常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 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 巢式引物
下载PDF
致树鼩腹泻的奇异变形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6
4
作者 仝品芬 年朝琴 +4 位作者 彭超 匡德宣 王文广 孙晓梅 代解杰 《实验动物科学》 201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诊断导致树鼩(Tupaia belangeri)腹泻的肠道致病菌,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集6只腹泻树鼩新鲜粪便,按常规肠道细菌鉴定方法进行分离培养,观察细菌形态和各菌种比例,对优势可疑菌进行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行了8种常... 目的诊断导致树鼩(Tupaia belangeri)腹泻的肠道致病菌,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集6只腹泻树鼩新鲜粪便,按常规肠道细菌鉴定方法进行分离培养,观察细菌形态和各菌种比例,对优势可疑菌进行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行了8种常用抗菌素的敏感试验。结果培养菌落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多数呈黄白色,表面光滑湿润;在S.S琼脂培养基上菌落为圆形、中心发黑,有的蔓延成黑色波纹状且有臭味。细菌形态为两端钝圆短杆菌,大小为(0.4—0.6μm)×(1.0—3.0μm),无芽孢和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非抗酸菌。生化鉴定该分离株产硫化氢,鸟氨酸、尿素等反应阳性。核酸扩增后与GenBank中奇异变形杆菌相似度达99%。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该分离株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8种药物均敏感。结论作为条件致病菌的奇异变形杆菌能够引起哺乳期母树鼩和仔树鼩腹泻甚至死亡。实施针对性的饲养管理和药物治疗,可有效地控制该疾病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奇异变形杆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人工饲养树鼩皮肤真菌携带的调查 被引量:3
5
作者 尹博文 陈玲霞 +2 位作者 李振宇 李娜 孙晓梅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16,共4页
目的调查人工饲养条件下树鼩皮肤真菌携带情况,为实验树鼩的微生物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刮取79只树鼩皮肤表皮碎屑,包括野生来源的51只和人工繁殖的F1代28只,采用沙氏青霉素瓶斜面法和沙氏平皿培养法分别进行培养,对长出的每株真菌进... 目的调查人工饲养条件下树鼩皮肤真菌携带情况,为实验树鼩的微生物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刮取79只树鼩皮肤表皮碎屑,包括野生来源的51只和人工繁殖的F1代28只,采用沙氏青霉素瓶斜面法和沙氏平皿培养法分别进行培养,对长出的每株真菌进行取样涂片染色,显微镜镜检观察真菌形态,用酚氯仿法提取真菌DNA,PCR扩增ITS基因,测序后经BLAST进行核酸同源性比对,进一步鉴定分析。结果野生来源树鼩有9份样长出真菌,F1代有3份样长出真菌菌落,携带率分别15.69%和10.71%。所有真菌DNA最后进行BLAST比对鉴定后发现为7个种属的真菌,但均无致病性。结论人工饲养的树鼩种群中皮肤真菌携带率较低,并且随繁殖代次增加而下降,未检测到皮肤病原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皮肤真菌 ITS基因扩增 鉴定
下载PDF
树鼩小肠上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4
6
作者 尹博文 陈玲霞 +4 位作者 李振宇 李晓飞 宋庆凯 苗雨润 孙晓梅 《实验动物科学》 2017年第2期11-15,共5页
目的从树鼩小肠分离小肠上皮细胞,探索分离培养方法和条件,为药物开发和病原感染机制研究提供体外细胞模型,并且为建立树鼩小肠上皮细胞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胶原酶Ⅺ和中性蛋白酶Ⅰ及DTT联合消化树鼩小肠组织块,得到的细胞经完全培养... 目的从树鼩小肠分离小肠上皮细胞,探索分离培养方法和条件,为药物开发和病原感染机制研究提供体外细胞模型,并且为建立树鼩小肠上皮细胞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胶原酶Ⅺ和中性蛋白酶Ⅰ及DTT联合消化树鼩小肠组织块,得到的细胞经完全培养液培养,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通过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并采用细胞角蛋白荧光染色等方法鉴定细胞。结果经优化分离法得到的肠上皮隐窝细胞团在24 h后贴壁,6 d汇合成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团延辐射状向外长出铺路石样和多角状的细胞;第二代后,每隔2~3 d可传代1次;细胞接种3~6 d为对数生长期;细胞角蛋白18进行免疫荧光鉴定后确定为小肠上皮细胞。结论本实验成功地从树鼩小肠分离到了小肠上皮细胞,并且建立了树鼩小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小肠上皮细胞 酶消化 免疫荧光 鉴定
下载PDF
树鼩Mfsd2a基因的克隆分析和不同组织表达量的检测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文广 匡德宣 +5 位作者 李娜 陆彩霞 罕园园 仝品芬 孙晓梅 代解杰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178-186,共9页
目的对树鼩主要促进因子超家族成员2a(Mfsd2a)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定量检测其组织表达量。方法从树鼩脑和脊髓中提取总RNA,RT-PCR扩增Mfsd2a基因片段,测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序列特征、系统进化、编码蛋白的结... 目的对树鼩主要促进因子超家族成员2a(Mfsd2a)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定量检测其组织表达量。方法从树鼩脑和脊髓中提取总RNA,RT-PCR扩增Mfsd2a基因片段,测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序列特征、系统进化、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以树鼩β-actin为内参,qPCR检测树鼩Mfsd2a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Mfsd2a基因片段全长1 796 bp,与NCBI上公布的树鼩Mfsd2a基因预测序列高度一致,比对显示其与MFS转运蛋白超家族同源。其编码区全长1 464 bp,编码488个氨基酸。预测结果显示树鼩Mfsd2a蛋白具有明显的疏水性区域,无信号肽,二级结构元件由α螺旋、β折叠、无规卷曲和延伸链组成。OCTOPUS分析发现Mfsd2a存在12个跨膜结构,修饰结构预测发现Mfsd2a蛋白存在两处N糖基化位点,亚细胞定位发现其可能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和内质网。qPCR检测树鼩不同组织的Mfsd2a表达,结果显示各组织均有表达,在大脑、脊髓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结论成功克隆了树鼩Mfsd2a基因,建立了该基因表达定量检测方法,为今后利用树鼩神经系统疾病模型深入开展Mfsd2a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主要促进因子超家族成员2a(Mfsd2a) 克隆 分析 表达
下载PDF
树鼩肺成纤维细胞的分离、鉴定和传代培养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文广 匡德宣 +5 位作者 陆彩霞 罕园园 李娜 仝品芬 孙晓梅 代解杰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05-110,共6页
目的建立适用于树鼩肺成纤维细胞的分离、鉴定和传代培养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和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树鼩肺成纤维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用波形蛋白(Vimentin)对分离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免疫荧光鉴定;传... 目的建立适用于树鼩肺成纤维细胞的分离、鉴定和传代培养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和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树鼩肺成纤维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用波形蛋白(Vimentin)对分离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免疫荧光鉴定;传代培养并开展冻存复苏实验,采用MTS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以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KMB-17)作对照。结果通过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和胰酶消化法均可获取树鼩肺成纤维细胞,细胞主要呈现梭形,波形蛋白免疫荧光鉴定普遍呈阳性,与KMB-17一致。树鼩肺成纤维细胞可连续传代4~5次,经冻存复苏后细胞仍能保持活力,以5×10~4细胞/mL的密度传代,细胞可在3 d左右进入对数生长期。结论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和胰酶消化法均可有效获取树鼩的肺成纤维细胞,可为肺部相关疾病的体外研究提供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肺成纤维细胞 鉴定 传代培养
下载PDF
树鼩IL-2全长编码序列的克隆及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晓燕 李明利 +7 位作者 徐娟 高跃东 王文广 殷安国 李晓飞 孙晓梅 夏雪山 代解杰 《Zoological Research》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6,共6页
树鼩作为多种人类疾病模型已受到广泛关注,而免疫因子对于树鼩模型评价至关重要,但目前对其白细胞介素-2(IL-2)的研究鲜有报道。该实验以经ConA(concanavalin)诱导培养的树鼩淋巴细胞总RNA为模板,RT-PCR克隆出465bp的树鼩IL-2全长编码序... 树鼩作为多种人类疾病模型已受到广泛关注,而免疫因子对于树鼩模型评价至关重要,但目前对其白细胞介素-2(IL-2)的研究鲜有报道。该实验以经ConA(concanavalin)诱导培养的树鼩淋巴细胞总RNA为模板,RT-PCR克隆出465bp的树鼩IL-2全长编码序列,并采用ClustalW软件分析其序列和分子特征。结果表明树鼩IL-2cDNA编码一个由15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其cDNA及氨基酸序列与人的同源性分别为93%及80%,且其整体结构与人IL-2相似。MEGA5.0软件构建的进化树表明,树鼩与人及恒河猴的亲缘关系较近。Pymol软件对树鼩和人IL-2氨基酸序列进行的三维结构模建表明,两者的IL-2分子三维空间结构基本相似,表面大部分区域所带电荷相同,但在某些区域差异较大,且树鼩多出一个糖基化位点,这些差异对抗体的结合可能存在影响。该研究为今后树鼩IL-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IL-2 克隆 结构 功能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动物模型及基因编辑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匡德宣 王文广 +1 位作者 孙晓梅 代解杰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65-71,共7页
恶性疟原虫是人体疟疾的病原体,恶性疟原虫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疟原虫感染、慢性致病机制、药物评价和人疟原虫疫苗研制的重要实验材料。迄今为至,恶性疟原虫动物模型研究主要涉及非人灵长类、免疫缺陷小鼠、转基因技术以及CRISPR/Cas9系... 恶性疟原虫是人体疟疾的病原体,恶性疟原虫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疟原虫感染、慢性致病机制、药物评价和人疟原虫疫苗研制的重要实验材料。迄今为至,恶性疟原虫动物模型研究主要涉及非人灵长类、免疫缺陷小鼠、转基因技术以及CRISPR/Cas9系统等领域。本文对恶性疟原虫体内外感染动物模型及基因编辑研究做总结分析,为今后恶性疟原虫动物模型建立及基因编辑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体外感染 体内感染 基因编辑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振宇 陈玲霞 +1 位作者 尹博文 代解杰 《实验动物科学》 2015年第3期56-61,共6页
由各种因素导致的重症肝病的终末治疗的最好手段一直是原位肝移植,但长期以来肝供体的缺乏和免疫排斥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极大地限制了该手术的运用,同时,在肝脏相关药物的筛选中,原代肝细胞难于培养且易在培养过程中变异,而随着骨髓间充... 由各种因素导致的重症肝病的终末治疗的最好手段一直是原位肝移植,但长期以来肝供体的缺乏和免疫排斥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极大地限制了该手术的运用,同时,在肝脏相关药物的筛选中,原代肝细胞难于培养且易在培养过程中变异,而随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肝细胞分化的潜能。因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而成的肝样细胞在再生医疗和药物筛选领域具有较好的运用前景,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肝样细胞的诱导培养条件,生物学特性及其运用前景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肝样细胞
下载PDF
树鼩中APP基因特征描述及可变剪接体的分型鉴定
12
作者 罕园园 孙晓梅 +6 位作者 匡德宣 陆彩霞 陈玲霞 仝品芬 王文广 李娜 代解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2-137,152,共7页
目的区分并鉴定树鼩中APP基因mRNA的多种可变剪接体,对APP基因特征进行描述,并确定其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方法参考已知人的和树鼩基因组预测的APP基因序列,设计树鼩APP基因mRNA剪切体外显子的共同特异性引物。分别从树鼩不同组织中... 目的区分并鉴定树鼩中APP基因mRNA的多种可变剪接体,对APP基因特征进行描述,并确定其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方法参考已知人的和树鼩基因组预测的APP基因序列,设计树鼩APP基因mRNA剪切体外显子的共同特异性引物。分别从树鼩不同组织中提取总RNA,反转录为c DNA,利用高保真酶扩增目的剪切体DNA。根据PCR扩增产物电泳条带的有无和大小初步判断剪接体的型别,最后将PCR产物胶回收进行测序鉴定,对获得的基因进行特征描述,并结合定量PCR的结果确定了各剪接体在不同组织中分布情况。结果结果表明树鼩APP剪接体的全长为3514 bp,有一个109 bp的5’-UTR,1092bp的3’-UTP。APP基因在调查的9个物种中高度同源保守,显示树鼩与灵长类存在一个较近的亲缘关系。通过三维建模获得了树鼩和人的APP基因共同拥有的4个结构域。同时确认这4种通过外显子跳跃产生的APP可变剪接体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4种检测到的剪接体APP770,APP695,APP751,APP677均表达于肺、肾和肠,表达量最高的是肺、肌肉和睾丸。结论对树鼩APP基因可变剪接体的表达研究,有助于推动树鼩作为阿尔茨海默病模型深入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药物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APP基因 可变剪接体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
下载PDF
CA16感染树鼩肺成纤维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其受体SCARB2的表达
13
作者 王文广 匡德宣 +5 位作者 李娜 陆彩霞 罕园园 仝品芬 孙晓梅 代解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9-484,共6页
目的 探讨建立CA16感染树鼩肺成纤维细胞(tree shrew lung fibroblasts,TSLF)实验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用肠道病毒CA16感染TSLF,以人肺成纤维细胞(KMB-17)作对照,镜下观察细胞病变情况,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观察病毒蛋白和感染相关受体SCARB... 目的 探讨建立CA16感染树鼩肺成纤维细胞(tree shrew lung fibroblasts,TSLF)实验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用肠道病毒CA16感染TSLF,以人肺成纤维细胞(KMB-17)作对照,镜下观察细胞病变情况,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观察病毒蛋白和感染相关受体SCARB2蛋白的表达情况,探针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载量,以β-Actin作内参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受体SCARB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合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其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CA16感染TSLF,可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免疫荧光实验可见病毒和受体SCARB2蛋白,以100TCID50/10^5 cells的比例感染TSLF可在48 h左右病毒载量达到最高,SCARB2基因有与感染相关的高表达,而其基因序列也与人有较高同源性。结论 CA16可感染TSLF,树鼩SCARB2可参与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16 树鼩肺成纤维细胞 感染 SCARB2
下载PDF
成年树鼩骨骼系统CT三维可视化模型建立及分析
14
作者 罕园园 徐昕 +6 位作者 陆彩霞 匡德宣 仝品芬 王文广 孙晓梅 李娜 代解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3-159,共7页
目的建立树鼩骨骼系统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为树鼩的骨骼系统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日本东芝Aquillon one 320排螺旋CT进行扫描,100 k V,80 m A,球管转数每转0.35 s,螺距1.35,图像为0.5 mm,层间隔为0.5 mm,使用骨算法重建。在并行计... 目的建立树鼩骨骼系统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为树鼩的骨骼系统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日本东芝Aquillon one 320排螺旋CT进行扫描,100 k V,80 m A,球管转数每转0.35 s,螺距1.35,图像为0.5 mm,层间隔为0.5 mm,使用骨算法重建。在并行计算环境中采用Vitrea软件包,选择Musculoskeletal CT选项,采用容积成像(VR)、多平面成像(MPR)、曲面成像(CP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重建后的可视化模型结构明显、清楚,可以真实地在计算机中重现出树鼩的骨骼系统三维模型。在此模型中,在头骨背面可见五条隆起的嵴,侧面观可见四个大孔:位于前端的外鼻孔、前颌骨后上方的眶下孔、由颧弓所范围着的眼窝和鼓泡外侧的外耳道。此外,可见一些较小的头骨孔,如视神经孔、颌下神经孔。利用该成像技术可定量测定各主要骨骼的长度、前后径、左右径和身长、尾长等数据。尤其是还获得了以往通过解剖难以测量准确的数据:如腭长、臼齿列长等较细微的数据,以及解剖不易获得脊椎前后径及左右径的数据。同时还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发现了树鼩存在有骨盆形态不对称、胸廓增大、骨折、跟腱周围滑膜囊钙化的骨骼异常情况。结论所建立的CT三维可视化技术可确定树鼩骨骼系统的特殊特征,对树鼩骨骼系统无侵入性的生态分类、鉴定、进化分析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CT三维重建 骨骼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