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搭桥血管通畅性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吕滨 曹慧丽 +6 位作者 杨立 梁长虹 黄美萍 于方方 高扬 侯志辉 孙明利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以常规冠状动脉(搭桥血管)造影(CAG)为参照标准,探讨CTA评价冠状动脉搭桥(CABG)血管通畅性的价值。方法为国内多中心研究,入选83例CABG术后行CAG和CTA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同时接受CAG与CTA检查,且检查间隔时间〈3个月。CT... 目的以常规冠状动脉(搭桥血管)造影(CAG)为参照标准,探讨CTA评价冠状动脉搭桥(CABG)血管通畅性的价值。方法为国内多中心研究,入选83例CABG术后行CAG和CTA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同时接受CAG与CTA检查,且检查间隔时间〈3个月。CTA扫描中30例采用64层螺旋CT,53例采用双源CT。2组医师采用盲法分别分析CAG和CTA图像,以CAG结果为诊断标准,对CTA诊断搭桥血管〉150%狭窄和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ROC曲线下面积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3例患者CABC,术后接受CTA检查的中位间隔时间为58.6个月。对共240支搭桥血管进行了分析,包括80支动脉桥(77支乳内动脉桥、3支桡动脉桥)和160支大隐静脉桥,其中搭至前降支并通畅的桥血管为93支(78.8%,93/118),搭至回旋支并通畅的血管为34支(58.6%,34/58),搭至有冠状动脉并通畅的血管为35支(54.7%,35/64),总通畅率为67.5%(162/240)。与CAG结果对照,CTA诊断搭桥血管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6%(93/105)和94.1%(127/135),ROC曲线下面积为0.917;CTA诊断搭桥血管闭塞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4%(76/78)和96.9%(157/162),ROC曲线下面积为0.972。而CTA诊断固有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和0.836。结论CTA成像对诊断冠状动脉搭桥血管狭窄和闭塞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诊断效能优于对固有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重建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尿酸与冠状动脉钙化:北京社区自然人群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曹慧丽 吕滨 +10 位作者 陈雄彪 鲁锦国 侯志辉 唐翔 高扬 于方方 陈阳 蒋世良 赵连成 李莹 顾东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6-568,共3页
目的 探讨自然人群血尿酸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方法 2012年4-7月对903名(男37 ~ 76岁,女42~76岁)北京市西山社区人群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血生化检查及CT冠状动脉钙化扫描.结果 尿酸水平位于第1四分位数(1 Q)、2~3Q、4Q人... 目的 探讨自然人群血尿酸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方法 2012年4-7月对903名(男37 ~ 76岁,女42~76岁)北京市西山社区人群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血生化检查及CT冠状动脉钙化扫描.结果 尿酸水平位于第1四分位数(1 Q)、2~3Q、4Q人群的冠状动脉钙化率分别为37.2%、45.5%、60.6%(P<0.001),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别为(109.7±333.1)AU、(133.9±356.9)AU、(200.8±459.4)AU(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尿酸水平升高冠状动脉钙化风险增加(2~3 Q:OR=1.41,95%CI:1.02~1.95,P=0.040;4 Q:OR=2.60,95%CI:1.78~3.80,P<0.001),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尿酸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消失(2~3 Q:OR=0.92,95%CI:0.60~ 1.43,P=0.713;4 Q:OR=1.38,95%CI:0.80~ 2.39,P=0.247).结论 北京市社区人群冠状动脉钙化率及钙化程度随尿酸水平升高而增加,但血尿酸水平并非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冠状动脉钙化 自然人群
原文传递
MR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陆敏杰 赵世华 +14 位作者 蒋世良 尹刚 赵涛 张岩 凌坚 韦云青 刘琼 陈秀玉 马宁 相里伟 殷小荣 安靖 Renate Jerecic Shah Saurabh Xue Hui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 mapping)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按诊断标准人选48例HCM患者和18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常规延迟强化(LGE)检查与T1 mapping成像,按HCMLGE有无及程度,分为LGE远处正常区、LG... 目的探讨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 mapping)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按诊断标准人选48例HCM患者和18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常规延迟强化(LGE)检查与T1 mapping成像,按HCMLGE有无及程度,分为LGE远处正常区、LGE边缘区、LGE区(分为晕状LGE与典型斑片状LGE),分别测量2组心肌对比剂增强后T.值的变化率并进行卡方检验、两两对比及ROC曲线分析。结果健康志愿者T1值变化率与HCM远离LGE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8±3.19和3.36±2.77.t=0.98,P〉0.05),与LGE周边区(13.51±5.67)、晕状区(17.70±5.57)、斑片区(36.62±8.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28、17.13和47.48,P值均〈0.01);远处正常区(3.36±2.77)与LGE周边区、晕状区及斑片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64、20.76和56.64,P值均〈0.01);LGE周边区与LGE晕状区和斑片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2和39.90,P值均〈0.01);LGE晕状区与斑片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3,P〈0.01)。ROC曲线提示T1 mapping成像较传统LGE成像有更大的曲线下面积(0.974±0.050和0.751±0.180)。结论HCM纤维化常见,且受累心肌的纤维化程度不一,T1mapping成像能对HCM患者心肌纤维化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能够发现处于纤维化早期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型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原文传递
CT三维容积测量技术在评估房间隔缺损大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宋会军 蒋世良 +3 位作者 吕滨 张戈军 侯志辉 徐仲英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90-795,共6页
目的比较两种实用CT三维容积测量技术评估房间隔缺损大小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成功施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者资料,患者均于术前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以除外冠心病,并于术后第2天拍摄正、侧位X线胸片。将患者冠状动脉CT... 目的比较两种实用CT三维容积测量技术评估房间隔缺损大小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成功施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者资料,患者均于术前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以除外冠心病,并于术后第2天拍摄正、侧位X线胸片。将患者冠状动脉CTA资料进行三维容积重组,分别用CT横断序列辅助测量技术(CTAS)及CT内镜辅助测量技术(CTVE)测量房间隔缺损的长径与短径,并利用椭圆的等效圆转换公式D=√b4/a2+a2-b2推算等效圆直径D值,作为两种测量方法所得CT三维容积测量值;在侧位X线胸片上测量封堵术后封堵器的腰部直径(POS),以此作为房间隔缺损直径测量的参照标准。用t检验分析两种CT三维容积测量方法测得的ASD直径测量值,用Pearson检验分析二者与金标准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术中使用封堵器大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TAS测量值与CTVE测量值长径之差为-9.05mm(t=-6.60,P〈0.05),短径之差为-4.86mm(t=-4.39,P〈0.05),等效圆直径之差为-7.65him(t=-6.40,P〈0.05)。CTAS测量值[(22.48±5.59)mm]与POS测量值[(27.07±6.83)mm]之间呈正相关(r=0.94,P〈0.01),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1.14X+1.39(R2=0.87,P〈0.05),CTAS测量值与封堵器(ASO)型号之间呈正相关(r=0.88,P〈0.01),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1.02X+6.84(R2=0.78,P〈0.05);CTVE测量值f(30.13±9.27)mm]与POS测量值之间相关性差(r=0.41,P〈0.01),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30X+17.94(R。=0.17,P〈0.05)。结论CTAS可准确测量房间隔缺损大小,CTVE可直观评估房间隔缺损的位置与形态,二者结合,可全面评估房间隔缺损并指导封堵器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心导管插入术 间隔封堵器 成像 三维 体层摄影术 X线计 算机
原文传递
MRI延迟强化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5
作者 吕传剑 赵世华 +6 位作者 陆敏杰 蒋世良 赵涛 陈秀玉 马宁 尹刚 史大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心室心肌肥厚MRI延迟强化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79例HCM患者行MR检查,先常规实施心脏结构和功能检查,再进行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GE)扫描。按17节段法,分别测量心肌厚度、射血分数、左心室... 目的回顾性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心室心肌肥厚MRI延迟强化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79例HCM患者行MR检查,先常规实施心脏结构和功能检查,再进行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GE)扫描。按17节段法,分别测量心肌厚度、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等,并进行LGE评分。性别、胸闷等组间LGE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临床特征与测得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以分析出阳性症状为参考标准评价LGE预测心脏事件的准确性,比较ROC曲线下面积。结果79例患者共计1343节段,其中肥厚节段633个,基底段前室间隔(第2节段)肥厚节段数最多(64个),其次为第9、3和8节段,分别为58、57和57个。LGE显示受累节段433个,第2节段最多(51个),其次为第8、9和14节段,分别为39、37和36个。左心房前后直径、LGE是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HR分别为1.11和1.12,P≤0.0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6、0.743;LGE是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NSVT)的独立预测因子(HR=1.15,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17。结论HCM患者心肌肥厚及LGE呈不对称性分布,LGE是HCM发生NSVT及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心律失常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腔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世国 蒋世良 +7 位作者 吕滨 韩磊 宋会军 张戈军 金敬琳 凌坚 郑宏 戴汝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8-511,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在上腔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SCT诊断的20例上腔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X线胸片、经胸超声心动图等资料,及该病伴发畸形的MSCT解剖征象。结果患者的上腔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均位于房... 目的探讨MSCT在上腔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SCT诊断的20例上腔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X线胸片、经胸超声心动图等资料,及该病伴发畸形的MSCT解剖征象。结果患者的上腔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均位于房间隔后上方,直径9.134.1mm,平均(17.1±5.8)mm,均伴有右上叶肺静脉异常连接于上腔静脉。3例伴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老年患者同时合并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另1例老年患者行右心导管检查提示重度肺动脉高压。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术中所见解剖异常与CT一致。结论对比剂增强MSCT横轴面图像结合VR三维重组可以明确显示上腔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及伴发畸形的解剖特征,对于该病的确诊及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大血管错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钙化的种族差异 被引量:5
7
作者 曹慧丽 吕滨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0-851,共2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随着人类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 种族差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人类健康 人类生活 生活方式 冠心病 发病率
原文传递
MRI负荷试验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涛 赵世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5-288,共4页
心肌灌注负荷试验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其临床价值旨在识别冠状动脉狭窄而暂无临床症状的疑似冠心病患者,对他们进行诊断评价、危险分层甚至预后判断,以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常用的负荷成像方法包括SPECT、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 心肌灌注负荷试验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其临床价值旨在识别冠状动脉狭窄而暂无临床症状的疑似冠心病患者,对他们进行诊断评价、危险分层甚至预后判断,以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常用的负荷成像方法包括SPECT、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MR(CMR)负荷灌注成像。临床上SPECT心肌负荷灌注显像应用最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试验 缺血性心脏病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 MRI SPECT 冠状动脉狭窄 临床症状 冠心病患者
原文传递
CT在心脏移植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尹卫华 吕滨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心脏移植。全世界每年大约有4000名患者接受心脏移植,其中不到3%的患者接受异位心脏移植(又称“并列心脏”,即保留患者自身有病变的心脏,多在患者右侧胸腔将供心与之并列缝接)。随着外科技术... 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心脏移植。全世界每年大约有4000名患者接受心脏移植,其中不到3%的患者接受异位心脏移植(又称“并列心脏”,即保留患者自身有病变的心脏,多在患者右侧胸腔将供心与之并列缝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抗感染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治疗,以及各种影像方法在心脏移植中的应用,患者1、3及10年的生存率分别超过85%、80%及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心脏移植 应用 心脏病患者 价值 CT 治疗方法 免疫抑制剂 右侧胸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