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患者血液管理:阜外医院单中心证据和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姚允泰 袁昕 +7 位作者 何丽仙 于宜平 杜雨 刘刚 田丽娟 马祖轩 张永保 马洁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46-260,I0011,共16页
失血和输血是心血管外科及心血管麻醉的重要质控指标。患者血液管理(patient blood management,PBM)指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对可能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开展的包括贫血干预、血液稀释、血液回收、凝血管理等在内的多学科协作诊疗,以期尽可能... 失血和输血是心血管外科及心血管麻醉的重要质控指标。患者血液管理(patient blood management,PBM)指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对可能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开展的包括贫血干预、血液稀释、血液回收、凝血管理等在内的多学科协作诊疗,以期尽可能减少血制品输注和改善患者预后。心血管外科开展PBM需心脏外科医生、血管外科医生、麻醉科医生、体外循环科医生、危重症科医生和其他医务工作者的团队合作。本文着重介绍了阜外医院PBM的证据和实践。临床在开展PBM时,需考虑机构的资源情况,包括设备、技术、药品、技能的可获得性以及花费效益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输血 心血管手术 麻醉
下载PDF
移植心脏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文倩 孙彭赛男 +8 位作者 黄洁 廖中凯 吕滨 乔树宾 宋云虎 王巍 郑哲 刘盛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61-967,共7页
目的:移植心脏血管病(CAV)是心脏移植后严重的长期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旨在评估国人CAV的发病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04年6月至2017年4月在阜外医院接受心脏移植的525例患者.CAV定义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或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移植心脏血管病(CAV)是心脏移植后严重的长期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旨在评估国人CAV的发病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04年6月至2017年4月在阜外医院接受心脏移植的525例患者.CAV定义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或冠状动脉造影(CAG)发现任意一支冠状动脉的狭窄,按照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分级标准分为CAV 0~3级.在心脏移植术后第1个月内行CTA除外供体冠状动脉病变,分别在心脏移植术后第1、3、5、7、10年进行CTA或CAG筛查CAV.本研究就CAV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近远期生存情况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将ISHLT年报及国内外文献报道的CAV危险因素纳入回归分析.结果:平均随访(65.8±40.7)个月期间,22例(4.19%)术后发生CAV(阳性组),术后1、3、5、7、10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2%、1.2%、2.7%、4%和10.4%.CAV阳性组患者诊断CAV后平均随访(47.7±22.3)个月期间,8例死亡,其中6例系CAV 3级,2例系CAV 2级.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后高总胆固醇血症、术后未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及术后吸烟的患者CAV发生率更高(P均<0.01),术后使用他克莫司比环孢素(2.1%vs 6.0%,P=0.02),使用吗替麦考酚酯比硫唑嘌呤(3.7%vs 16.7%,P=0.04)的患者CAV的发生率低.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吸烟史(P=0.003)、术后未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P=0.002)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选择(P=0.048)与CAV的发生相关.结论:术后吸烟史与CAV的发生有关,术后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能减少CAV的发生;免疫抑制剂的选择也可能影响CAV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移植心脏血管病 危险因素 发病率
下载PDF
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即刻人工瓣膜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建德 权欣 +5 位作者 孙欣 孟红 江勇 高一鸣 王浩 潘世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03-707,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即刻人工瓣膜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6年9月我院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即刻急性人工瓣膜功能异常患者11例资料,总结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结果,并与手术结果进行... 目的:探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即刻人工瓣膜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6年9月我院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即刻急性人工瓣膜功能异常患者11例资料,总结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结果,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机械瓣置换术8例,生物瓣置换术3例。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显示,瓣膜功能异常包括人工瓣膜梗阻(7例)及瓣膜关闭不全(4例)。术中经手术证实,人工瓣膜梗阻原因包括:残留血栓、残留腱索、保留二尖瓣后叶、主动脉瓣下隔膜、机械瓣离体瓣叶开放受限;人工瓣膜关闭不全原因包括:生物瓣瓣叶脱垂、缝线勒住生物瓣瓣脚及瓣膜内源性因素。11例患者再次接受手术,其中6例更换新的人工瓣膜,其余5例去除梗阻原因,所有患者均未再次出现人工瓣膜功能异常,住院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及时确认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即刻人工瓣膜功能异常,协助判别内源性因素并指导外科补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人工瓣膜 瓣膜功能异常 术中
下载PDF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外科的围术期处理 被引量:4
4
作者 周程辉 于钦军 王水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2-624,共3页
外科手术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最有效的方法。由于该疾病特殊的病理生理改变,此类患者围术期处理存在较大的挑战。本文综述HOCM病理生理特征及围术期处理要点。围术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是保证手术成功最为重要的监测手段,... 外科手术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最有效的方法。由于该疾病特殊的病理生理改变,此类患者围术期处理存在较大的挑战。本文综述HOCM病理生理特征及围术期处理要点。围术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是保证手术成功最为重要的监测手段,合并左心收缩功能不全或严重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可行肺动脉导管监测。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是外科治疗HOCM的金标准,患者经过精细的围术期处理,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围术期处理 改良扩大Morrow手术
下载PDF
17例肺动脉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8
5
作者 宋武 刘盛 +3 位作者 邓隆 朱家德 王海苹 宋云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99-1004,共6页
目的:肺动脉肉瘤是一种罕见并致死性极高的疾病,关于其诊断方式和最佳治疗策略至今并无定论.本研究旨在总结阜外医院18年的肺动脉肉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连续纳入2000~2018年阜外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肺动脉肉瘤患者17例,手术平均年龄(4... 目的:肺动脉肉瘤是一种罕见并致死性极高的疾病,关于其诊断方式和最佳治疗策略至今并无定论.本研究旨在总结阜外医院18年的肺动脉肉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连续纳入2000~2018年阜外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肺动脉肉瘤患者17例,手术平均年龄(46.0±12.4)岁,男性8例.回顾性分析17例肺动脉肉瘤患者临床资料、手术结果及随访术后生存情况.结果:17例患者5例单纯肿瘤切除,12例同期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死亡2例,15例顺利出院患者完成随访.中位随访18.8个月(1~48个月)期间,8例死亡,中位生存时间16.8个月(1~48个月),全部死于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7例存活患者中位随访21.1个月(3~42个月),3例已有局部复发.随访患者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3.8%、54.7%和36.5%.11例同期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比单纯行肿瘤切除的4例患者中位生存期更长(36个月vs 4个月,P=0.2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的15例肺动脉肉瘤患者中,11例(73.3%)接受辅助治疗.术后行辅助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高于未接受辅助治疗患者(36个月vs 5个月,P=0.891),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行肿瘤切除效果不佳;同期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可缓解症状并有望改善远期预后.术后辅助治疗手段可能会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肿瘤 肺动脉高压 外科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心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及外科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杨秋蓝 唐兵 +3 位作者 周晓辉 王剑鹏 王红月 王水云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86-790,共5页
目的 探讨心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及外科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阜外医院行外科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9例心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4 ~53岁.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外科手... 目的 探讨心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及外科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阜外医院行外科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9例心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4 ~53岁.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9例心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无症状4例(体检发现心脏杂音3例),出现心悸、胸闷和气短3例,上腹不适1例,间断发热1例.心电图出现ST段或T波改变2例.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系统占位5例,其余4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未显示肿块影像.对其中7例患者行心脏海绵状血管瘤完整切除术并修补毗邻结构;1例患者行心脏海绵状血管瘤部分切除术;另外1例患者术中未发现肿物,切除的二尖瓣病变术后病理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随访时间中位数为11(10,11)年,随访期间无肿物复发及心脏海绵状血管瘤部分切除后肿物增大.结论 心脏海绵状血管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超声心动图难以发现瓣膜海绵状血管瘤.个体化手术治疗效果好,患者预后良好.但是,心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及外科手术疗效尚需大样本试验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海绵状 心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原发性左心室良性肿瘤发生部位特点及手术效果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苏文君 宋民 +2 位作者 孟刘坤 王水云 许建屏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左心室良性肿瘤病理类型、发生部位特点及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29例原发性左心室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0.27±16.65)岁。分析不... 目的:总结原发性左心室良性肿瘤病理类型、发生部位特点及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29例原发性左心室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0.27±16.65)岁。分析不同类型肿瘤在左心室分布位置及手术效果。患者术后6个月返院复查超声心动图,以后经电话随访观察。结果:29例原发性左心室良性肿瘤,其中27例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肿瘤切除术,2例心外膜下脂肪瘤在全麻常温非体外循环下行摘除术。9例患者肿瘤部分切除,其中6例脂肪瘤,2例横纹肌瘤,1例神经鞘瘤;20例患者肿瘤完整切除。无住院死亡及严重并发症,住院天数(7.93±2.69)d。随访结果:术后6个月,29例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正常。随访时间(62.69±38.54)个月,随访率93.1%。部分切除的9例患者中2例复发,神经鞘瘤和二次手术左心室腔内脂肪瘤各1例。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左心室良性肿瘤的首选方法。除横纹肌瘤外,原发性左心室良性肿瘤需要早期发现,尽早手术。根据肿瘤的类型和位置制定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案,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 左心室 心脏外科手术 发生部位
下载PDF
术后残余左心室肥厚对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患者换瓣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海涛 袁昕 +4 位作者 孙寒松 武恒朝 宋云虎 许建屏 王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85-1090,共6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依据时间变化的左心逆重构过程以及术后残余左心室肥厚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7年2月期间阜外医院59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依据时间变化的左心逆重构过程以及术后残余左心室肥厚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7年2月期间阜外医院59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单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资料,依据术后2年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成左心室重量指数正常组(n=24)和残余左心室肥厚组(n=35)并进行比较,其中30例患者术前、术后早期、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和术后3年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均可获得,用来分析依据时间变化的左心逆重构过程。结果:30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重量指数逐渐下降,2年时达到最低点,而左心房直径在术后早期就迅速下降,3个月时达到平台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更高的左心室重量指数是术后2年残余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32,95%CI:1.796~8.177,P=0.001)。Cox比例风险模型提示,术前更高的左心室重量指数是远期非致死性心原性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HR=2.248,95%CI:1.247~4.051,P=0.007)。Kaplan-Meier曲线提示两组患者远期免于心原性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3),但残余左心室肥厚组患者远期免于非致死性心原性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左心室重量指数正常组(P=0.014)。结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的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房逆重构的最佳时期是术后3个月,而左心室逆重构的最佳时期是术后2年;术前更高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容易导致术后残余左心室肥厚,与远期不良事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 左心室肥厚 主动脉瓣置换术
下载PDF
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在换瓣同期行或不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比较研究
9
作者 徐海涛 袁昕 +4 位作者 孙寒松 武恒朝 宋云虎 许建屏 王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19-1225,共7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的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7年2月阜外医院159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其中...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的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7年2月阜外医院159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患者列为A组(n=19),单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列为B组(n=140),为了调整两组之间基线数据的不同和选择偏倚,按照1:1的比例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每组各匹配11例患者进行分析,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近期和远期的临床转归。结果:术后30天内,两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和左心室重量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1)。平均随访(55.3±27.4)个月期间,A组患者较B组患者室间隔厚度下降幅度大,比例高(P均<0.05),而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和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的幅度和比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率、二次手术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也相似(P均> 0.05),在匹配的患者中,结果相似。Cox比例风险模型提示,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或单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并非影响远期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4.96,95%CI:0.65~37.81,P=0.122)。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两组患者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3)。结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的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同期,未必需要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 主动脉瓣置换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再次手术患者外周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效果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10
作者 周纯 胡强 +7 位作者 刘刚 楼松 卞璐瑜 闫姝洁 滕媛 高思哲 杨克明 吉冰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6-550,共5页
目的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再次手术患者外周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0年在阜外医院接受再次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根据插管方式将患者分为正中开胸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组(正中开胸插管... 目的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再次手术患者外周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0年在阜外医院接受再次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根据插管方式将患者分为正中开胸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组(正中开胸插管组)和外周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组(外周插管组),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预后。结果共纳入80例患者,其中正中开胸插管组43例,外周插管组37例。正中开胸插管组年龄18(14,32)岁,其中男21例、女22例;外周插管组年龄16(10,27)岁,其中男18例、女19例。外周插管组转机时间201(164,230)min,显著长于正中开胸插管组143(97,188)min(P<0.001)。外周插管组停机后乳酸值显著高于正中开胸插管组[2(1,2)mmol/L vs.1(1,1)mmol/L,P=0.002]。外周插管组体外循环期间白蛋白使用量显著高于正中开胸插管组[10(0,20)g vs.0(0,0)g,P=0.004]。两组患者术后红细胞使用量无显著差异[0(0,2)U vs.0(0,0)U,P=0.117]。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14(11,19)h vs.13(10,15)h,P=0.296]、住ICU时间[43(23,80)h vs.40(20,67)h,P=0.237]及术后住院时间[10(7,12)d vs.8(7,10)d,P=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再次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外周建立体外循环后再开胸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不影响手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再次手术 体外循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